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rieved from http://m.coa.gov.tw/OpenData/BaconVillageData.aspx on Mon Feb 23 2015 20:02:22 GMT+0800 (CST)/農遊景點 ; 水土保持局 ; 102/12/16 ; 每年 ; http://empower.swcb.gov.tw/index2.aspx ; 縣市名稱、鄉鎮名稱、社區名稱、村落名稱、協會名稱、協會聯絡人、協會Email、協會地址、社區介紹、協會電話、協會傳真、圖片網址。 ; 本資料適用政府資料開放平臺資料使用規範 ; http://data.coa.gov.tw/Query/ServiceDetail.aspx?id=046

縣市名稱 鄉鎮名稱 社區名稱 村落名稱 社區介紹 協會名稱 協會聯絡人 協會Email 協會電話 協會傳真 協會地址 圖片網址
19488505 屏東縣 獅子鄉 新路社區 楓林村,丹路村 屏東縣獅子鄉新路社區發展協會 張元鑫 boss73882002@yahoo.com.tw 0800001129轉53 088770931 屏東縣獅子鄉楓林村6鄰4巷9號
19488506 屏東縣 獅子鄉 雙流社區 草埔村 在日據時代,獅子鄉除草埔、丹路、竹坑等三村居住於現地外,其餘各村均散佈於枋山流域,群山蜿蜒中。民國二十八年南迴公路開通後遷居公路兩側山麓。日據時代,屬於高雄州,在竹坑、麻里巴、牡丹路、草埔後、獅子頭、南世湖、內獅頭、內文等各社設有警察官吏駐在所,掌理一切行政、衛生、教育、治安等工作。 雙流社區發展協會 周惠芬 milijiangkimo@yahoo.com.tw 08-8701401 08-8701401 屏東縣獅子鄉草埔村草埔6巷9鄰34號
19488507 屏東縣 獅子鄉 屏東縣原住民社會公益服務協會 草埔村,內文村 屏東縣原住民社會公益服務協會 柳宏忠 liuliu1016@gmail.com 08-8701187 08-8701132 屏東縣獅子鄉草埔村草埔六巷22號
19488508 屏東縣 萬丹鄉 新庄社區 新庄村 屏東縣萬丹鄉新庄社區發展協會 唐鍾麗華 08-7761222 屏東縣萬丹鄉新興路112巷25號
19488509 屏東縣 萬丹鄉 萬全社區 萬全村 本社區舊稱[街頭角],位於萬丹鄉之街內東北側,人口約五千二百多人,居民以外村來居住,以商店為生,為典型之農村社區。保全宮為村中共同信仰中心,主祀保生大帝。社區北為四維村、南為蔦生村、東為萬安村、西為夏北村。 屏東縣萬丹鄉萬全社區發展協會 辜明雄 08-7778130 屏東縣萬丹鄉萬全村元泰街302號
19488510 屏東縣 萬丹鄉 社中社區 社中村 本社區自民國81年成立,辦理各式活動,轄下有長壽俱樂部.社區媽媽教室及老人槌球隊,目前會員130人,擬於今年成立老人觀懷據點. 屏東縣萬丹鄉社中社區發展協會 吳睿朋 d35j08@cht.com.tw 08-7071717 08-7440448 屏東縣萬丹鄉社中村建隆路160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27caf519-3555-4a5f-b0a7-7c90809f4dd8/1/IMG_1187.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27caf519-3555-4a5f-b0a7-7c90809f4dd8/1/成果照片.doc
19488511 屏東縣 萬丹鄉 寶厝社區 寶厝村 本社區是屬於一半都市計畫區一半是農村型社區,96年度成立志工隊,利用每週日清晨打掃社區道路。98年度獲屏東縣環保局道路清淨比賽,獲選甲等並獲頒獎勵金以資鼓勵。 屏東縣萬丹鄉寶厝社區發展協會 簡阿麗 a17030318@yahoo.com.tw 00-0000000
