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Heritage_INDEX 76802a0e-e472-48cc-b3ba-e0c96ca6e94a
Heritage_title 頭像
Heritage_class 古物
Heritage_desc 種類:藝術作品 指定/登錄別:重要古物(中央再指定) 區域:鼓山區 名稱:頭像 創建年代:日昭和15年(1940) 公告文號:高市府史博字第0960050581號 公告日期:2007/09/29 數量:1 件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80號 建造者:黃清埕 保管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 登錄理由:本件雕塑約日昭和15年(1940)時所作,作者黃清埕是繼黃土水(1895-1930)之後台灣早期雕塑家先驅,歷年作品曾在日昭和14年(1939)入選「帝展」,日昭和15年(1940)入選「日本雕刻家協會年展」,日昭和16年(1941)獲「雕刻家協會賞」,之後被推薦為會友,並任職指導員,在台灣美術史上有一席之地,當時西洋雕塑傳統在日本明治維新後傳入日本,旋即因日本殖民而傳入台灣,台籍學生為學習西洋雕塑,紛往日本深造,除傳承法國雕刻巨匠羅丹(1840-1917)的觀念技巧外,亦融入自身文化精神,以求自我風格之提昇,本件作品富歷史意義、史事淵源及地方文化特色。 本件作品製作方式:先用油土塑形、劃分模線,以銅片固定後,翻成石膏模,俟油土取出,將石膏模(3塊)綁緊,最後將石膏注入而成;作品表面肌理粗糙、不光滑,充滿光影變化,顯露出作者的藝術造詣。本件作品材質為「石膏」,在雕塑創作中相較於其他材質更顯珍貴、稀有及唯一性。綜上所述,本件雕塑具重要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Heritage_travel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66條 .介紹 1.本件為台灣前輩藝術家黃清埕(1912-1943)作品,黃清埕是繼黃土水(1895-1930)之後台灣早期雕塑先驅,在台灣美術史上具一席之地,惟英年早逝,留下的作品極少。當時西洋雕塑技術與傳統因日本明治維新後全面西化傳入日本,旋即因日本殖民而傳入台灣,台籍學生為學習西洋雕塑,紛紛前往日本深造,除傳承法國雕刻巨匠羅丹(1840-1917)的觀念技巧外,亦融入自身文化精神,以求自我風格之提昇。本件作品係作者留學日本時所作,給人隨性卻不失細緻的感覺,表面粗糙但充滿生命力,堪稱佳作。 2.本件作品製作方式:先用油土塑形、劃分模線,以銅片固定後,翻成石膏模,俟油土取出,將石膏模(3塊)綁緊,最後將石膏注入而成。 3.本件作品材質為「石膏」,相較於其他材質更顯珍貴、稀有及唯一性,其藝術表現上接近羅丹風格。 4.作品表面肌理粗糙、不光滑,就如同繪畫寫生一般,作者採「加法」逐層堆疊,呈現出光影變化,看似大理石雕刻。 .技法流派 塑造 .材質 石膏 .形狀 .尺寸 長23公分、寬20公分、高26.5公分
Heritage_Image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1364148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