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rieved from http://m.coa.gov.tw/OpenData/BaconVillageData.aspx on Mon Feb 23 2015 20:02:22 GMT+0800 (CST)/農遊景點 ; 水土保持局 ; 102/12/16 ; 每年 ; http://empower.swcb.gov.tw/index2.aspx ; 縣市名稱、鄉鎮名稱、社區名稱、村落名稱、協會名稱、協會聯絡人、協會Email、協會地址、社區介紹、協會電話、協會傳真、圖片網址。 ; 本資料適用政府資料開放平臺資料使用規範 ; http://data.coa.gov.tw/Query/ServiceDetail.aspx?id=046

縣市名稱 鄉鎮名稱 社區名稱 村落名稱 社區介紹 協會名稱 協會聯絡人 協會Email 協會電話 協會傳真 協會地址 圖片網址
19488305 屏東縣 竹田鄉 履豐社區 履豐村 本社區居民大多數為客家族群 且多以務農為主 民風純樸勤儉 熱情好客 農作物現多改種槟榔 以前的水稻田及蓮霧園因收入不好 已不多見 宗教信仰多以道教為主 為一典型之客家農村社區 本社區位於竹田鄉各村之中心位置 竹田驛站即竹田火車站 亦在本社區內 屏東縣竹田鄉履豐社區發展協會 利國安 et500323@yahoo.com.tw 08-7711570 087711570 屏東縣竹田鄉履豐村豐興路151號
19488306 屏東縣 竹田鄉 美崙社區 竹田村 曾辦老照片活動 屏東縣竹田鄉美崙社區發展協會 邱森玉 08-7711885 屏東縣竹田鄉美崙村通明路16巷24號
19488307 屏東縣 竹田鄉 二崙社區 二崙村 二崙村是傳統客家農村聚落,早期是六堆客家中堆的文化,行政中心,本村不但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也有獨具一格的客家傳統建築如李氏夥房,鍾家門樓等,雕塑精美的廣全宮,展現客家人晴耕雨讀的敬字亭文化,還有老芒果樹博公,二崙老街,蜿蜒流過本村的龍頸溪這些員有景觀讓二崙社區顯得純樸靜謐,充滿了客家風情 屏東縣竹田鄉二崙社區發展協會 李毅仁 two7780648@yahoo.com.tw 08-7780648 08-7780648 屏東縣竹田鄉二崙村義和路99號
19488308 屏東縣 竹田鄉 永豐社區 永豐村 屏東縣竹田鄉永豐社區發展協會 陳詩穎 c.shihyin@gmail.com 08-7770003 08-7770007
19488309 屏東縣 竹田鄉 過溝社區 西勢村 屏東縣竹田鄉過溝社區發展協會 陳詩穎 c.shihyin@gmail.com 08-7770003 08-7770007
19488310 屏東縣 竹田鄉 六巷社區 六巷村 屏東縣竹田鄉六巷社區發展協會 賴乙德 08-7881697
19488311 屏東縣 竹田鄉 竹南社區 竹南村 位於竹田鄉最南端,臨南二高與88快速道路是一個交通方便的社區經前理事長做社區總整體營造或有涼亭公園及藝術彩繪牆的社區 屏東縣竹田鄉竹南社區發展協會 丁千惠 08-7894578 屏東縣竹田鄉竹南村潮州路28號3F
