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時間: 0.005秒, 共找到 2952 筆資料,顯示第 1 到 100 筆)
可用欄位參考
縣市名稱 鄉鎮名稱 社區名稱 村落名稱 社區介紹 協會名稱 協會聯絡人 協會Email 協會電話 協會傳真 協會地址 圖片網址
宜蘭縣 蘇澳鎮 龍德社區 龍德里 龍德社區昔日稱為『猴猴仔』,原是蘭陽平原平埔族聚落之一,位於新城溪下游北側,蘇澳鎮東北隅。東連本鎮頂寮里,西接冬山鄉三奇村,南與龍德工業區為鄰,北邊與五結鄉成興村為界。主要包括四個地段,由東向西依次為:福德東路、福德路、福德西巷、隆恩路,居民分居於道路兩側,其餘百分之八十以上面積皆為稻田。清末日本人據台,將本里稱為猴猴庄,光復後改為新華里,後來又改為龍德里。本社區面積計3344平方公尺,目前人口4,200人(統計日期九十三年五月)。龍德工業區跨蘇澳鎮龍德里及冬山大興村面積二六三公頃,於民國六十六年開發,是綜合性工業區,並設置一座污水處理場,為全縣最大工業區。當年徵收民地時,抗爭相當劇烈,尤其是大興村「水尾仔」的張氏家族,二百多人世居閩南式傳統建築,最後在政府軟硬兼施下遷離。工業區的開發帶來經濟效益,也帶來如空氣、水質污染,交通及治安的惡化,地形地貌的改變、地下水源的枯竭等負面影響。原本一條條清徹見底的小河,有魚蝦悠遊著,並且兼具灌溉稻田的使命,現在完全乾涸,農民改抽地下水灌溉農田。社區民眾抗爭並與污染製造者對立的戲碼不斷上演,究竟在經濟開發與環境生態的維護間,如何取得平衡點為重要議題。本社區地形東高西低,福德路以東屬於沙丘地形,農作以花生及地瓜為主,其餘平地水田則生產稻米。本地有一句俗諺:『猴猴油車有限豆』,相傳二百多年前,因蘭陽溪至新城溪之間的沿海沙丘生產的花生品質好,在現今龍德廟附近有人開設花生油工廠,可能是花生產量無法滿足工廠的需求,才有此說。民國八十年龍德廟重建時,也確實挖到昔日利用牛牽引磨花生用的石磨。現今工業區原本是溪埔地,湧泉水清又多,有許多淡水魚類,日據時代曾是甘蔗的主要產地,並有製糖工廠及搬運甘蔗用的小火車。光復後農民改種地瓜、豆類及一些雜糧,如今只有一些辛勤的老農在有限的空地種植一點自行食用的蔬果。龍德社區最北邊有一片終年不乾的水塘,就是本社區內唯一的濕地,平常就有一些小水鳥及平地常見的鳥類棲息,每當冬季來臨時,成群的候鳥及雁鴨在水塘內戲水覓食,因水塘內保有許多原生種魚類及植物,是一個動植物相當豐富的生態沼澤區。目前沼澤區產權因屬私人所有,區域內的生態並未加以調查及紀錄,希望未來能請政府單位及學術界協助,將整個沼澤區的生態作詳細的調查並劃為保護區,避免遭到人為破壞,以提供原生種魚類及植物繁殖的天堂,相信未來將會是留給下一代子孫最好的資產。 龍德社區發展協會 林雅雪 03-9909123 宜蘭縣蘇澳鎮福德路177巷25號
雲林縣 古坑鄉 西平社區 西平村 高惠美 gukeng41@mai.gukeng.gov.tw 5826320-126 古坑中山路40號
南投縣 中寮鄉 龍岩社區 龍岩村 陳永長 049-2601266 南投縣中寮鄉龍岩村龍南路9號
南投縣 草屯鎮 碧峰社區 碧峰里 碧峰社區位草屯鎮市區之西,早期稱為北投埔,民國48年月眉厝地區發生八七大水災,災情慘重,不亞於88年的九二一,之後,災民遷移北投埔日據時期之軍用機場,行政區域重新劃分,碧峰里行政區域西移,含蓋原有之月眉厝地區,原機場基地另成立復興里。因此東側緊臨復興社區,西隔猫羅溪與芬園鄉溪頭村遙遙相望,北接北投社區,南與碧州社區相連接,面積4.6027平方公里。碧山路貫穿碧峰社區是聯外的主要幹道。立人路、碧峰路在社區相互交錯成網是社區居民出入不可缺少的一環;中二高跨經社區西側,離南投交流道不及三公里,中投快速道路起點亦在與北投社區之交界處,對外對內交通甚為方便。區內地勢平坦,土質表層鬆軟,氣候温和,適於農耕;以栽植水稻為大宗,一年分春秋二作;蔬菜、菸草、雜糧、花卉為輔,以增加家庭之收入補貼家用,更顯碧峰社區民風之淳樸勤勞。區內無一工廠,没有污染,空氣品質絶佳,適合生活居住。碧峰里早期為林姓祖先移民駐聚開墾之部落,因此百分之五十以上住戶皆是林姓人家,建有林姓祖廟,是地方最大宗祠,每年分春秋二祭,是地方一大盛事。龍德廟為國家三級古蹟,供奉保生大帝,神威顯赫,香火鼎盛,保境安民,不僅是信眾之精神寄託,也是碧峰、復興兩社區居民的信仰中心。廟旁古榕樹枝葉茂盛,曾於八七大水災時,救人無數,被地方崇拜為樹神,與龍德廟相互映輝。在教育方面,碧峰國民小學是社區內的最高學府,其他尚有育德、大蘋果等幼稚園,社區幼童就學尚稱方便。碧峰里辦公處當然是最高行政單位,設於里集會所內,是里民、社區與上級單位間之溝通橋樑,政令宣導、便民服務的推手。復興派出所雖設於隔壁復興社區,與碧峰社區守望相助隊,勤務相輔為社區生命財產的守護神。 南投縣草屯鎮碧峰社區發展協會 林均岳 w91799@gmail.com 049-2303988 草屯鎮碧峰里碧峰路135巷47-7號
南投縣 魚池鄉 頭社社區 頭社村 頭社社區發展協會 蕭豐遴 049-2861579 南投縣魚池鄉頭社村平和巷10號
屏東縣 來義鄉 高見社區 南和村 一、地理位置與環境 高見部落原舊古樓排灣族,約於日治時期末,日本人認為古樓社居民太多,管理困難及土地不敷使用,民國27年間,當時位在深山的舊古樓部落人口眾多大約有4、500戶的排灣族族人居住於此地,過著自給自足的樸實生活,日本政府藉著改善原住民生活品質,因此將族人從深山部落遷移至較低海拔的山地或平地生活,以便於管理及統治。於是舊古樓分成好幾批遷移至台東縣金峰鄉、達仁鄉以及現今屏東縣來義鄉的古樓和南和社區。故於民國27年鼓勵居民外遷,故村內部作領導人,就帶著他所屬,民眾東遷,到地廣人稀的台東定居。唯部份年輕的族人認為到較接近平地的望嘉耕作地(原地名為tjuasarga)往哇阿,向外謀容易故陸續遷往定居,到約民國34年居住該地的族人總戶數達到60戶,日本認為已達成之為一個村的標準,終決定於34年8月15日舉辦建村活動,且因視野寛擴遠望鵝鑾鼻及高雄如在眼前,是同天然的瞭望台,故取為高見村。(takamimura意為可遠觀廣闊的高地之處) 民國46年國民政府要求舊白鷺和舊高見的村民遷村移平地,不過礙於舊白鷺居民認為未來遷村的新居地皆是高見族人的農地,所以遲遲不敢也不願意遷到平地,不過在雙方的和平的溝通之下,就在民國48年高見村民首先遷村,隔年49年南和村遷村定案民國51年,屏東縣來義鄉南和村真正喬遷落成 而後十幾年,南和村成立了南和社區發展協會,由於高見和白鷺的傳統習俗有些許的不同,在村民的協議之下,決定將南和社區發展協會分成高見社區和白路社區,一直到至今,兩社區發展協會一直共同位南和村無私的貢獻心力,為求南和村能有更美好的發展。 二、交通 南和村對外聯外道路主要東西向以屏115線道路、132線道路,南北向185線道路為主三、人文1.人 口 數:社區現有13鄰、共163戶、人口數約900人2.機關團體:村辦公處、南和國小及其他團體有關懷魚鱗協會、靈佳樂祖靈屋傳統文化協會、久拉卡拉久文化促進會。3.社區居民皆為排灣族、居民傳統信仰,部份居民信奉基督教及天主教,但生活仍多保留排灣族傳統習俗。 屏東縣來義鄉高見社區發展協會 李漢城 takamimura@kimo.com 08-8792329 08-8791265 屏東縣來義鄉南和村33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16f7b73a-b5d3-4032-b6a6-c33dd5cfeaec/1/照片1 008.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16f7b73a-b5d3-4032-b6a6-c33dd5cfeaec/1/DSC05456.JPG
屏東縣 枋山鄉 楓港社區 楓港村 地理位置:楓港社區位於南台灣恆春半島西北端,東與獅子鄉為鄰,南與車城鄉為界,西臨台灣海峽。地處台一線-(屏鵝公路)及台九線-(南迴公路)之交通要衝點上,為民眾往來花東及恆春半島必經之路。依山傍海風景秀麗,民風淳樸。然因地處交通要點,每逢年節或連續假日交通經常打結,大塞車好幾公里並非誇大其詞。所幸目前政府正積極地闢建往台東之楓港外環道路,國工局也正規劃將國道三號(南二高)延長至楓港,完工後必能徹底改善交通瓶頸問題。地名緣由:據社區耆老轉述,因楓港地區每年10月至曆年4月間,強勁的東北季風翻山越嶺至楓港後出海,猶如「落山風之港口」-,此乃「風港」取名之由來。至於後來為何「風」字旁邊會加上「木」而變成「楓港」。傳說清乾隆年間,有大官巡視風港,吟詩一首「深谷鶯蹄綠意濃,水村山郭酒旗風,我行誰來報港楓,旋擺旌旗一路紅」遂改名為「楓港」。是否如此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來到本社區絕對看不到滿山的楓葉,風力強勁倒是名聞遐邇。社區居民職業結構:社區居民大多務農為生,以種植洋蔥、芒果、玉荷包荔枝為大宗。其次為沿海捕魚的漁民,商家及工人較為少數。楓港社區為南台灣的貧飢小村莊,年輕一輩均往大城市求發展,僅留老一輩的鄉親,懷抱著對鄉土那份割捨不掉的情感,繼續守護著這一片的家園,辛勤的耕耘。民風尚稱淳僕,民眾樂天知命。本社區不管在:(一)、社會福利與照顧(二)、環境景觀營造與美化(三)、環保生態與保育共生各方面的營造,均是成就裴然。成果深獲鄉親及各界讚賞,期間先後有1、林務局於年度總評比時獲得模範社區之殊榮,更頒增「模範社區」獎牌,以玆鼓勵。2、蒙屏東縣政府提名參加內政部「95年度台閩地區社區發展業務推動績效評鑑」,並榮獲「甲等」獎。3、參加社區治安評鑑,得到全縣第2名,獲屏東縣政府頒發「優等社區」獎牌一面,並與其他5個社區共同代表屏東縣參加全國之總評鑑。 屏東縣枋山鄉楓港社區發展協會 黃隆献 hlsms53@yahoo.com.tw 08-8772476 08-8770051 屏東縣枋山鄉楓港村舊庄路1-2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2565e9d-93bc-4129-bfed-be3747cabb87/1/100_2535.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2565e9d-93bc-4129-bfed-be3747cabb87/1/CIMG3155.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2565e9d-93bc-4129-bfed-be3747cabb87/1/007(001).jpg
彰化縣 鹿港鎮 慈后社區 廖厝里 慈后社區發展協會 洪先生 04-7718535 鹿港鎮廖厝里
屏東縣 恆春鎮 社頂社區 墾丁里 社頂部落位處墾丁森林遊樂區、社頂自然公園等國內重要的旅遊景點。在過去大眾旅遊的發展下,嚴重衝擊社頂原有的樸實文化、生活環境品質及生態資源,加上為迎合大眾旅遊之需,居民常不顧國家法令盜採、盜獵自然資源以販售謀利,同時也因濫墾、違建常與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發生抗爭和衝突。隨著墾丁大街的興起,各地許多的旅遊新景點的競爭,以及國內旅遊型態的轉變,社頂的一成不變導致遊客越來越少了,原本專作遊客生意的店家,一家家倒閉或停業,就因為這樣的原因,社頂開始走向沒落一途。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依據行政院版生態旅遊白皮書之生態旅遊發展原則與精神,選擇以社頂部落及其周邊區域做為生態旅遊的試辦地。推動生態旅遊是創造社頂保育、文化、生計三贏的機會,自2005年墾管處推動生態旅遊開始,本會承接與墾管處合作的窗口,同時也確立發展社頂生態旅遊為本會的組織目標。 社頂部落位於墾丁國家公園的核心位置,緊鄰社頂自然公園、高位珊瑚礁保留區、梅花鹿復育區、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試驗林地及國有林班地,其資源豐厚之程度自不在話下。經調查發現,社頂地區無論是植物、動物、地質、人文、景觀都稱得上數一數二的,例如:毛柿林、大雀榕、螢光蕈、螢火蟲、梅花鹿、灰面鷲、赤腹鷹、食蛇龜、珊瑚礁岩、木炭窯、姥咕石屋、啞巴海、三面海等,這也就是社頂部落會被墾管處選為發展生態旅遊地的重要原因。社社頂部落在實際推動生態旅遊試辦的活動達8年之久了…本當地居民一直要求墾管處相關部門,能夠有更多的硬體設施的建設,尤其是路燈的設置更是他們主要訴求的目標,但推動生態旅遊以來,居民認清硬體設施,似乎沒有太多好處,像路燈的設置雖可說能照亮部落,但卻會影響螢火蟲的生態,居民知道後,目前已打消設置路燈的想法,全力保護這屬於他們部落的珍貴自然資產,也由於每晚的自發性巡守工作,不但讓參與巡守的解說員能更清楚生物的習性,也間接的保護這些自然資產。社區本會自100年開始,進入自主經營模式,所有生態旅遊的營收(含導覽解說、文創商品銷售、低碳餐食體驗、短程接駁、解說回饋金等)扣除所有生態旅遊經營成本(含解說員鐘點費、文創商品進貨或材料成本、食材及燃料成本等)結餘用於支付人事與管銷等支出後全數回饋社頂社區營造與生態保育用途。 社頂部落發展文化促進會 周光復 0935-600794
