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個案名稱 原臺南武德殿
類別 古蹟
級別 直轄市定古蹟
種類 公共建築
歷史沿革 臺南武德會演武場原設於大正公園(今湯德章紀念公園)東側,兩廣會館之北,即所謂第1代臺南武德殿。第1代臺南武德殿自興建完成後,即作為臺南武德會支部才遷移至新武德殿。原演武場則作為警察射擊的靶場,及至日昭和12年(西元1937年)8月原在安平的臺南史料館遷移至此,並在11月1日開幕,乃將館名改稱「臺南市歷史館」。日昭和20年(西元1945年)1月,歷史館部份資料移藏至赤崁樓,因此時處於二戰末期,位今青年路與開山路之間的原歷史館遭遇空襲而嚴重毀損,西元1945年二戰結束後,曾修護改作為臺南市團管區司令部,迨至西元1983年重建成為臺南市中區區公所,地址為臺南市中區開山路1號。第2代臺南武德殿自日昭和11年(西元1936年)2月動工,歷經8個多月,同年10月初演武場及大弓場的主體建築皆已竣工。由於臺南武德殿與臺南神社外苑同時落成,所以該次落成儀式格外受重視。西元1945年二戰結束後,武德會在臺灣的組織也隨之瓦解。臺南武德殿也脫離警察系統,成為校教育機構。西元1946年7月臺南市政府成立臺南市立中學(即今大成國中),並以日治時期的臺南武德殿為校址。及至西元1953年8月臺南市立中學因空間不敷使用,遂與南區仙草里的「逢甲國校」(即日治時期「臺南市汐見國民學校」)對換校址,同時校名改稱「臺南市中區忠義國民學校」,至西元1968年8月1日校名更為「臺南市中區忠義國民小學」,原臺南武德殿成為該校禮堂至今。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臺南市市定古蹟「原臺南武德殿」調查研究與修護計畫
登錄/指定理由 1936年建,為日本傳統社殿風格建築,垂脊以瓦作之切據、鬼屋紋樣尤為特別,為本市僅存之日式社殿風
所屬主管機關(政府) 臺南市
所在地理區域-縣市 臺南市
所在地理區域-鄉鎮市 中西區
地址或位置 忠義路二段二號
經度 120.203473713305
緯度 22.9904547392976
所在地地號 幸段二小段49地號.中正段一小段56.56-1號
創建年代-帝號 日昭和年間
創建年代-年號 11年
創建年代(西元) 1936
現狀 忠義國小禮堂
外觀特徵 臺南武德殿屋身為仿木構造之近代和風建築,立面上(內外墻)仿木構造柱樑交接處均有釘飾安裝其上,初看之下仿若鐵件錨栓固結雙向木構件,細看之下卻是泥塑飾品。在屋頂組構與屋身組構之間的介面,即為所謂「斗栱層」,武德殿的屋身亦捕捉了中式傳統建築的意象,以鋼筋混凝土刻意模仿傳統建築的斗栱,但實際上並無斗栱的結構作用而成為裝飾性構件,目前留存於屋身(內外墻)上之日式斗栱屬於「大斗肘木」樣式,即柱子頂端與肘木間加入一個大斗的作法,現況保存良好。臺南武德殿之主要屋頂型式屬於歇山式(入母屋)屋頂,因臺南武德殿屬「州廳級」,武德殿由於屋面尺度較大,為了使屋頂造型更為豐富並凸顯其重要性,在屋頂正面中央部份添加出切破風,形成類似中式建築系「十字脊」的複合屋頂(千鳥破風),在南向主入口軒的部份,其屋頂型式為弓形反曲面(唐破風),類似中式建築捲棚式屋頂的變形。東西向側入口及北向立面之屋頂表情則較屬日式縋破風型式,即屋頂正中央入口部份屋面特別突出(向拜)
室內特徵 第2代武德殿為2層樓式建築,建坪有200餘坪。2樓為演武場的主要空間,面南中央置神龕,東側半邊為劍道場,西側半邊為柔道場,神龕後隔迴廊設有貴賓室及湯吞場(茶碗間)。1樓則為附屬服務空間,分別設有事務室、會議室、教師室、宿值室(值夜室)、更衣室、浴室、洗面所、湯沸所(燒水間)與便所(廁所)等。演武場的東側為大弓道場,有「射場」、「的場」、控制室、迴廊等空間。新完成的臺南武德殿雄偉壯觀,被稱讚為「臺灣第一演武場」
使用情形 禮堂。
附近景觀 孔廟文化園區
土地使用狀況 由忠義國小管理
構造 臺南武德殿的主要屋身結構為鋼筋混凝土造,臺南第二代武德殿其在屋頂部份採鋼桁架,2樓部份(屋身)採鋼筋混凝土造,1樓部分(基座)採磚造仿石材(實際上為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適切的以構造方式表現出社殿式樣建築(頭、身、腳)上輕盈下沉重的特性。
材料 鋼筋混凝土、磚
簡介 臺南武德殿建於日昭和11年(西元1936年),距今已74年。因臺南武德殿屬於州廳級建築,因此規模空間較大,建築設計及施工品質均較高,亦極具建築特色。在空間方面,其主要功能作為柔道場與劍道場使用。臺南武德殿是除了高雄武德殿外,唯一現存的社殿式樣州廳級武德殿,同時也是國內現存同類建築中最特殊且最具代表性的一座。
審查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