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Heritage_INDEX 6c730caf-e654-4e75-b693-67968ca3b6b2
Heritage_title 橋仔頭糖廠
Heritage_class 文化景觀
Heritage_desc 種類:工業地景 區域:橋頭區 名稱:橋仔頭糖廠 創建年代:西元1901年 公告文號:府文資字0970023676B號 公告日期:2008/03/03 地址:高雄市橋頭區糖廠路24號 管理單位:台糖公司高雄區處(鄭乃綱課長)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225,245 平方公尺;橋頭區橋子頭段1012-1地號等218筆土地。 登錄理由:特殊價值 1.可呈現長時間人類與自然和諧互動的明證,並且仍保有完整性。 2.具有獨特的或傳統的土地利用型態。 3.具有獨特的傳統社會機構組織,如當地習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 4.具有提供環境服務的價值(例如水土保持、水源涵養和集水區保護等)。 5.能夠提供與地方社區生活方式和經濟活動相協調的公眾娛樂和旅遊機會。 6.適合學術研究。 7.具教育的重要性。
Heritage_travel .歷史沿革 橋仔頭糖廠是日治時期台灣製糖株式會社在台灣所創設的第一座製糖廠,同時也是台灣第一座現代化製糖工廠,原名橋仔頭製糖所,明治34年(1901)2月動工興建,11月第一製糖工廠完工,隔年(1902)1月15日正式運轉,可謂開啟台灣現代化製糖工業的濫觴。 整座製糖工廠從明治33年(1900)底勘查、擇址,歷經初建(1901〜1904)、擴建(1905〜1911)、完備(1911〜1945)等三個階段。目前古蹟指定範圍大體是初建階段所劃定的廠區空間,而後階段性局部變更並細緻化,其機能包括生產、運輸、事務、居住與信仰等。其中,工廠與鐵道構成現代化製糖工業的核心,象徵台灣邁入產業現代化的新紀元。而在工廠東南側不遠處,宿舍群與重役室等以聖觀音像為中心,構成事務運作與初階段員工日常生活的空間場域。特殊的是,這些建築物充滿防衛性的工事,透露當年建廠的緊張氛圍,這也使得整座基地呈現封閉性,而成為日本企業的移民村。 第二、三階段的擴建偏重生活休閒與住民信仰的空間機能。首先興建大批宿舍群和休閒設施,將員工的生活空間移轉、集中;其次,昭和6年(1931)在生產與生活兩大空間的交接地帶興建神社,以取代聖觀音信仰。總之,整體廠區於1930年代末完備化,至此,初建階段的廠區統籌做為生產與事務的空間機能,而新建的宿舍群、休閒設備和神社則為員工生活的空間。不過,後二階段所增建的建築與空間,多數並不在古蹟指定範圍內,近幾年相繼被拆除或改建。 戰後初期,糖廠整體空間大體維持日治時期的空間格局,其中有二座工廠被炸毀,維修過程將工廠適度地加以整併調整。1960年代有較多的營建工程,不過多是附屬建築,神社也被改建為今日的中山堂。1970年以後,在國際糖價低迷的衝擊下,整個廠區的空間營造幾乎停止了。民國95年(2006)台糖公司將行政區與廠區規劃成為現地博物館。 .文資現況 目前糖業文化園區現地博物館、五分車系統及部分景觀設施。將來可作為展示糖業文化的設施,以及戶外活動的開放空間,兼具教育以及育樂的功能。捷運站及廣場也於捷運通車後,預計為糖業文化園區帶來眾多遊客。 .建築材料 磚造、木構造建築為主 .建築風格 橋仔頭糖廠行政中心為陽台殖民樣式,是台灣接受外來建築文化重要的指標,而廠房部份保存仍保存日治時期工廠遺跡,是日治初期引用鋼鐵建築技術的先驅,其餘如社區宿舍、公園、貯水塔、觀音像等整體產業設施形制保存良好。
Heritage_Image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00217335530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00217335536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002173411166.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00217341124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00217341130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00217335506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00217335514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00217335522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