屏東縣 滿州鄉 滿州社區 滿州村 本會之宗旨與任務如下:一、文化藝術傳承發揚開創及推廣和舉辦藝文活動及地方文史研究。二、社區及學校教育之輔導及支援。三、資訊傳播及技能培訓推廣。四、地方特色產業開創輔導及推廣,提升社群之經濟活力和能力。五、社區營造、人道關懷及團體活動之推廣,塑造安康和樂的社區文化和優質社區環境。六、成果發表之傳播,並和國內外相關機關團體及協會交流合作。七、成立工作室推動會務,並承辦研究計劃及推廣活動。八、其他促進地方發展之活動。歷史沿革:「滿州」名詞之由來,係來自三種不同語言之同音而得名,「滿州」係日語音,因一八九四年甲午戰爭清國戰敗後,日本依馬關條約統治台灣,在大正九年日人將台語所稱呼之「蚊蟀」譯成為日語音「滿州」又「蚊蟀」者出自同音之蕃語「ㄇㄤ ㄕㄨ」而譯得,按蕃語之「ㄇㄤ ㄕㄨ」其意義則指臭氣,查「ㄇㄤ ㄕㄨ」「蚊蟀」「滿州」係指滿州村,則滿州村往昔原屬林木蒼鬱之森林地帶,為飛禽走獸棲息之地,亦即最好之獵場,每出獵,獵物豐多食不完,時而無鹽,乃將獵獲物在現地宰割各選上肉帶回,餘即棄置現場,任其腐娥造成經常有臭氣云云。本鄉昔係一片密林地帶,為排港族所蟠踞,在社設于滿州山(現里德村)山腰處,傳說當時排灣族勢力強盛,酋長「琢其琢」執掌南蕃十八社總頭目,各社例年來此朝貢,以狩獵為主,性凶悍,持有排除異族歧見,紛爭時有所聞。據日治時代所載,約距今二百七十多年前,有廣東人「王成吉」者,隻身冒險通蕃,並與蕃女聯婚定居於此,開漢人遷移之始,嗣後「福佬」「客家」各放接踵而來與蕃人雜居通婚,從此胼手胝足,披荊斬棘,拓荒蕪,授農技,由於漢民智慧凌駕蕃人,入主即大興土木,人口與日俱增,而蕃人在漢民族文化薰陶下,逐漸矯正野蠻習性,而居住環境亦隨之改善。本鄉於昭和十二年置滿州庄場(日治時代),二戰後改設滿州鄉,隸屬高雄縣,一九五O年行政區域劃分始改為屏東縣至今。滿州擁有相當豐富的天自資源,有力的支援在地的觀光產業,可說是得天獨厚的一塊土地。可惜因為就業與教育資源缺乏造使滿州青年人口外移。雖然滿州存有相當具有人文和教育性代表的故事背景,但由於取得公部門的協力開發不易與政治團體的因素,造成開發與整體性規劃力較弱。 目前處居滿州的鄉民,一直擁有強烈的心想好好的重創現在的滿州,期望未來的這塊土地也能帶給外移的居民榮幸,吸引更多人返鄉安生立命。"強烈"、期待"、"用心"、"團結"就是現在滿州鄉最好的寫照。 屏東縣滿州鄉滿州社區發展協會 潘啟元 08-8801375 屏東縣滿州鄉滿州村中山路65號
屏東縣 瑪家鄉 排灣社區 排灣村 排灣部落(筏灣部落)過去曾經是300戶以上,耕地面積及海拔800多公尺的位置大概從Padain下面,然後新好茶村,上至平和部落旁,往西到白鷺邊,耕地面積應該夠,河川方面,Qapulu在Sirlaolaoer、Tjaruzaljum、Bacherlom為其管轄段,Taukadu亦有管區,Parerngez亦有管區帶。其耕種面積亦按能力配耕作地,vadis(貢品)則交給vusam家。當時人口多時並沒有受到耕地的困擾,後來因山崩才開始遷到別的地方。基於人口之增長和天然災變,Paiwan曾三次遷移的記錄,第一次遷到Kapayoanan,第二次遷到Payuan,第三次則遷到目前目前的排灣村。其遷村原因,第一次是人口越來越多,並須往上面建立新部落;第二次是日據時代,由於村莊崩山必須遷移,村莊被逼從Ka-Paiwanan遷至新址Paiwan;第三次則是往瑪家的產業道路斷層崩山,無法通行,(童春發2001:74-76)。日後該以故蕭成德村長與林德義族人兩人跟屏東縣政府陳情多年,終於在民國63年時獲得核准,並補助全村遷移。至民國65年完成遷村工作,到達位於瑪家鄉、泰武鄉、萬巒鄉及內埔鄉交接處牛角灣一帶的現址,政府將Paiwan遷至現址,筏灣村土音應讀為”ㄆㄞ ㄨㄢ”,但台灣光復時因行政人員多為閩南籍人士,將村民譯為”筏灣”,而這兩個字讀音類似排灣本土方言「酒」的意思,不雅的村名令全體村民困擾及厭惡,又因多方研究及有關文獻記載上說明筏灣村為山地排灣族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其地位不可抹煞,若因音譯不同而將造成世代村民的遺憾,也為了鼓勵排灣族民尋根,於是由當年村長蕭成德率領地方人士代表村民發出請願書,將已沿用三十多年的筏灣二字,於民國七十五年四月二日起正式改名叫排灣,是全島原住民唯一以族名命名的村莊。舊筏灣(paiwan,語意即排灣,發音與台語的「筏」同,所以被稱做筏灣)。 屏東縣瑪家鄉排灣社區發展協會 簡惠美 t19305348@yahoo.com.tw 08-7990029
苗栗縣 公館鄉 黃金小鎮 館南村,福基村,福星村 公館鄉位於苗栗縣中央偏西,介於八角崠山脈和後龍溪之間,境內地勢以東部較高,從八角崠山脈向後龍溪方向降低,成為苗栗河谷平原,視野寬闊,每年到了農忙時期,田野間的稻穗呈現一片片黃澄澄,當金黃色的夕陽照耀著大地,更顯美麗;到了五六七月,台六線路旁的阿勃勒樹盛開枝頭一片燦爛金黃,花落時,繽紛滿地,真是美極了,也因此黃金小鎮之名不經而來。黃金小鎮區域範圍位於公館以南,沿線經過館南村、福星村、福基村、石墻村等村落。由過去典型農業型態漸而轉為多元精緻化,近年來休閒觀光產業大有發展潛力,沿線居民經營、結合傳統技藝----陶藝、竹編、民宿休憩、餐飲美食、庭園景觀、花卉農場、觀光農園等,使地方產業更具特色。本會前身為休閒觀光農園班,於91年底,由該班班長及全體班員共同發起,召開數次發起人會議,經主管機關核准籌備。籌備期間,感謝農業改良場、鄉公所、農會、社區大學、聯合技術學院鼓勵及指導下於92年3月7日於公館福基芋棗集貨站成立,開始了苗栗縣黃金小鎮協進會的新頁。成立之初,會員共33員。在會員共同努力下,各項計劃及活動陸續展開如:社區導覽人員培訓、預約森林城市活動、環保義工隊(社區道路整潔維護)、地方特色產業轉型研習、外縣市社區營造參訪、以及田園水圳生活再造計劃的執行…等。協會成立的宗旨為 “富麗農村、優質生活”健康活力,希望藉此帶動社區居民建立共體的意識,另一方面也塑造一個展現社區珍貴資產與兼具觀光、產業和文化效益的優質休閒旅遊環境。苗栗縣黃金小鎮協進會 服務電話:0928-330507 苗栗縣黃金小鎮協進會 湛榮財 rong.a088@msa.hinet.net 037-237698 037-228471 苗栗縣公館鄉館南村338號
苗栗縣 南庄鄉 西村社區 西村 西村社區發展協會 蕭運興 037-822669
苗栗縣 通霄鎮 福龍社區 福龍里 苗栗縣通霄鎮福龍社區發展協會 孫文聰 037-922241 763002 苗栗縣通霄鎮福龍里10鄰97號
桃園市 觀音區 樹林社區 樹林里 1:區位圖及計畫範圍圖二、社區特色或文化資源現況1.產業特色(1)農產12~2月:挖蓮藕體驗12~5月:溫室草莓、蕃茄採果5~6月:水蜜桃採果6~9月:蓮花季7~9月:乘坐大王蓮體驗8~11月:四角菱角季6~11月:栽培溫室有機蔬菜、養生蔬菜9~12月:洛神花季9~2月:蓮田築土窯焢地瓜農村體驗全年:蜜蜂生態、藝術葫蘆DIY、餵麝香豬體驗等全年:羊奶、羊肉生產鄉土風味餐(2)蓮花計畫區內荷花睡蓮區廣達五公頃,栽植各品種荷花,全年有花可賞。有子時蓮、大賀蓮、大王蓮、娃娃蓮、觀音蓮、香水睡蓮、埃及紅蓮…等。冬季(12~2月)則有挖蓮藕、蓮田爌窯等活動。(3)飲食吳厝楊家莊提供蓮花、羊肉及鄉土風味餐,蓮花季假日午餐僅供合餐。特色美食推薦荷香燻茶鵝、清蒸蓮子魚、蓮苗脆雙鮮、養生牧草蓮花烏骨雞、荷香蓮子魚羹、荷葉海鮮魚翅、紅燒蓮藕羊肉爐、炭烤羊小排、荷葉飯、麻油蓮子羊南佛。由社區多元就業方案經營田園小站,視野景觀極佳,假日供應美式咖啡、濃縮咖啡、茶品;機能飲品有健康果醋茶、還有各式精緻甜點及簡餐。民族路及其產業道路則由居民販售當寄農產品。2.生態景觀與生態體驗生態景觀本計畫區內主要的生態景觀包括有埤塘生態、水圳生態、田野自然生態、防風林生態景觀等。 埤塘生態 田野自然景觀與生態 防風林生態廊道3.人文特色(1)協天宮是本鄉最早供奉的神祇,還有一種未被證實的說法是廟宇建於明末永曆年間,可見樹林村開闢甚早。跟隨文化名家莊永明先生研究多年的蔡進昌先生,對故鄉這座老廟曾這麼描述:「樹林協天宮主祀關聖帝君…而陪祀的觀平爺『聲名在外』,經常是『為民(信徒)服務到家』,舉凡嫁娶、做壽、建屋修墳、擇日等,樣樣精通,呈現多元化經營,所以很多人知道關平爺的盛名,卻忽略了主祀神明是關聖帝君,也可以說是兒子的聲名強過父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句老話,當是這座古廟特色的最佳註解。 協天宮老照片(楊石來) 協天宮現況(2)復興宮樹林社區移民新村之遷移迄今已將近五十個年頭,踏著先人雙手胼胝、汗滴禾下所耕耘的土地不免發思古之幽情。新村的一磚一瓦曾經建築起多少先民們的夢、新村的一草一木更是新村移民的企盼,但現在有的則是荒煙蔓草,伴隨著新村的過往已成陳蹟…民國五十年以前大漢溪上游一帶原本是一片地勢起伏、散落的河階地,由閩、客的漢人及泰雅族人共同開墾村落、建闢梯田。他們分別居住在阿姆坪與其對岸石秀坪上,雖然相隔大漢溪河道,但從日治時期以來,彼此之間互通有無,形成一個共同生活圈。1960年代由於興建石門水庫,使其原本安身立命之地成為淹沒區。在政府強制遷移下,居民們開始了一段辛酸的移民血淚史。其中桃園縣大溪鎮之三層、相坪、八結、阿姆坪地區以及復興鄉所屬的竹頭角、拉號、水流東、新柑坪、角板山等地,約一千零二十四公頃的耕地與民房,都成為計畫中的淹沒區。水庫淹沒區中,據史料記載共有原住民128戶,漢族288戶,共2,870人。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與桃園縣政府商討後決定分五批移民:第一批29戶安置在草漯,第二批48戶安置於樹林子,第三批40戶安置在大潭,第四批79戶安置在圳股頭至笳冬坑一帶,以上皆為漢族。最後一批全為原住民,共82戶集中移置於大溪中庄,後因民國五十二年葛樂禮颱風肆虐又再度遷至觀音大潭,本社區屬於第二批移民。起先有移民之打算時政府即派員於台灣北部各地尋覓,終於在觀音鄉草漯、樹林子、大潭、笳冬坑、許厝港等地發現綿延數十公里、面積達數百公頃的保安林。政府隨即在移民村的預定地,進行土地改良、修築道路、水利工程等公共設施、並分配耕地 。所有房舍都統一以紅磚水泥式的建築,還蓋了學校、派出所、村辦公室、衛生所及水電、道路、 橋樑等公共設施。 a.樹林國小樹林國小於民國四十九年十二月獨立設校,是為配合政府開發新的活水源頭—石門水庫,而行遷村設校之壯舉,政府將貯水區上游—阿姆坪的居民,遷徙至觀音鄉樹林社區安置,同時為便於兒童就學,遂設置樹林國小。創校初期,蓽路藍縷,荒涼簡陋,幸蒙政府推展地方教育之德政及熱心教育地方人士全力支持,及歷經各任校長、老師們的努力下,校務蒸蒸日上,各方面頗有績效,目前學生數約有一百一十餘人之迷你學校。b.生活通道協天宮及復興宮前的生活通道是本計畫區內主要居民聚集地點,歷史悠久,為典型早期農村線型社區生活模式。(3)傳統民宅社區內的仍保有數棟的傳統民宅,尤其座落於田野中的傳統民宅,更加突顯出本計畫區的農村特色。 (4)傳統農業文化 1:區位圖及計畫範圍圖二、社區特色或文化資源現況1.產業特色(1)農產12~2月:挖蓮藕體驗12~5月:溫室草莓、蕃茄採果5~6月:水蜜桃採果6~9月:蓮花季7~9月:乘坐大王蓮體驗8~11月:四角菱角季6~11月:栽培溫室有機蔬菜、養生蔬菜9~12月:洛神花季9~2月:蓮田築土窯焢地瓜農村體驗全年:蜜蜂生態、藝術葫蘆DIY、餵麝香豬體驗等全年:羊奶、羊肉生產鄉土風味餐(2)蓮花計畫區內荷花睡蓮區廣達五公頃,栽植各品種荷花,全年有花可賞。有子時蓮、大賀蓮、大王蓮、娃娃蓮、觀音蓮、香水睡蓮、埃及紅蓮…等。冬季(12~2月)則有挖蓮藕、蓮田爌窯等活動。(3)飲食吳厝楊家莊提供蓮花、羊肉及鄉土風味餐,蓮花季假日午餐僅供合餐。特色美食推薦荷香燻茶鵝、清蒸蓮子魚、蓮苗脆雙鮮、養生牧草蓮花烏骨雞、荷香蓮子魚羹、荷葉海鮮魚翅、紅燒蓮藕羊肉爐、炭烤羊小排、荷葉飯、麻油蓮子羊南佛。由社區多元就業方案經營田園小站,視野景觀極佳,假日供應美式咖啡、濃縮咖啡、茶品;機能飲品有健康果醋茶、還有各式精緻甜點及簡餐。民族路及其產業道路則由居民販售當寄農產品。2.生態景觀與生態體驗生態景觀本計畫區內主要的生態景觀包括有埤塘生態、水圳生態、田野自然生態、防風林生態景觀等。 埤塘生態 田野自然景觀與生態 防風林生態廊道3.人文特色(1)協天宮是本鄉最早供奉的神祇,還有一種未被證實的說法是廟宇建於明末永曆年間,可見樹林村開闢甚早。跟隨文化名家莊永明先生研究多年的蔡進昌先生,對故鄉這座老廟曾這麼描述:「樹林協天宮主祀關聖帝君…而陪祀的觀平爺『聲名在外』,經常是『為民(信徒)服務到家』,舉凡嫁娶、做壽、建屋修墳、擇日等,樣樣精通,呈現多元化經營,所以很多人知道關平爺的盛名,卻忽略了主祀神明是關聖帝君,也可以說是兒子的聲名強過父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句老話,當是這座古廟特色的最佳註解。 協天宮老照片(楊石來) 協天宮現況(2)復興宮樹林社區移民新村之遷移迄今已將近五十個年頭,踏著先人雙手胼胝、汗滴禾下所耕耘的土地不免發思古之幽情。新村的一磚一瓦曾經建築起多少先民們的夢、新村的一草一木更是新村移民的企盼,但現在有的則是荒煙蔓草,伴隨著新村的過往已成陳蹟…民國五十年以前大漢溪上游一帶原本是一片地勢起伏、散落的河階地,由閩、客的漢人及泰雅族人共同開墾村落、建闢梯田。他們分別居住在阿姆坪與其對岸石秀坪上,雖然相隔大漢溪河道,但從日治時期以來,彼此之間互通有無,形成一個共同生活圈。1960年代由於興建石門水庫,使其原本安身立命之地成為淹沒區。在政府強制遷移下,居民們開始了一段辛酸的移民血淚史。其中桃園縣大溪鎮之三層、相坪、八結、阿姆坪地區以及復興鄉所屬的竹頭角、拉號、水流東、新柑坪、角板山等地,約一千零二十四公頃的耕地與民房,都成為計畫中的淹沒區。水庫淹沒區中,據史料記載共有原住民128戶,漢族288戶,共2,870人。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與桃園縣政府商討後決定分五批移民:第一批29戶安置在草漯,第二批48戶安置於樹林子,第三批40戶安置在大潭,第四批79戶安置在圳股頭至笳冬坑一帶,以上皆為漢族。最後一批全為原住民,共82戶集中移置於大溪中庄,後因民國五十二年葛樂禮颱風肆虐又再度遷至觀音大潭,本社區屬於第二批移民。起先有移民之打算時政府即派員於台灣北部各地尋覓,終於在觀音鄉草漯、樹林子、大潭、笳冬坑、許厝港等地發現綿延數十公里、面積達數百公頃的保安林。政府隨即在移民村的預定地,進行土地改良、修築道路、水利工程等公共設施、並分配耕地 。