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rieved from https://data.hsinchu.gov.tw/OpenData/GetFile.aspx?GUID=7411773c-2594-4f4b-8543-fff3764bc2bd&FM=json on Tue Mar 03 2015 19:26:59 GMT+0800 (CST) ; title: 新竹縣旅遊_主題文化之旅 ; 聯絡人姓名: 楊姍儒 ; 聯絡人電話: (03)5518101#2754 ; 聯絡人電子郵件: 10008048@hchg.gov.tw ; 聯絡人傳真: (03)5587472 ; 分類: 休閒旅遊 ; 主要欄位說明: 名稱、簡介、位置地址、地圖座標、聯絡電話、開放時間、交通資訊、類別 ; 資料集提供機關: 交通旅遊處 ; 資料集提供機關地址: 新竹縣竹北市光明六路10號 ; 收錄期間起迄: 2014/1/1 ~ 2014/4/16 ; 更新頻率: 不定期 ; 最後更新時間: 2014/12/22 15:31

名稱 簡介 位置地址 地圖座標 聯絡電話 開放時間 交通資訊 類別
31520352 賽夏族矮人祭場文物館 本館於2000年開館,為五峰鄉賽夏族人傳統祭場,係1996年為配合paSta’ay祭典活動,專為賽夏族人設計而建立的文物館,共有二層樓及戶外廣場。一樓有展區、電腦教室(每年定期舉辦電腦教學,提升族人技藝能力)、視聽室(50人)、廚房、倉庫、圖書室及貴賓室;二樓為辦公室(播音室)、祭屋、祭堂及廚房。經常於視聽室舉辦各種研習及母語教學等活動,為族人聚集開會討論事務的集會中心以及電腦技藝的教學中心,更是賽夏族人的活動中心。   祭場四周攤位,可販售在地手工藝品及農特產品,於祭典時推出。委託賽夏族文化藝術協會,凝聚族人共識,結合部落景觀、人文及部落民宿、餐廳業者,形成觀光動線,帶動部落就業及產業經濟,將此文物館成為五峰鄉的歷史文化及祭儀的重心。 文物館相關文物介紹: 山豬遺骸(boe’oel noka waliSan) 山豬遺骸係原住民在深山所設置套腳夾子(陷阱)夾到致命原地而腐蝕,經過多日陽光噗晒及雨水侵蝕,留下白色骨骸,有一對獠牙足可證明該骨骸係180公斤以上之山豬。 火碳夾(’ae aepis) 用竹片中間2/1處以火烤方式再弄彎將兩頭平行方可夾物,此種器物謂之碳夾 ,原住民常使用此夾子來夾火碳。 竹筒缉汲水罐(katis raloman) 麻竹直徑約三寸 長約四尺 兩端均需保留其竹節以利儲水,將三根等長之竹筒排列好再麻繩繫緊之,然後將上端竹節攅孔,中間竹節打空,盛水時才會滿,最後在做背帶完成即可用也。族人過去生活不可貨缺之工具亦在無水處工作它是儲水最佳的物品。 臼(loehoeng) 臼係原住民摏米的重要大型工具,各族製做方式有所不同,賽夏族製做一般腰部刻上卍字圖騰以示別之,打米時先將稻穀放置臼上再拿杵來摏打至完全便白米再以揌子將米糠揌掉至乾淨為止,亦可打糯米糕,麻糬等。 背網(kaway) 背網係苧麻線所編織成網狀,壯丁們上山狩獵或工作必要背負此背網,可容納很多物件亦可背負獵物等等,它是原住民的好幫手。 背樓(takil) 背樓係原住民在山區背負重物之主要器具,任何物品只要能夠裝得了就可裝載之,在深山工作或活動使用者即為方便。 