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個案名稱 臺南水仙宮
類別 古蹟
級別 直轄市定古蹟
種類 寺廟
歷史沿革 臺南水仙宮主祀水仙尊王,簡稱「水仙王」,也就是海神,由於早期台灣與中國之間的往來都靠船航行大海,對於自然現象的變化又無法預估或掌握,所以對於那些能化解海上危難的神明都敬之至誠,造成對「自然崇拜」的信仰,如山有山神、水育水神、風有風神等等。 目前民間的水仙王廟,大多是以大禹倣為主祀的神,配祀伍子胥、屈原、王勃、李白等四人,另有人說配祀的是伍子胥、屈原、項羽、奡王四人。大禹因為利用疏導的方法治平水患,造福白姓,大家咸認他封冰百治服的能力,紛紛以水神來奉祀他,另外配祀的四人,可能生平作為都以忠、孝、節、義為原則,卻都落得死於水裡的下場,所以也深為民間所感動而崇拜之。臺南的水仙宮就是除了主神大禹王以外,配祀的就是禹帝、奡王、楚王(項羽)、伍大夫(伍子胥)、屈大夫(屈原)等五位,俗稱「一帝二王二大夫」。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資料尚未填寫
登錄/指定理由 依中華民國73年2月22日頒行之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第68條綜合評定之
所屬主管機關(政府) 臺南市
所在地理區域-縣市 臺南市
所在地理區域-鄉鎮市 中西區
地址或位置 水仙里神農街1號
經度 120.198179654163
緯度 22.9966995335631
所在地地號 西區永樂段3小段(祠:17地號)
創建年代-帝號 清康熙年間
創建年代-年號 42年
創建年代(西元) 1703
現狀 廟宇為市場包圍難見全貌,由廟方自行經營管理。現今雖已逐漸沒落,但以水仙宮為中心的俗稱水仙宮市場菜市仔仍為府城極著名的市場之一。由海安路、民族路、宮後街、民權路所圍繞的街廓內,區內,曲折的巷道、傳統的建築、攤販的經營型態仍保留著五條港區特殊的空間意向及人文象。惟因攤販雲集、區內凌亂陰暗和缺乏公共設施的環境,均有待進一步的改善
外觀特徵 目前,水仙宮是一座單殿單進的建築形式,坐北朝南,開二門,中門前的一對抱鼓石,離鋆樸實,門上不繪門神而改用門釘,橋下培仍留存耆早年建築的石料,斑駁芭意,令人激賞。唯歷來修建多次,部分精美的雕刻木作幸能保留於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文物館中。水仙宮位於長樂公有市場內,來往人潮熙攘,攤販林立,替整座廟宇平添了不少暄鬧的氣氛。 水仙宮為一兩進式的建築物,三川殿與正殿相連接,中間並未有廟庭分隔,此種空間格局在台南市的廟宇並不常見。整體空間可分廟埕和廟宇建築兩部份,前者成矩形,現為水仙宮市場的一部份,後者成縱長形,寬10.02公尺、深12.1公尺,整個建築面積為121.2平方公尺
室內特徵 以分金線為中軸線,左右對稱配置,正殿前檐廊兩側山牆各有一門分通左右,後面神龕兩側間各開一圓拱門通往後方,平面形式相當簡潔,為因深度過深使得內部呈現出幽暗的空間感。地坪由廟埕往後逐步抬高,正殿地坪較三川殿高出20公分,屋頂則高10公分,呈現出兩殿間以正殿為尊的位序觀,而地坪由前往後逐步抬高,塑造出神明深邃在上的空間感,配合兩側的柱列,裊裊上昇的香火,使整體空間呈現出莊嚴肅穆的宗教氣息
使用情形 廟宇
附近景觀 市場
土地使用狀況 臺南市水仙宮管理委員會
構造 磚木構造
材料 木料、紅磚
簡介 水仙宮原建於當時府治的西安坊港口,是府城水陸交通必經之地,廟前有路經兌悅門接到安平海口,是從事貿易、商業的三郊人士最崇拜的,所以自康熙五十七年(西元一七一八年)第一次改建後,迭有增修。 乾隆二十年(西元一七八三年)北郊紳商再鳩工集資重修,並設郊商辦事處於此,加上台灣知府蔣允焄認為廟前河道淤瀆,已無法行船,遂下令填土成陸,使廟前擁有寬廣的前埕,廟貌更加顯得莊嚴開敞,香火也更旺盛。直到昭和十六年,日本人的市區改正計畫施行,將廟宇自前殿以後中、後兩殿拆除為防空用地,二戰後信眾合力重建而成今貌。
審查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