所有房舍都統一以紅磚水泥式的建築,還蓋了學校、派出所、村辦公室、衛生所及水電、道路、 橋樑等公共設施。 a.樹林國小樹林國小於民國四十九年十二月獨立設校,是為配合政府開發新的活水源頭—石門水庫,而行遷村設校之壯舉,政府將貯水區上游—阿姆坪的居民,遷徙至觀音鄉樹林社區安置,同時為便於兒童就學,遂設置樹林國小。創校初期,蓽路藍縷,荒涼簡陋,幸蒙政府推展地方教育之德政及熱心教育地方人士全力支持,及歷經各任校長、老師們的努力下,校務蒸蒸日上,各方面頗有績效,目前學生數約有一百一十餘人之迷你學校。b.生活通道協天宮及復興宮前的生活通道是本計畫區內主要居民聚集地點,歷史悠久,為典型早期農村線型社區生活模式。(3)傳統民宅社區內的仍保有數棟的傳統民宅,尤其座落於田野中的傳統民宅,更加突顯出本計畫區的農村特色。 (4)傳統農業文化 桃園縣觀音鄉樹林社區發展會 吳進昌 034838510 qcwuchin@yahoo.com.tw;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809135DF-903A-4A08-9DC0-BFDDBF072768/1/觀音樹林-3.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809135DF-903A-4A08-9DC0-BFDDBF072768/3/admin20080223001523.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809135DF-903A-4A08-9DC0-BFDDBF072768/3/admin20070921235116.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809135DF-903A-4A08-9DC0-BFDDBF072768/3/admin20080223001849.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809135DF-903A-4A08-9DC0-BFDDBF072768/1/觀音樹林-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809135DF-903A-4A08-9DC0-BFDDBF072768/3/admin20070921235454.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809135DF-903A-4A08-9DC0-BFDDBF072768/3/admin20080223001406.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809135DF-903A-4A08-9DC0-BFDDBF072768/1/觀音樹林-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809135DF-903A-4A08-9DC0-BFDDBF072768/3/admin20080223001708.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809135DF-903A-4A08-9DC0-BFDDBF072768/3/admin20080223002048.JPG
高雄市 六龜區 六龜社區 六龜里 1.地理位置說明(1)本社區位於六龜鄉中心,東臨荖濃溪與興龍村、中興村為界,西面杉林鄉為界,北面新發村獅仔部落,南面義寶村為界。另二條溪流由北向東流入荖濃溪(紅水溪、洗衣溪)(2)社區共設置21鄰,其中20.21鄰分別設在社二份與紅水坑二個部落,其餘之鄰部集中在社區內,共有486戶、人口1309人,其中男724人、女588人。(3)社區機關、社團林立:行政機關-六龜鄉公所、警察分局、消防隊、衛生所、戶政事務所、電信局。社團-世界展望會、老人會、婦女會。另有高雄客運六龜站(4)自然景觀:紅水坑彩蝶谷、社區活動中心後森林生態休閒公園(5)人文景觀:六龜神農宮、紅水坑諦願寺2.目前工作重點:本社區自第三屆起(89/6/20-94/2/18)在這四年多期間,社區營運處處於停擺狀況,所有社區資料欠失,無從查起,故本屆起所有社區推展工作須從零開始,因此推列工作重點如下:(1)健全內部組織,爭取社區居民認同與肯定。(2)爭取相關支持,並細心接受指導與配合。(3)灌輸社區居民樂意參與社區事務。3.工作目標:(1)由本社區地理位置東臨溪流不斷清澈荖濃溪,北有萬蝶飛舞彩蝶谷,南為林木、花草栽植生態休閒運動公園(含步道區)加上約樸的風土民情,即有雄厚休閒遊憩潛力及推廣觀光產業之願景(2除了萬蝶飛舞之彩蝶谷外,另有二條小溪橫貫本社區,由北向東流入荖濃溪,本溪流經茂管處及水土保持局第四工程所整治中,特別顧到魚蝦棲息處設置,目前已有魚蝦之蹤跡可見,今後如何維護魚蝦永續生存,仍為社區推廣生態保育之重要課題及工作目標。(3)本鄉氣候溫和,雨量豐沛,因此蘊出甚多可觀農特產品,尤其本社區內盛產蓮霧及金黃芒果更是品質優,產期間逢到諦願寺朝山法會,更吸引千人遊客慕名而來品嚐購買,因此今後首宗目標,仍為將極力爭取,並配合有關單位將本社區觀光及農業產業有系統規劃融入開創產業之願景。 高雄市六龜區六龜社區發展協會 柯新武 s6891219@yahoo.com.tw 07-6891219 07-6894219 高雄市六龜區六龜里華南街8號
高雄市 田寮區 南安社區 南安里 高雄市田寮區南安社區發展協會 陳茂吉
高雄市 杉林區 集來社區 集來里 一.社區成員平時以務農為業,又本社區屬於窮鄉僻壤,人員純樸.民風單純,無參與行政業務人才,年青人多數外流;年老者守住家園,故資訊不易掌握  及發掘可用資源,致使成立以來鮮少討論經營社區規劃及培訓.二.於95年2月有九蓮聖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郭正雄與本協會趙理事長因緣契合,見本社區屬於窮鄉僻壤,願鼎力相助推展協會業務,故著手規劃讓協會正常化並爭取計畫案改善社區景觀,帶動社區生機,社區長期缺乏整合,經林榮城鄉長認同社區及財團法人九蓮聖道文教基金會郭正雄董事長,用心經營改造社區新風貌先期由社區點、線、面規劃逐步理念宣導推廣,藉由公共設施規劃,經由工作人員與地方居民的參與、討論,不斷的溝通、意見交流,建立良好的機制,啟動了地方自覺與對環境的關懷,更協助完成符合社區居民期望的公共工程,並塑造獨具風格及兼顧保育自然生態的社區環境,展現地區人文景觀特色的農村新風貌。三.讓社區居民更瞭解自己生活的土地,發揚「愛鄉愛土愛大地」精神,共同為寶島的水土生態環境保持工作奉獻心力,並由(集來社區)居民營造參與農村新風貌及水土生態環境保持的種子撒播到線、面之各個角落。四.藉由環境整理及生態環境保育營造,提供未來社區生態觀光的另一項方向目標,營造回流農村「愛鄉愛土愛大地」融入心靈祥和改造工程,提昇精神文化素養。五.社區雖已有改變,唯人才培訓與培養尚不足,社區上下仍期待透過培訓能結合政策執行,凝聚社區居民之共識及向心力,展現社區之活化,配合周邊景觀與綠美化,使居民落實參與貫徹政府推動社區政策每項保育工作,重建塑造農村新風貌,建立新的村鄰關係。 高雄市杉林區集來社區發展協會 鍾皓宇 chy076163@gmail.com 0934-076163
高雄市 美濃區 中圳社區 中圳里 好山好水好地方。 高雄市美濃區中圳社區發展協會 陳江明 07-6812771 高雄市美農區泰安路494巷13號
雲林縣 水林鄉 灣東社區 灣東村 水林鄉灣東村共10鄰、318戶、823人(男:453、女:370),據說先民入墾時,所聚落之地,地形上周圍是彎彎曲曲的水溝,村子北面有一條溪,此溪的轉彎處像牛隻拉犁時,掛於肩部的牛鎖頭(牛挑)。早期,牛是農夫耕田時不可缺少的好幫手,整年為農民辛勤的耕種,所以大家都很敬重牛吃苦耐勞的精神,因此,此溪被命名為「牛挑灣溪」,此村則命名為「牛挑灣村」。牛挑灣地區目前行政區域被劃分為灣東村和灣西村等二村。 因牛挑灣地區土地、氣候適當、多風的地區(鄰牛挑灣溪),灣東村村長蔡水柱先生,因感洋蔥非常營養適合大眾食用,本人種植洋蔥約3甲多地,秉持農業永續經營的理念,不斷改良以低用藥減少污染及造成人體傷害,採成期間不用農藥噴灑,收成後分袋包裝,以確保洋蔥品質。 灣東村轄區資源:機關學校有雲林縣警察局北港分局宏仁派出所、台灣省雲林農田水利會北港管理處頂灣工作站、雲林縣水林鄉農會宏仁分部、雲林縣水林鄉宏仁國民小學等;廟宇有碧清寺(觀世音菩薩)、代天宮(朱府千歲)、報恩堂(祖先公)、保安宮等廟宇;台灣區牧草生產合作社,經營項目有農地代耕、農產品相關產品製造、運輸與銷售(含代工)、耕種技術指導、牧草產銷等資訊提供,社址:雲林縣水林鄉灣東村文明東路3-6號、服務電話:05-7857588;建成餅舖(灣西村文明西路),喜餅聞名全省,有傳統大餅、狀元餅等,非常好吃。地方特色-牛挑灣水利設施:過路水橋、分洪渠道 該水利構造物,位於本鄉牛挑灣溪旁,為早期水利設施,因保存良好且該分線功能甚佳,又蒙縣長蘇治芬及前鄉長陳茂順,爭取上級補助經費改善,將鄰近牛挑灣溪灣西路段、萬興路段等排水整治改善完成,又防汛與休閒景觀兼宜,值得大眾作為爾後自行車步道使用。 雲林縣水林鄉灣東村社區發展協會 黃博厚 p0952853223@yahoo.com.tw 05-7852331 雲林縣水林鄉灣東村文明東路20-1號
雲林縣 崙背鄉 五魁社區 五魁村 崙背鄉五魁村五魁社區是位於雲林縣崙背鄉中心處的一個典型農村,全社區皆位於都市計畫區範圍外,四周皆為平坦廣闊的農業區,故具有濃厚的田野農村景觀風貌。近年來,本社區經由崙背鄉公所積極輔導,已成為本鄉重點開發農村之一,97獲得內政部土地重劃局『農村改建方案-農村社區公共設施改善』之輔助金2300萬元,實施期程後已大幅改善社區之農村新風貌,並榮獲內政部頒發『優等』社區獎。 而97年起經由雲林科技大學工作團隊積極輔導後,已試行至第三期的無農藥生態有機米之栽種,計畫未來拓展多樣化之有機農產品及水培栽種方式,以期能建立屬於五魁社區之自主農產品牌,提供社區自主自足之能力,改善社區農民的生活方式,繼而提高農作物的產植,推向有機精緻之農村。本社區為一典型農村型態,社區人口數至99年1月底統計約321戶,居民約1132戶,村民多務農為生,個性純樸、刻苦耐勞、團結心大,目前本社區亦為內政部所推動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之一,此外社區亦積極推動清淨家園及環保工作,98年期間參加崙背鄉公所98年度環境清潔競賽評比第一名;社區無農藥生態有機米栽種之記錄片榮獲雲林縣政府2009年創意影像紀錄片徵選比賽第三名及入選公共電視2009第二屆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環境紀錄短片展。未來將持續推動以『人本』為主之各項主題計畫,以期提昇社區居民生活品質及型態。 雲林縣崙背鄉五魁社區發展協會 劉美伶 cojo.upoko@msa.hinet.net 056968100 056960062 雲林縣崙背鄉五魁村32-10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a475c7ff-904a-4168-9f23-7fd204f610af/1/DSC0007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a475c7ff-904a-4168-9f23-7fd204f610af/1/B.JPG
雲林縣 莿桐鄉 饒平社區 莿桐村 饒平社區 張順助 05-5842324 饒平村西路1之12號
雲林縣 臺西鄉 光華社區 光華村 民國62年成立社區理事會,展開社區基礎工程建設歷2年之久,完成排水渠道與道(巷)路瀝青鋪設;64年起就社區綠美化作整體規劃持續進行至98年。一、地名由來:在明末清初時期,有十戶丁姓宗族人家至此開墾。二、後代繁衍:丁姓宗族首先由鹿港登陸為第十六、七世,目前光華村的丁氏已繁衍至二十六、七世。三、村名更改:於民國三十五年行政區域調整後更名【新華村】,後因與大陸官方媒體【新華社】同名,後才改為光華村。四、主要作物:光復之後以甘蔗、棉花、水稻、花生、地瓜等主要農作物。現階段種植無子西瓜等高附加價值農作物。五、新興產業:光華村藉由地理條件於七十六、七年之間開始養殖鰻苗,於八十一、二年退去,僅少數漁塭養殖鰻苗。六、村內工業:五十年代以前,光華村民丁老雄先生於此地經營磚窯廠【目仔窯】,為光華村僅有之工業,約有八十人磚窯員工由本村民擔任,提供廣大就業機會。【目仔窯】的生產直到民國53年丁老雄先生離開光華村,至劉厝經營【八卦窯】。七、光華村環保義工隊自成立以來積極推動社區環境改善,設置資源回收站,淨化社區活動,空氣污染防制宣導,資源回收、廚餘回收及垃圾分類與減量。(1)於民國90年榮獲全國義工楷模,並接受總統褒揚。(2)於民國93年社區總體營造經評鑑為優良村里。(3)於民國95年度雲林縣資源回收考核賽光華村獲評為社區第一名。(4)花藝創意作品獲得2005年全國環保創意競賽之雲林縣初選優等獎。(5)於民國96年參加第一屆全國景觀風貌大獎比賽獲頒地方文化特色空間類佳作獎。 雲林縣台西鄉光華社區發展協會 丁興隆 taishi95918@yahoo.com.tw 05-6986751 雲林縣台西鄉光華村21-2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53f1b495-c1bb-4715-a5ac-87e2fa2b508f/3/admin20080111144122.JPG