苧麻(kakiw) 苧麻係原住民過去衣服編織之主要原物料,所以普遍栽植以維編織必需品,當苧麻成熟收刈將皮層剖下取內層纖維部份再經日晒至完全乾燥方能抽出一絲一絲成絲團才方便織用。 捕鳥器(ka paSbabaw) 此種捕鳥器為一條繩子和就地取材爾作成陷阱來套鳥之腳謂之(ka paSbabaw),此種方式補捉鳥類不易致死。 魚筌(Sako:o) 將長約四尺長,寬約兩分之竹片一端稍微削尖,以利捆綁亦可鬆綁,另一端削平,竹片總數約三十六片至四十八片不等編在圓形圈竹片外,每片相距兩公分,竹片全面編織完成,成椎狀,口部較小椎狀緊緊的固定之即成。 麻竹罐(papa’et) 麻竹在原住民生活圈裡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可以儲藏一些肉品類之食物(醃肉、魚、菜),30-40天不會壞,過去先人保存食物亦就如此,至今大都延用下來。 葫蘆杓(taba’) 葫蘆瓜培養至外皮成黃綠色即可採收置放於陽光易照之處晒乾至蘆內肉質全乾後,切割成1/2.切兩半.即成兩個葫蘆杓(taba’)。 蒸桶(waehae:an) 蒸桶(waehae:an)係用來蒸糯米或小米之器具,製作任何酒類亦用上是最佳之工具 。 鐵絲灶(wa:is katalekan) 將三根粗鐵絲柪成上方凹圓形同灶座,延作腳架可撐鍋,此種工具只能用在一般所謂的工寮或是野炊等非常方便,因過去的遷徙生活較為頻繁攜帶亦方便而製作之。 新竹縣五峰鄉大隘村16鄰331-1號 121.101366°E 24.623261°N 886-3-5851676 週二至週日09:00-17:00週一休館 未提供 古蹟文化
31520367 古意猶存‧內灣車站 行駛山林一甲子的內灣小火車,早期因運輸礦、木而興盛,「內灣車站」是內灣支線的最終站,建築仍保有50年代的風格,樸質的水泥牆面貼上部份瓷磚,左右推動的木框玻璃窗古意猶存,92年更將站前大牆以劉興欽先生創作的大嬸婆為裝飾,不同世代的融合,靜靜劃破時空的隔閡。 新竹縣橫山鄉中正路6號 121.182471°E 24.705424°N 886-3-5932001 未提供 自行開車: 1、國道一號:由竹東芎林交流道下,往竹東、橫山方向,到內灣後依指標前行即可到達內灣車站。 2、國道三號:由在竹林交流道下,循120縣道往南接台3線即可到達內灣車站。 3、台3線:走台3線往南方向,經過關西,往東經過竹東即可到到達內灣車站。 古蹟文化
31520368 劉興欽漫畫暨發明展覽館 漫畫家劉興欽筆下膾炙人口的大嬸婆、阿三哥等漫畫人物為號召,矗立在內灣火車站的後側。「劉興欽漫畫暨發明展覽館」館內設有劉興欽漫畫區,珍藏完整,蒐集數量近六十冊。劉興欽是漫畫家也是發明家,如丁字型冷熱水龍頭、語言自學機、音樂演奏鞋等,都是他的心血結晶,館內都有展示,並設有互動區,很適合親子一起體驗。 對於四、五年級生來說,漫畫家劉興欽的作品《阿三哥與大嬸婆》是年少歲月的回憶;正義的大嬸婆、多點子的阿三哥,讓台灣本土漫畫迷有更多的偶像想像。生長於橫山的劉興欽,會有如此創作力,歸功於自小的生長環境─大山背與內灣。 一進入內灣商圈,處處可以看見大嬸婆的影像,連磚道上都有漫畫人物的蹤影,內灣儼然已成為漫畫商圈。而更要深入欣賞劉興欽作品,可以前往劉興欽漫畫暨發明展覽館。 漫畫館以前是台鐵員工宿舍,閒置後經地方商圈、九讚頭文化協會及劉興欽支持下,終於成立。劉興欽貢獻出自己的作品,還有一間模擬畫畫時的工作間。