19488512 屏東縣 萬丹鄉 廣安社區 廣安村 廣安村地處萬丹鄉北邊隘寮溪西畔,北接屏東市大湖里,東鄰竹林村,南臨四維村, 西與社皮村為界。廣安村舊名廣官,安之台語破音字又叫官,又因廣安地靈人傑、為 官者眾,所以廣安又叫廣官。萬丹早期流傳一句俚語【金廣官、銀田厝,下社皮家家 富】,廣安在日據時代由村民共同開鑿地下水源、開闢水圳設施長達三千多公尺,俗 稱「廣安圳」,村民喜獲水源後,家家戶戶爭先種植水稻,由於聲名遠播、慕名者眾, 耕種人口激增、農民富甲一方,一大片值錢的金黃色稻穗可謂遍地是黃金,因此才叫金 廣官。 廣安社區發展協會於民國81年成立,92年開始著手營造社區,透過社區理監事會、 社區居民座談會,逐漸凝聚民意取得共識,並鼓勵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社區總體營造。首 先由慈濟志工發起,組成社區環保志工團,每週由團長帶領從事清淨家園、維護社區環境與綠美化工作,持續至今,志工人數由12人增加到目前35人。 屏東縣萬丹鄉廣安社區發展協會 劉昌永 cy38620@yahoo.com.tw 08_7776508 屏東縣萬丹鄉廣安村萬丹路二段420巷77號
19488513 屏東縣 萬丹鄉 四維社區 四維村 屏東縣萬丹鄉四維社區發展協會 吳正趁 aa06209@hotmail.com 0956-189879 屏東縣萬丹鄉四維村四維東路153號
19488514 屏東縣 萬丹鄉 灣內社區 灣內村 灣內社區歷來以泥火山(地方俗稱滾水)較為聞名,與新園鄉鯉魚山僅一大排水渠溝之鄰,取名滾水緣於噴發時為泥漿狀並略帶油質氣,農地主人為期滾水早點停止以減少農損而將之點火,泥火衝高有三層樓,極為壯觀美艷,泥火山因之得名,早年泥火山每年均噴發有1~2次,最近已有2年未噴發。 屏東縣萬丹鄉灣內社區發展協會 陳玉意 Kspv501.k11@msa.hinet.net 08-7061000 屏東縣萬丹鄉灣內村灣內路272號
19488515 屏東縣 萬丹鄉 紫靈文化發展協會 萬安村,萬惠村,萬全村,萬後村,萬生村,寶厝村,四維村,竹林村,廣安村,田厝村,崙頂村,厦北村,厦南村,上村村,加興村,社口村,磚寮村,社皮村,社上村,社中村,水泉村,新庄村,香社村,後村村,新鐘村,灣內村,興全村,興安村,水仙村,甘棠村 萬丹鄉是典型的農業鄉鎮、村庄無工業污染,農產品以紅豆、苦瓜、絲瓜、牛奶等等,所以更需要更多休閒地方。將打造一個「在地人的好所在,出外人的新故鄉」 紫靈文化發展協會 李坤育 08-7050419 屏東縣萬丹鄉萬新路152號
19488516 屏東縣 萬丹鄉 社口社區 社口村 屏東縣萬丹鄉社口社區發展協會 林進詳 08-7074166
19488517 屏東縣 萬丹鄉 新鐘社區 新鐘村 新鐘舊稱新庄仔,在三百多年前,由姓氏洪、陳、王的先民來此定居開庄,新庄和新鐘原為同一村落。光復後便於管理才將新庄仔分為兩個行政區域,北邊村落仍然叫做新庄村,南邊村莊為了紀念屏東首任縣長張山鐘住在該村庄,因而取名為新鐘村。 新庄居民先民原住隘寮溪畔,自道光以來洪水氾濫有如猛獸,很多住家一夜之間,沉入河中,因而漸漸西遷,這搬移的新住家就成為新庄了。尤其在光緒年間即日據時代,隘寮溪更佳氾濫,新庄村民再度西遷到目前的村落位置。新庄居民以閩籍泉州為主,大部分務農,居民以張、李、洪、陳姓為多。 過去由於鐵公路交通的主要動線未經過萬丹,因此各項建設與發展停滯不前,殊為可惜。所幸,九十二年台八十八號東西向快速道路全線通車,萬丹鄉第二所國民中學一萬新國中在新鐘村,學區包括新鐘、新庄、水泉、水仙、興安、興全、香社、灣內、後村、甘堂以及鳳明等十一個社區,約佔全鄉人口的三分之一。新學校帶動地方的繁榮,使得附近的人口與日俱增,亦使得附近土地價格飆漲,鄉民生活水準日益提高,更重視社區的休閒生活與居民的健康活動。產業以稻米、紅豆、香蕉及蔬菜為大宗 屏東縣萬丹鄉新鐘社區發展協會 李明遠 l7771582@yahoo.com.tw 08-772049 08-7761124 萬丹鄉新鐘村j萬新路191號
19488518 屏東縣 萬丹鄉 磚寮社區 磚寮村 農村型社區,每週利用時間打掃,曾獲得清淨家園之獎勵 屏東縣萬丹鄉磚寮社區發展協會 洪振珈 s8613043@yahoo.com.tw 087073521 08-7073843 屏東縣萬丹鄉磚寮村福興路10號