新竹縣 尖石鄉 秀巒社區 秀巒村 部落地理位置: 合汶篤難(Hbun-Tunan)部落位於新竹縣東南方,是新竹縣境內面積最大的鄉鎮-尖石鄉,面積約為528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三分之一強,全區海拔高度落差大約為200~2000公尺之間;境內山脈聳立而分成前山、後山兩大區域,而秀巒村位於後山地區,合汶篤難(Hbun-Tunan)部落剛好是後山行政中心,也是村內進出前、後山必經之中點站。 部落為大漢溪上游發源地,地理位置剛好坐落在泰崗溪與白石溪兩溪匯流的山谷中,成峽谷地形,海拔約6-700公尺,高山環伺在四周,有石麻道山、錦屏山,吉納基山、玉峰山等2000公尺左右的高山俯視整個村落,像極了山谷中的一 顆明珠,絲毫不沾世間煙塵,雲霧停駐或晚間燈火,常使部落在迷蒙中顯露幾分神秘色彩,令人發思古之幽情。部落人文歷史: 合汶篤難(Hbun-Tunan)部落屬後山秀巒村泰雅族吉那依群聚落,相傳為泰雅族向北、向東移民必經之道,有少數客家人在此定居,多數居民以務農為業,知識份子以公務人員居多,為吉那依群人文歷史的中心。部落著名景點: 合汶篤難(Hbun-Tunan)部落以野溪溫泉、秋冬山谷楓葉、峽谷軍艦岩為著名景點,兩溪匯流處有「鯝魚的故鄉」美稱。泰崗溪與白石溪邊各有多處溫泉眼,溫泉口終年不竭,每遭颱風沖毀,溫泉口會自動從溪旁其他處溢流而出,是上帝給部落泰雅人的最好禮物。村內著名景點: 合汶篤難(Hbun-Tunan)部落也是前往司馬庫司部落檜木神木、鎮西堡部落檜木純林、泰崗新光部落光水蜜桃、錦路養老霞喀羅國家步道等台灣著名景點之交通樞紐(中繼站),也是(入山檢查哨)的出入口。部落農特產品: 盛產香菇生薑、桂竹筍、高冷蔬菜類、水蜜桃、紅肉李、樹豆、小米、野菜等掌握農村再生計畫契機: 適逢政府推動農村再生計畫的契機中,如何讓合汶篤難(Hbun-Tunan)部落脫胎換骨,如何結合上述優質台灣著名景點,如何共同推動部落綠能產業而又能不過度開發,列為本協會未來10年間之作重點。有夢最美希望相隨,合汶篤難文化生態保育協會三願景:1.傳承部落歷史(承先啟後)部落歷史文物、泰雅狩獵文化、祭典活動等。2.創造經濟價值(活在當下)休閒綠能產業(陽光、空氣、山野)等規劃。3.生態經營發展(創造未來)登山、野地求生、生態保育、無毒綠能農產。 新竹縣尖石鄉合汶篤難文化生態保育協會 邱明珠 1000261@hchg.gov.tw 03-5957082 03-5842356 新竹縣尖石鄉秀巒村4鄰控溪31號
新竹縣 尖石鄉 梅花社區 梅花村 1、人的資源:梅花社區教育水準及任職軍、公、教成員比率居全鄉之冠。 2、文化資源:泰雅族區分為賽考利克方言群(Sekolek)、澤敖利方言群(Tseole)及塞德克亞族方言群三個方言群。澤奧列方言群又分馬巴阿拉(Maba-ala)、馬巴諾(Mabarnor)、莫那坡(Monarpo)、莫里拉(Morlilar)等4個文化系統。梅嘎蒗部落屬莫里拉(Morlilar)加拉排族系,尖石鄉七個村以賽考利克方語系,唯有梅花村使用澤敖利語系。【距今約218年前原居住於Tkunan(現五峰鄉竹林村),因人口達2,700餘人,居住空間飽和,山林地開墾受限及環境影響,在部落長老決議下,決定向周邊區域開墾,於是形成遷移桃、竹、苗等地;早期以莫勞˙瓦旦等人則移居梅嘎蒗部落。當時族人遷移的地點新竹縣境內有加拉排(麥樹仁)、梅嘎蒗、馬胎(義興村)、五峰鄉花園村學校附近、花園村河頭、竹林村思巴爾(現五峰鄉清泉檢查哨至學校)、五峰茅埔、苗栗縣有天狗部落、梅園部落、泰安部落、士林部落】以上這一片段梅花社區人文歷史,部落人大都不知道,以上所述是否正確?也將是未來工作之使命。3、農特產品豐富16年前梅嘎蒗(8鄰)部落引進「日本甜柿」品種,經細心照料下,「碩大肥美」的外型以及皮薄汁多,每年自中秋節即開始產收,至12月底,為本鄉最後一季盛產之水果,上市以來獲得消費者好評肉脆度猶如青蘋果,皮薄汁多,每顆甜柿(卡布)重量可達一台斤(今年已有2台斤)、甜度值達17。尖石鄉卡布種植面積約60公頃,90%主要集中在Mekarang梅花村,雖改善部落經濟收入,然產業之營造仍為部落待努力之方向;社區亦盛產生薑、桂竹筍、麻竹筍、高山青菜類、五月桃、農產品紅肉李等,物產豐富,是全鄉土質最好的部落。 4、景觀資源未儘開發本社區四面環山,東有柿山、西有內橫屏山、北有尖石山、南有羅山,環山步道有待重新修建;部落位於油羅溪上游,梅花溪貫穿部落有良好的溯溪休閒活動(社區仍未開發),未來景觀之開發首重環評,避免颱風侵台就必有災害之發生。內橫屏山古道可鳥瞰太平洋、桃園縣、新竹市區風景宜人。 梅花社區發展協會 陳文斌 pin3040@yahoo.com.tw 03-5841943 新竹縣尖石鄕梅花村3鄰81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fa9b96ac-4722-4009-956d-e91acf4d9e5b/1/IMG_6820.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fa9b96ac-4722-4009-956d-e91acf4d9e5b/1/結訓典禮.bmp,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fa9b96ac-4722-4009-956d-e91acf4d9e5b/1/IMG_6339.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fa9b96ac-4722-4009-956d-e91acf4d9e5b/1/IMG_2009.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fa9b96ac-4722-4009-956d-e91acf4d9e5b/1/IMG_407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fa9b96ac-4722-4009-956d-e91acf4d9e5b/1/IMG_1110.jpg
新竹縣 尖石鄉 水田社區 新樂村 尖石鄉新樂村的水田部落,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有北德拉曼神木、甕碧潭瀑布、原始森林、梯田和泰雅文化等,兼具人文和自然資源,發展觀光潛力十足。徐錦榮說,甕碧潭產業協會成立8年,會員100多人,都是水田部落居民,部落內有多家民宿、露營地等,居民期望協會扮演火車頭,帶領部落發展觀光產業,擴大商機與就業機會。水田部落屬於泰雅族馬里光族群,部分居民早年是從後山的玉峰馬美部落,被日本人強迫遷居。在日本統治政策下,經客家人指導開闢一層層的梯田,族人從狩獵改以種稻為生。為了灌溉上水田,日本人與族人順著地勢開鑿砌築水圳,部分圳溝沿甕碧潭溪,全長蜿蜒約3.5公里,至今已有7、80年歷史。溪流周圍動、植物生態豐富;其中,蕨類、藥用植物種類繁多,4、5月間螢火蟲飛舞,令人讚嘆。水田部落的深處,有一條長70公尺、壯觀秀麗的瀑布,站在瀑布下方,任水花打在身上,沁涼透心!現任理事長徐錦榮說,族人自稱這裡是甕碧潭,名字就取自瀑布經年累月將石壁打成像甕一般的深潭。最近,協會進一步在新竹縣政府民政處和鄉公所的協助下,分三階段重新整闢步道。步道將以水田長老教會作為起點,分為拉庫山步道與甕碧潭步道。後者以水圳生態為步道主軸,終點到甕碧潭瀑布和瞭望台。喜歡登山的旅客,可選擇沿稜線攀爬的拉庫山步道,銜接到北得拉曼巨木區步道,健腳的山友還可繼續挑戰海拔1748公尺的尖石烏嘴山。水田部落原住民自己開設的民宿、美術館和露營區,雖然規模、裝設都不若財團,但他們樂於分享道地的原味美食、傳說故事與夜賞飛鼠,希望以自然簡樸的特色吸引客人上門,為永續經營站穩腳步。 甕碧潭文化休閒生態保育產業協會 葉雨鷺 washaiban4@gmail.com 03-5841510 新竹縣尖石鄉 新樂村水田七鄰194-1號
新竹縣 關西鎮 上林社區 上林里 一、沿革:本社區成立於民國81年8月1日,第一任會長張朝柱先生(81.7至85.7), 第二、三屆理事長:許貝妹女士(85.7至93.12) 第四、五屆理事長(現任):葉春禮(94.1至101.12)理監事會:由理事15人、監事5人組成, 會員158人(每戶1人),團體會員2,贊助會員7人。二、自然人文環境:1.開發:約二百多年前由范、張、涂三大姓先民伊始,一番披荊斬棘、蓽路藍縷,而有今日之規模景象。2.位置:社區範圍屬上林里行政轄區內、位關西鎮西南,鳳山溪南岸與南山之間,因「上」橫坑與坪「林」合併而得名為「上林」里。2.面積:約9平方公里,南北狹長,屬鳳山溪流域,全區在溪南,地形上屬河階與丘陵台地,平原狹小,地處偏遠,純農業區。3.人口:全里250戶(部份外移,但保留戶籍),人口約1040人,社區會員有158戶,絕大多數屬客家族群,少數其他群及外籍配偶。80歲以上有78人,65歲以上約250人,老年人口幾佔四分之一,肇因於人口外流、節育與產業落後嚴重。形成典型的高齡化社區,而有「長壽鄉」之美譽。4.產業:早期種植水稻與柑橘為主,今則以仙草種植為大宗,水稻、柑橘已退居其次,其他為玉米、蔬菜、甘藷等。5.交通(1)以竹16號公路為主幹,東至關西,西連南和、寶石至新埔;西南通新力里至芎林;北隔鳳山溪有坪林大橋通石光接118號新關線公路,堪稱四通八達,距北二高關西交流道僅6公里。(2)上橫坑有竹16-1號支線公路,至楊家分東坑與西坑兩支線,皆柏油路面,惟大型遊覽車只能到達坪林元和宮,其餘車輛皆可行使全里,因沿路綠野青山,空氣清新,車輛來往少,尤以東西坑為 然,故逐漸成為「自行車客」最佳的步道。6.教育文化:(1)區內僅一所國民小學,早年學生曾超過一千人,目前只剩六班,百餘學生而已,但有68年歷史,小而美,設備齊全。(2)前范朝燈先生於80多年前即率先重視教育,故有「十子十登 科」之美譽,帶動本社區早期居民亦多效法重視教育,曾有僅一屆畢業生即培養出七位醫生之佳績紀錄。(3)相鄰的石光里社區有石光國中一所,距六公里餘的鎮上則有國立關西高中,學生求學尚稱便利。 上林社區發展協會 樓靜月 loya5749@yahoo.com.tw 0916046833 新竹縣關西鎮上林里14鄰51號
嘉義縣 布袋鎮 樹林社區 樹林里 嘉義縣布袋鎮樹林社區發展協會 王翠雯 05-3452939
嘉義縣 東石鄉 四股社區 鰲鼓村 資料來源:東石鄉公所/村庄巡禮/鰲鼓村http://dongshih.cyhg.gov.tw/office/index-1.asp?m=99&m1=8&m2=30&gp=&sid=&keyword=&id=77鰲鼓村為於東石西北角,往北隔著北港溪,和雲林縣口湖鄉的水井相對;南邊緊臨著六腳大排,對岸就是副瀨,東邊和港口村為鄰;西邊是一片廣 的海埔新生地,也是全台灣最大的濕地-鰲鼓濕地。主要的聯外道路有二:一是縱貫南北的台十七線,也就是橫越北港溪和六腳排水的西濱公路,其上有雲嘉大橋和鰲鼓橋;另一條是通往朴子、六腳的縣道。  根據嘉義文獻裡,研究學者邱奕松的記載:「康熙末葉(西元一七一二年前後),閔泉晉江縣人黃某與吳、蔡兩姓先民合墾蔦松堡鰲鼓庄。同年又有蔡搆入墾斯土。」  現在的鰲鼓村包括兩個聚落,位於東南的是本庄,在六腳大排北邊。另一個在西北,正處於北港溪出海口的南畔,俗稱「四股農場」、「海尾農場」或「農場」。 寄望鰲鼓聲勢浩大  當地耆老有一傳說:嘉慶年間縱橫台海的蔡牽,有一名手下大將名叫蔡獵狗,定居於此;並將此地命名為「鰲鼓」。辭典中「鰲」是鼇的俗寫,乃海中大龜。但耆老表示:鰲魚是中國黑龍江的特產,體型龐大,其皮適合製鼓,所製成的鼓聲又大又宏亮。取名為鰲鼓,亦即希望以此為根據地後,聲勢得以壯大。  至於「四股農場」之名,則因「鰲鼓」與「五股」台語音近,遂乾脆稱這裡為「四股農場」,不過當地人都稱之為「農場」。因為這裡約有三百多甲的土地都是屬於台糖的,居民大多來自四方,以放牧羊群或向台糖傭耕維生,晚近才形成聚落。 村南村北榮衰互見  鰲鼓本庄以蔡、何為二大姓。何氏來自福建莆田;蔡氏源於福建晉江,又分為「箔仔寮蔡」和「布袋蔡」。居民們農漁各半,因地處海濱,風沙大、鹽分重、土壤甚為貧瘠。農產早年以蘆筍為大宗,如今不再收購,加上採收時費時費力,在農村人口老化、人力嚴重不足的今天,只好多以雜糧、甘蔗、稻米等作物為主。  另有一半的居民靠海維生,從事魚苗的撈捕、魚、蟳的養殖以及牡蠣的放養。在這裡經常可見到三五個婦人或小孩圍在庭院陰涼處剖蚵,成堆的蚵殼在陽光的照耀下,像一座座白色的小山。大致來說,村北多務農,村南多討海。由於台灣農業的凋敝與養殖漁業的興起,風水輪流轉正可以在村南村北的榮衰互見中找到見證,而許多農田紛紛開闢為魚塭,更加速了沿海地層下陷的速度!  這裡除了農場內有一所下揖國小的分校外,沒有任何學校,鰲鼓本庄的學童必須前往介於鰲鼓、下揖、港口、溪下等村中間的下揖國小就讀,教育資源極度匱乏。  宗教信仰除了農場內有一所真耶穌教會外,一般民眾以信仰王爺為主。當地的大廟-鰲鼓的「壽天宮」和農場的「農安宮」–主神都市張王爺。  據說先民們在海邊作業時,發現水面上有東西載沉載浮,撈起來仔細一看,原來是兩尊神像,其中一尊為李王爺,由雲林水井人請回去供奉。一尊為張王爺,就是當今壽天宮的主神,每年農曆九月二十三日是其誕辰祭典,相當熱鬧。此外,壽天宮還供奉李、池兩位王爺以及五年王爺。五年王爺的祭典在農曆十月初七,由於五年才一次,是地方盛事,更是熱鬧非凡。 三聖堂感念先祖  至於香火比較鼎盛的廟宇還有位於本庄西南角六腳排水畔的「三聖堂」,相傳是明末清初三位墾荒的先賢,其中大聖爺是漢學先生,二聖爺是地理師,三聖爺是藥師。這三位先人先前頗受當地居民敬重,死後便被供奉在一起,由此正可看出先民敬賢感恩,以及民間信仰中饒富人情味的一面。  在鰲鼓的開始史上,蔡獵狗是一個傳奇人物。當年他不僅為此地命名,還捐地建廟,現在的港口宮土地就是那時他捐的;此外,還經常率領徒眾和鄰村下揖械鬥。當年所使用的一尊大砲,現在被供奉在三家村的福靈宮內,人稱「鐵嘴將軍」。在鰲鼓村能人輩出,有曾任第3、4、6、7屆鄉長蔡榮木與前縣議員蔡萬傳兄弟二人,前代表會副主席蔡雨金,現任鄉民代表會主席徐明勳,均為其中之翹楚。  表面看來,鰲鼓資源有點貧乏,但實際上卻有兩大得天獨厚但卻為人所忽視的資源。一是六腳大排,由於上、中游沒有大城鎮,以及大的工廠、垃圾場,所以汙染極輕,再加上海水的稀釋,水質甚清,更少見垃圾浮沉。而鰲鼓正位於它的下游入海處,所以膠筏由此出入,海水由此引入魚塭;水中有蚵架,岸邊有紅樹林,也因此舊鰲鼓橋上整年都可以看到成排的釣客。每當黃昏時,站在橋上往出海口望去,夕陽斜照在蚵架與點點的歸舟上,景致頗為動人。而如果在滿潮的夜晚,碰巧明月又當空,在橋上往東望去,則可欣賞到一條金色大河奔流而來的美景。  另一資源就是佔地足足有一零三一公頃,當地人俗稱海埔地,現由台糖蒜頭糖廠經營的海埔新生地,這也是全台灣最大的濕地,這裡有紀錄的鳥類有一八五種以上,植物一二零種以上,貝類三十四種。但這一片完整的生態體系也同樣受到人們的青睞,正面臨工業區開發的壓力,不知對它、對附近居民來說,是幸?還是不幸? 嘉義縣東石鄉四股社區發展協會 蔡淑麗 development999@yahoo.com.tw 05-3601407 05-3704229 東石鄉四股農場26號