畫作秉持一貫詼諧的筆觸,題材貼近客家生活,幅幅生動有趣,與落款的打油詩相得益彰;其中還包括客家諺語古老人言等,看完令人不覺莞爾。 漫畫館的空間與陳設很趣味,符合著劉興欽的創意個性。遊客可以戴著大嬸婆的面具到處走、也可以玩立體真人漫畫格,大型的黑板,提供給遊客恣意作畫,是很具特色的主題館。館外庭院以客家花布裝飾,坐在這裡啜飲花茶,看內灣小火車呼嘯來去,感覺山居歲月裡的悠閒魅力。 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內灣139之1 121.182908°E 24.70607°N 886-3-5849569 10:00~17:00(週二公休) ●開車 1.南下:北二高關西交流道下→接118號道路往關西方向→接台三線→在橫山鄉接120號道路→內灣→劉興欽漫畫紀念館。 2.北上:北二高竹林交流道下→接120號道路往竹東/橫山方向→接台三線→右轉(接120線道)往內灣→內灣→劉興欽漫畫紀念館。 ●搭車 火車:鐵路竹東支線至最後一站內灣站下車→步行約1分鐘可達劉興欽漫畫紀念館。 古蹟文化
31520369 懷舊餐廳‧橫山采風館 一張張泛黃的黑白照片佈滿時光迴廊,訴說著早年新竹客家人勤儉持家的動人故事!「橫山采風館」是全台第一家以新竹客家人文美食為主題的懷舊餐廳,整體建築融合客閩風格,入口大廳以客家圓樓為主體,左側則是以閩南護龍為代表,呈現出客家建築兼容並蓄的特色。走進館內彷彿置身於早年客家三合院中庭的空間裡,再往前走去館內收藏了許多復古舊物,營造出5.60年代街景的往日情懷。來到此地,可以了解在地故事、體驗在地風情,更能品嘗在地美食,是一窺台灣早期文化的絕佳去處。 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大同路99號 121.179305°E 24.70521°N 886-3-5932801 未提供 ●開車:基地位於內灣觀光風景區內,行車可藉由省道三號線前往。 ●搭車 火車:經由台鐵內灣支線至內灣站到達。 古蹟文化
31520370 內灣‧林業展示館 內灣擁有豐富林業資源,曾是林業的發展重鎮,在林業興盛時期,林務局於此設立工作站,吸引上千伐木人潮,帶動商業發展,而有「小上海」美名。隨著產業沒落、煤礦業興起後,如今工作站已走入歷史,便將工作站改型成為「林業展示館」。有感於林業對內灣的貢獻,館內規劃以靜態圖片解說,與內灣知名人物「大嬸婆」帶領訪者認識樹木,體會早期伐木業工作型態的甘苦。 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大同路11號 121.18111°E 24.70639°N 886-3-5849472 09:00~17:00(週一、週二休館) ●開車:基地位於內灣觀光風景區內,行車可藉由省道三號線前往。 ●搭車 火車:經由台鐵內灣支線至內灣站到達。 古蹟文化
31520371 橫山‧內灣派出所 穿過鐵道,緩緩步上山丘,高踞內灣置高點的內灣派出所,三面環抱著翠綠的山巒,依山而建,至今仍保有日據時代所留下的泥磚木造平房,屋頂依舊覆蓋著「日式文化瓦」,整體建築簡潔卻深具內涵。派出所前庭仍鋪有舊時的水泥地,斑駁褪色的紅磚圍牆與飄搖百年的桂花樹,在開花之時,桂花幽幽飄香,周圍數棵高齡的櫻花樹,每年三、四月盛開猶如紅蝶飛舞般美麗,一切的一切都陪著派出所細數過往,駐足其中,彷彿時光倒回半世紀,引領思古的悸動。 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4鄰141號 121.182575°E 24.7063411°N 886-3-5849164 未提供 未提供 古蹟文化
