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Heritage_INDEX 782cdecf-f3d0-484e-9a83-76342f5663ae
Heritage_title 龍肚鍾富郎派下夥房、伯公及菸樓
Heritage_class 古蹟
Heritage_desc 種類:祠堂 指定別:市定(直轄市定) 區域:美濃區 名稱:龍肚鍾富郎派下夥房、伯公及菸樓 創建年代:大正元年(1912) 創建年代:日治時期 公告文號:府文資字第0990277916號 公告日期:2010/12/02 地址:高雄市美濃區獅山街14號 建造者:不詳 所有權屬:私有 管理單位:代表人鍾永豐先生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3872平方公尺;美濃龍肚段3803、3804、3805等20筆地號。 指定理由:1.就其興建歷史及當時代營建技術所呈現之材料與工法來看,其足以做為大崎下「夥房屋」加上菸樓之典型,而更特殊者乃其家族自己設置「伯公」 2.具歷史文化價值。 3.半月池、禾埕、川堂、祀堂、化胎呈現傳統客家特色之空間層次。 4.卵石疊砌伯公仍保存原有歷史形貌。 5.菸樓為傳統地方產業之證物,具保存價值。
Heritage_travel .歷史沿革 鍾富郎派下夥房是由鍾富郎、鍾月清兩兄弟建基。早年二兄弟一貧如洗來到龍肚大崎下拓墾,當時大崎下仍為荖濃溪旁氾濫的不毛之地,兩兄弟胼手胝足,才有完善的農田,進而自建夥房。 鍾家夥房於大正元年(1912)動工興建,隔年(1913)竣工。鍾富郎曾自學風水堪輿,夥房格局與風水信仰有密切關係。夥房座北朝南呈「二堂三橫」格局,乃是為大崎下「夥房屋」的典型代表,其中軸線從半月池、禾埕、川堂、祀堂而化胎,空間層次分明並隱含倫理位序,具體呈現傳統客家建築之特色。1970年代,年方28歲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系博士生,後來擔任東亞研究所長的孔邁隆(Myron Cohen)即以鍾屋為田野基地,進行著名的House United, House Divided論文的研究。後來,孔邁隆博士獲頒美濃榮譽鎮民時,曾在頒授儀式上以客家話表示:「美濃龍肚大崎下是他的學術故鄉」。 鍾屋最具特殊者乃是位於夥房旁的伯公壇。伯公壇是由鍾氏家族自行設置的土地信仰,具體呈現人與土地的綿密關係,難得一見。伯公壇先以卵石疊砌三階的壯厚基礎,形式優美、別緻,而主壇也是以卵石疊砌而成「墓塚式」伯公,目前仍完整保存其原有的樣貌。伯公壇兩側種植兩棵龍眼樹,以龍眼產量繁多而取其「多子多孫」的寓意,並且是伴隨鍾氏族人成長的集體記憶。 昭和13年(1938)以後,美濃地區開始發展菸葉產業,鍾家兄弟也投入菸葉種植和加工,先在伯公下旁蓋烤菸工寮,後於民國44、45年(1955、1956)間在外橫屋蓋一座大阪式菸樓,在新式電力烤菸機問世後,將原本的菸樓拆除,改為新式菸樓。總之,菸葉產業全盛時期,鍾屋伙房旁共有三座菸樓同時運作。然好景不常,自從公賣局取消菸葉收購價格制度,復以人口老化、凋零,鍾家無人再種植菸葉,菸樓成為閒置空間。 民國87年(1998)客家創作歌手林生祥在鍾永豐、鍾秀梅的支持下,將鍾家菸樓改為「第七小組菸樓錄音室」,錄製了《我等就來唱山歌》、《菊花夜行軍》二張專輯,融合了菸樓泥磚的樂音獲得了金曲獎肯定的殊榮,鍾家菸樓的再利用對客家新民謠運動及美濃愛鄉社會運動(反水庫運動)是有其一定的貢獻。民國87年(1998)鍾志宏則將老菸樓與陶藝結合,創立「菸樓陶藝」,將老菸樓的內部陳設與自己創作作結合,使菸樓轉身一變成為觀光、休憩景點。民國99年(2010)3月4日一場規模6.4的大地震震倒了部分菸樓。99年(2010)12月菸樓和夥房、伯公壇指定為古蹟。 .文資現況 待修復 .建築材料 磚造 .建築風格 建物座北朝南,以當時營建技術所呈現之材料與工法來看,為大崎下「夥房屋」加上菸樓之典型,夥房的半月池、禾埕、川堂、祀堂、化胎呈現傳統客家特色之空間層次。
Heritage_Image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5505348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5535301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5545321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5555349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022859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