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個案名稱 大天后宮(寧靖王府邸)
類別 古蹟
級別 國定古蹟
種類 寺廟
歷史沿革 臺南大天后宮係由明鄭時期興建的寧靖王朱術桂郡王府改造的,並且王府先是由寧靖王自縊前捨與佛祖為寺,後來鄭克塽降清,清之水師提督施琅(敕封天后志中施世榜作「施琅」)心懼康熙皇帝御極批判其「恃功驕縱」,乃改造了這座王府為大天后宮,當時倉促改建只刻意華飾,並未作太多構造性改造。在嘉慶末年大火又「幾夷為平地,僅存殘垣」,可見在原有基礎上重建於清道光初年時,再分批「復原乃募資而建」,所以並未完全改變原王府建構之主要規模,可是在增加石活上,確有體質上的局部改變,但其高亢宏發,自非台灣其他廟宇可比;鑑於臺灣人民對於媽祖信仰虔誠,為收民心,乃奏請清政府將寧靖王府邸改建為媽祖廟,加封天妃為天后,廟稱「天后宮」(大天后宮又稱臺南大媽祖廟),為臺灣最早的官建祀典媽祖廟,由於建廟至今也有數百年時間,於是民國64年(西元1975年)起大天后宮分別的整修各殿,並於民國93年(西元2004年)修復媽祖神像頭部與身體,並於民國95年(西元2006年)完工。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第一級古蹟大天后宮﹝寧靖王府邸﹞之研究
登錄/指定理由 具有文化保存價值
所屬主管機關(政府) 文化部
所在地理區域-縣市 臺南市
所在地理區域-鄉鎮市 中西區
地址或位置 永福路二段二二七巷十八號
經度 120.201473163341
緯度 22.9966165102096
所在地地號 台段二小段182.188段
創建年代-帝號 明永曆年間
創建年代-年號 19年
創建年代(西元) 1665
現狀 大天后宮坐東朝西,建於斜坡地上,面對昔時的碼頭,因此建築物由前而後,級級升高,自前殿、拜殿、正殿至後殿,一進比一進雄偉。正面寬三開間,平面呈縱深式的四殿兩廊式配置。宮後連著供奉關聖帝君的祀典武廟,右倒是供奉觀音佛祖的佛祖廳。前殿石雕為日大正3年(西元1914年)所刻,龍柱及石獅已改為現形式。拜殿興正殿分離,中央天井宛若一池。 特徵:大天后宮匾額頗多,其中清國皇帝御賜的「神昭海表」、「德伴厚載」、「與天同功」最為珍貴。而栩栩如生、尺寸碩大的媽祖神像,以及陪祀在右的千里眼、順風耳,則是藝術上難得的佳作。
外觀特徵 擁有四進,寬達三開面的大天后宮,拜殿採用十架捲棚棟架大木結構,為現存臺灣廟宇中,獨一無二;窗櫺不刻細緻,龍柱及石獅已改為現形式
室內特徵 觀音殿供奉觀音為寧靖王生前所祭祀,年代久遠;而三寶殿本為清領時期官員祭祀時的所使用的更衣亭,19世紀中期,才改為三寶殿現狀。除了這些特色外,正殿後殿或三川門的古老龍柱或閩南式屋脊與屋簷亦相當古典美觀。
使用情形 道廟
附近景觀 祀典武廟、赤嵌樓、開基武廟
土地使用狀況 大天后宮管理委員會
構造 拜殿做成三開問的重檐歇山的屋頂,採用罕見的十架捲棚大木結構,外型蘶娥而突出;殿前的一對蟠播龍柱與正殿前的龍柱,都是造型渾厚的早期作品,從龍足雕三爪上研判,應為天妃或媽祖時期的風格。
材料 木構架
簡介 論建構氣勢的宏偉,歷史地位的崇高,當非臺南市祀典大天后宮莫屬,只從廟額上加了「祀典」兩字,就可知是當年得到皇帝認可,列為官式廟宇,與文廟、武廟同樣由官署照管,春秋祭典,在全臺灣的媽祖廟中,就只有這一處可見到身價非凡、地位崇高的媽祖神像。
審查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