31520372 內灣天主堂 在中正路與大同路的岔路轉彎,就會見到古樸典雅的天主堂,至今仍保有50年代的建築造型。早年因內灣礦產的開採,外來人口遽增,高危險性的行業使人們開始在新的宗教上尋求新的精神信仰寄託。各種信仰的並存,記錄著歷史的過往。 新竹縣橫山鄉新興村192-1號 121.18°E 24.70611°N 886-3-5932001 未提供 未提供 古蹟文化
31520373 橫山‧廣濟宮 穿過蜿蜒小巷,眼前突然豁然開朗,廣濟宮,座落於老街的端點上,是村內居民的信仰中心,早期因該村地處偏遠長年遭受生蕃猛獸侵害,村民乃奉迎褒忠義民爺,設廟祈求平安,目前宮內增加了開漳聖王、天上聖母以及三官大帝,滿足了人民的信仰。 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大同路1號 121.1799667°E 24.705977°N 未提供 未提供 未提供 古蹟文化
31520374 武中眼科舊址 日據時代時,武中眼科醫院是名震台灣無人不知的三大著名眼科醫院之一。醫院由日本九州人「武中」氏主持,其名不詳;據說武中醫師原開業於今關西馬武督一帶,因地屬偏遠、交通不便、住診者少、生活都成問題,故於民國3~4年間遷居內灣,隨後其醫術頗受好評、聲名遠播,既使在內灣山中開業,遠地患者求診者接踵而至、絡繹不絕。 目前其舊址中尚留存有一株體態高大而近百年歷史的台灣側柏,亦屬台灣罕見之最古老的側柏之一;亟待大家珍惜保護。 新竹縣橫山鄉新興村十鄰新興街110號 121.141478°E 24.716816°N 886-3-5932001(橫山鄉公所) 未提供 未提供 古蹟文化
31520375 楊家石屋 楊家石屋是一座石材建築古厝,「弘農堂」是楊氏的堂號,是「一堂一橫」的三合院格局,也是騎龍古道供遊客歇腳休息的地方。 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37號 121.144777°E 24.695594°N 未提供 未提供 未提供 古蹟文化
31520376 一勺百茶堂 一勺百茶堂位於內灣老街形象商圈內,有著10年歷史的客家菜餐廳,絕對吃的到客家的道地好味道,藉由每一道料理呈現出客家風情。 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中正路271號 121.1811965°E 24.7057757°N 886-3-5849343 未提供 未提供 古蹟文化
31520377 縣定古蹟‧尖石TAPUNG古堡(李棟山古堡) 歷史沿革 尖石TAPUNG古堡俗稱李崠山古堡,日治時期稱為李崠隘勇監督所,於九十二年指定古蹟時正式以原住民話TAPUNG古堡稱之。古堡位於新竹縣與桃園縣交界地帶,海拔1914公尺,視野遼闊,可瞰制三光、秀巒、玉峰等原住民部落,附近地區為日治時期泰雅族與日本軍警浴血戰鬥的古戰場。 日本領台之後,原住民抗戰最久,1907年起在日本政府佐久間左馬太總督的「五年理蕃政策」下,新竹廳及桃園廳方面各集結大批軍隊及警察隊,設立隘勇線,逐漸向山區推進,以征討北部泰雅族原住民。