19488312 屏東縣 竹田鄉 泗洲社區 泗洲村 http://tw.myblog.yahoo.com/siz-hou 泗洲社區發展協會 胡吉方 touch_miracles@yahoo.com.tw 08-7881809 屏東縣竹田鄉泗洲村州中路55巷41號
19488313 屏東縣 竹田鄉 竹田社區 竹田村 竹田鄉位於屏東縣之中央位置,北與麟洛、內埔兩鄉接壤,西鄰萬丹鄉,東隔萬巒鄉,南接潮州鎮。鄉境內屏鵝公路貫穿東邊;南二高貫穿中間,並設竹田收費站;88號快速道路終點位於本鄉竹南村;另縱貫鐵路於本鄉設有西勢、竹田兩站。全鄉地勢平坦,灌溉便利,屬亞熱帶氣候,地質以沖積土壤為主,常年吹西南季風,利於農業發展。全鄉人口約有18459人,四分之三人口為客家人;鄉內社區人文樸實,為一農業鄉鎮。 社團法人屏東縣竹田鄉社區營造協會 賴正仁 lcr1012@yahoo.com.tw 08-7711550*23 08-7713255 屏東縣竹田鄉頭崙村三崗路6之1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92cc85dc-67b1-4ced-8e25-85018eb2408c/1/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92cc85dc-67b1-4ced-8e25-85018eb2408c/1/1.JPG
19488314 屏東縣 竹田鄉 六份社區 鳳明村 一、六份歷史:六份社區古稱「六份庄」,約有三百年的歷史,由於本身為閩南村莊,因此自古以來即興鄰近萬丹鄉的村莊互動熱絡,且互為通婚及商賈買賣,此可由三年一次的萬丹萬惠宮媽祖繞境萬丹、竹田東溪、西溪兩溪地區36庄頭得知。六份庄與本鄉閩庄,如鳳明、大湖、泗洲、六巷等關係亦為密切,不僅在語言及民俗風貌上甚是雷同,於產業經濟上更是互通有無,情感上就像兄弟般地血濃於水。二、人文特色:六份社區約有203戶,約七百六十七人。社區內多為李、林、陳姓子弟,宗族情誼深厚,社區範圍小彼此之間容易聯繫。村莊的廟(六興宮)為居民的信仰中心,主嗣中壇元帥(三太子),目前社區發展的民俗藝陣團隊為「素蘭小姐要出嫁文化團」。另外,社區的文風不盛,加上農業收入有限,使得年輕人大量外流,社區人口也有逐漸老化的現象。與其他的鄉村社區一樣面臨相同的問題。 三、產業發展:六份社區是典型的鄉村型社區,綠色平原中夾雜數條小丘,居民世居於此,歷代務農,民風淳樸,勤謹克儉。農作物以文心蘭、檸檬、稻米、香蕉、檳榔、荖葉等為主,養殖業則有白蝦、泰國蝦、軟骨鯽、鴨、鵝等;目前以竹田鄉文心蘭花卉產銷第三班於國際頗負盛名,且文心蘭外銷枝數屢創新高,市場以日本為主,每年三月起是本地文心蘭綻放的開始,時至五月,蘭園呈現花海一片,美不勝收,直至十、十一月仍可窺其芳踨,極適合提供休閒農業旅遊。 屏東縣竹田鄉六份社區發展協會 六份 0937-686995 屏東縣竹田鄉鳳明村鳳安路27號
19488315 屏東縣 竹田鄉 糶糴社區 糶糴村 本社區居民目前大都以務農(檳榔)維生,民風純樸,為典型之客家村莊。於民82年3月10日成立社區發展協會,人口數大約850人左右 屏東縣竹田鄉糶糴社區發展協會 李理事長 0939-903637 08-7710615 屏東縣竹田鄉糶糴村
19488316 屏東縣 竹田鄉 南勢社區 南勢村 地理位置在屏50線北側二高收費站東側 南勢社區發展協會 謝安香 08-7782573 屏東縣竹田鄉南勢村35號
