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個案名稱 臺南報恩堂
類別 古蹟
級別 直轄市定古蹟
種類 寺廟
歷史沿革 清咸豐11年(西元1861年),先天派門人黃昌成自福建渡海來臺傳教,於臺灣府右營埔,即今署立臺南醫院院址,建一草葺小祠,後來派下漸增信徒改建為瓦房。日明治29年(西元1896年),日本政府為築臺南醫院乃被徵收。其補償費約三千日圓。於是遷建於未廣町一丁目貳番地,即是今日現址。清領時期,中國四川省西華堂每三年都派人來臺巡教三次。日治時期,被迫中斷,改由曹洞宗派僧侶布教。報恩堂負責管理人,日治時期是由派下齋友投票推選。其齋堂為三合院式,正堂拜亭的左廂為主持的起居室,後殿則是齋友的起居室。每年農曆一月八日、三月十四日、五月十四日、七月二十八日、九月十八日及十一月十八日是齋友的例祭日,於民國84年(西元1995年),針對漏水造成的木構架腐朽而塌陷變型的屋頂加以修護;及民國90年(西元2001年)針對後堂部分加以修復。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研究與修復
登錄/指定理由 依中華民國73年2月22日頒行之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第57條綜合評定之
所屬主管機關(政府) 臺南市
所在地理區域-縣市 臺南市
所在地理區域-鄉鎮市 中西區
地址或位置 忠義路二段三十八巷八號
經度 120.203491095884
緯度 22.9924779084656
所在地地號 錦段一小段98號.中正一小段2、2-1號
創建年代-帝號 清咸豐年間
創建年代-年號 11年
創建年代(西元) 1861
現狀 有著「臺南最美好的傳統木造建築物」的美稱,雖為齋堂修行場所,但其外型與一般民家相去不遠,不像一般寺廟般重視彩繪、雕塑等外在裝飾,是一座樸素的木構建築,屬傳統民居建築。主祀觀世音菩薩,為傳統建築的三合院,三進兩廂,前進為門廳、中進為正廳,祀觀音及教中先祖,後進為宅居。
外觀特徵 臺南報恩堂為一座二進兩廂房的建築形式,坐東朝西。入口為單脊板瓦屋頂的有罩牆門,形式簡潔,門內為前庭,花木扶疏,環境清幽。第一進為前堂,第二進為正堂,供奉觀音佛祖與教祖,堂內木雕精緻,其是柱邊的花罩及八卦月門更是古色古香。堂前帶一座捲棚拜亭。第三進為後堂,供住居使用,堂後有院,院後再設後門,以供出入。報恩堂外圍有牆環繞,院落寬敞清靜,宛若世外桃源,確是修身養性的好地方。
室內特徵 門樓的門柱,門檻及門楣皆為泉州白石製品,地面舖石亦同,圍牆是壁磚平砌,牆頭作脊及洩水斜面,門樓前簷是以通樑出挑正拱;廳堂地面以舖泉州白石及尺磚為主,前牆臺度由石皮條堆砌,並作櫃臺角,其花紋簡潔,兩側為壁磚砌山牆,前牆也是磚砌,明間作穿斗式構架,採六柱五間式,後坡較長多一間,前後皆作出屣挑簷,柱頂以束木相牽,不出拱及雞舌;正堂為敞堂形式,前步口為通樑式,之後皆為穿斗式構架,中柱及前金柱間作八卦門,後側作板堵,柱間多做花罩為特色,材質及雕工有部分差異,可能是不同時期所作;後堂為承重牆式構造,除了前出屣外,沒有木構架。
使用情形 祠廟
附近景觀 孔廟文化園區、鄭氏家廟、臺南天壇
土地使用狀況 報恩堂管理委員會
構造 閩式平房,三進,磚牆木構造。
材料 瓦石構造
簡介 報恩堂主祀觀世音菩薩,是齋教中先天派的一支,由派下弟子黃昌成傳入臺灣,首先建築佛堂於臺南。齋教是佛教的一支,主張不出家、不削髮、過一般市井俗人的生活,只須修身養性即可。臺南的齋教分:龍華、金幢、先天等三派,其中先天派則主張獨身主義,與其他支派略有不同。初入教的門生,必先在佛前拈香祭告,擲筊抽規,驗試誠意,通過後再授以修行要訣,門徒的階級分為八等,初入教者稱為眾生,最高級者稱為師位。
審查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