1911年以新竹廳長為部隊長,編成二千餘人的討伐隊伍,向李崠山挺進,向部落發動猛烈攻擊,雙方在李崠山數度激戰,死傷慘重,日軍警固守李崠山頂,構築砲台工事,並以砲火猛轟山地部落才迫使原住民屈服。 1912年尖石的「其那支(秀巒)」、「馬利可灣(玉峰)」等社原住民因痛恨日人鎮壓,趁颱風夜襲擊警備人員,破壞隘勇線。是年九月日方兵分兩路,左翼隊由李崠山隘勇監督所直下東南方,右翼隊由太田山砲臺直下西南方,以壓制散居馬利可灣溪的原住民部落,並於李崠山頂高地構築堅固砲台。1913年日方更於李崠山頂設立討伐隊司令部,新竹、宜蘭、桃園三方同時進行掃蕩,同年七月「其那支」、「馬利可灣」等社繳械投降。日本軍警征討期間,在砲火摧殘之下,泰雅族原住民死傷慘重,為台灣寫下一頁可歌可泣的抗日歷史。 建築特色 尖石TAPUNG古堡俗稱李崠山古堡,日治時期稱為李崠隘勇監督所,於九十二年指定古蹟時正式以原住民話TAPUNG古堡稱之。古堡位於新竹縣與桃園縣交界地帶,海拔1914公尺,視野遼闊,可瞰制三光、秀巒、玉峰等原住民部落,附近地區為日治時期泰雅族與日本軍警浴血戰鬥的古戰場。 日本領台之後,原住民抗戰最久,1907年起在日本政府佐久間左馬太總督的「五年理蕃政策」下,新竹廳及桃園廳方面各集結大批軍隊及警察隊,設立隘勇線,逐漸向山區推進,以征討北部泰雅族原住民。1911年以新竹廳長為部隊長,編成二千餘人的討伐隊伍,向李崠山挺進,向部落發動猛烈攻擊,雙方在李崠山數度激戰,死傷慘重,日軍警固守李崠山頂,構築砲台工事,並以砲火猛轟山地部落才迫使原住民屈服。 1912年尖石的「其那支(秀巒)」、「馬利可灣(玉峰)」等社原住民因痛恨日人鎮壓,趁颱風夜襲擊警備人員,破壞隘勇線。是年九月日方兵分兩路,左翼隊由李崠山隘勇監督所直下東南方,右翼隊由太田山砲臺直下西南方,以壓制散居馬利可灣溪的原住民部落,並於李崠山頂高地構築堅固砲台。1913年日方更於李崠山頂設立討伐隊司令部,新竹、宜蘭、桃園三方同時進行掃蕩,同年七月「其那支」、「馬利可灣」等社繳械投降。日本軍警征討期間,在砲火摧殘之下,泰雅族原住民死傷慘重,為台灣寫下一頁可歌可泣的抗日歷史。 新竹縣尖石鄉玉峰村7鄰馬美部落 121.30366°E 24.69261°N 886-3-5515919 未提供 ●開車: 1.北二高竹林交流道下→沿120縣道經橫山至尖石→右轉尖石大橋→宇老→再左轉馬美道路直行即可達。 2.關西交流道→118縣道至關西→轉3號省道往橫山→合興接120縣道東行至尖石→右轉尖石大橋→宇老→再左轉馬美道路直行即可達。 古蹟文化
31520440 金剛寺 金剛寺位於南埔社區山麓邊,建於民國11年間,於921大地震倒塌重建。開山住持妙禪法師是一位傳奇人物,妙禪法師字閒雲,別號臥虛,新竹縣北埔鄉南埔村人士,俗名張煥年,少時師事琴詩書畫名家張采香,並專研雕塑和建築,為探索佛理,遠渡神州,於福建興化后果寺,拜良達上人為師,並於雪峰掩關三年,精研佛理,後五年遍歷中國名山古剎,盡悟佛學精髓而成一代宗師。 新竹縣北埔鄉南埔村4鄰37號 121.043939°E 24.69283°N 886-3-5803319 未提供 國道三號竹東交流道下,接省道台3線往北埔方向,直行至82.3公里處左轉,經過約60公尺的下坡後,即可抵達南埔。往南埔大橋方向前行,過橋後延指標可達該寺 古蹟文化