19488317 屏東縣 牡丹鄉 牡丹社區 牡丹村 牡丹村位於牡丹鄉心臟地帶,也是現今傳統文化保存最完整的村落之一,此地舊稱新保將,排灣語意為「葛藤」之意,村民以農為業。 牡丹村社區發展協會 張明輝 nagallin@gmail.com 08-8830482 屏東縣牡丹鄉牡丹村七鄰151號
19488318 屏東縣 牡丹鄉 高士社區 高士村 本社區為原住民排灣族社區,社區有184戶,670人口數。為推動各項配合社區未來之建設與發展,並依據政府施政目標,於84年6月20日正式成立發展協會至今,雖然所尚不能符合社區居民共同之期望,但在這些年來大家所建立之共識下,己逐漸在潮永續發展之目標前進。 屏東縣牡丹鄉高士村67號 張美惠 vavua311@yahoo.com.tw 08-8810325 08-8810325 屏東縣牡丹鄉高士村67號
19488319 屏東縣 牡丹鄉 旭海社區 旭海村 本部落舊名為斯馬查蘭(沼澤之意),後來因河溪源頭為牡丹山,河溪東流入海,故舊名亦稱牡丹灣。部落早期由十八番社大頭目潘阿別攜部份族人遷徙來此開墾,後續遷入者有斯卡羅族、阿美族、排灣族、閩南籍、客家籍、外省籍等,形成部落多族群、多元化的鮮明特質。本部落三面環山,東面向海,具有海路交界之環境特性,加上地形之變化與溪流、河口之存在所帶來特殊植物與動物向,資源豐富,故具有優良生態與旅遊之豐富條件。本社區更能結合鄰近的佳洛水風景區、牡丹水庫、四重溪溫泉 屏東縣牡丹鄉旭海社區發展協會 吳清月 08-8830085
19488320 屏東縣 牡丹鄉 東源社區 東源村 四面環山,有特殊的溼地地形,居民以務農為主,生產大量的山蘇維經濟作物,及補育種植野薑花。社區戶數約160戶,人口近500人,以基督長老教會為其宗教。 屏東縣牡丹鄉東源社區發展協會 溫維倫 orange_enew@ms75.url.com.tw 08-8830251 8831400 屏東縣牡丹鄉東源村32號
19488321 屏東縣 牡丹鄉 石門社區 石門村 本村舊稱『茄芝萊』原為石頭之意,東邊是五重溪山,西邊是虱母山,雙峰聳立絕璧陡峭,此處原無人居住百年前因大梅溪洪水暴發故遷村至此,其地理位置居本鄉出入門戶,『石門』即而得名。鄉公所、農會、郵局、銀行、衛生所、派出所、牡丹國中及石門國小位於本社區,因此生活機能完善,為郷內人口集中之社區。牡丹鄉因牡丹社事件聞名,而石門古戰場蘊藏的歷史文化背景,可供後輩子民懷古追思。 屏東縣牡丹鄉石門社區發展協會 林采穎 t8831032@yahoo.com.tw 0939-625805 牡丹鄉公所
19488322 屏東縣 牡丹鄉 佳德谷部落 石門村,牡丹村,東源村,旭海村,高士村,四林村 屏東縣牡丹鄉觀光文化產業發展協會 曾蓉菁 mudan2007@gmail.com 08-8831399 08-8831290 屏東縣牡丹鄉石門村52-3號
19488323 屏東縣 牡丹鄉 四林社區 四林村 (一)本社區位於屏東縣牡丹鄉東南方之四林社區,東邊為太平洋,西邊為台灣海峽,南邊為巴士海峽,北邊為中央山脈。連南台灣多處景觀,更位居恆春半島重要景點之中心位置,電影<海角七號>拍攝場景及滿州賞鳥.墾丁國家公園等多項觀光遊憩資源,及恆春半島美麗景色形成地區豐富的資源特性與獨具原住民文化特色之產業。其鄰近滿州古城歷史古蹟及每年舉辦搶孤盛典,更成本部落推動發展的契機。(二)四林部落主要連外交通路線,說明如下:1.經二高(國三)至南州交流道下左轉屏鵝公路(省9)右轉或至林邊下交流道左轉(省17)沿海公路,到水底寮接屏鵝公路(省9),沿途經最具南海風情的海岸景觀,至楓港再接(省26)到;洋蔥的故鄉-車城;。 四林社區發展協會 陳冠竹 nash184sms@yahoo.com.t 08-89811197 08-8811197 屏東縣牡丹鄉四林路65號
