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個案名稱 原臺南運河安平海關
類別 古蹟
級別 直轄市定古蹟
種類 公共建築
歷史沿革 清咸豐8年(西元1858年)清政府與英、法、美、俄國,簽訂「天津條約」,規定各埠成立劃一的海關。臺灣於「天津條約」中開埠後,設置淡水關及臺灣關,一共開放4個口岸,兩正口及兩外口,滬尾和雞籠合稱淡水關,打狗和安平合稱臺灣關。日明治28年(西元1895年)日本接收臺灣後於10月28日設立安平稅關。隔年,臺灣改適用日本與各條約國之協定,允許各國人民和船泊,在安平、滬尾、雞籠、打狗等四個通商口岸,自由往來,居住經商。日明治34年(西元1901年)將4處稅關裁減為淡水及安平2處,統一全島稅關事務。打狗改為支署,歸安平稅關管轄。日大正15年(西元1926年)臺南新運河開通。日昭和5年(西元1930年)安平海關移至新運河安平船塢,原海關建物設置安平水產學校。西元1945年國民黨政府於臺灣分置臺北、臺南兩關,安平海關改設財政部臺南關臺南支關安平支所。民國58年(西元1969年),海關總稅務司署將臺北關分為基隆與臺北兩關,臺南關改高雄關,設置臺南支關安平支所。民國67年(西元1978年),安平支所移至新安平港,原安平海關建築閒置。民國92年(西元2003年)原安平海關指定為市定古蹟。民國94年(西元2005年),原臺南運河安平海關,設置運河博物館。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臺南市市定古蹟舊關稅局原臺南運河安平海關及週邊環境整建工程工作報告書
登錄/指定理由 1.見證安平港開港歷史、運河興衰,具歷史意義與價值。2.昔掌進口驗關,臺南運河之安平碼頭在其側,為日式機關辦公廳舍之典型建物。3.位居進入安平要津,可以成為發展安平的窗口單位,具有潛力。4.此海關建築其主要的歷史意義在於見證臺南安平貿易史,而為當時貿易的窗口。其屋前的榕樹及環境可與未來開闢的公園並存,故值得保存下來,並再利用。
所屬主管機關(政府) 臺南市
所在地理區域-縣市 臺南市
所在地理區域-鄉鎮市 安平區
地址或位置 安平路97-15號
經度 120.163940537269
緯度 22.9985068915963
所在地地號 妙壽段98地號
創建年代-帝號 日大正年間
創建年代-年號 15年
創建年代(西元) 1926
現狀 民國94年(西元2005年)2月,原臺南運河安平海關設置運河博物館此建築其主要的歷史意義在於見證臺南安平貿易史。其屋前的榕樹及環境與開闢的公園並存,故值得保存下來,並再利用。
外觀特徵 本建築物是屬於和式屋架多於洋式屋架的「和洋混和式構造」。而天花板均為普通常用之形式,計有3種;即「木企口板天花板」主要位於營業廳、及後面部分餐廳等房間,辦公室、廁所等房間則採用「木框架釘甘蔗天花板」,室外部分簷口四周外圍則為「封(風)簷天花板」。本關稅之主體結構是採紅磚承重牆,外牆開窗甚多,此方面對於磚結構較不利,其窗臺與窗楣處以水泥粉飾之假石塊裝飾,另外牆基臺度亦作粉刷面,行成一紅白分割之韻律效果,也是這一時期之典型樣式。
室內特徵 目前零星存在於關稅之內外部分設施有:營業廳內之木櫃檯、述說昔日「臺南支關」的官銜牌證、維護土地界址的小泥樁「財政部高雄關臺南支關」,與紅磚圍牆之保存等等。以及屋頂2支突出的煙囪,仍然述記著昔日進出口繁忙景象,不分晝夜的作業盛況。水泥樁界址及圍牆都是標明地界不容惡鄰侵犯的實物,如今物換星移,有界址、圍牆都因時代變化不需要而丟棄。在本次修復工程中,也予以重豎作為展示,藉以述說過去。
使用情形 管理人:臺南市政府
附近景觀 安平古堡、林默娘公園、遊憩碼頭、安平港
土地使用狀況 委外經營再利用。
構造 紅磚承重外牆配合和洋木屋架系統
材料 木、磚
簡介 位於臺南運河安億橋旁廣四預定地上的安平海關現址,於1926年興建完成。昔日掌管進口驗關,為當時貿易窗口,安平碼頭位於其側,見證了安平港開港之歷史與運河興衰,具歷史意義與價值。
審查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