31520441 國家一級宅第古蹟‧金廣福公館 本縣第一級古蹟金廣福公館位於北埔鄉中正路六號,約創建於清道光十五年(1835),它是清代墾拓大隘地區的一個據點,也是金廣福墾號的辦公室。金廣福墾號是由官方主導補助,再由閩客籍人士合資而成的一個開發公司,其名稱之「金」取意為吉利、「廣」為廣東、「福」為福建。金廣福之組成是於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當時的淡水同知李嗣鄴出資補助九芎林庄總理姜秀鑾設立隘樓十五座,並僱用隘丁來加強沿山一帶防務,次年更下令竹塹城西門總理周邦正與姜秀鑾組織金廣福,閩籍墾戶首周邦正住在竹塹城內,主管有關衙門公事和會計事務,並掌管戳記;粵籍墾戶首姜秀鑾則進駐墾區,擔任守隘防番和督工開墾的任務。姜周二人分工合作進行墾拓事業,使得墾拓事業漸有進展,為大隘地區的開發奠下基礎。金廣福墾號是一個由閩粵兩籍業戶與舖戶合股組成,兼具防番與土地拓墾功能的組織。組成後由姜秀鑾率領閩粵兩籍佃農數百人,從樹杞林(今竹東)附近突進北埔,建立據點,然後建設新隘三十六處,形成一個大防禦線,因此又稱大隘。由於隘墾困難重重,需費資金龐大,閩籍捐資股夥紛紛退出,使得金廣福墾業大半歸於姜家所有。天水堂為姜秀鑾故居,創建年代並無明確的說法,應於金廣福建立之後所建,因姜家的郡號為天水郡,故取堂號天水。 新竹縣北埔鄉中正路1號及6號 121.05782°E 24.70075°N 886-3-5804216 9:00~16:00(參觀前七天預約) ●開車:由竹東或峨眉沿3號省道進入北埔,至北埔車站轉向秀巒山下的中正路直行即達。 古蹟文化
31520442 姜氏故居‧天水堂 創建於清道光12年(西元1832年)的姜氏故居天水堂,是北埔聚落內最大的是開拓北埔的大功臣,首任總墾戶姜秀鑾的故居,因姜氏的郡望堂號為天水郡,故名天水堂。 天水堂以秀巒山為樂山,形勢穩定優美,為三合院格局。門樓燕尾造型,且台階有特大台面,號稱全台最優美門樓之一,內埕以石板鋪成,外埕則就地取材,以鵝卵石鋪成。 新竹縣北埔鄉中正路1號 121.058145°E 24.700597°N 886-3-5804216 9:00~16:00 ●開車:由竹東或峨眉沿3號省道進入北埔,至北埔車站轉向秀巒山下的中正路直行即達。 古蹟文化
31520443 縣定宅第古蹟‧姜阿新古宅 北埔姜阿新故宅位於第一級古蹟北埔金廣福公館、天水堂、第三級古蹟北埔慈天宮等古蹟之間,在北埔街區佔有重要的地位,其除在大隘的開發史上具有歷史意義之外,其建築物更代表北埔地區日治時期發展之特色,目前指定為縣定古蹟。 姜阿新生於明治三十四年(1901),曾任竹東茶葉株式會社董事長,台灣光復後其成立永光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紅茶外銷,是以茶葉起家的北埔富商,後來亦曾擔任台灣省臨時省議會議員。姜阿新宅於民國三十五年興建,三十八年完工,當時正值姜氏事業如日中天之際,而興建此一可接待外賓及居住的豪宅。姜阿新宅的興築由竹東本地建築師彭玉理所設計,採洋式風格,其用材與作工均極為考究,由於其形式特殊,而被稱為「姜阿新洋樓」。 新竹縣北埔鄉北埔街10號 121.05785°E 24.70013°N 886-3-5804216 09:00~16:00(請於參觀前七天以電話預約) ●開車:由竹東或峨眉沿3號省道進入北埔,至北埔車站轉向秀巒山下的中正路→右轉廟前街→左轉北埔街可達。 ●搭車:自竹東搭新竹客運往北埔,於北埔站下車。 古蹟文化