19488324 屏東縣 牡丹鄉 中茄社區 石門村 中茄社區的緣起,緣自於廿幾年前部落耆老;欲推動成立中茄社區,至93年一群退休人員,發起成立中茄社區發展協會,經過居民積極爭取,終得以成立中茄,由「咖佳佳南、沙發利發利、吉沙發恩」三個部落組成,在多元化之族群社民裡,中茄的誕生,是每位居民無私無我精神表現,故我們非常歡迎大家蒞臨指導與體驗無紅綠燈的生活環境 屏東縣牡丹鄉中茄社區發展協會 詹德行 jan520816@yahoo.com.tw 08-8831516 08-8831516 屏東縣牡丹鄉石門村茄芝路35號
19488325 屏東縣 牡丹鄉 大梅社區 石門村 屏東縣牡丹鄉大梅社區發展協會 潘啟仁 aljim123a@yahoo.com.tw 08-8824208 屏東縣牡丹鄉石門村大梅路43號
19488326 屏東縣 車城鄉 保力社區 保力村 力村位於車城東南端,為本鄉面積最大的村落,本村開發可溯自康熙年間,歷史僅次於車城,並為恆春地區客家庄的代表。轄內有保力國小及保力派出所,目前村民多以農為業,水稻、洋蔥是主要作物,亦有廣大林場,屏東技術學院保力林場即在村內竹社坑,森林副產品有靈芝、淮山、中藥草等,本村也有廣大牧場,適於牛羊之牧養,偶而還可見白鷺悠閒地棲在牛背上逍遙的景象,由於逐漸福佬化的結果,現在一般村民已無法以客語對談,但仍保留不少客庄獨有的特色,如宗祠、三山國王廟、褒忠紀念碑等。民國89年保力村成立保力社區文物館,是車城鄉文物保存的提倡者,同時也是保力客家文物保存最完整的一個社區文物館。 屏東縣車城鄉保力社區發展協會 王維銘 0932-782966 屏東縣車城鄉保力村褒忠路1-2號
19488327 屏東縣 車城鄉 海口社區 海口村 海口村是小漁村,位於本鄉西北,依山傍海,境內有藍色公路終點站-海口港,原村舊名「海口營」,意即「由此出海之意」,自港口建成後,恆春半島居民便自此出入北上,因而命名「海口」。本村居民全賴討海維生,昔日曾以運載木炭為業,日治時代,海口為恆春半島之商船貿易中心。現村內有海巡署海口駐在所、鄉立海口托兒所。「尖山」又名「斗笠山」位於本村東北邊,矗立在臺24號公路旁,位屏鵝公路東側的獨立小山峰,行至山腳,只見路沿著山腳大大地彎了過去,落山風時節,得小心行車,另「尖山」不但是實質進入恆春半島的地標,也是精神上進入恆春半島的門戶。本村西海岸為裙珊瑚礁之分布區,有一道狹長的沙灘地帶常見美麗沙紋、沙脊存在,但寸草難生,永遠没固定的形跡,就像沙漠一樣,因此有「海口沙漠」之名。唯近年建商大肆採沙,「沙漠」漸失(沙灘區還有兩條高約15公尺的常態性老沙丘,沙質如黃金般閃爍,所以當地人稱為「金砂崙」),奇觀已不復見,殊為可惜,但仍有小山般的土丘,供民眾見識漁村的沙漠,沙漠盡頭為海口漁港,連接「夏威夷」海灘,清幽絕倫,宛如仙境,民眾常在此戲水遊玩,過長場沿著海灘漫步,則可享受撿拾貝瞉、捉螃蟹之樂趣。 海口社區發展協會 林光隆 0937-385886 屏東縣車城鄉海口村海口營海口路44-6號
