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year 94年
title 新屋水流軍話與海陸客語雙方言現象研究
summary 本文所要探討的是在台灣桃園縣新屋水流地區,發現一支羅姓宗族所說的家庭語言,是一種以方言島形式存在,即將消失的「水流軍話」系統,周圍所通行的優勢語言為海陸腔的客語次方言,這是目前台灣地區首次發現軍話的方言點。當兩種不同的方言接觸時,容易產生雙言或雙方言的現象,而雙方言產生的現象中,以方言島形式出現的雙方言現象,是較為特殊的雙方言發展類型。一般提及的軍話面貌多不相同,多是以“方言島”的形式處於各種語言和優勢方言包圍之中,惟其呈現的軍話語音系統的成分不盡相同,筆者推測水流軍話形成的歷史應是一脈相承的共性,並且使用軍話的人口中,在不同時代遷徙的過程中與各地的方言接觸之後,產生不同時空的變異,因而呈現目前所見的情況。本書共分為七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研究的目的、方法和調查經過,並介紹方言調查點的背景及語言情況。第二章為相關文獻的回顧,介紹相關方志、軍話研究相關資料及有關雙方言現象文獻等。第三章為語音系統,從平面角度介紹水流軍話語音系統,分聲母、韻母、聲調三方面描述。經過初步歸納整理,水流軍話共有21個聲母、66個韻母以及6個聲調音位,其中 ? 韻母的平行對應是其顯著的特色,還有平聲不分陰陽、沒有變調情形,也是水流軍話特別之處。第四章為音韻比較分析,透過時間(歷史)為縱軸,以空間(跨方言、次方言)為橫軸,歷時與共時的角度交叉分析比較,依聲母、韻母、聲調三部分來討論。歷時方面的比較,水流軍話主要與中古音(廣韻)比較,並將近代音(中原音韻、洪武正韻)的語音特點作一簡略的比較;共時方面的比較,以水流軍話與青塘軍話的比較為主,與各地軍話的比較為輔,而與海陸客語、四縣客話的比較為次。除了將各地軍話的共時音韻作一簡略比較之外,透過與客語次方言參照的比較,以期了解共時接觸的相異程度。此外通過歷時與共時的比較,了解水流軍話與海陸客話之間聲韻差異之處,並從與近代音比較之後,發現水流軍話與洪武正韻皆是「平聲不分陰陽」,而與中原音韻聲母系統相近,疑是同源相承的關係。另外與各地軍話簡略的共時比較,我們發現各地軍話聲母總數的差異,在於f- 、v- 的有無,以及齒音的分化情況而定。 第五章為新屋水流軍話特色,本文先從軍話的歷史源流初探、水流軍話可能形成的緣由以及各地軍話分布情形與周遭的方言情況等情況作一概說,後敘水流軍話語音特點,分別以聲母、韻母、聲調的特點說明,初步整理之後發現,聲母的特點有:濁母清化(多數不論平仄皆送氣,少數平聲送氣、仄聲不送氣)、精莊系合流與知二知三照系對立、古溪母一部份開口韻念h、疑母歸泥、聲母與海陸客話同。韻母的特點有:[?]韻平行對應、魚模分立、宕江合流、效攝的混讀、韻尾保存完整。聲調的特點有:平聲不分陰陽、部分次濁上歸陰平、濁上歸去、調值平去相對、入聲趨同。其次揀選出水流軍話的特有詞彙,如:?(na33)、崽、春、粑粑等詞彙,最後將水流軍話與海陸客話的詞彙差異,分類列表呈現,凸顯水流軍話的詞彙特色。第六章為水流軍話與海陸客話雙方言現象,首先從雙方言界定、雙方言的成因、水流軍話的雙方言類型等前提說明,其次說明語音影響情形有音值的趨同、音類的合併等現象,而詞彙滲透情形分為混同套用、借用替代、拗折混合等方式敘述。水流軍話與海陸客話在雙方言作用下,語音上所產生的音值趨同現象,表現在平去相對的情況,以及入聲音值相同。而水流軍話除了本身 ?韻平行對應之外,並無增加新的音類,在與自身的語音系統不衝突下,使用與海陸客話語音系統中相同的音類,維持語音簡化的原則。然而水流軍話的韻母,除了自身語音系統的韻母之外,基於語音簡化原則,同時與海陸客話的密切接觸影響,並無超出兩者之外的新音類,而維持語音系統的平衡性。其次,水流軍話與海陸客話經過雙方言接觸之後,詞彙構詞方式與海陸客話幾乎一致,其中聲母部分與海陸客話完全相同,因此詞彙的表象差異上,僅是韻母、聲調不相同,其實水流軍話詞彙透過與海陸客話長期接觸之後,已融合成不同於原先軍話的面貌,顯然詞彙已融合成一種混同現象本文發現此種詞彙轉換的方式,是水流軍話借用海陸客話的詞彙構詞方式,將符合水流語音系統的語素,加上海陸客話的語素,拼湊混用因而產生現今的水流軍話樣貌,相信此種型態的混同方式,就是雙方言接觸下最自然的轉換方式。水流軍話借用大量海陸客話詞彙,許多詞彙在聲韻上大致相同,僅聲調上能辨別不同。借詞方式中多出現屬於客語特徵的詞彙,因為此類借用替代情況普遍,所佔比例頗高,而所借進來的詞彙音讀將替代原有軍話詞彙的音讀。水流軍話借用海陸客話的構詞方式,差異僅聲調不同,顯然詞彙已趨同化現象,這在35類的詞彙中,佔有相當比例,倘若這種借用方式比例愈高,顯示水流軍話受到海陸客話的同化影響愈深。或者雖用客家話詞彙,但是語素的音讀是按照水流軍話語音系統來拗折,這裡顯示出滲透的語音不一定是照搬外來方言的音,而是盡量在原來方言的音系範圍內,去吸納某些外來成分的構詞,來調整本身詞彙的不足,從水流軍話來找出相應的詞來對譯,這種仿造的詞彙,是從語義的對譯角度來思考。 第七章為結語,除了回顧調查過程,並簡述本文的研究成果、研究價值,最後說明後續發展方向。如今水流軍話在新屋水流當地社會生活中,已使用海陸客話替用水流軍話,已經不需要水流軍話與外界接觸,使得社會功能消失,逐漸走向消亡之路,然而趨向消亡的方言島在消亡之前,一般要經過雙言階段,即島民兼用島內外方言,經過這個階段以後,島內原有方言再向高齡層次退縮,漸至湮滅,島民們完全轉而使用單一的島外方言。這一類經雙言階段以後漸消亡的方言島大都是狹義的方言島,因此水流軍話在雙方言的發展階段,已從水流軍話、海陸客話的並用型過渡到完全以海陸客話的替用型,若是語言並未傳承持續發展下去,水流軍話的雙方言情況在長者凋零之後,即將走向消亡的階段,從此消失在台灣的土地上。
author 楊名龍
graduation_school 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graduation_department 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
graduation_date 94.12
scholarship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