31520444 聚落核心‧慈天宮 慈天宮從初創迄今,經過多次改建,其中以姜秀鑾之長孫姜榮華於同治十三年(1874)的大改建為主,增築兩廊與前殿,成為「兩殿兩廊兩橫屋」之格局,廟內除主祀觀音菩薩外尚配祀聖母媽祖、五谷神農先帝、文昌帝君、三山國王、三官大帝、註生娘娘與福德正神等,東廂更配祀淡水同知李嗣鄴、墾首姜秀巒、姜榮華等開墾北埔有功人士之祿位,可說北埔居民的精神與生活的中心。也正因廟內祀奉各界神明,而淡化了墾民的祖籍界線,強化了北埔在中興、赤柯坪、富興、大壢、埔尾、南埔等莊的中心地位。 新竹縣政府於民國89年委託徐裕建建築師事務所進行修復工程設計監造,並經內政部核定動支921震災社區重建更新基金補助辦理修復工程。 新竹縣文化局於民國91年8月完成工程發包,由慶洋營造有限公司承欖,工程自91年9月5日開工,至94年3月1日完工,總工程經費約為三千八百萬元。 新竹縣北埔鄉北埔街1號 121.05825°E 24.69977°N 886-3-5801575 未提供 ●開車:由竹東或峨眉沿3號省道進入北埔,至北埔車站轉向秀巒山下的中正路直行即達。 ●搭車:自竹東搭新竹客運往北埔或珊珠湖,於北埔站下車。 古蹟文化
31520445 歷史建築‧忠恕堂 北埔曾宅「忠恕堂」建於1922(大正11)年左右,為清光緒年間北埔文科秀才曾學熙的後代(第22世)曾成統,因在地經商致富後而興建。原有曾氏祖厝位在天水堂的附近,其祖先來自廣東嘉應州。但「忠恕堂」隨著曾家子孫逐一遷居外地,致使其沒落而荒廢。2006年則由新竹縣政府登錄為新竹縣歷史建築。 忠恕堂後來因乏人管理維護,導致正廳屋頂塌陷、受損嚴重且汲汲可危。所幸2005年,忠恕堂由新光集團認購,且正式登錄為新竹縣歷史建築。隨後,新竹縣文化局展開調查研究及緊急搶修工程,未來亦將修復並作為文化館。 新竹縣北埔鄉南興村7鄰公園街20號 121.05774°E 24.69873°N 886-3-5802204 未提供 ●開車: 1.中山高頭份交流道下→124縣道往三灣方向→台3線往峨眉→北埔→姜氏家廟。 2.北二高竹林交流道下→120縣道往竹東方向→122號線往五峰方向→右轉接台3線→北埔→姜氏家廟。 古蹟文化
31520446 百年老橋‧糯米橋 原為運送大南坑和小南坑礦產而興建的竹林便道,經居民以古法重新建造,在橋身磚隙部份用糯米與石灰混合物加以黏著,成為今日的糯米橋,橋身堅固,即使經歷了的關刀山大地震及921大地震,糯米橋依然屹立不搖。整體造型及質感古樸而堅實,可引發思古幽情;橋下溪水碧綠清澈,常有垂釣者駐留期間,別有一番情趣。 新竹縣北埔鄉中山路20號 121.073664°E 24.645847°N 886-3-5802204 未提供 ●開車:北二高竹林交流道下→沿120縣道往竹東方向行駛,竹東→沿台3線至北埔後左轉直行即可抵。 ●搭車: 自竹東搭新竹客運往北埔或珊珠湖,於北埔站下車,轉搭往小南坑的班車,於內豐國小下車。 古蹟文化
31520447 防禦建築‧叮咚橋 叮咚橋並不是一座橋樑,只是一條狹窄的小巷弄,早期北埔建築防禦色彩濃厚,睿智的先人於曲折街道中穿插鬆垮石板,藉由石板發出聲響辨敵我。 新竹縣北埔鄉慈天宮左邊 121.057777°E 24.700555°N 886-3-5802204 未提供 ●開車:由竹東或峨眉沿3號省道進入北埔,至北埔車站轉向秀巒山下的中正路直行即達。 ●搭車:自竹東搭新竹客運往北埔或珊珠湖,於北埔站下車。 古蹟文化
