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Heritage_INDEX c6980946-9be8-4024-91c0-559d3f5ddbce
Heritage_title 鳳儀書院(正進行修復中)
Heritage_class 古蹟
Heritage_desc 種類:書院 指定別:市定(直轄市定) 區域:鳳山區 名稱:鳳儀書院(正進行修復中) 創建年代:清嘉慶19年(1814) 創建年代:明清 公告文號:74臺內民字第357272號 公告日期:1985/11/27 地址:高雄市鳳山區鳳崗里鳳明街62號 建造者:鳳山候選訓導歲貢生張廷欽 所有權屬:公有 管理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4,386平方公尺;鳳山區鳳岡里鳳山段縣口小段13-04等97筆。 指定理由:具有保存價值(備註:民國87年(1998)5月14以前由內政部公告,未明述指定理由)
Heritage_travel .歷史沿革 書院是近代國民教育普及之前的主要教育機構之一,對於開啟民智有著相當的重要性。台灣被納入清政府版圖之後,在歷任治台官員的主導與獎勵之下,逐漸將書院在台推展開來,這對於台灣文風有著重要的貢獻。 清代鳳山縣地區最早的書院是位於興隆庄舊城(今左營舊城)城北文廟左側的屏山書院,康熙49年(1710)由知縣宋永清興建,屬義學性質。雍正4年(1726),知縣蕭震遷移至城內重建,始成書院規模。乾隆51年林爽文事件引發莊大田等攻毀舊城,屏山書院也在此次動亂終毀於一旦。乾隆53年(1788)間,欽差大臣福康安鑒於舊城殘破不堪,奏准將縣城遷移至下埤頭街(今鳳山區),是為鳳山新城。此後,新城在地方政府和士紳的建設下,取代舊城而為政經和文教中心。鳳儀書院即為文教中心的具體象徵。 嘉慶19年(1814)吳性誠攝理鳳山知縣,鑒於縣治遷移至新城之後,卻遲遲未有文教組織,為了提振文風,乃向地方士紳倡建書院。候選訓導歲貢生張廷欽率先呼應,並獲得奮社的大力支持,總之,在地方官員與紳民共同籌得資金之下,由張廷欽負責整體的興建工程。書院落成時,奮社將歷年累積資產約四千餘元,捐充書院的膏火。緣此歷史背景,鳳儀書院初期的建築格局,前有講堂為主要授課空間,兩廂設學舍三,其中備有書桌供生童讀書,亦為歲、科童試所在;後有廳事,是為行政中心。除此之外,為感念奮社捐資,乃將文昌與奎星、倉聖等神位,一同合祀,並造敬字亭於講堂之左側。後來,幾任知縣和經理的士紳曾階段性擴建,至光緒20年(1894)間,鳳儀書院的規模共屋三十七間,正中廳事三間、左右官廳房各二間、兩廊學舍十二間、講堂三間、頭門五間、義倉九間、聖蹟庫一間,乃全台規模最大的書院。 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大力推廣新式教育體制,書院因而日漸沒落,屋舍逐年殘破。戰後,屋舍相繼被租佔戶所用,書院格局嚴重受破壞。民國74年(1985)11月13日指定為三級古蹟,而在高雄市政府取得土地使用權後,便辦理佔住戶遷移,並於民國96年(2007)年發包整修,目前(2012)尚在進行中。 .文資現況 修復中 .建築材料 承重牆與大木架構並用 .建築風格 目前尚存照壁、頭門、講堂、廳室、左右學舍及試院,建築形式為清嘉慶年間風格。
Heritage_Image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55200200.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5400188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5410177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5070245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6531056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6531064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653128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