column value
year 98年
title 新屋鄉埤圳空間、水利社群與祭祀圈變遷之研究
summary 本研究是由桃園大圳灌區的聚落開墾初期、墾區莊的私有埤圳時期談起。進而探討日治時期,國家力量介入後的公共埤圳時期所帶來的變革。對於新屋鄉的水利發展過程,將針對「埤圳空間」、「水利社群」、「祭祀圈」等三個關照人群生存所需之物質與心理層面的要項作探討。 在研究方法上,透過由社子溪劃分出新屋為「溪南」、「溪北」為研究的基礎區域。研究期間涵蓋從墾區莊時期的閩、粵勢力分佈,到日治時期國家力量的介入。以空間與法令關係上的劇變,基於「水利社群」與「祭祀圈」的關鍵影響因素-「埤圳空間」的歷時性變革作為變遷議題探討的核心。 埤圳空間由私有埤圳時期的獨立小型埤塘灌溉設施,演變至國家力量介入後、公共埤圳系統的樹枝狀層級性。新水利社群的關係不僅打破行政劃分與血緣、族群的舊有關聯而重新建構,水利社群的競爭更因為社群基礎規模的擴大與社群網絡層級性的出現而加劇。起源於水利信仰的「八本簿」祭祀圈,其最終影響祭祀圈領域的力量並非如文獻記載上所敘述;換言之,該祭祀圈並非由三七圳灌溉區之受惠民眾共同發起。祭祀圈所反應的領域其實顯示了墾區莊時期閩、粵墾區主之勢力範圍,其中並包含了閩、粵人口的分佈與佔有比例之影響於其中。 基於水源的利益爭奪而產生之效應,在墾區莊時期以「籍別」與日治時期以水利社群「組別」的不同凝聚力下,無論是水利信仰的道德約束或水利法令的強制規範,在社群的組織過程中皆有其特殊的「排他性」存在,也就是基於資源分配競爭而形成的共同體關係。水利信仰與水利活動之間也隱含了社群與水源流動的「依存性」,透過祭祀圈的輪祀組織與水利社群的巡水活動進而開展於埤圳空間中。
author 賴奇廷
graduation_school 東海大學
graduation_department 建築所
graduation_date 97.6
scholarship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