嘉義縣 東石鄉 船仔頭 蔦松村 『嘉義東石船仔頭』簡介攤開台灣地圖,並不容易找到船仔頭的位置,因為船仔頭是位在朴子、東石、六腳三鄉市的交界處,是朴子溪畔一個頗不起眼的小聚落,全部人口加起來不到一百人,又以老弱婦孺居多,隨時都可能有散庄的危險。十多年前,船仔頭的旅外子弟返鄉動員地方人士組成文教基金會,大力推動家鄉傳統特色,船仔頭三合院傳統民宿因此受到外人的重視,進而帶動當地居民對朴子溪流域的環保關懷,使得朴子溪流域除了資源豐富的自然生態之外,也增添生氣盎然的人文生態,船仔頭村民不僅扭轉自己的命運,也帶動附近鄉里的省思。 船仔頭古名鎮蟳港〈或店船港〉,是嘉義縣東石鄉蔦松村三聚落中的最小村落。約莫兩百年前,朴子溪是東石港通往內陸的主要交通要道,船仔頭當時則是商貨集散地,過往船隻常在此駐留,久而久之便形成村落,最盛時期人口多達五、六百人。近幾十年,因農業沒落人口外流面臨散庄危機。 朴子溪畔的船仔頭社區營造的經驗,是從民國八十三年底,旅外耆老林啟南深感村落人口嚴重外流,瀕臨散庄命運,因此號召鄉親成立財團法人船仔頭藝術村文教基金會,以自助人助、由下而上的方式,展開新故鄉運動、朴子溪再造,有一群年輕人返鄉來共襄盛舉,推動傳統農村轉型再出發。民國八十四年光復節,旅外鄉親與榮譽村民共同籌組成立『船仔頭藝術村文教基金會』持續以各種鄉土活動活絡地方,以『休閒藝術村』重新定位,自發性關心黃昏故鄉。八十五年嘉義縣以『船仔頭的呼喚』舉辦全國文藝季獲得全國矚目,文建會委託雲科大進行傳統建築空間規劃並獲得部份工程執行。環保署支持嘉義縣政府展開朴子溪整治,船仔頭社區居民配合政府關懷朴子溪,使朴子溪脫胎換骨,成為嘉義新溪望。船仔頭藝術村文教基金會結合嘉義縣政府和東石鄉公所推動社區總體營造、朴子溪再造,使得船仔頭市民農園綠意盎然、朴子溪生態豐富,遊客來到船仔頭藝術村可以體驗搭牛車、騎單車的樂趣,品嘗田媽媽鄉土風味餐、盡情地划龍舟及獨木舟和體驗鹹蛋DIY。同時,船仔頭藝術村也結合了當地的三合院民宿,讓二日遊的朋友可以體驗夜宿三合院的純樸靜謐。船仔頭藝術村文教基金會目前有規劃出半日遊、一日遊、二日遊及三日遊的套裝行程提供遊客預約報名,讓您不用再勞心費神的安排行程。有興趣的朋友,歡迎來電洽詢船仔頭藝術村文教基金會。聯絡電話:(05)3702667 聯絡人:謝素貞 0915112912 電子信箱:ship.lead@msa.hinet.net 船仔頭相關網站1.無名小站 http://www.wretch.cc/blog/hottestship 〈船仔頭休閒藝術村〉2.台灣社區通http://www.hometown.org.tw/blog/shiplead 〈財團法人船仔頭藝術村文教基金會〉3.財團法人船仔頭藝術村文教基金會 http://www.chau-a-thau.org.tw/ 4.天賞居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jw!ewy2lZOBGB4cXiX9aPql9079/  (有相關行程價格介紹) 5.東石數位機會中心(船仔頭文教基金會)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jw!dod1CGyRGBahOgNIhC5fzn4-/ 6.嘉義縣東石鄉數位機會中心http://140.130.109.79/dongshih/index.php 7.青輔會青年壯遊台灣~~請選擇東石壯遊點  http://youthtravel.tw/grandtour/ 船仔頭休閒藝術村位置1.本地距嘉義火車站約32公里〈車程約40分鐘〉、水上機場約25公里〈車程約30分鐘〉、高鐵太保站約10公里〈車程約15分鐘〉 2.若從台北南下走中山高,要在那個交流道下較方便?● Ans: 水上交流道→距離〈約20km〉--> 168 縣道經嘉義縣政府〈距約5km〉→朴子往東石方向→衛生署立朴子醫院〈距約2km,門前為第一座紅綠燈〉→ 〈往前數第三個紅綠燈〉中國唯一製衣廠〈已歇業〉→ 右轉→〈約500m〉余順豐花生工廠正門→船仔頭〈約200m〉洽詢電話:船仔頭文教基金會 05 3702667或謝素貞 0915112912 ship.lead@msa.hinet.net. 財團法人船仔頭藝術村文教基金 謝素貞 ship.lead@msa.hinet.net 05 3702667 嘉義縣東石鄉蔦松村船仔頭13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ae41b40-989d-48dc-8058-e531b744ae0d/1/照片 160.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ae41b40-989d-48dc-8058-e531b744ae0d/1/DSCN7489.JPG
嘉義縣 鹿草鄉 下麻社區 下麻村 嘉義縣鹿草鄉下麻社區發展協會 詹明樺 0972-622301
雲林縣 東勢鄉 新坤社區 新坤村 吳東醒 ji6695@yahoo.com.tw 05-6992781 05-6996017 東勢鄉新坤村新坤路26號
雲林縣 東勢鄉 和安社區 同安村 李爭榮 ji6695@yahoo.com.tw 05-6992737 05-6996017 東勢鄉同安村同安路67-2號
彰化縣 芳苑鄉 信義社區 信義村 人總有不同的思惟、觀察、認知差距、感受…,也常運用自己所認知的不同方法看待萬相;相對而言,也導出了不同的結果、不同的精彩、不同的故事與人文生命戲曲的延伸…。這裡不是 ! 彰化縣社區總體營造 最亮眼的地方卻是個 ! 還可以呈現 半農半漁 『活』的地方文化館!位在芳苑鄉的行政中心區塊裡,在彰化的社區營造旅程中,跟王功區塊一樣的 ; 這裡是(芳苑、仁愛、芳中、信義村)四個社區緊密生活著!不分庄頭庄尾,半農半漁是這個地方典型的生活方式,庄裡阿公、阿嬤攏是透早下田或駕駛牛車下海採蚵;中午若有休息,不是熱天去芳安宮旁吃剉冰;就是冬天愛去芳苑分駐所旁 大榕樹下吃蚵爹。『巷弄民居農漁風、體驗古井乘牛趣,柬越媳婦煮料理、轉換心境踩踏曲。』..這裡不是!觀光名勝、古蹟聚落風景區!卻是個 ~ 全台灣僅存 還可看到牛下海巡蚵田的地方 - 仍能見到『50年代農漁村 人文真實演繹的地方』!一般遊客初來乍到…映入眼廉的感覺….毫不起眼、離海超近、有時風大到可以將5、6歲大男孩搭著大風箏,在天空上飛翔都不成問題、偏僻純僕、空氣中時有牛糞味、蚵殼味、…?這裡還有將近26部2輪的牛、車仍在為這塊土地-傳承著; 這裡沒有喧鬧的都市夜生活,有的只是古井邊、屋簷下、蚵寮裡、熱情客氣的、三姑六婆的、更只有牛聲、門口埕泡茶聲、漁民廣場卡拉ok歡樂聲、鳥聲、蟲鳴聲、自然樸實的濃濃鄉土人情味! (註:整個芳苑鄉還有60多隻黃牛)『慢活快意初體驗、海鳥鳴歌蟹貝忙,東吃生蠔西挖蟹、品味放空庄腳味。』這裡不是!像宜蘭、埔里的田園鄉村風光!卻是個 ~ 這裡沒有刺激的主題樂園;一個處在風頭水尾的庄頭….. 一個以農漁形態為主的泉州同安人文聚落...一個在臺灣西部沿海中最接近海峽的社區聚落…一個全台灣319鄉鎮中最短的街景?一個大杓鷸與多種候鳥冬天最愛的覓食天堂?再簡單不過的—鄉土人文風情!!請你們用15分鐘 的簡報時間來認識這裡,用 1小時 的時間來深入踩踏這塊鄉土,再用 半天 的時間去慢活、品味、體驗、感受、參與這裡,最後呢?我不能期待 每個人都會喜歡這裡?至少這篇信義社區人文、生態簡介文章 所要闡述的 –是 讓這處仍真實存在的時光廊道,去掉浮華與功利,保有純樸緩慢的庄腳生活步調,品味海堤不時迎來的微風….追尋著這裡一景一物、一角一落、人情世故正要與你、妳互動….「若說信義社區的人文特色是芳苑鄉的在地骨骼,那這地方最代表台灣生命力的泉源 就是 牛車。」以下是我們行程安排與景點介紹:我們的行程前半段 就像回憶一部老電影,傾聽那曾經失落、熟悉的聲音,阿公阿嬤的專注、真心、誠懇;在農漁生活中,就是簡約、打拼家庭、勤奮務實的生活態度!這裡是需要你、妳去 慢活、品味、體驗、感受、參與…..!在曲折的巷弄裡…. 不管是你、妳去接觸到的?在那人的內心裡所呈現的意義?會因彼此成長經閱歷、與對人情世故的敏感度不同….所站的位置角度、心境與感受所會投射出跟著不同….在台灣就只剩這個地方-番挖信義社區! 彰化縣芳苑鄉信義社區發展協會 魏清水 WATER.FREEDOM@MSA.HINET.NET 048984359 彰化縣芳苑鄉信義村芳新路86號
嘉義縣 中埔鄉 隆興社區 隆興村 嘉義縣中埔鄉隆興社區發展協會 羅耿文 05-2533668 05-2539168
彰化縣 芬園鄉 溪頭社區 溪頭村 一、村名沿格︰【溪頭】 清康熙年間(一六六二至一七二一﹚,彰化大墾首楊志,從南投縣中寮鄉八杞仙山引水經大唬山麓(今中興新村﹚、月眉厝至碧山巖前,再順八卦台地東麓北上至快官,溪頭農地當引貓羅溪水上、下埤之上頭處、故稱溪頭。日據初期,本村屬縣庄派出所縣庄段第三、四保。當時本村的寶斗厝為第三保即今之第十五鄰至第十八鄰;溪頭為第四保即今之第一鄰至第十四鄰。至民國二十二年底(一九三三)以後,街庄管轄區域調整。光復以後,將原日據時代大字「縣庄」分成本村與縣庄村、圳乾村。至今未再更動。二、人文景觀︰(一).交通要道︰本村主要聯外道路有二︰南北走向彰南路與東西走向員草路,可聯接國道三號中二高及漢寶快速道路。另村內巷弄以碧園路為主,銜接圳墘村。(二).機關團體︰溪頭社區活動中心。(三).寺廟︰碧山巖 靈安宮 玄濟宮 土地公廟 淨土寺(四).登山步道︰碧山古道、挑水古道、東寮坑棧道、火燒寮坑健行登山道、大坑晨操登山道等。(五).民宿︰有碧山廬禪、好地方景觀咖啡館、慧明佛堂等。(六).公司︰有良飛公司、翔閔興生物科技、泰勇瀝青、東森食品等。其他有上毅城堡、狀元社區、李鵻畫舫、及忠烈祠等。三、氏族人口︰戶口數︰本村分二十三鄰,有542戶,總計1940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022人。氏族分布情形︰本村前十大姓氏,依次為黃、張、莊、林、陳、洪、許、李、蕭、范。排序第一的黃姓居民總戶口佔全村約30%以上,但散居在全村各聚落排序第二及第三的張姓與莊姓居民總戶口均佔全村約16%以上,張姓主要居在靈安宮一帶,莊姓主要居在靈安宮與寶斗厝一帶。惟本村交通便利,新社區正逐漸增加中,流動容易,故難再以同姓聚落。四、聚落簡述︰本村居民主要聚落在南半邊的彰南路兩旁與北半邊的碧園路兩旁一帶。常見聚落名稱有山仔腳、溪頭、寶斗厝等分述如下︰山仔腳位於彰南路與員草路交叉口以南一帶,第一鄰至第六鄰屬之因在八卦台地東側急坡下的聚落,故得名居民以黃姓最多。溪頭位於本村中心地帶,境內有靈安宮溪頭社區活動中心,第七鄰至第十四鄰屬之。寶斗厝位於本村北邊,因初期拓墾者築屋排列四方圖案似寶斗仁即賭具骰子故得名,第十五鄰至第二十二鄰屬之,以黃姓與莊姓最多。 彰化縣芬園鄉溪頭社區發展協會 徐郁玲 ct2512937@gmail.com 049-2512937 049-2512937 彰化縣芬園鄉溪頭村碧園路一段23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c7012639-18bb-416d-9c5f-18ee3674cb83/1/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揭牌0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c7012639-18bb-416d-9c5f-18ee3674cb83/1/桐花祭.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c7012639-18bb-416d-9c5f-18ee3674cb83/1/DSC0009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c7012639-18bb-416d-9c5f-18ee3674cb83/1/_MG_2156_nEO_IMG.jpg