19488328 屏東縣 車城鄉 新街社區 新街村 新街村為屏東縣南端的一個村落,屬於熱帶性氣候。位於車城鄉西南端,以其豐富的自然生態、環境景觀著稱,且村內海灘更擁有得天獨厚白沙美景,美不勝收。新街村為一河口沖積平原,位於四重溪與保力溪出海之間。東延鯪鯉(溝槽)與保力溪為鄰,南至保力溪隔射寮港與埔墘、射寮為界,西鄰台灣海峽,北隔車城大溪(清港)與福興、福安相望,全村面積約為19.91平方公里。本村劃範圍內擁有豐富的景觀資源,如海岸景觀、防風林景觀、溪流出海口生態景觀,河口灦地景觀等等皆是相當獨特景色。 屏東縣車城鄉新街社區發展協會 林美幸 hsin0910842149@yahoo.com.tw 08-8825711 08-8825711 屏東縣車城鄉新街村100號
19488329 屏東縣 車城鄉 溫泉社區 溫泉村 本社區位於台灣四大名泉之一:四重溪溫區泉,四重溪溫泉與陽明山、北投和關仔嶺共列台灣四大名泉,古稱「出湯」,民國39年設村,將四重溪改名為「溫泉村」,係此地擁有終年潺潺不絕的溫泉而得名,社區居民多以經營旅社、餐廳、民宿及務農為主。 四重溪觀光發展協會 宋光輝 0912-783667 屏東縣車城鄉溫泉村溫泉路245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50d3fe7b-b531-44f5-bc3c-2f04108f6e20/1/新鐘社區-合影.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50d3fe7b-b531-44f5-bc3c-2f04108f6e20/1/新鐘社區-蝴蝶生態步道.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50d3fe7b-b531-44f5-bc3c-2f04108f6e20/1/新鐘社區-簡報.jpg
19488330 屏東縣 車城鄉 埔墘社區 埔墘村 社區位於屏東縣車城鄉之南端,保力溪與龍鑾潭排水溝交會處的右岸,皆屬平原地形,面積僅有053平方公里。村民大都以農業為主,主要農產品為洋蔥。西臨【海洋生物博物館】及龜山。 屏東縣車城鄉埔墘社區發展協會 林美延 k8799@ms17.hinet.net 08-8824699 屏東縣車城鄉埔墘村38號
19488331 屏東縣 車城鄉 興安社區 福興村,福安村 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間,車城已成為閩人開拓恆春半島的根據地,由於屢遭原住民襲擊侵擾,遂環植木柵於四周以為防禦,故有「柴城」之稱;乾隆末年逐漸形成一街肆,乾隆53年(1788)福康安將軍率軍討伐林爽文黨夥莊大田時,水師即登陸於車城,之後為紀念捷軍稱車城為「福安庄」(或福安城),並於庄內的福德廟立碑頌功。雖然車城並未正式建城,但因有木柵環圍故亦設有東門、北門(北門路、忠孝路口)及南門(福安路底近欽湖橋)以制出入。另有一說,乾隆51~53(1786-1788)三年間,福康安為剿莊大田,駐兵車城,以木為城故稱「柴城」。今車城之市街部分為福興及福安兩村。本社區位於四重溪河川北側的平原上,為本鄉主要的行政機關所在地,鄉公所、警察分駐所、戶政事務所、農會、郵局、國小、國中及鄉立圖書館等均位於此,初期居民多以務農為主,農業以水稻及洋蔥為主要農產,後因本地信仰中心福安宮香火鼎盛,為臺灣最大之土地公廟,進而商家林立帶動社區繁榮。「綠豆蒜」為興安社區遠近馳名的小吃,風味獨特,人人讚不絕口,另「紅仁鴨蛋」也是當地著名名產,因民風純樸現社區仍有不少具歷史記憶之古建築及街道。 屏東縣車城鄉興安社區發展協會 王伯煌 word0423@yahoo.com.tw 08-8823234 08-8823373 屏東縣車城鄉福安路6-3號
