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year 94年
title 客家聚落的竹圍環境與竹材資源應用
summary 「竹圍」為傳統聚落邊界之圍籬實體,是漢民入台以來重要的防禦工事之一。「委屬堅固,足茲捍衛」的台灣竹圍,兼具有防禦、防風、農用等不同的功能,從入墾時期府、郡城「城四周遍植之」的植竹需求,乃至「民莊皆用竹圍」的庄社應用慣例。經由人工刻意栽培而生的竹圍,長久以來,成為極富台灣風土特質與史地脈絡的的人文地景之一。 本論文試圖探討自漢人入台之初,即成形的原住民竹圍應用,嘗試探討竹圍在台灣的流變歷程,並進一步以竹圍發展較為完整的客家聚落,進行竹圍形制的分類研究。據此提供傳統民居聚落之環境建構,與風土知識等相關課題的基礎資料,有助於文資保存與社區發展可供參考之依據。 本研究發現,竹圍表現了初墾社會至當今農莊生活,歷史性的地景風貌演變。台灣竹圍空間的流變歷程,概略可分為竹圍的興盛期、竹圍的衰退與轉型期、竹圍的消失與遺留期等三時期。漢民拓殖台灣之際,防禦性竹圍,即已成為清代官方廳城的主要防敵設施,並且普及於南北各地之民間庄社。其後,隨著社會環境的漸趨穩定,防禦性竹圍開始全面的消失於台灣各地,並轉變為與居家生活更為密切的風圍,或混植多竹種的多功能竹圍。竹圍功能的變化,不僅形成不同的竹圍景觀,同時呈現出台灣各地域獨特的歷史性與地方性特質,藉由至今遺留仍於客家地區的竹圍、風圍景觀,更可見竹圍在形制與構造上,以竹種為主要判斷標準的多種演化變貌,使得竹圍成為台灣文化資產與人文地景上的重要項目。
author 殷可馨
graduation_school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graduation_department 建築與古蹟保存研究所
graduation_date 94.7
scholarship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