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year 98年
title 客家話的古漢語和非漢語成分分析研究
summary   客家方言的研究已有百多年的歷史,百年來學者們在這塊園地上澆注心力,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對於客家話這個不以地域名稱命名的語言,在其民族遷移史、形成方式和語音、語彙、語法層面都有很多相關的探究,這些研究對於漢語史的重建無疑是貢獻頗大的。羅常培曾經說過(1940:10):    如果有人把客家問題徹底的研究清楚,那麼,關於一部份中國民族遷徙的途徑,和語言演變的?程,就可以多認??一半。從事這件事工作,一方面固然可以拿語言的系統去推跡民族遷徙的途徑,一方面也可以拿民族遷移的?史去?絡語言的關係。  這段話大體代表著過去一段時間裡,許多學著們的努力方向。今日,若我們從語言學研究的角度來審視,客家話的研究似乎仍有許多可以開展的空間:  首先,就調查語料來看,現今客家話的調查點日趨增加,但對於調查的語料往往是依據共同的字表或詞彙表進行調查的,因而造成許多有音無字(或未知本字)的詞彙,常常被忽略掉了,少掉這許多有價值的語料,我們對客家話的認識可能僅剩一半,因此,對於客家話中的自然口語詞彙,應該進行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其次,對客家方言史的研究,長久以來就是較為薄弱的一環,過去有許多學者曾為客家的形成時間做過斷代工作,但是,他們主要是依據是歷史、文化等非語言層面的證據,這樣的方法會產生一些問題,要界定客家民系最好的方式就是從客家方言下手,因為客家話是最忠實地記錄著客家的地域文化和族群文化的寶庫。客家話一般學者的看法是代表宋代方言,本文希望針對各地客家話的聲韻、詞彙進行探討,以了解客家話中是否保留宋代以前的語言現象,並推測其可能的形成年代,為了清楚顯示某些語音的情況是屬於宋代以前的語音現象,我們將“古漢語”的時代界定為“宋代以前(不含宋代)”。第三,就客家的起源來看,從羅香林《客家研究導論》一書提出“五次遷移說”以來,大部分的學者都贊同此說,然而近來有一些學者從新的證據中,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例如:羅師肇錦〈客語的非漢語成份說略〉(2002)一文中提出“客語口語底層出自南方瑤畬語,書面語及後期口語學自漢語”的看法,並認為客語的祖源應在中國西南。潘悟雲〈客家話的性質---兼論南方漢語方言的形成歷史〉(2005)一文認為“原始的客家話並不是中原地區的漢族移民帶到南方來的,而是當地的原住民荊蠻人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形成的混合語”,關於客家話究竟是南下移民帶來的漢語還是土著民族的語言,至今在學術界存在著不同的看法,不過從客家話中確實可以發現許多與苗瑤語、侗台語有關係的詞彙,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詞彙都是基本詞彙且是屬於有音無字的,有關這部份的研究才剛剛起步,仍然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本論文的研究議題,基本上是圍繞著上述三個方面而開展的,希望能對歷來客家話研究中較少受到重視的古漢語和非漢語成分進行分析研究,以期對客家話的性質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論文第二、第三章針對各地客家話的聲、韻、調的存古情況進行探討,了解客家話中是否保留宋代以前的古漢語語音現象,再對這些語言特徵進行綜合分析以找出客家話形成的可能時代。論文第四章是針對客家話中的古漢語詞彙進行研究,探討這些古色古香的詞彙在古代典籍中的最早出處源頭,觀察它們的詞義和構詞情形,同時也將客家話中的古漢語詞彙與其他漢語方言進行比較研究,以了解這些詞彙在現代漢語中的保留情況。論文第五章、第六章則是對客家話中和少數民族有對應關係的有音無字現象、詞彙、詞法和語法成分進行探究,是屬於“ 非漢語成份 ”的研究。論文第七章為結論。
author 鄧盛有
graduation_school 國立中正大學
graduation_department 中國文學系
graduation_date 96.7
scholarshi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