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year 97年
title 閩南客家話音韻研究
summary 閩南客家話是指閩南地區漳州市所轄的南靖、平和、雲霄、詔安等四個縣所說的客家話。本論文所使用的閩南客家話語料,來自筆者於2003~2004年在南靖的書洋、梅林,平和的大溪、長樂,雲霄的下河、和平,詔安的白葉、霞葛等方言點所做的語言調查。從地理上來說,閩南客家話是閩西進入粵東的中轉站;從語音現象來看,是閩西客家話與粵東客家話的延伸。再加上與漳州閩南語長期的語言接觸,閩南客家話可說是兼具閩西、粵東客家話以及閩南話的色彩,除了具備客家話共有的特徵之外,在語音與詞彙方面,都有其內部共同的特色,有別於其他地區的客家話。本論文關於閩南客家話語料的收集,以及對其語音現象的一系列探討,具有三種價值:一是根據其內部特色,繼黃雪貞先生的客家話八大分片之後,劃出「閩南客家話」為客家話第九分片的確立,補足了客家話研究在閩南地區的缺口。二是憑藉語言的證據,澄清台灣漳州客的歷史,現今多半成為福佬客的漳州客後裔,其先祖確為客家人。三是閩南客家話豐富的演變類型,可以豐富漢語語音史的研究。本論文除了閩南客家話語音系統的描述及語音特點的探討之外,另方面,為了了解閩南客家話的語音現象,在語音歷史的演變上與其他客家話的關係;以及閩南客家話的語音類型,在客家話的歷史甚至漢語語音史中所處的階段與所具的價值,故將閩南客家話納入整體客家話中作探討。底下分成討論的方法與討論的內容兩方面來說。討論的方法嘗試結合聲韻學、方言學、歷史語言學的研究方式,以增加討論面向的深度與廣度。傳統的聲韻學研究,大多以文獻的記錄為依據。然而,方言的差異古今皆然,文獻不可能兼顧所有的方言。在文獻之外,方言活化石是研究漢語音韻史的重要依據。客家話屬於南方漢語,它的形成與發展有別於北方漢語,客家話特殊的語音現象,給漢語史的研究帶來新的思考方向,也讓文獻以外的語言事實得以呈現。再者,平面的語音系統無法觀察到已經完成的音辯歷史,本論文借助歷史語言學的理論基礎,來強化演變過程的推論。討論內容方面,本論文先探討閩南客家話的語音特點,再分別對客家話的聲母、元音、韻尾、聲調做主題式的探究,以及音系之間的平行與空格現象的討論。綜合本論文各章節的論述重點如下:一、閩南客家話的語音特點: 精知莊章曉影等組韻母形式的不同,反映出早期聲母的不同,為客家話聲母演變的大趨勢-前化運動,在推論上提供有力的證明。透過方言比較,藉由梅縣話曾有過捲舌聲母的證明,探討知莊章組聲母的演變是一種前化運動,其演變過程為*t?→tS→t§→ts,演變的動力來自發音時舌位的前化運動,且在前化的過程同時牽動-i-介音的從有到無。這個演變趨勢造成現代大部分的漢語方言三等韻的知章組字沒有-i-介音。這個結論將漢語知莊章組聲母的演變歷史,大手筆的橫披在客家話的語音現象中。再如-a元音的高化與-e元音低化、元音破裂、-e元音的分布較一般客家話廣、莊組字的特殊音讀、鼻化韻、-y-介音與-y元音、-k韻尾的領先-p、-t尾消失等等,這些特點具有內部的一致性及對外的相異性,是成立「閩南客家片」的重要依據。 二、從閩南客家話看共同客家話的元音類型本論文採元音類型的觀念,以閩南客家話為材料,尤其是「例外」的特殊音讀,上推古漢語及客家話的元音系統。這裡的「上推」用的是「共同起點」的觀念,也就是從閩南客家話的平面比較,上推客家話共同起點(共同客家話)的形式,此形式有些與《切韻》時代相當,有些晚於《切韻》時代,也有早於《切韻》時代的形式。閩南客家話的韻母系統,經過音位化的處理,所上推的共同客家話元音系統的早期形式共有*-i、*-e、*-a、*-o、*-u等五類元音,屬於人類語言元音系統的三角構型。從古漢語發展到現代的漢語方言,歷經各階段各類型的語音演變,漢語方言已經無法反映學者們所構擬的古漢語元音類型。客家話在一二等*-o *-a元音、合口*-u元音,以及*-e元音的保存上,雖然轄字不多,卻具有語言活化石的價值。正是因為轄字不多,更顯出它的珍貴。 三、閩南客家話入聲韻尾的發展閩南客家話的-k韻尾比-p、-t韻尾先產生變化,不但在客、贛方言入聲韻尾演變的類型中獨具風格,在漢語方言也可說是獨樹一幟。本論文把與客家話關係密切的贛語一並做討論,如此能更全面的呈現客、贛方言入聲韻尾發展的樣貌,並能更清楚的掌握閩南客家話的入聲演變類型,在漢語語音史中的角色與價值。客、贛方言的入聲韻尾的類型包括:1. -p -t -k保存完整。2. 規則的-p→ -t →-k→-/→-O的韻尾發展。3. 脫軌的入聲演變,-k尾比-p、-t尾先產生變化。