19488519 屏東縣 萬丹鄉 後村社區 後村村 (一)地理概況:萬丹鄉位於屏東市之南,隔著東港溪的中游與潮州鎮為鄰,東有竹田鄉,東南緊鄰崁頂鄉,南依新園鄉,西濱高屏溪,經由萬大橋可和高雄縣的大寮鄉往來,另可經由88快速道路連接鳳山、高雄市等都會都市,交通便利,居民以農牧業生產為主,總面積約57平方公里,共有30村,一萬二千七百多戶,現有人口約五萬五千人。本社區舊稱「後庄仔」,位於萬丹鄉之西南側人口約一千三百多人,居民大以農業及養殖漁業維生,為典型之農村社區,慈聖宮為村中共同信仰中心,主祀天上聖母,其北頂崙頂村,南接灣內村,東臨香社村,西隔高屏溪與高雄縣大寮鄉相望。(二)現實概況:近年來都市快速發展,衝擊並瓦解了傳統的社區連帶關係之際,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疏離、陌生,典型的農村型態已不符合居民的生活要求,甚者,為了求取三餐溫飽而離鄉背井,只留下老幼婦孺在家鄉,也因而造成單戶居民無力對所屬生活環境的付出與關心;有鑑於此,本社區黃理事長本著在地子弟的精神,以「關懷心、鄉土情」的情懷,與新任村長黃昌茂先生,合力組成社區志工隊,鼓勵村民走出家庭,增加關心社區的熱度,對於村內居家環境的維護,及人文關懷付出心力,以營造新農村新社區的新風貌。 屏東縣萬丹鄉後村社區發展協會 黃昌茂 kd026hjd@gmail.com 08-7063069 屏東縣萬丹鄉後村村后庄路166號
19488520 屏東縣 萬丹鄉 廈北社區 厦北村 屏東縣萬丹鄉廈北社區發展協會 郭義南 0932-460926 萬丹鄉廈北村厦北路40號
19488521 屏東縣 萬丹鄉 崙頂社區 崙頂村 崙頂位居萬丹最西面,與高雄縣大寮鄉隔著高屏溪遙遙相望。崙頂為傳統農村型,當地村民多為務農或畜牧業,冬季大多植紅豆,數量及品質全國之冠,萬丹紅豆除盛名享譽全台外,還兼外銷,酪農年產乳量表現亮麗位居全台第二。90年度社區清淨家園數度名列前茅,將所得獎金全數實質運用在社區綠美化上,並展開長期的維護工作,破除以往沽名釣譽曇花一現的政治夢靨,91年度正式向第七河川局認養堤防,開啟社區營造永續家園之門。 屏東縣萬丹鄉崙頂社區發展協會 吳俊龍 chungher94@aptg.net 08-7062427 08-7062427 屏東縣萬丹鄉崙頂路99巷300號
19488522 屏東縣 萬丹鄉 興全社區 興全村 社區位於東港溪畔,先民係從大陸移民,由東港溪逆流而上在此定居,因來自福建省興化地區,且在此從事種植甘蔗,因之此地稱為興化部,目前社區居民大多從事農業,以種植稻米.花生及紅豆為主,其生產紅豆聞名全國. 屏東縣萬丹鄉興全社區發展協會 莊裕新 08-7050230 屏東縣萬丹鄉興全村興化部路233號
19488523 屏東縣 萬丹鄉 水泉社區 水泉村 水泉社區位於屏東縣萬丹鄉,隘寮溪北岸,住民務農維生居多,民風保守,生活樸實,70年代居住地被規劃為都市計畫區內,85年社區發展協會成立,自此展開社區營造工作:環保義工隊、隘寮溪河川整頓義工隊、社區守望相助隊、長壽俱樂部、媽媽教室;93年起成立社區弱勢學童課後照顧輔導班至今,97年10月成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服務65歲以上長輩,93年起社區大學萬丹分班開班授課於水泉社區文化生活館;98年參加縣府舉辦農村再生座談會,對農村再生,富麗農村之再造福社區農民的誘因印象深刻,希望本社區經由培訓吸收新知識技能,進而改善環境,脫胎換骨,增進社區經濟生活、提升農村文化。 屏東縣萬丹鄉水泉社區發展協會 李協振 jungo4311@yahoo.com.tw 08-7777337 08-7770246 屏東縣萬丹鄉水泉村萬新路1058號
19488524 屏東縣 萬丹鄉 田厝社區 田厝村 屏東縣萬丹鄉田厝社區發展協會 郭曉芸 ttlo4@yahoo.com.tw 087774228 屏東縣萬丹鄉田厝村寶田路478號