19488332 屏東縣 里港鄉 塔樓社區 塔樓村 屏東縣里港鄉塔樓社區發展協會 '王文章 smy820@yahoo.com.tw 08-7756011 08-7756281 屏東縣里港鄉塔樓村(路)23-3號
19488333 屏東縣 里港鄉 春林社區 春林村 屏東縣里港鄉春林社區發展協會 王榮輝 7752868
19488334 屏東縣 里港鄉 茄苳社區 茄苳村 屏東縣里港鄉茄苳社區發展協會 譚柔琪 hibiscus0303@hotmail.com 7324440
19488335 屏東縣 里港鄉 大平社區 大平村 屏東縣里港鄉大平社區發展協會 陳鴻祥 7753911
19488336 屏東縣 里港鄉 玉田社區 玉田村 本村居民係於清康熙年間大陸南澳總兵藍廷珍及弟藍鼎元,由福建漳浦來台治亂後定居於此。日據時代規劃為里港庄第一保,於光復後由藍家後裔「藍家鼎」出任第一任鄉長以藍田種玉而取名,至民國39年行政區域調整後正式定名為「玉田村」。村民大多以閩南籍為主,務農居多。近年來,由於玉田國 小的成立及大量住宅建案的推出,因此樓房林立,吸引許多鄰近居民的遷入,全村約三千多人,人口成長率為全鄉之冠。 屏東縣里港鄉玉田社區發展協會 陳文建 asiajiann@yahoo.com.tw 08-7751911 08-7759071 屏東縣里港鄉玉田村玉田路38號
19488337 屏東縣 里港鄉 定遠自治社區 土庫村 本協會絕大多數居民是民國50年政府以國留專案(聯合國以480專暗自滇緬撤遷來台),居民有漢人、阿佧棵黑、苗人、擺夷、傣子、佧佤、浦蠻等九個少數民族,社區內有種植九種以上的滇緬香料植物,如南薑、薄荷、香茅、棘草莓...等香料植物,居民們以這九種香料植物作為烹飪的佐料。 屏東縣里港鄉滇緬民俗文化協會 魯平安 0924-024346
19488338 屏東縣 里港鄉 磚仔地社區 載興村 屏東縣里港鄉磚仔地社區發展協會 陳冠榮 08-7754859 08-7759377 屏東縣里港鄉載興村115號
19488339 屏東縣 里港鄉 瀰力社區 瀰力村 屏東縣里港鄉瀰力社區發展協會 梁崑宗 7731520
19488340 屏東縣 里港鄉 武洛社區 茄苳村 本社區為里港鄉茄苳村的一個部落,為純樸的農村,是個傳統的客家庄,也是里港鄉唯一的客家部落,居民姓氏大多為鍾姓。 屏東縣里港鄉武洛社區發展協會 鍾秉家 lk.cbj@msa.hinet.net 087753557 08-7752170 屏東縣里港鄉茄苳村武洛路34號
19488341 屏東縣 里港鄉 土庫社區 土庫村 屏東縣里港鄉土庫社區發展協會 譚柔琪 hibiscus0303@hotmail.com 08-7324440
19488342 屏東縣 里港鄉 信國社區 土庫村 社區位於荖濃溪畔,主要植栽為木瓜與香蕉,因屬滇緬文化移民,居民多自行栽植香料作物,希望以後能朝向香料作物產業發展。社區居民主要成員為民國五十年來自滇緬邊荒金三角一帶,為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最晚一批遷移來台的新住民。 屏東縣里港鄉信國社區發展協會 梁宏才 08-7732737 屏東縣里港鄉土庫村信國6-2號