彰化縣 溪湖鎮 汴頭社區 汴頭里 ㄧ、彰化縣溪湖鎮汴頭社區發展協會緣起 本社區於83年12月10日創立,承蒙第一二屆理事長楊道慶先生、第三屆理事長楊根旺先生、現任理事長楊登棠先生的努力、公部門經費補助、社區居民大力相挺,還有堅強的社區團隊-環保義工隊、關懷志工隊、長壽俱樂部、媽媽教室各班隊、振興館獅陣、守望相助隊的支持之下,使得本社區在社區營造方面及社區服務團隊的努力經營下,已有一番風貌。社區營造來自每一位居民的踴躍參與及互助,在每次舉辦各項活動的交流和研習中,使居民從保守裡走出來,進而成為社區發展的助力,同時凝聚了社區居民的情感,也締造更美好的嶄新氣息。本社區為了強化組織及發揮功能,結合鄰近社區和公部門配合舉辦各項活動,照顧老人及弱勢族群,並向有關單位申請補助以充實社區各項建設,營造一個健康社區、活力新故鄉的繁榮遠景。 二、地理位置暨介紹 彰化縣溪湖鎮汴頭里位於溪湖鎮中心點的西南方,里名源於大義圳在此分成雙汴,設有第一個分水閘而稱為『汴頭』,一流向大突里,一流向田中里接北勢里。汴頭里東鄰大竹里,西接田中里,北與大突、湖西兩里相隔,南臨番婆里。 本里共計有24鄰、936戶、3669人,為一個典型的農村聚落,居民以韭菜花、青蔥、葡萄為主要作物及種植水稻、其他蔬菜作物為輔。轄內保安宮為居民宗教信仰中心,廣場設有簡易籃球場、躲避球場提供居民運動的場所。近年來溪湖鎮公所將保安宮廣場前的空地整修為『風箏公園』,並設有槌球場、壘球場。有了好的休閒環境,讓社區居民更積極從事社區營造的工作。 楊氏古厝為ㄧ傳統農村三合院亦稱為楊家花園,現規劃為農村古文物展示館及社區活動中心。也是社區營造的成果之ㄧ,提供溪湖地區學童一個戶外教學的場所。 彰化縣溪湖鎮汴頭社區發展協會 楊登棠 t8820587@yahoo.com.tw 04-8820587 04-8820587 彰化溪湖鎮汴頭里田中路72-5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df5fdf17-09d0-4ec8-9767-59888b3046fa/1/DSC02701.JPG
彰化縣 福興鄉 廈粘社區 廈粘村 彰化縣福興鄉廈粘社區發展協會 粘德本 0963-349677
苗栗縣 公館鄉 尖山社區 尖山村 苗栗縣公館鄉尖山社區發展協會 謝先和 k335550288@yahoo.com.tw 037-226220 037-232777 苗栗縣公館鄉尖山村11鄰2254-1號
苗栗縣 竹南鎮 海口社區 海口里 海口社區發展協會 陳啟文 roger68v@yohoo.com.tw 0932566412 037-477167 苗栗縣竹南鎮育才路23巷130號
臺中市 豐原區 公老坪社區 南嵩里 相傳約200年前,有一位名叫許公老的先民,首先發現公老坪此一河階台地,遂帶領一些人來加以開墾。許公老因未娶家室,年老之後,就將開墾的園地贈與同來開墾的人家,後來大家就將此地稱為「公老坪」,用以紀念許公老先生。所以庄上有一座「開基祖公老伯」的墳墓,居民在重要年節,都會虔誠祭拜,表達對許公老的感念。公老坪此一河階台地,佔地約兩三百公頃,因地勢平坦,居民就在此地栽種甘蔗,同時在這裡起造了一個糖廍,軋蔗製糖。當時新社與山下的甘蔗都曾運到此地來軋製,至今還留有石車(石輪),可說是最好的見證,也是公老坪無比重要的歷史遺物,庄內流傳著一句話「廍若動,某子的吃穿就有仰望」,由這句話似能想見此地曾有過一段不錯時光。當日本據台後,日人開始組織製糖會社,引進現代化的製糖機械,公老坪的糖廍就此沒落,居民轉種鳳梨,日本發動太平洋後,糧食配給開始與日本投降後一段期間,居民為補充糧食不足,也曾種過樹薯,自60年代開始,居民開始研究栽種果樹,因為認真經營,也打出了名號,後來政府還鼓勵輔導成立了三家觀光農園,其餘居民的生活也漸入小康之境。公老坪高於豐原平地兩百多公尺,西可俯瞰豐原,北能遠眺后里台地,東望石岡、東勢、新社與中央山脈…,可說氣勢儼然,好天氣之夜晚,更是觀賞萬家燈火不二之處所。不只景觀優美,坪上還有球界聞名的豐原高爾夫球場,更有台灣著名的歷史人物丘逢甲的紀念公園,而台中縣的忠烈祠也設於此處,說是豐原市的一顆明珠實不為過。不過,自從台灣加入WTO之後,社區所仰賴的水果產業,蒙受相當打擊,居民決定發揚先民勤奮求變的精神,自助人助,成立公老坪產業發展協會,想要以公老坪的優美風景、傳統歷史文化風物及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以永續發展的社區營造理念,開創社區的新機。 台中縣公老坪產業發展協會 梁海泉 su00071792@yahoo.com.tw 04-25261928 豐原市水源路坪頂巷15之1號
南投縣 埔里鎮 南村社區 南村里 社區居民以農業為主 社區內有間義民祠 將納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的範圍 南投縣埔里鎮南村社區發展協會 劉桂林 skr450101@yahoo.com.tw 0982-253756 埔里鎮南村里南村路5號-1
臺東縣 台東市 豐谷社區 豐谷里 台東縣台東市豐谷社區發展協會 余文琪 0937-390958
臺東縣 卑南鄉 山里社區 嘉豐村 臺東縣卑南鄉嘉豐文化教育發展協會 林智郎 089-570993
屏東縣 屏東市 中正社區 中正里 中正社區位於重劃區內由廣東路中正路瑞光路三段及華正路週邊有和平國小瑞光夜市社會福利館和平公園等 屏東縣屏東市中正社區發展協會 林毓毅 10008631@yahoo.com.tw 08-7379227 屏東市莊敬街二段20號3F-1
屏東縣 屏東市 金泉社區 金泉里 認識屏東,屏東的人文在現今金泉里觀光夜市 屏東縣屏東市金泉社區發展協會 黃茂銘 fanglin7032@yahoo.com.tw 7337890、7335371 7335371 屏東市金泉里民權里2-4號
屏東縣 屏東市 勝利社區 勝利里 屏東縣屏東市勝利社區發展協會 石鈺珍 08-7668160 屏東市勝利里廣東路954巷9弄8號
臺南市 玉井區 清芳社區 中正里 本計畫區位於台南縣玉井鄉的北側,曾文溪西岸,由新社、舊社、寮仔等三個聚落所組成,三聚落土地屬中正村面積共約11.9平方公里,本計畫區聚落範圍約266公頃。玉井鄉中正村農產以水果為主,木瓜、荔枝、龍眼、楊桃、西瓜、香蕉、番石榴、鳳梨、芒果為大宗,其中以愛文芒果最具代表性。由於本鄉農地多屬山坡地灰化土質,頗適芒果生長,所生產果實肉質香甜口感香Q,為其他產地所不及,堪稱全省之最由青芒果製成的情人果,酸甜清脆;夏天冰涼了再吃,清涼解暑。不添加任何化學藥劑,純由機械烘乾的芒果乾,色澤鮮艷,味道甜中帶酸嚼勁十足,也是日常既營養又健康的天然食品。台灣芒果以愛文大宗,愛文引自美國佛州,皮色鮮紅、果重約250至450公克,果型適中,最受生產者及消費者喜愛;金煌為國人第一個自行育成之新品種,愛文品種的交易價格不受年交易量增加影響,呈逐年提升,且後市行情看俏。愛文確係為目前芒果品種中最具價量競爭優勢者。社區座落於芒果專業產區,聚落內少數為傳統農村三合院,在土地權屬方面,除少數水利、鄉公所所屬外均為私有地,社區位於台南縣南方,屬丘陵山坡,四面環山,中間形成天然盆地,因日照充足,土壤肥沃,又有豐沛的雨水,適宜各種果樹的栽培,品質良好,甜度高。本社區屬非都市土地,聚落範圍為鄉村區,周邊皆為農地,有特定的芒果專業區、一般農業區,目前種植面積已達266公頃,佔全鄉耕地面積的四分之一。本社區為典型農村聚落,留有少處特殊的三合院、古厝、古蹟(張進士墓、榕王公、第一顆愛文芒果樹、代天府、福德爺廟)、以及閒置的農田水利會與農會倉庫等人文空間。本社區三個聚落的人口以99年4月計算1539人佔全鄉10%,有男(810人)多於女(729人)的現象,且人口仍有逐年減少的趨勢。本社區目前仍有「宋江陣」民俗陣頭,另外,北極殿在3月份遶境亦為計畫區之宗教活動盛事,在6月至9月間的芒果節更是熱鬧,99年西拉亞國家風景處選定中正村做為芒果節活動的中心點,北連梅嶺、南接走馬賴農場串聯形成旅遊網。社區內更有臺灣第一個考取進士的墓園(張進士墓),以及由台南縣政府認證的第一棵愛文芒果樹等豐富的人文資源。 臺南市玉井區清芳社區發展協會 葉世文 a0971082698@YAHOO.COM.TW 06-5749753 06-5744710 玉井區中正里120之16號
屏東縣 屏東市 海豐社區 三山里,海豐里,仁義里 屏東縣屏東市海豐社區發展協會 林芬霞 08-7380008 08-7389123 屏東市三山里40號
屏東縣 屏東市 斯文社區 斯文里 屏東縣屏東市斯文社區發展協會 郭明賢 nice1234nice@hotmail.com 08-7320011 08-7320089 屏東市天津街38號
屏東縣 屏東市 長安社區 長安里 本社區隸屬市區鄉村型社區,生活型態農牧為多數,民眾生活樸實,文化氣息強烈 屏東縣屏東市長安社區發展協會 陳明賢 08-7654681 屏東市長安里民族路704巷4號
南投縣 埔里鎮 麒麟社區 麒麟里 本里為傳統農業生活,以菇類生產為大宗,面臨人口老化,人力不足等問題,急需轉型為精緻農業或休閒觀光農業,解決人力欠缺問題,並吸引年青族群回流,增加社區活力。 南投縣埔里鎮麒麟社區發展協會 王秋福 w0919669633@yahoo.com.tw 049-2925555 南投縣埔里鎮中正路38-8號
宜蘭縣 五結鄉 季新社區 季新村 季新社區西南緊鄰冬山河,北有利澤工業區,東臨太平洋,濱海公路橫亙其中,轄區內有遠近馳名的傳統藝術中心,遊客如織,本社區早期以農為主,由於瀕臨冬山河及太平洋的得天獨厚天然環境,近數十年來居民大都是以養殖為業,但近年來養殖業已進入黃昏沒落時期,故盼望透過培根計畫能著手規劃發展多元的農村資源,營造明日的農村新風貌。 宜蘭縣五結鄉季新社區發展協會 李松德 l29@mail.e-land.gov.tw 039503735 039501122 宜蘭縣五結鄉季新村季水78-12號
宜蘭縣 三星鄉 大隱社區 大隱村 大隱(大埔)於台灣光復後政府針對行政區域和地名要進行調查和更改,由於早期蘭陽溪洪水氾濫成災居民大多從紅柴林(三星鄉貴林村),及石頭城(三星鄉行健村)地勢較低處搬遷過來開墾土地務農居住謀生,原名大埔因洪水都無法侵襲到此高地勢處乾脆取名「大穩」,據社區耆老引述可能大隱社區位於台七丙省道中間路段的兩側,早期是羅東溪的下游河床,地勢很高,常有人來這裡放牛,稱此地為大埔,羅東溪整治後,這裡變得又大又穩,民國三十八年地方申報為「大穩村」,可是內政部調查別的地方已有大穩村,未知會地方就直接更名為大隱村。政府官員誤植地名為『大隱村』 宜蘭縣三星鄉大隱社區發展協會 劉松萬 lsw431126@yahoo.com.tw 03-9514383 三星鄉大隱村大埔路38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0A22945-F9CC-4C04-9FA1-1CD0B43CB5F1/1/0727三星-1-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0A22945-F9CC-4C04-9FA1-1CD0B43CB5F1/1/0727三星-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0A22945-F9CC-4C04-9FA1-1CD0B43CB5F1/1/0727三星-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0A22945-F9CC-4C04-9FA1-1CD0B43CB5F1/1/0727三星-3-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0A22945-F9CC-4C04-9FA1-1CD0B43CB5F1/1/0727三星-2-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0A22945-F9CC-4C04-9FA1-1CD0B43CB5F1/1/0727三星-3.JPG
宜蘭縣 三星鄉 大洲及大義社區 大義村,大洲村 以保護水源防止河川污染加強綠美化及生態保育,協助政府辦理河防安全設施及遊憩點設置、成為休閒育樂、垂釣、賞鳥、親子活動之美好景區。營造安農溪流域大洲、大義社區整體景觀及社區產業總體發展。 宜蘭縣安農溪總體發展協會 陳奕升 0932089387 宜蘭縣大洲村大洲路149-6號
宜蘭縣 三星鄉 大義社區 大義村 本村位於三星鄉東偶,主要聚落有頂大義,交通出入道路有縣道196、鄉道26-2及宜49線,分別通往三星市區、羅東及大隱村,村內有安農溪、行健溪、萬富圳等河川流經。村內公家機關有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宜蘭分場,公共設施有大義社區活動中心,供奉三官大帝之紫微官為社區之信仰中心,村內東境臨安農溪有安農溪北岸自行車道,村民大都以務農為主,主要作物有稻米、蔥、蒜、上將梨 三星鄉大義社區發展協會 陳換廷 03-9898404 宜蘭縣三星鄉大義村大義路79號
宜蘭縣 三星鄉 大洲社區 大洲村 本村東臨羅東鎮、冬山鄉,北可由葫蘆堵大橋通員山鄉,目前交通網絡有縣道196線、鄉道宜61線、宜26線為本鄉聯絡溪南與溪北的交通門戶,村民多以務農為主,以稻米、蔥、蒜為主。村內的公共設施有大洲國小、大洲派出所、大洲社區活動中心,宗教機構有天主堂及供奉開漳聖王俗稱大洲廟的開安宮,休閒遊憩景點有分洪堰風景區、大洲舊森林火車站及安農溪自行車道。 三星鄉大洲社區發展協會 陳春基 chen460828@yahoo.com.tw 0932-360156 宜蘭縣三星鄉大洲村大洲路163號
宜蘭縣 三星鄉 天送埤社區 天山村,天福村 天送埤位於蘭陽平原頂點,蘭陽溪之源頭,南屏中央山脈,北倚雪山山脈,西臨蘭陽溪,東遙望太平洋龜山島,面積13.4平方公尺,物種多樣性,文化資源豐富。 天送埤休閒農業區推動管理委員會 黃正德 g521216@ms2.e-land.gov.tw 03-9891698 03-9894089 宜蘭縣三星鄉天山村下湖路1號
南投縣 草屯鎮 北勢社區 北勢里 北勢里社區發展協會 李榮富 denisesmall@yahoo.com.tw 049-2560737 049-2564762 草屯鎮北勢里玉屏路長青巷48號
宜蘭縣 三星鄉 行健社區 行健村 行健村內地形為平原區,居民多以務農為主,可耕農地約有200公頃,村內聚落有廣洲仔、十九結城、石頭城等。主要農產品有高接梨、三星蔥、蒜、銀柳及稻米,近年來在農政單位輔導下,於98年12月成立了宜蘭縣第一個有機村,目前已有20公頃農地投入生產有機農產品。村內主要道路為鄉道宜47線,南北分別有安農溪及行健溪流經,其中健富路等數條道路在村民共同營造綠美化下,沿途繁花似錦,綠意昂然,主要遊憩據點有沿安農溪北岸設置的自行車道及張公圍親水公園,沿線水岸及田野景觀,相當吸引人。 宜蘭縣三星鄉行健社區發展協會 溫鐘憲 03-9351460 宜蘭縣三星鄉三星村三星路99巷16號