19488525 屏東縣 萬丹鄉 萬生社區 萬生村 屏東縣萬丹鄉萬生社區發展協會 劉家進 wansheng100@gmail.com 0976343773 08-7762613 屏東縣萬丹鄉萬生村成功一街110巷37號
19488526 屏東縣 萬丹鄉 香社社區 香社村 香社社區是個典型的農村社區,有著純樸的鄉村風與濃厚的人情味,主要盛產紅豆、水稻、蔬菜類等作物,此外,尚有文創藝術產品-香社天地掃、傳統藝術陣頭-香社宋江陣、公揹婆陣頭、綠化水圳的農村風情、鯉魚山傳奇-不定時上演泥火山爆發秀等在地特色。 屏東縣萬丹鄉香社社區發展協會 王俊惠 jh_0511@yahoo.com.tw 087772845 91344屏東縣萬丹鄉香社村中興路1段308號
19488527 屏東縣 萬巒鄉 佳和社區 佳和村 屏東縣萬巒鄉佳和社區發展協會 陳豐林 0935-832905 屏東縣萬巒鄉佳和村光明路64號
19488528 屏東縣 萬巒鄉 鹿寮社區 鹿寮村 【社區特色】1、世界聞名的-公共洗衣場、牛浴湖2、百年古蹟-范氏宗祠3、佛教聖地-志成佛寺4、度假經典-安巒山莊、民間粗糧館(蒙古包)等民宿5、社區路口意象、共同路標、社區景觀亭【社區組織】1、環保志工隊及資源回收隊-每週實施清掃環境及回收分類2、河川巡守隊-不定期排班巡視東港溪3、長壽俱樂部-定期落實老人福利活動4、媽媽教室班-社區成長研習5、家政班-專研客家美食創意6、媽媽舞蹈班-研習國標舞、土風舞【產業資源】1、農業-蓮務、檳榔、蘭花、鳳梨花…等2、商業-鹿寮客家美食、安巒山莊南洋美食、民間粗糧館風味素食館 屏東縣萬巒鄉鹿寮社區發展協會 鍾慶禎 july28282006@yahoo.com.tw 08-7812301 08-7810158 屏東縣萬巒鄉鹿竂村永康路136號
19488529 屏東縣 萬巒鄉 成德社區 成德村 傳統農家,以客家族群為主,主要經濟來源以農為主. 屏東縣萬巒鄉成德社區發展協會 吳達發 08-7837211 屏東縣萬巒鄉成德村鼎興路10號
19488530 屏東縣 萬巒鄉 萬金社區 萬金村 萬金社區發展協會 潘慈然 08-7831103
19488531 屏東縣 萬巒鄉 五溝社區(土磚屋傳統聚落保存協會) 五溝村 五溝社區位於大武山下客家的聚落居民都帶有純樸硬頸的客家精神社區內三條河水貫穿其間分屬四大庄頭大林 西盛 得勝 東興且河流皆往東流至活動中心會合因河流的貫穿其間且河水終年有水清澈所以孕育出多種的水草可作為自然生態的教室社區內因祖先的蓽路襤褸開創了多樣的客家文化多展現在客家伙房內尤其最具代表性的是劉氏宗祠社區西盛老街內夥房林立更具可看性因夥房年久失修有些都已破損望政府的經費來挹注整修因此五溝社區具有客家精神文化的夥房古蹟及自然生態的水草值得各界參觀及探索 屏東縣萬巒鄉五溝土磚屋傳統聚落保存協會 李仲謙 ymimi0212@pchome.com.tw 0936-246613 萬巒鄉五溝村大林路19號
19488532 屏東縣 萬巒鄉 三民社區 成德村 傳統客家族群,以農為主要經濟來源. 屏東縣萬巒鄉三民社區發展協會 陳新麟 yu_wen_5278@yahoo.com.tw 0915879790 08-7832257 屏東縣萬巒鄉成德村新安路40號
19488533 屏東縣 萬巒鄉 五溝社區 五溝村 五溝社區是個客家社區,以務農為主社區資源有客庄伙房及水草生態社區人口老化 屏東縣萬巒鄉五溝社區發展協會 李仲謙 zuch0829@yahoo.com.tw 08-7833998 08-7830358 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村大林路19號
19488534 屏東縣 萬巒鄉 泗溝社區 泗溝村 泗溝社區座落屏東平原周圍環繞東港溪及佳平溪東望大武山是農村客家聚落 屏東縣萬巒鄉泗溝社區發展協會 林玉光 TV2236@yahoo.com.tw 08-7812560 08-7810542 屏東縣萬巒鄉泗溝村永平路148號
19488535 屏東縣 萬巒鄉 中興社區 新置村 屏東縣萬巒鄉中興社區發展協會 陳詩穎 c.shihyin@gmail.com 08-7770003 08-7770007 .
