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個案名稱 接官亭
類別 古蹟
級別 直轄市定古蹟
種類 牌坊
歷史沿革 臺灣與中國有寬闊的台灣海峽遙隔,來往交通不便。任職官員發派台灣各地,大都由陸路先抵廈門,再轉海運,經過洶湧波濤到達鹿耳門。雖然鹿耳門建有公館可供歇息,但經片刻,又得轉渡河運進入郡城。為使長途跋涉的官員,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或回任官員等候船班,臨行依依,在渡頭附近多設有接官亭,用來迎送酬接文武官員。清康熙年間,接待文武官員的公館設在當時的西定坊大井頭(今民權路二段)附近。台江淤塞,海退成陸以後,渡頭西移至安瀾橋邊的「鎮渡頭」(今民權路三段)。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資料尚未填寫
登錄/指定理由 依中華民國73年2月22日頒行之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第82條綜合評定之
所屬主管機關(政府) 臺南市
所在地理區域-縣市 臺南市
所在地理區域-鄉鎮市 中西區
地址或位置 民權路3段143巷7號前
經度 120.195679816953
緯度 22.9969841483738
所在地地號 永樂段3小段(建:130地號)
創建年代-帝號 清乾隆年間
創建年代-年號 42年
創建年代(西元) 1778
現狀 位於風神廟前,與廟埕結為一體。
外觀特徵 現存的接官亭石坊,為三間四柱二樓式花崗石造,高8.19公尺,寬8.66公尺,造型精美,格局高大為本市之冠。
室內特徵 資料尚未填寫
使用情形 觀光、遊憩
附近景觀 住家巷道
土地使用狀況 風神廟管理委員會
構造 石坊遠的碑亭為歇山重檐式花崗石構造,由四根石柱撐起結構特殊的屋頂,形式與金門縣金沙鎮東衍村陳健墓前的墓亭形式相倣,是台灣僅存的重要石構造建築,值得加以修護保存。
材料 青斗石、花崗石
簡介 乾隆四年(西元一七三八年)巡道愕善在安瀾橋邊建風神廟,廟前建接官亭,以接文武百官。乾隆四十二年(西元一七七七年)臺灣知府蔣元樞,在安瀾橋邊南河港岸建碼頭,並由泉州訂購石材,運到臺灣,在風神廟前的碼頭上造登岸石階,立石造牌坊,石坊前額題「鯤維永奠」,後額題「鰲柱擎天」。當時,風神廟為三開間四進式,風神廟右前方,有右造重擔碑亭一座,後來移建於左前。為使來往官員得以暫時歇腳,在風神廟左側購買兩進民宅一棟,做為公館使用,整體規模宏大壯觀。隨著環境的變更、時間的推移,日本領臺後,接官亭的功能消失;風神廟重建,公館不再,碑亭封閉成為房舍,被認為是臺南市最壯麗的石碑坊也由隔鄰民房隨意掩遮,減損不少當年的浩浩雄風。
審查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