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Heritage_INDEX cac86fac-23a4-4530-b4d6-31b6ce193bff
Heritage_title 打狗汛地碑
Heritage_class 古物
Heritage_desc 種類:圖書文獻 指定/登錄別:重要古物(中央再指定) 區域:鹽埕區 名稱:打狗汛地碑 創建年代:清乾隆39年12月(17751月) 公告文號:高市府史博字第0960050581號 公告日期:2007/09/29 數量:1 件 地址: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2號 建造者:不詳 保管單位:高雄歷史博物館 登錄理由:(一)本碑為清乾隆39年(1774)立,其〈碑記〉內容與打狗歷史有關,具重要歷史意義及地方文化特色,符合「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1項指定基準。 (二)本碑〈碑記〉與地方志等文獻記載相互佐證,可明白清代設打狗汛防史實,因具史事重要淵源,符合「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項指定基準。 (三)台灣現存示禁碑中,立於城門或陸汛者較多,惟獨此碑立於水汛,有其獨特性與歷史價值,符合「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6項指定基準。
Heritage_travel .法令依據 1.「文化資產保存法」第六十六條。 2.「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三條。 .介紹 「打狗汛地碑」立於清乾隆39年12月(1775年1月)。碑記內容係「示諭」之用。 清康熙23年(1684年)清政府在臺灣置兵十營,分為鎮標三營、臺灣(安平)水師協三營、澎湖水師協二營、臺灣南北路各一營。 營的任務是分守本鎮各地扼要的城邑、關隘等,營之下再分成汛、塘和堆;汛的組織大半由協營分散出來,通常是幾十個或幾百個士兵,由千總、把總帶領駐防汛地。 為防止人民偷渡走私,商漁船隻出入臺灣須至汛防掛驗,但因綠營汛兵管理不善、紀律不佳,常藉故刁難勒索,致船戶不堪其擾,清乾隆39年12月(1775年1月)福建臺灣水師為杜絕此惡劣風氣,遂立石碑為戒。 本碑碑記內容與打狗(高雄)歷史有關,再與地方志等文獻記載相互佐證,呈現清代設打狗汛防之史實,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及地方文化特色。 臺灣現存示禁碑中,立於城門旁或陸汛者較多,而此碑立於水汛,有其獨特性。本件「打狗汛地碑」符合「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三條第一項第一、六款指定基準,指定為重要古物。 .技法流派 .材質 花崗岩 .形狀 四方體 .尺寸 長101公分、寬65公分、厚11公分
Heritage_Image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20514444388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