19488536 屏東縣 萬巒鄉 新厝社區 新厝村 新厝社區位於萬巒鄉的東邊,北臨赤山村、南接新置村、西側有佳佐、佳和`村、東有大武山麓的泰武鄉原住民部落。本社區是一漢人和平埔族組成之社區,經多年通婚後,已融合為一。目前社區居民以務農為主,農產品以檳榔為最大宗,鳳梨、木瓜、蓮霧等水果產量及品質均加。另水產養殖在白蝦、泰國蝦、魚類等也非常豐富。本社區是一待開發之社區,唯民風尚稱純樸,但社區內之公共社設施相當缺乏,社區活動中心更是一老舊之危章建築,急需改建。由於是一農村社區,提升教育設施及培養教育下一代是本社區極力想推動之項目。 新厝社區發展協會 張桂馨 1325@yahoo.com.tw 0910-788633 屏東縣萬巒鄉新厝村新樂路14-2號
19488537 屏東縣 萬巒鄉 佳佐社區 佳佐村 屏東縣萬巒鄉佳佐社區發展協會 林永量 open511028@yahoo.com.tw 08-7830281 屏東縣萬巒鄉佳佐村民生路5號
19488538 屏東縣 萬巒鄉 赤山社區 赤山村 本社區是典型的農村社區、主要種植鳳梨、香蕉、檳榔等 屏東縣萬巒鄉赤山社區發展協會 潘嘉明 a0925008342@yahoo.com.tw 087835247 屏東縣萬巒鄉赤山村東山路106之14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a1e4b70-f3d0-48f3-aecc-352751fece9b/1/DSC0064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a1e4b70-f3d0-48f3-aecc-352751fece9b/1/DSC00595.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a1e4b70-f3d0-48f3-aecc-352751fece9b/1/DSC00496.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a1e4b70-f3d0-48f3-aecc-352751fece9b/1/DSC00493.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a1e4b70-f3d0-48f3-aecc-352751fece9b/1/DSC00497.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a1e4b70-f3d0-48f3-aecc-352751fece9b/1/DSC00609.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a1e4b70-f3d0-48f3-aecc-352751fece9b/1/DSC00537.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a1e4b70-f3d0-48f3-aecc-352751fece9b/1/DSC00669.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a1e4b70-f3d0-48f3-aecc-352751fece9b/1/DSC00617.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a1e4b70-f3d0-48f3-aecc-352751fece9b/1/DSC00683.JPG
19488539 屏東縣 滿州鄉 分水嶺社區 長樂村 分水嶺社區為100%排灣族原住民部落,但行政區域卻非原住民行政區,相較於其他原住民社區部落,我們能獲得的資源非常有限更是匱乏,本社區的住民天性木訥、不善於競爭,所以常常處於被漠視及忽略的角落裡生存,101年度社區協會改選後,由青年一輩的生力軍開始重整社區,希望能藉由自身覺醒的力量及社會的資源,改善社區環境、並活化生活機能。 屏東縣滿州鄉分水嶺社區發展協會 陳曉君 bobochen911@hotmail.com 088811112 屏東縣滿州鄉長樂村八瑤路63號
