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year 93年
title 論電視新聞中客家「義民」之建構
summary 本文主要的研究目標在於台灣客家人的「義民」民族形象,藉由薩依德的東方主義理論與傅柯的權力論述,分析電視新聞中對於客家「義民」的建構,從而本文將義民的概念從歷史的層次抽離出來,試圖呈現它在現代社會中經過媒體所呈現的形象,以及在權力場域之中,政治權力如何主導族群論述,尤其是權力的衝突與流動之特色。 清朝之時,由於幾次的歷史民變事件中客家人所扮演的角色,似乎非常符合統治者的期待,而且經過朝廷敕封「義民」的正字標記,因此整個民族的形象披上一個「義」字,進而全面的道德化,「義民」的內涵就是「順民」的化身。在二十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台灣經歷了自由化與民主轉型,社會力大量釋放出來,族群爭取社會正義與多元生存環境。在第三次修憲之時,國民大會通過將總統改為由台灣地區全體公民直接選舉產生,由此一來,台灣人民就成為直接的權力來源。這有兩層影響,第一,就族群而言,透過中央級的單一職位對決的選舉,各黨候選人面對大區域選舉,與台灣分割的四大族群,勢必極力拉攏各個族群,以求得各族群的支持與當選。第二,在爭取客家族群支持的過程中,政治力量將再次”召喚”客家族群的集體記憶—義民:已被宗教化與符碼化,只要此記憶是對於其是有利的。藉由召喚集體記憶,尋求族群的心理認同,並轉化為對政權與政策的支持。因此,對於客家族群而言,可以發現政治人物不斷地宣揚義民的精神,在此同時,也就不斷複製政治權力對於族群論述之主導性。 在二OOO年民進黨執政之後,非常強調族群政策,尤其對於客家政策的落實不遺餘力,其中最明顯的就是設立客家電視台。作為弱勢民族的自我論述空間的客家電視台,但它的主管機關是公部門執政黨的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此外因種種的因素,客家頻道節目又委託台視製作。所以不論是節目內容或新聞,可以說是薩伊德所言的西方論述東方時「產」、「官」、「學」建立一套東方的文本的方式,只是客家電視台結合的是「產」-媒體,「官」來建立客家人的民族意象。 其他電視台所報導的重心有所不同,前者較不牽涉到政黨之間的互動,卻強調官方政治人物的作為,而其他電視台新聞則有多面向的報導。 在義民新聞中因為族群的與政府的控制/反抗不斷變換角色,在過去的國民黨統治的歷史脈胳中,客家人是「馴服的身體」,而現在因為權力的流動,電視新聞中是只要是有關客家新聞就全部往政治正確的方向走,我們未必稱這種現象是客家人的勝利,相反的政治人物無時無刻高喊重視客族群及媒體身為權力的一環,也將篩選過的「真相」,也就是再現客家人的歡欣或族群平等的意象,一再透過新聞媒體不斷放送,再造記憶,在一個大的權力架構下,所有的權力的鬥爭以一種精巧且隱藏的方式操作「義民」議題。
author 鍾皓如
graduation_school 國立臺南藝術學院
graduation_department 音像藝術管理研究所
graduation_date 93.6
scholarship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