4. 入聲韻尾邊音化,-p、-t尾變成邊音尾-l。5. 斷裂韻尾-t…n和-k…N。關於入聲韻尾的演變速度,聲母的清濁扮演重要角色,大體來說是濁入字快於清入字。 入聲舒化是漢語方言演變的大勢,南北方言在演變的方向上相同,但是在演變的速度上,有不小的落差。北方方言的入聲幾乎都已經完成舒化的過程;南方方言有兩種風貌,一種仍處於入聲尾俱全的階段,另一種正處於入聲韻尾變動的階段。位於南方方言的偏北地區,即羅杰瑞所謂的「中區方言」,由於地緣上的關係,其入聲韻尾呈現豐富的姿態,有存古也有創新,有保守也有激烈演變,所以在同一個橫向的表面形式上,可以看到縱向的發展過程。也就是說,綜合客、贛方言的入聲發展類型,可以還原漢語方言入聲演變的歷史,客、贛方言把縱向不同階段或不同時代的入聲發展歷史,呈現在同一個時空裡,這是客、贛方言於漢語史的重要價值。對客贛方言而言,甚至對整個漢語方言來說,閩南客家話脫軌的演變模式(-k>-t>-p),均屬少有的特殊現象,可說是為漢語史的入聲韻尾研究,從不同的觀察面向多開了一扇窗。這也是筆者認為閩南客家話得以獨立成片的重要依據。 四、閩南客家話聲調的鏈移現象客家話聲調的發展,一方面具備與漢語的大洪流(濁上歸去)一致的情況,同時內部還具有特殊的聲調發展模式,有別於一般漢語方言。除了「部分濁上歸陰平」之外,客家話尚有「去聲歸上」、「入聲歸去」的現象,這兩種演變由於速度不同,把贛、閩、粵的客家話分成南北兩大區塊:北片的入聲歸去與南片的去聲歸上,此外還有閩南客家話的綜合型。綜合這三種型式,客家話的聲調具有「平←上←去←入」的鏈移現象。其中詔安客家話的例子最典型,部分濁上歸陰平及濁上歸陽去之後所留下的空檔,由去聲字來填補,舒化後的入聲字,再與去聲字合流,已經完成「平←上←去←入」的發展。 五、閩南客家話音系之間的平行現象與合口空格 誠如高本漢所說,「空格」是研究上古音的重要方法。依循「空格」理論的概念,本論文將李方桂《中古音系》「中古韻母表」中開合口不對稱的韻攝,站在客家話的觀點,根據客家話的語音現象,探索閩南客家話合口「空格」形成的原因,並藉由「空格」的探索,為許多表層現象釐清語音演變的脈絡。漢語方言普遍都有合口字開口化的現象,對客家話來說,在u的環境下,只要碰上主要元音是-o的合口字,都會使得原來的合口成分消失,-o元音是合口字開口化的關鍵所在。另外從客家話能夠保留古一二等-o:-a元音的區別來看,-o元音的穩定度高,客家話對-o元音的保存力幾乎可以說是居漢語方言之冠,-o是客家話最具代表性的元音。客家話的合口空格可以分成三類:一是佔多數的-uo→o,u在-o的環境下被丟失(果合一、蟹合一、山合一、宕合一);二是-ua→o,-u、-o兩個高低元音折衷成半高的-o元音(山合二、梗合二);三是結合合口(-u)和三等(-i)的特徵,藉閩南客家話特有的-y-為中介,進而丟失合口成分(山合三、宕合三梗合三)。本論文根據共同客家話的主要元音-i、-e、-a、-o、-u,及閩南客家話特有的-y,觀察各韻攝之間的平行現象。閩南客家話各韻攝元音平行發展的情況,以-a元音所屬的韻攝平行現象最多(假、蟹、效、咸、山、等攝的二等),表示-a元音的韻母結構最穩定,最少發生變化。前元音-i(止、蟹、流、深、臻、曾等攝的三等)、-e(止、流、深、臻、曾等攝的三等及蟹攝二等)與後元音-u(遇、臻、通等攝的一等及江攝二等)、-o(果、效、蟹、山、宕等攝的一等及江攝二等),因為具有〔-後〕或〔+後〕特徵,與韻尾的組合上有所限制,所以能夠保有原來的元音平行發展的韻攝就相對的少。至於閩南客家話特有的-y,只出現在臻攝的開合口三等。閩南客家地區是客家遷徙路線閩西進入粵東的中轉站,這些地區的語音現象,擔任了閩西客家話和粵東客家話之間的橋樑,往往閩西客家話與粵東客家話之間的斷層現象,加入閩南客家話便可接續起脈絡,足見閩南客家話的研究在客家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價值。其有別於其他客家話的語音現象,不但補足了客家話研究在閩南地區的缺口,豐富漢語音韻史的研究,也為歷史語言學提供特殊的語音演變類型。
author 陳秀琪
graduation_school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graduation_department 國文研究所
graduation_date 95.7
scholarship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