花蓮縣 光復鄉 大平社區 大平村 馬太鞍部落涵括現在光復鄉大平、大馬、大同、大華四村。大平於清領時期原本稱為「馬太鞍」,於日本統治時則改稱為「上大和」,戰後則又由「上大和」改稱為「大平」。此地原本屬於阿眉族社之一,相傳附近有某一種樹豆生長繁茂,所謂「馬太鞍」即譯自其音。 花蓮縣光復鄉撒巴勒奧文化產業發展協會 林楊繼東 dilongyang@msn.com 03-8703052 花蓮縣光復鄉中山路三段116號
宜蘭縣 蘇澳鎮 港口社區 港邊里 港口社區和港邊社區行政區域同屬於港邊里,因地理環境及宗教區域不同,後來在84年8月港口社區自行成立港口社區發展協會。港口社區位於無尾港水鳥保護區的週邊,保護區週邊土地大部份為港口庒居民所有,居民冇感於社會環境變遷,生態環境的重要願意利用社區的環境資源,來從事社區的營造工作。 港口社區發展協會 陳燦南 p78945654@yahoo.com.tw 039905707 039907587 宜蘭縣蘇澳鎮港邊里港口路14號
臺南市 白河區 竹門社區 竹門里 白河鎮竹門社區發展協會 賴瀅如 06-6852267 台南縣白河鎮竹門里121號
宜蘭縣 三星鄉 月眉社區 月眉村 月眉社區位鄰近三星街道,於三星路北側,屬於農村型社區,早期多種植稻米,因收入欠佳,有時甚至不敷成本,年輕一代紛紛外出工作,留下老一輩的固守田園,近年在農委會協助下,改種蘭陽一號蔥(或稱為日本蔥、九條蔥、粉蔥),不僅蔥白長且質嫩味甜,很快打響名號,爾後更成功栽植出銀柳、上將梨,並改善了農民的收入;但艱苦的農務生活、老舊的農村環境,吸引不了年輕人回鄉,使月眉社區逐漸老化,再加上資源匱乏,連活動中心都沒有,幾無社造可言。98年現任理事長林秀琦發起社造運動,經過不斷的傳達社造理念與凝聚社區團結力量的重要,很快的便激起地方居民共同營造社區的意識,遂於99年2月成立了宜蘭縣三星鄉月眉社區發展協會,以期打造一個美麗的農村、改善農民的生活、吸引年輕人返鄉服務。 宜蘭縣三星鄉月眉社區發展協會 王全龍 ligfligf@yahoo.com.tw 03-9895220 03-9893350 宜蘭縣三星鄉月眉村三星路4段318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c354a321-4f45-4b14-b943-cf922e6cd045/1/協辦三星米香節.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c354a321-4f45-4b14-b943-cf922e6cd045/1/社區中秋月餅DIY活動.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c354a321-4f45-4b14-b943-cf922e6cd045/1/協辦三星銀柳節.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c354a321-4f45-4b14-b943-cf922e6cd045/1/社區重陽敬老活動.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c354a321-4f45-4b14-b943-cf922e6cd045/1/社區手工藝成果展.jpg
宜蘭縣 三星鄉 拱照社區 拱照村 本村東南邊與冬山鄉及大同鄉為鄰,主要聚落有阿里史.田心.大坑.大湖.槍櫃城等,省道台七丙橫亙於村內北部,重要的河川及水利設施有安農溪.大坑溪.大光明圳等,村民大都以務農為生,以稻米為大宗,尚有蔥.銀柳.花卉,機構有宜蘭監獄.社區活動中心等村內廟宇顯微宮為民眾信仰中心,主供奉三官大帝,另有陳輝煌母之墓.拱照雙榕等據點 宜蘭縣三星鄉拱照社區發展協會 吳孟榛 gb42249@yahoo.com.tw 0938-347738 宜蘭縣三星鄉拱照村大坑路14-2號
宜蘭縣 三星鄉 尾塹社區 尾塹村 尾塹(ㄑㄧㄢ)地名,既鄉土又能思意,然眾說紛紜,較為可考的應是:昔日移民為隔絕番害及械鬥,沿蘭陽溪設置坦疊、塹壕等防禦工事,本村是處末端故名。更有一說:因地理位置處三星地域末端而得名。也有人稱:地處在安農溪下游與羅東溪會合,安農溪是三星的主要河川,所以三星人稱此河流末端地域為尾塹(台語尾段)。本村(三星鄉尾塹村)地理位置雖屬三星鄉末端,但卻南連羅東北鄰員山西接冬山,雖屬於都市邊緣之鄉村,卻是三星鄉的重要門戶,尤其雪隧通車後更成為高速公路經「歪仔歪橋」轉接三星的必經門面,讓外地來訪或歸鄉遊子留下第一個重要印象的據點;安農溪貫穿其中在下游與羅東溪會合後又往下與蘭陽溪會合,可謂北抱蘭陽溪東環羅東溪中穿安農溪,俗稱的『吃三港水』。 社區特色描述(長者的特色人力背景描述) 居民純樸、樂天知命、奮發向上、人才輩出,雖受都市邊沿的鄉村因素普遍影響:外出打拼、就業就學、少子化、生活機能…等諸多因素,理應人口減少才對,但近卻呈現緩慢增加中,至100年的統計數目有481戶;人口數:1598人。至102年有519戶1582人其中65歲以上的長者有248人。104年06月558戶1614人65歲以上的長者253人 約占全村15%(14%以上為高齡社會三星鄉為17%) 大都以務農為主,信仰為保生大帝,多數使用台語。 宜蘭縣三星鄉尾塹社區發展協會 楊登茂 maw7890@yahoo.com.tw 0952-928646 三星鄉尾塹村安農二路235號
宜蘭縣 大同鄉 復興社區 復興村 【沿革】復興村位於蘭陽溪左岸,隔著清水溪與三星鄉天送埤相望。昔日太平山森林鐵道開通,以及發電廠的設置,引進許多漢人來此開發,加上原有平埔族人與泰雅人聚集 在一起,彼此和樂相處,使本村居民成為平地人民多於原住民的現象。現該區域內之大溪居民全屬平地人民,牛鬥巷則為原住民居住之區域。大同鄉復興村居民人口少,農產有段木香菇、水果,還有業者經營的櫻花溫泉。【分界】位於大同鄉北方,北隔山接三星鄉,拽、探隔山接寒溪村、樂水村,西以蘭陽溪過牛鬥橋接英士村。【面積】48.38平方公里 宜蘭縣大同鄉復興社區發展協會 陳舜鴻 f417278696@yahoo.com.tw 03-9894525 宜蘭縣大同鄉復興村泰雅一路45號
宜蘭縣 大同鄉 英士社區 英士村 英士村舊稱梵梵社位於蘭陽溪與其支流梵梵溪之匯流處60年6月隸出樂水村獨立設村。滿清時期梵梵溪頭族群獵區尚無人居住當時泰雅族居住於梵梵對岸山腹及其以西山區建有巴墾、塔他罕、塔波三小社因居梵梵山西南故名梵梵村內各機關學校英士村尚包括排骨溪一帶該為北部橫貫公路的終點亦為全國頗具盛名野溪溫泉風景與農村是大自然農村休閒觀光區。 宜蘭縣大同鄉英士社區發展協會 黃天金 loverr01020362@yahoo.com.tw 0912-093846 宜蘭縣大同鄉英士村梵梵82-5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ad7da44d-6d98-41a5-bc0f-f174ef26c570/1/P1120043.JPG
宜蘭縣 壯圍鄉 古亭社區 古亭村 古亭村隸屬於宜蘭縣壯圍鄉,面積3.6698平方公里,村民以務農為主、民風淳樸,農作物以水稻為主,是為『鄉村型社區』。 宜蘭縣壯圍鄉古亭社區發展協會 鄭文展 03-9301809 03-9306578 宜蘭縣壯圍鄉古亭村古亭路20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a534a82e-7530-487a-9e38-4b05fd59621d/1/社區基本資料-農村再生 古亭照片.doc
南投縣 草屯鎮 中原社區 中原里 中原社區 黃清和 049-2563566 南投縣草屯鎮中原里中和路16號
南投縣 草屯鎮 新厝社區 新厝里 新厝社區發展協會 簡宏校 yanger.lin@msa.hinet.net 049-2367999 049-2328659 南投縣草屯鎮新厝里虎山路588巷6弄10號
宜蘭縣 壯圍鄉 新南社區 新南村 位於壯圍鄉正南方,東鄰壯圍鄉東港村,南以蘭陽溪與五結鄉為界,西鄰壯圍鄉美福村,北與吉祥村及復興村為鄰。本區劃定在壯圍鄉新南村內的315公頃。農業特色為「春蔥、夏瓜、秋鳥、冬蒜」,其中尤以哈密瓜最著名,故有「哈密瓜的故鄉」之美稱。 宜蘭縣壯圍鄉新麗美休閒促進會 官燿金 k0932088300@yahoo.com.tw 03-253517 03-9255677 宜蘭縣壯圍鄉新南村霧罕路3號
宜蘭縣 蘇澳鎮 南方澳社區 南安里,南興里,南寧里 宜蘭縣討海文化保育協會 胡樹松 fishing_culture@yahoo.com.tw 03-9953667 宜蘭縣蘇澳鎮南寧路47號
宜蘭縣 大同鄉 四季社區 四季村 "四季村海拔約800~1200公尺,居民慣以上、中、下部落來區分其居住位置。本村之人口於大同鄉中僅次於寒溪村人口之村落(鄰數10鄰、戶數約300戶、人口約1200人)。在四季與南山村之間有一高台(今四季平台-馬諾原),面積為150公頃,今為四季部落居民賴以生產高經濟農作物產地。 四季部落擁有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全世界密度最高的檜木森林、動植物生態豐富的四重溪、全國最多的高山湖泊加羅湖群、國內高冷蔬菜專業種植區、日據警備道路的甕溪游步道、部落傳統的祭祖儀式…等】,多年來加羅湖的神秘及美麗吸引了許多不請自來或聞風而動的遊客,佈滿了整個四季林道。然而,因遊客眾多卻產生了後續的許多問題:周圍環境景觀遭破壞、遊憩品質下滑、場地的不敷使用、大量製造的垃圾、部落居民的生命安全(因車輛至四季林道會經過四季村)…等。諸多問題因素帶給部落居民一些困擾,這些問題的產生,也讓部落居民開始認真思考,在營造社區同時,應該突顯部落的優勢並創造部落生命共同體的觀念,首先應從部落的環境生態做起。 宜蘭縣大同鄉四季社區發展協會 陳忠義 lewimj@hotmail.com 03-9809450 03-9809518 宜蘭縣大同鄉四季村5鄰和勳巷2號
宜蘭縣 大同鄉 崙埤社區 崙埤村 崙埤村包含崙埤巷、朝陽巷、林家(九寮)巷及長嶺巷,共有八個鄰。就族群分類來說,以泰雅族原住民人口最多,約佔百分之七十五以上,閩南人及內地外省人約佔百分之二十三點八,其他(阿美族、布農族、排灣族等)約佔百分之一點二左右。目前崙埤村約203戶,663人左右。其中平地人約40餘戶、約136人,原住民120餘戶、約527人。以族群分布情形來說,閩南人大多居住林家巷,少部份居住在崙埤朝陽兩巷。更少數的內地外省人以居住崙埤、朝陽為主。本社區面積約16平方公里,海拔約介於125公尺至1551公尺。 宜蘭縣大同鄉崙埤社區發展協會 王進發 0931-572847 宜蘭縣大同鄉崙埤村7鄰寒溪巷35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116a5254-aef6-4c76-8cb2-c5751b60c230/1/P1070005.JPG
花蓮縣 吉安鄉 干城社區 干城村 干城社區原為木瓜溪沖積扇的一部份,日據時期本村日人於日大正六年(1917年)設「初音番地監督所」,故舊稱該地為「初音」;另一因是火車駛入車站時,有喧囂聲而稱之。民國三十四年改稱「初英」,民國三十七年改稱今名,但火車站仍名「初英」。 光復後,干城地區原屬花蓮團管區管轄,民國四十八年脫離軍方並劃編成本鄉之一村,又民國五十年政府收編退役榮民進行大規模的屯墾,因開墾面積約為五十甲,故村民俗稱此地為「五十甲」,後併入南華村,於民國六十年分村設治,正名為干城村直至今日。 地理位置北以吉安圳鄰南華村,東鄰永興村、光華村,南以木瓜溪隔壽豐鄉,西邊一小隅以木瓜溪河床接秀林鄉。居住鄰戶現有12鄰,536戶,1459人。男性人數807人、女性人數652人、平地原住民(阿美族)224人,山地原住民(太魯閣族)228人。 族群分布閩客多由台灣西部移民過來,以大溪、苗栗、宜蘭移入居多。閩南、客家、原住民、外省各占四分之一,各族群分散四處,彼此生活融洽。 干城是聚落型態的社區,住宅、公家機構用地40-50%,農地佔30-40%。本村特產為稻米、芋頭、韭菜,村民多以務農為主,栽種芋頭、玉米、蔬菜、稻米;工業用大理石磨製及採砂。觀光休閒業有君達農場、金澤居民宿、干城小鎮等。公家機構有南華國民小學、種畜繁殖場、南華派出所、初英發電廠、林管處南華工作站、軍方車輛保養場、花蓮監獄等。村內信仰以佛教(土地公廟、西寧寺)、基督教(慈雲教會)各半。原住民阿美族則於每年八月舉辦豐年祭。 花蓮縣吉安鄉干城社區發展協會 楊豐碩 kd616126@gmail.com 0912-852075 花蓮縣吉安鄉干城村吉安路六段250巷13號
宜蘭縣 大同鄉 玉蘭社區 松羅村 民國60年開始大量種植茶葉,成為茶葉專業區並由三星地區農會輔導成立2班茶葉產銷班。於民國90年左右轉型從事休閒農業包括特色民宿、茶葉風味餐、精緻茶點..等,91年底成立玉蘭休閒農業區。 玉蘭社區發展協會 林明光 g521216@ms2.e-land.gov.tw 03-9801279 03-9801001 宜蘭縣大同鄉松羅村玉蘭路2號
宜蘭縣 大同鄉 南山社區 南山村 南山村為泰雅族部落,人口約有900人;本村之主要經濟產業為夏季高冷蔬菜之生產,為台灣夏季蔬菜之主要產地。本村位於高海拔地帶,氣候型態為夏季多雨平均氣溫在10度~20度。冬季則濕冷,氣溫降至0度以下,本村自然資源豐富,景色宜人。 宜蘭縣大同鄉生態永續發展協會 高日昌 yukanmasing@yahoo.com.tw 0939-672250 宜蘭縣大同鄉南山村4鄰34號