19488343 屏東縣 里港鄉 鐵店社區 鐵店村 鐵店社區昔日稱打鐵庄或打鐵店,即舊時有唐山老師父在此開打鐵店而來,居民以務農為主,在政府大力宣導下,一般民眾都已具備〈社區〉的概念,社區居民自發自力,將環境整治、維護環境整潔,籌組義工隊,運用在地資源,營造清潔生活環境。 屏東縣里港鄉鐵店社區發展協會 吳添福 sweeter1012@yahoo.com.tw 08-7754533 08-7759314 屏東縣里港鄉鐵店村〈路〉42號
19488344 屏東縣 佳冬鄉 溫馨家園促進會 佳冬村 溫馨家園促進會 劉金亭 08-8660261
19488345 屏東縣 佳冬鄉 石光社區 石光村 石光社區位於台9.17號道之夾會點,到墾丁國家公園約60分鐘車程,居民以務農為主,工商為輔,社區三面被傳統公墓包圍,發展受到限制. 石光社區發展協會 吳春惠 0935-823878 佳冬鄉石光村三民一巷12號
19488346 屏東縣 佳冬鄉 石光村 佳冬村 年輕人口外流嚴重 屏東縣佳冬鄉溫馨家園促進會 陳平洋 happy_lear@yahoo.com.tw 08-8660261 08-8663635 屏東縣佳冬鄉石光村中山路136號
19488347 屏東縣 佳冬鄉 玉光社區 玉光村 玉光社區位於台9、17號道路三夾會點,至墾丁國家公園約60分鐘路程,三面被傳統公墓包圍,居民以務農為主,工商為輔。 玉光社區發展協會 李蘭香 08-8664888 佳冬鄉玉光村禮義巷6-2號
19488348 屏東縣 佳冬鄉 老人福利促進會 六根村 佳冬鄉原為馬卡道平埔族茄藤社故址,清康熙中葉已有漢民墾殖。台灣府志中紀載:「茄藤社,離府二百七十里。」又「茄藤港在港東里,縣東南四十五里,水道深,小舟往來,中有汛海。」茄藤港在清康熙年間,為大量漢人移民登陸港之一,後來港口淤塞,喪失航運機能。清劉銘傳任台灣巡撫後(1886),茄藤社改屬維港東中里之「茄苳腳庄」。茄苳腳地民細漢人稱呼平埔族社民,清康熙61年立石畫定漢番界線時已出現「六根」。六根庄,日領時期日本人在定為茄苳腳庄(堡圖時期),1920年以後改為佳冬大字(地形圖時期),台灣光復後改為佳冬及六根兩村。 屏東縣佳冬鄉老人福利促進會 葉正洋 ludue888@gmail.com 08-8667865 08-8668613 屏東縣佳冬鄉佳冬村啟南路91-3號
19488349 屏東縣 佳冬鄉 萬建社區 萬建村 社區居民大都以農牧業為生,西瓜、蓮霧及石斑魚養殖,是境內有明的特產,尤其是村內的古厝群具特色,處處可見卵石、版築、磚頭及土塊等不同時期的建材,值得推廣給國人認識,而海角七號的萬建教堂及古砲塔即座落在村內 屏東縣茄冬文史協會 陳賜福 fwus1789@yahoo.com.tw 08-8662009 08-8668498 屏東縣佳冬鄉進學街150號