19488540 屏東縣 滿州鄉 港仔社區 港仔村 港仔聚落原本與毗鄰之九棚聚落併數為一村稱為九棚村,本聚落稱為「高任佛港仔莊」,辦公處設在九棚聚落片埔路,在港仔聚落之居民要到辦公處洽公或參加村民大會,都要走上5公里之路程,辛苦萬分頗感不便,當時全鄉之祭點繞境活動名稱是「迎七寶公」,不是現在的「迎八寶公」,到了民國41年向鄉公所要求分立,獲縣府社會局准予分立,至於地名由來是因周圍被山所圍繞如形成一個港,創建聚落之地形作為名根據,本地簡稱為『港仔、Canzai【河洛音】』。 屏東縣滿州鄉港仔社區發展協會 黎竹紅 08-8810110 08-8802499 屏東縣滿州鄉港仔村海墘路82號
19488541 屏東縣 滿州鄉 里德社區 里德村 本社區位於滿州鄉里德村,擁有豐富生態資源,本社區為恆春琅橋賞鷹的地點,也是灰面鷲的故鄉. 屏東縣滿州鄉里德社區發展協會 古堅謀 maya837@yahoo.com.tw 08-8801358 08-8802499 屏東縣滿州鄉里德村里德路19號
19488542 屏東縣 滿州鄉 九棚社區 九棚村 九棚村東臨太平洋為九棚溪出海口,南與長樂村交界,北邊接港仔村東臨太平洋為九棚溪出海口。本村面臨太平洋,沿岸資源豐富,大部分的村民靠海維生。九棚這個地方展現了大自然多采多姿的地形地貌景觀,熱帶海岸林及滋長期間繽紛多采的生物,海面下一處處是壯麗無垠的珊瑚美景及悠游期間的彩魚,可說是兼具山海之美,自然天成的人間天堂。 屏東縣滿州鄉九棚社區發展協會 劉怡邑 kimandandy1230@yahoo.com.tw 08-8801105 屏東縣滿州鄉九棚村水燭路1-1
19488543 屏東縣 滿州鄉 滿州社區 滿州村 本會之宗旨與任務如下:一、文化藝術傳承發揚開創及推廣和舉辦藝文活動及地方文史研究。二、社區及學校教育之輔導及支援。三、資訊傳播及技能培訓推廣。四、地方特色產業開創輔導及推廣,提升社群之經濟活力和能力。五、社區營造、人道關懷及團體活動之推廣,塑造安康和樂的社區文化和優質社區環境。六、成果發表之傳播,並和國內外相關機關團體及協會交流合作。七、成立工作室推動會務,並承辦研究計劃及推廣活動。八、其他促進地方發展之活動。歷史沿革:「滿州」名詞之由來,係來自三種不同語言之同音而得名,「滿州」係日語音,因一八九四年甲午戰爭清國戰敗後,日本依馬關條約統治台灣,在大正九年日人將台語所稱呼之「蚊蟀」譯成為日語音「滿州」又「蚊蟀」者出自同音之蕃語「ㄇㄤ ㄕㄨ」而譯得,按蕃語之「ㄇㄤ ㄕㄨ」其意義則指臭氣,查「ㄇㄤ ㄕㄨ」「蚊蟀」「滿州」係指滿州村,則滿州村往昔原屬林木蒼鬱之森林地帶,為飛禽走獸棲息之地,亦即最好之獵場,每出獵,獵物豐多食不完,時而無鹽,乃將獵獲物在現地宰割各選上肉帶回,餘即棄置現場,任其腐娥造成經常有臭氣云云。本鄉昔係一片密林地帶,為排港族所蟠踞,在社設于滿州山(現里德村)山腰處,傳說當時排灣族勢力強盛,酋長「琢其琢」執掌南蕃十八社總頭目,各社例年來此朝貢,以狩獵為主,性凶悍,持有排除異族歧見,紛爭時有所聞。據日治時代所載,約距今二百七十多年前,有廣東人「王成吉」者,隻身冒險通蕃,並與蕃女聯婚定居於此,開漢人遷移之始,嗣後「福佬」「客家」各放接踵而來與蕃人雜居通婚,從此胼手胝足,披荊斬棘,拓荒蕪,授農技,由於漢民智慧凌駕蕃人,入主即大興土木,人口與日俱增,而蕃人在漢民族文化薰陶下,逐漸矯正野蠻習性,而居住環境亦隨之改善。本鄉於昭和十二年置滿州庄場(日治時代),二戰後改設滿州鄉,隸屬高雄縣,一九五O年行政區域劃分始改為屏東縣至今。滿州擁有相當豐富的天自資源,有力的支援在地的觀光產業,可說是得天獨厚的一塊土地。可惜因為就業與教育資源缺乏造使滿州青年人口外移。雖然滿州存有相當具有人文和教育性代表的故事背景,但由於取得公部門的協力開發不易與政治團體的因素,造成開發與整體性規劃力較弱。 目前處居滿州的鄉民,一直擁有強烈的心想好好的重創現在的滿州,期望未來的這塊土地也能帶給外移的居民榮幸,吸引更多人返鄉安生立命。"強烈"、期待"、"用心"、"團結"就是現在滿州鄉最好的寫照。 屏東縣滿州鄉滿州社區發展協會 潘啟元 08-8801375 屏東縣滿州鄉滿州村中山路65號