宜蘭縣 大同鄉 樂水社區 樂水村 樂水部落位於大同鄉中部緊鄰英士村,依傍蘭陽溪與英士山,與台七省道遙隔相望,全村區分東壘、碼崙、智腦、東溪巷四個部落,背山面,風景宜人。本村為一原住民部落型態,居民大部分為泰雅族人,全村約莫一百戶,人口近四百人,但因地理位置、交通產業不便等因素,謀生不易,致年輕人大部向外發展,平日老人與小孩居多,假日時,在外村民才偶而返回省親休假,人口外移情況嚴重。宗教信仰以信奉基督教及天主教為主;經濟來源以務農為重,但僅於自給自足型態,以致經濟狀況不佳,多數村民需至鄰近繁華地區工作始能養家餬口;教育方面,本村僅有一所國小分校,學生共約三十人,整體教育水平仍屬低層;在交通上,村民對外主賴機車、小貨車、公車,目前有東溪橋、東壘橋、碼崙橋、樂水橋四座橋分別聯繫四個部落的交通;鄰近觀光地點有太平山森林遊樂區、棲蘭森林遊樂區、明池森林遊樂區、及仁澤溫泉等。 宜蘭縣大同鄉樂水社區發展協會 曾勝二 kacuzi175@yahoo.com.tw 039-801419 宜蘭縣大同鄉樂水村智腦路21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d6f52a75-1827-4608-96ef-2cc75b2f2a38/1/農村再生照片.doc
宜蘭縣 大同鄉 松羅社區 松羅村 松羅村於大正十五年(1926)三月完成遷移,由巴陵、砂崙子、玻希亞、伊波亞、卡拉、哈嘎灣、古魯與宜亨等八社所組成,共散居在松羅、玉蘭與圓山三處。原居於桃園縣大漢溪支流卡奧灣溪流域,即今日復興鄉三光、華陵村,文獻稱作「卡奧灣群」。松羅部落形成於大正十年(1921)十二月間,初建在松羅溪上游台地,最早移入者微波西亞社人,由UkaSoyun頭目帶領,同時還有砂崙子及巴陵社人一同遷入。玉蘭部落位於玉蘭溪中、上游山腹,於大正十年(1921)成立。由巴陵、伊波包、卡拉社組成,由TekanNogo率眾遷居。當時有內地人在此設一鋸木場,泰雅語鋸木為Helan,遂以此為社名 宜蘭縣大同鄉松羅社區發展協會 王進生 bbowyiatw@yahoo.com.tw 03-9801171 宜蘭縣大同鄉松羅村3鄰松羅東巷12號
宜蘭縣 大同鄉 寒溪社區 寒溪村 寒溪部落位於羅東溪上游,屬泰雅族南澳群,此村由四方林、寒溪、新光、華興等四個小聚落組成,於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曾英勇頑強抵抗日本人,致使日人心畏懼而下令遷移至現今聚落居住。寒溪部落居民大約於90年前從南湖大山至太平山翠峰湖附近遷至現址,全村人口目前戶數為337戶,人口約有1,110人,是大同鄉內十個村落中人口數最多之聚落。早在日治時期及國民政府時期,砍伐太平山的檜木路徑大部分由寒溪部落前往,目前除幾處坍方外,林道還清晰可見,本村可說是徒步到太平山翠峰湖最近的地方,沿路林相非常豐富,也生動、植物、鳥類、昆蟲、兩棲、瀑布溪流保存完整,生態豐富,可稱為最靠近羅東鎮的自然風景區,夜晚還可以俯瞰蘭陽平原夜景,可謂是得天獨厚。 司達吉斯部落產業永續發展協會 黃志堅 syat0125@yahoo.com.tw 03-9517460 03-9517460 宜蘭縣大同鄉寒溪村寒溪巷62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c194d50b-cb00-469e-a4ab-0d6386d0dab2/1/PC200005.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c194d50b-cb00-469e-a4ab-0d6386d0dab2/1/PC150001.JPG
南投縣 中寮鄉 和興社區 和興村 921地震後才開發的社區,是農村轉型的指標社區 中寮鄉和興社區發展協會 游源澤 hosingvillage@yahoo.com.tw 0492692789 南投縣中寮鄉和興村大湳巷8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a51c5cb-bb68-49bb-b70b-8b098cbce549/3/admin20071004082225.JPG
宜蘭縣 五結鄉 台灣創意生活美學促進會 五結村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藝術文化融入生活,帶動全民學習生活美學概念,開創藝術家與傳統技藝的結合,發展創新產業文化永續經營的理念。本籌備會召集人:張正農先生有感於台灣鄉土傳統技藝文化保存的流失,積極招募台灣各地藝術文化的人士,籌組台灣創意生活美學促進會。並以發展鄉里創新藝術結合地方傳統技藝傳承推動生活美學為宗旨,增進社區居民終生學習生活美學為目的;發揚地方產業文化藝術與生活美學結合的新契機。 台灣創意生活美學促進會 張陳富美 cal501888@yahoo.com.tw 03-9501888 03-9600879 宜蘭縣五結鄉國民路國全巷47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af026f6-e3e7-4f56-ac5a-84ea1ff37f1b/1/DSCN0724.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af026f6-e3e7-4f56-ac5a-84ea1ff37f1b/1/DSCN062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af026f6-e3e7-4f56-ac5a-84ea1ff37f1b/1/DSCN041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af026f6-e3e7-4f56-ac5a-84ea1ff37f1b/1/DSCN0650.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af026f6-e3e7-4f56-ac5a-84ea1ff37f1b/1/DSC0165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af026f6-e3e7-4f56-ac5a-84ea1ff37f1b/1/DSCN0446.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af026f6-e3e7-4f56-ac5a-84ea1ff37f1b/1/DSCN0458.JPG
宜蘭縣 五結鄉 大吉社區 大吉村 本社區東鄰錦眾村,南毗五結村,西鄰三興村,北鄰蘭陽溪。社區居民多務農,近年與五結鄉農會推廣越光米種植。大吉村地名取自大旗尾之雅音,大吉村緊鄰蘭陽溪,居民以務農為業,聚落形式以集村為主。 宜蘭縣五結鄉大吉社區發展協會 林書銘 0928-531056 宜蘭縣五結鄉大吉村大吉五路181巷10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0c2943a0-ffe3-4500-881a-89c89d56ad31/1/DSC01004.JPG
臺南市 白河區 內角社區 內角里 白河鎮內角社區發展協會 魏永增 0910-728486 臺南市白河區內角里內角48號
宜蘭縣 五結鄉 三興社區 三興村 大二結的特殊人文環境,帶動了近幾年來大二結的文化活動,致社區總體營造的蓬勃發展。自民國82年初的二結王公廟新廟規畫開始,一連串的文化活動與社區營造,得到各方以「二結傳奇」或「二結奇蹟」加以肯定,及二結人對地方的認同。以二結地區特有的地理、人文、產業、歷史及文化活動為主軸的文化社區概念,即是整合過去經歷或進行中的社區發展建設與二結豐富的文化活動,並融入學校教育及社區學習,進而推動地方文化保存的發展。 宜蘭縣大二結文教促進會 范慧美 drj7670@ms2.e-land.gov.tw 03-9657670 03-965670 五結鄉鎮安村舊街路福園別墅28號
宜蘭縣 五結鄉 中興社區 中興村 本社區於民國九十三年三月成立,是五結鄉最晚成立之社區,無論經歷、建設、組織活動等,均在探索階段,藉由中興紙廠為主軸,發展紙藝為特色,將來配合竹科宜蘭基地,等造紙藝展示館,成為中興社區營造產業。 宜蘭縣五結鄉中興社區發展協會 廖建忠 gjezgui@yahoo.com.tw 03-9600660 03-9602474 宜蘭縣五結鄉中興村下四南路36-3號
宜蘭縣 五結鄉 孝威社區 孝威村 孝威社區是一個淳樸富有人情味的農村社區,緊鄰冬山河親水公園和傳藝中心,社區內有一所孝威國小、一棵有身分證的百年老樹,社區內民宿一間比一間舒適,五結鄉農會倉庫也在社區內,所以不論是觀摩或者休閑都是很好的一個去處。 宜蘭縣五結鄉孝威社區發展協會 曾 秋 萍 g233923@yahoo.com.tw 039602530 03-9504175 宜蘭縣孝威村孝威路348巷46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8ba85e1-a842-4c0c-937e-e3158bae9891/1/DSCF5912.JPG
宜蘭縣 五結鄉 錦草社區 錦眾村 位於宜蘭縣五結鄉的東北區,在宜蘭河、蘭陽溪、冬山河匯流出海口處,中間有台二線省道貫穿,地屬低漥區,農特產有春蔥夏瓜秋鳥冬藥。 宜蘭縣五結鄉錦草社區發展協會 林家豪 03-9501858 宜蘭縣五結鄉錦眾村錦草路67-15號
宜蘭縣 冬山鄉 香和社區 香和村 宜蘭縣冬山鄉香和社區發展協會 黃壬申 0932-165301 宜蘭縣冬山鄉香和村香和路227巷8弄5號
宜蘭縣 冬山鄉 廣安社區 廣安村 宜蘭縣冬山鄉廣安社區發展協會 馬金榮 03-9518087 宜蘭縣冬山鄉廣安村廣安路360號
宜蘭縣 冬山鄉 武淵社區 武淵村 本社區位於冬山河流域中游,與珍珠社區相隔,居民早年以農牧業為生,近年來因商業發展快速及休閒產業推行,改以農牧為輔 宜蘭縣冬山鄉武淵社區發展協會 劉長育 wei.long3162@gmail.com 0932-906416 宜蘭縣冬山鄉武淵村富農路二段325號
宜蘭縣 冬山鄉 柯林社區 柯林村 柯林一向以水質清澈為人稱頌,因地處羅東動公園邊,因之柯林地區農村生活向為都市人所羨慕,近期大量外地人遷入外,湧泉生態公園、萬長春公園一直是旅遊景點。 柯林社區發展協會 游嘉銘 toby.yu12@gmail.com 03-9563229 03-9540621 宜蘭縣冬山鄉安農三路90號
宜蘭縣 冬山鄉 補城社區 補城村 宜蘭縣冬山鄉補城社區發展協會 蕭東原 jackys6917@seed.net.tw 03-9595923 03-9591447 宜蘭縣冬山鄉補城路71號
宜蘭縣 冬山鄉 冬山社區 冬山村 宜蘭縣冬山鄉冬山社區 何志芳 hjf836268@yahoo.com.tw 0928836268
宜蘭縣 冬山鄉 梅花湖社區 得安村 本學會座落於梅花湖社區,社區中有許多藝術家,有部份居民經營民宿。 宜蘭縣石頭文化學會 吳建原 03-9510786 03-9510339 宜蘭縣冬山鄉得安村梅林路971號
苗栗縣 竹南鎮 公義社區 公義里 公義社區發展協會 周萌萍 shuien0822@seed.net.tw 037-581879 037-584624 苗栗縣竹南鎮公義里4鄰32號
臺南市 白河區 崁頭社區 崁頭里 本社區為純樸的農村,人口以老人居多,需要注入較多的關懷;目前已成立環保義工隊,並配合每月公所推動之環境清潔日來維護環境的清潔與綠美化 崁頭社區發展協會 吳聰義 06-6858914 台南縣白河鎮崁頭里3鄰28-1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f47f8c35-a4d0-451a-b451-1decd8910899/1/98年會員大會成果照片2.doc
宜蘭縣 冬山鄉 大興社區 大興村 大興社區由社區營造的過程中,發掘社區傳統文化歌仔藝術及手工二胡的創作,透過傳統手工二胡透過彩繪與碳燒的方式,將手工二胡的工藝藝術提昇,由傳統的歌仔文化傳承至手工樂器,由在地社區凝聚的文化資產,推展成社區街頭巷尾的精神象徵大興社區在這三、四年間,由社區一群歌仔班耆老的故事點滴中,發覺社區的特色文化,除了將大興社區的傳唱傳承下來,更發覺社區手工二胡製作的特色,經過三年多的研究與研習,大興手工二胡已經結合大興文化故事,社區居民也都認同大興手工二胡的製作,也願意一同參與,只是同時社區參與民眾,也紛紛建議研究其他手工樂器的製作,於是大興耆老的另一件手工八卦琴,也開始研究製作的方式,經過專家指導,社區耆老留下的八卦琴屬於月琴的一種,所以根據研究手工二胡的經驗,本次手工月琴的製作與研習,將聘請專業的老師指導,地方居民也期待著手工月琴的製作與研究,相信有朝一日,本社區可以組成一支手工樂器的演奏團隊,社區內的居民都能一同演奏自己的樂器。 宜蘭縣冬山鄉大興社區發展協會 游朝陽 b9596722@livemail.tw 03-9596722 03-9596722 宜蘭縣冬山鄉大興村大興路59巷5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f9047789-d507-434a-a087-8e505c77c716/1/DSC06736.JPG
宜蘭縣 冬山鄉 中山社區 中山村 中山社區為一傳統農村型社區,總面積8.52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約300公頃,原始森林522公頃,河床用地約30公頃。區內景點眾多,有仁山植物園、新舊寮瀑布、長青種子園等等。當前國人極為重視休閒旅遊活動,本社區有綺麗的山水田園景緻,濃郁的鄉土人情、豐富的農村文化,深受遊客響往,自雪山隧道通車後人潮大量湧入,希望能向遊客解說生態維護的重要性,來發展經濟,打造宜住、宜樂、宜憩的優質農村。 宜蘭縣冬山鄉中山社區發展協會 李振福 a220512206@yahoo.com.tw 03-9584888 03-9583060 宜蘭縣冬山鄉中山村中城路13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