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個案名稱 祀典武廟
類別 古蹟
級別 國定古蹟
種類 寺廟
歷史沿革 根據相關資料記載祀典武廟於明鄭時期所建,此時期被稱為「大關帝廟」的祀典武廟,在創建初期清政府為消弭反清思想,極力排斥以前宋代抗金名將岳飛與關公並祀,而不斷提升關公的地位,而後祀典武廟成了主祀關公,且晉升為官方祀典廟宇;清領時期之祀典武廟在政治及宗教機緣下,於清雍正3年(西元1725年)敕封武聖關公曾、祖、考三代公爵,製神牌供奉於後殿,並於清雍正5年(西元1727年),奉旨春秋祭以太牢,合五月十三日歲凡三祭,是為祀典武廟;日治時期日本對臺灣的政策,有所謂的三期之說。但總體而言,日本對臺灣建設的目的乃是在於榨取臺灣人之利益,以為繁榮其祖國,故法令甚為嚴苛,而賦稅亦多所繁重;這時期的祭孔祭關的情形並未禁止,市尹每年尚春秋兩祭於祀典武廟,其餘則由民間自籌辦理。雖盛況不如從前,但在異族統治之下,尚能照常舉行祭祀,延續這份文化脈絡,誠為可敬之事,而民國80年(西元1991年)府補助經費修護「祀典武廟」並於民國83年(西元1993年)時完工,也是近期內「祀典武廟」最後一次的大規模修護。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祀典武廟研究與修復計劃、第一級古蹟「祀典武廟」緊急搶修工程調查及修複研究
登錄/指定理由 依中華民國73年2月22日頒行之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第39條綜合評定之
所屬主管機關(政府) 文化部
所在地理區域-縣市 臺南市
所在地理區域-鄉鎮市 中西區
地址或位置 永福路二段二二九號
經度 120.202214133514
緯度 22.9965108376238
所在地地號 台段二小段177號
創建年代-帝號 明永曆年間
創建年代-年號 19年
創建年代(西元) 1665
現狀 祀典武廟,坐北朝南,是一座縱深式配置的三開間三進兩廊式廟宇建築,正對永福路,背倚民族路,左側朱色山牆立於路旁,屋坡由前而後,依各般的高度呈起伏的變化,造型非常美觀。
外觀特徵 側面至為平淡,磚砌山牆直接落於地上,並不加任何處理,山牆的頂部則收於各落屋坡垂脊之下,形成高低起伏的曲線。山牆中最大的特色在於其獨一無二的長度及高度,特別能顯現出閩南式建築承重牆風格的厚重感;屋頂豐富而多簡潔,五落屋頂形式各有不同,從山川燕尾到硬式馬背、歇山、歇山重簷及硬山燕尾,其象徵意義的表達。
室內特徵 第一進建築特異之處,主要在於兩落起而非一般所見的山川殿之形式;第二進建築由拜殿及正殿組合而成,其形式堪稱獨一無二的作法,正殿屋頂屬歇山重簷大殿式建築,其三花牆的位置落在邊架架棟的位置,屬於三開間升三開間式,可說是兼顧形式美感及結構。
使用情形 道廟
附近景觀 大天后宮、赤崁樓、開基武廟、萬福庵照牆、北極殿、開基靈祐宮、廣安宮
土地使用狀況 台灣祀典武廟管理委員會
構造 前殿及後殿為燕尾翹脊硬山屋頂,正殿則採用曲線柔美的重檐歇山屋頂,不僅殿宇氣勢魏峨,大木結構也以雄渾見稱。前殿後及正殿前均有拜殿,尤真是正殿前的馬背歇山拜殿,造型最 具有特色。後殿右側有東向的觀音廳及北向的「西社」各一座。觀音廳後為六和堂及延平詩社。西社供奉文昌帝君,為府城士子以文會友之所。
材料 木構架
簡介 祀典武廟以其建廟之早,格局之壯偉合地位之崇高,名列國定重要一級古蹟。主祀武聖關公,是臺灣民間信仰最為廣泛的神明。在靈魂崇拜中,祂是聖哲英烈的一部分;在道教信仰中,屬於天界行政組織中的中央行政神。因而在信仰上祂幾乎是地跨四界:是商業之神;是結義之神;是勇武之神;也是伏魔之神。此外,又涵蓋了儒、釋、道三教,儒教的文衡聖帝,佛教的護法伽藍,道教的協天上帝。
審查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