19488544 屏東縣 滿州鄉 響林社區 响林村 響林社區位於最南端之行政鄉鎮『滿州鄉』,土地面積約12.033平方公里,但大部分為山區丘陵地,以港口溪為界,有七成範圍屬墾丁國家公園區域。擁有優美的自然景觀及豐富的生態資源,但因受限於山形地勢及氣候的影響(如落山風),所以農業方面並不發達,。響林社區目前大面積耕種『盤古拉牧草』,從台200線到進入社區之際,道路旁的牧草田與遠山相連,形成一大片綠海,獲有『響林大草原』之稱。 談及豐富的生態資源,社區目前正朝向生態旅遊進行規劃,並積極的轉化在地自然生態有害樹種『銀合歡』之再生利用,發展為社區產業。另在農產品方面,協助居民於在地原生種愛玉『大果藤榕』的種植與復育。 屏東縣滿州鄉響林社區發展協會 邱琦峰 jo671125@yahoo.com.tw 0933244505 屏東縣滿州鄉響林村福德路24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045770f8-80ff-4932-aa1a-135fd7b589d7/1/SDC10707.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045770f8-80ff-4932-aa1a-135fd7b589d7/1/SDC10748.JPG
19488545 屏東縣 滿州鄉 長樂社區 長樂村 長樂社區為本鄉主要原住民部落,本社區文化特色為閩,客,外省及原住民融合的文化.本社區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是一塊值得開發的生態資源寶庫. 屏東縣滿州鄉長樂社區發展協會 莊文龍 08-8811568 屏東縣滿州鄉長樂村和平路4號
19488546 屏東縣 滿州鄉 港口社區 港口村 1.社區以農漁業為生2.靠近佳樂水風景區3.位在林業試業所4.社區環繞在大自然面山環海 港口社區發展協會 張常雲 08-8801356 屏東縣滿州鄉公舘路53號
19488547 屏東縣 滿州鄉 永靖社區 永靖村 社區型態屬於農業型態,社區多為年老及幼小幼童農業型態早期種植稻米後期轉型轉做牧草無工業污染是各好山好水好居住的地方 屏東縣滿州鄉永靖社區發展協會 潘玉樹 panpan880@yahoo.com.tw 08-8801105轉704 08-8802499 屏東縣滿州鄉永靖村頂角路6-1號
19488548 屏東縣 瑪家鄉 北葉社區 北葉村 (1)命名:本村原名「馬須利德」在日治時期經日人改稱「巴苦黑友」至光復後改為「北葉」。(2)沿革:本村發源於隘寮溪上游南岸山腹地帶,距平地約6公里的地方由原名「馬須利德」及「山上鳥路」二個村社組成,因二個村社均有設頭目統治,風俗習慣相同,地緣接近互有婚姻關係及來往,日治時期設置警察駐在所治理,至光復後合併成立為北葉村,在民國42年遷居現住地,現在設有鄉行政中心的中心地帶。(3)居民:本村居民全屬排灣族山地同胞,多從事農耕、造林等工作,年輕力壯者,均出外謀生。(4)境界:本村東與瑪家村連接,西與內埔鄉毗連,北與隘寮溪為界,與三地三地村對,南與涼山村鄰接。(5)轄區:本村面積7.4443平方公里,共轄10鄰295戶居民約953人。 屏東縣瑪家鄉北葉社區發展協會 涂萬得 tuwantei49@yahoo.com.tw 08-7994273 08-7994273 903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1-18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4bcd9f82-0b93-44fd-b181-ea5fa8b80f6f/1/計畫書.doc
