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個案名稱 五妃廟
類別 古蹟
級別 國定古蹟
種類 寺廟
歷史沿革 五妃廟原為五妃墓,位於臺南市中區五妃里五妃廟原稱「五烈墓」創建於明永曆37年(西元1683年),靖海候施琅征臺,鄭軍失利,鄭克塽乞降。堅貞愛國的寧靖王以為義不可辱,決定殉死,並將心意告知五妃,希望她們自求生計。自元配羅氏死後,便隨侍在側的五妃,聽後都表達了全節從死的決心,於是從容自縊。寧靖王在料理後事,辭別故舊及鄭克塽之後,投環而死。為明末寧靖王朱術桂從死之姬妾袁氏、王氏和勝妾秀姑、梅姐、荷姐等五人合葬之處。迄今有三百餘年,墓傍有一小祠,為義靈君墓,係當年殉死二侍埋骨之處。五妃墓址原稱為魁斗山,因為魁桂音近,所以許多詩人墨客皆取諧音而稱為桂子山,且因過去附近到處是一片荒蕪,羊腸小徑,蔓草雜生,罕有人跡,因此也被稱之為「鬼仔山」。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臺南市五妃廟調查研究及修護計劃書
登錄/指定理由 具有文化保存價值
所屬主管機關(政府) 文化部
所在地理區域-縣市 臺南市
所在地理區域-鄉鎮市 中西區
地址或位置 五妃街二0一號
經度 120.204983140374
緯度 22.9819492158294
所在地地號 桶盤淺段14號
創建年代-帝號 明永曆年間
創建年代-年號 37年
創建年代(西元) 1683
現狀 五妃墓原是一座不封不樹的墓塋。清乾隆11年(西元1748年)巡臺滿御史六十七及漢御史范咸,命海防同知方邦基修墳,並在墓前建廟祭祀,所以後人多稱「五妃廟」。又在南門外立「五妃墓道」碑,「弔五妃墓」詩及跋,這座石碑現在仍保存在大南門碑杯中。
外觀特徵 五妃廟,坐西南朝東北,是一座單進兩護龍式的建築;造型簡潔,色彩十分端重,在周遭參天古木的襯托下,散發出淡淡的思古幽情,分外令人流連忘返。
室內特徵 正殿內供奉著五妃的神像,神像背後的牆上面鑲著「寧靖王從死五妃墓碑」。
使用情形 祠廟
附近景觀 離廟不遠處,是單開間的義靈君祠,祠雖渺小,含意深遠。廟的背面,墳塋隆起,四周老樹垂蔭,芳草碧綠,引人憑弔。 法華寺、大南門、臺南放送局、原臺南刑務所合宿、臺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
土地使用狀況 台南市政府文化觀光處
構造 單開問的正殿內,供奉著五妃神像,神像後的背牆上,鑲著「寧靖王從死五妃墓」碑,殿用硬山式的燕尾翹脊屋頂。正殿前立四柱歇山馬背式屋頂的拜亭,安彩繪門神的門扇四樘,做為廟的總出入口。門的左右,紅色的院牆連接著五百兩護龍的山牆面,與三弧形的馬背屋脊構成高低起伏的外觀。
材料 木構架
簡介 在南部地區提起「五妃娘」,年老的一輩無人不曉得他們令人感動並表現出台灣婦女忠孝節烈精神的故事。今日「五妃廟」被選定為一級古蹟,更可以將五妃這種貞潔之氣,藉著古蹟之被重視而更加廣為傳頌。
審查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