19488350 屏東縣 佳冬鄉 賴家社區 賴家村 早期為水稻,民國50~60年代以香蕉為大宗,後因日本外銷市場流失及香蕉黃葉病衝擊,香蕉產業因此一蹶不振,民國70年代以後,改種蓮霧、檳榔居多。沿海地區則以養殖漁業為主。目前佳冬、林邊與東港及枋寮等鄉鎮同為黑珍珠的故鄉。本社區西北與佳冬村、西南與塭豐村、東北和枋寮鄉東海村、東南與枋寮鄉大坑村銜接。沿國道三號林邊交流道往墾丁方向經由台17線往佳冬方向約6公里。而台1線於屏南工業區北方上緣經過。此2停路線均為屏東、高雄來往墾丁必經之地。社區內有大平路、義和路與葫蘆路。在社區北方有國立佳冬高級農業職業學校、東北方與屏南工業區相鄰。 賴家社區發展協會 賴仁豐 ljen654@gmail.com 08-8661881 屏東縣佳冬鄉賴家村大平路14-3號
19488351 屏東縣 佳冬鄉 羌園社區發展協會 羌園村 1.地民由來羌園舊名為「薑園」(客家人舊稱「薑園底」),早期此地為鳳山八社中放索社種薑之處(放索社平埔族以芋頭為主食,須要吃些薑以防脹氣),故名為「薑園」,日治時代改為「羌園」。2.地理環境本聚落位於林邊溪左岸,有遼闊及肥沃的平野,農、漁業資源豐富。3.社區的經濟產業與特色羌園村對佳冬鄉而言地屬內陸,境內雖有養殖漁業),但不如沿海盛行。大多數居民以種蓮霧維生」,農地以蓮霧園為主,但不雖發縣俯遍望去參雜著檳榔這種普遍會種植的作物。 羌園社區發展協會 劉錦枝 08-8668296 屏東縣佳冬鄉羌園村羌光路3之42號
19488352 屏東縣 佳冬鄉 燄溫社區 燄溫村 1.地名由來:本庄開庄之初有一口塭仔,故命名為『塭仔』。塭仔也是『新打港』(林邊溪出海口)的所在地。日治時期塭仔庄包括塭仔、海埔、頂寮、州仔(今已廢庄)等地名。本區清末時期為塭仔、海埔、頂寮、堡圖時期(1898~1904)屬塭仔庄,1920年以後改為塭仔大字,光復後改為塭豐村及燄溫村。2.本村位於林邊溪下游入海口,日治時代屬於『塭仔』大字的第一保(佳冬庄第十一保),光復後命為『燄塭村』。村民多靠海維生,主要姓氏有王、周、陳、李等。本地區自民國六十二年(1973)起,因外銷鰻魚利潤甚佳,故本區魚塭數目急遽增加,過量超抽地下水加上本區地層多為較鬆軟的黏土層,而林邊溪上游地下水的天然補注量又在減少中,故本村地層嚴重下陷,至民國95年測值佳冬鄉累積下陷量達3.24公尺,居本國之冠,不僅常遭海水倒灌的侵襲,居民的房屋也陷入地下1-2層樓高,形成特殊的地理觀景。3.本村分為二個部落,前部落從第一麟至六麟,稱海埔,後部落從第七麟至第十四麟稱塭仔,兩部落合稱燄溫村,村民大部分以捕魚及漁業養殖為主,盛產高經濟價值魚類,也因為抽取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慰為奇觀。 屏東縣農漁業產業推廣協會 黃詩淇 travis1028tw@yahoo.com.tw 08-8668073 屏東縣佳冬鄉燄溫村北興路42-2號
19488353 屏東縣 佳冬鄉 塭豐社區 塭豐村 位於林邊溪出海口左岸,有遼闊的波滔海峽及肥沃平野,農漁豐富 塭豐社區發展協會 楊錦雲 a088663918@yahoo.com.tw 08-8665373 08-8667371 屏東縣佳冬鄉塭豐村塭田路190號
19488354 屏東縣 來義鄉 望嘉社區 望嘉村 99年度屏東縣社區發展工作評鑑第一名100年度屏東縣社區營造績優100年度全國社區發展工作評鑑甲等 屏東縣來義鄉望嘉社區發展協會 鍾必顯 m48h11958@yahoo.com.tw 08-7982047 08-7982013 屏東縣來義鄉望嘉村124號
總共 2831 筆,顯示第 501 到第 550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