19488549 屏東縣 瑪家鄉 涼山社區 凉山村 我們是原住民社區,多年以來很少參與對外的任何活動及重大建設,切以鄉公所固定的建設補助,10多位理監事也都是配合上級交辦事項是標準的單純,所以此次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的社區也了解社區的需要及建設。 屏東縣瑪家鄉涼山社區發展協會 羅進福 cemelesai@yahoo.com.tw 08-7991214 08-7991114 屏東縣瑪家鄉涼山村84號
19488550 屏東縣 瑪家鄉 三和社區 三和村 屏東縣瑪家鄉美園社區發展協會 麥運生 pc01631305@anet.net.tw 0911181435 屏東縣瑪家鄉三和村美園巷42-3號
19488551 屏東縣 瑪家鄉 排灣社區 排灣村 排灣部落(筏灣部落)過去曾經是300戶以上,耕地面積及海拔800多公尺的位置大概從Padain下面,然後新好茶村,上至平和部落旁,往西到白鷺邊,耕地面積應該夠,河川方面,Qapulu在Sirlaolaoer、Tjaruzaljum、Bacherlom為其管轄段,Taukadu亦有管區,Parerngez亦有管區帶。其耕種面積亦按能力配耕作地,vadis(貢品)則交給vusam家。當時人口多時並沒有受到耕地的困擾,後來因山崩才開始遷到別的地方。基於人口之增長和天然災變,Paiwan曾三次遷移的記錄,第一次遷到Kapayoanan,第二次遷到Payuan,第三次則遷到目前目前的排灣村。其遷村原因,第一次是人口越來越多,並須往上面建立新部落;第二次是日據時代,由於村莊崩山必須遷移,村莊被逼從Ka-Paiwanan遷至新址Paiwan;第三次則是往瑪家的產業道路斷層崩山,無法通行,(童春發2001:74-76)。日後該以故蕭成德村長與林德義族人兩人跟屏東縣政府陳情多年,終於在民國63年時獲得核准,並補助全村遷移。至民國65年完成遷村工作,到達位於瑪家鄉、泰武鄉、萬巒鄉及內埔鄉交接處牛角灣一帶的現址,政府將Paiwan遷至現址,筏灣村土音應讀為”ㄆㄞ ㄨㄢ”,但台灣光復時因行政人員多為閩南籍人士,將村民譯為”筏灣”,而這兩個字讀音類似排灣本土方言「酒」的意思,不雅的村名令全體村民困擾及厭惡,又因多方研究及有關文獻記載上說明筏灣村為山地排灣族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其地位不可抹煞,若因音譯不同而將造成世代村民的遺憾,也為了鼓勵排灣族民尋根,於是由當年村長蕭成德率領地方人士代表村民發出請願書,將已沿用三十多年的筏灣二字,於民國七十五年四月二日起正式改名叫排灣,是全島原住民唯一以族名命名的村莊。舊筏灣(paiwan,語意即排灣,發音與台語的「筏」同,所以被稱做筏灣)。 屏東縣瑪家鄉排灣社區發展協會 簡惠美 t19305348@yahoo.com.tw 08-7990029
19488552 屏東縣 瑪家鄉 佳義社區 佳義村 屏東縣瑪家鄉佳義社區發展協會 陳國虎 0933-379210 屏東縣瑪家鄉佳義村113號
19488553 屏東縣 瑪家鄉 美園社區 三和村 1. 民國四十二年,政府鼓勵霧台、三地、瑪家三個鄉深山的山胞移住從事土質改良,改善生活。2. 本村原為山胞隘寮墾區,於民國五十六年交由瑪家鄉接管後報准成立命名為三和村。3. 居民大都為魯凱族,少部分排灣族及漢民族,美園社區居民大部分出外謀生,其餘均務農維生。4. 農產品有土芒果及香椿茶。另有魯凱族原住民擅長的雕刻及手工藝品。5. 附近學校:北葉國小、瑪家國中、內埔農工 屏東縣瑪家鄉美園社區發展協會 麥運生
19488554 屏東縣 瑪家鄉 瑪家社區 瑪家村 社區簡介方面,請上瑪家部落網站有詳細的介紹整個社區的概況,謝謝http://machia.paiwan.hohayan.net.tw/modules/home/index.asp 瑪家鄉瓦達部落產業發展協會 羅仁光 rkuanglou@yahoo.com.tw 08-7994358 08-7994618 屏東縣瑪家鄉瑪家村6鄰64號
總共 2831 筆,顯示第 701 到第 750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