31520448 永不褪色‧鄧南光影像紀念館 出生於北埔慈天宮廟街的富裕人家,在日本攻讀經濟的鄧南光一頭栽入「寫真」的世界,從此將自己的生命刻畫成一個拿相機的說故事人,他回台沒有立志當個接續家業的商紳,而是成為捧著相機寫歷史的寫真者。在他的鏡頭下,不用言語,只需望向影中人,一則則故事就流傳出來。 鄧南光先生為台灣早期攝影寫實主義的先驅,其影像致力於記錄東瀛寫真、北埔鄉情、生民百態等。鄧南光一生橫跨過日治時期及光復初期,作品中難能可貴地呈現出兩個鉅變時代的轉折光影,如今成立的「鄧南光影像紀念館」為其後人所提供的北埔「柑園」鄧家故居所改建,除定位為具攝影特色的地方文化館外,也結合當地文史工作者及各界攝影同好進行影像藝術的展演推廣,小鎮除了茶香與溫厚的客家人情外,人文的美學光影也正從紀念館中折射開來。 鄧南光曾說,「拍照之前,要對人有情感。」所以他記錄了他生活的點滴,以及他對攝影主題的深入觀察。僅僅是黑與白單純語彙,卻比我們鎮日接收聲光嘈雜、特效齊發、訊息紛呈的彩色影像還要動人,那些曾在上個世紀前期流轉的光陰,都成了永不褪色的倩影。 新竹縣北埔鄉公園街15號 121.0579357°E 24.6985703°N 886-3-5510201 10:00~17:00(週一休館) 未提供 古蹟文化
31520462 北埔第一棧‧膨風茶文物館 好山好水總令人不捨流連,那坐擁山水之間再加上一杯好茶呢?充滿醇厚茶香的北埔,傳聞在日治時期當地出產的茶葉質好量少價錢居高不下,是故採購者往往不惜以高價買進,被其他地方斥為「膨風」,茶名卻因此而傳開來。如今當地的「膨風茶文物館」正細細地記載了這一切,這裡除了可品嚐茶香外,也可瞭解整個製茶過程,館中亦收藏不少早年製茶的器具與文物,宛若一座茶葉博物館,配合著附近的茶園、古蹟等景點,是認識北埔茶葉與休憩旅遊的絕佳去處 新竹縣北埔鄉水際村麻布樹排31-1號 121.06816°E 24.70736°N 886-3-5801126 07:00~21:00 1. 中山高→新竹交流道→東西向快速道路至竹東→轉台三線→北埔膨風茶文物館。 2. 北二高→竹林交流道→東西向快速道路至竹東→轉台三線→北埔膨風茶文物館。 3. 北上轉台三線→豐原→東勢→卓蘭→大湖→三灣→峨眉→北埔膨風茶文物館。 4. 南下→轉台三線→三峽→大溪→龍潭→關西→竹東→北埔膨風茶文物館。 古蹟文化
31520467 南埔‧百年水車 百年水車於北埔開墾之初即開鑿,作為灌概農田之用,為台灣罕見之竹筒式水車,也是台灣保存最古老的現役水車,特殊的運轉設計亦讓人多所讚嘆。 水車是農田引水灌溉常用的工具,通常用於水位較低的水圳將水導入較高的田中,在山多平地少的北埔,是一項不可或缺的農田水利設備,自從南埔圳開濬以來就已經開始運轉,除了每年一個月的休耕期之外,從不停歇。和大多數景觀用水車不同,這座竹片水車到現在還是附近農田最依賴的灌溉水源,登上一旁的觀景台,可以清楚看見水車如何將水往上處逆勢運送,百年傳承的智慧,至今依然令人驚嘆。 新竹縣北埔鄉中山路20號 121.040919°E 24.696787°N 886-3-5802204 未提供 未提供 古蹟文化
31520469 溫記發糕 溫記發糕採取自然原料依祖傳的配方製作,並將配方加以改良,保持古早味,不加任何防腐劑、人工香料及色素,以健康為訴求,並以現代的方法製作,深受大眾喜愛,經常供不應求。為了擴大營業而在北埔街設立總店,使客人可以品嘗到口感細緻Q軟的點心。除了到門市購買之外,並有宅配服務,需提前一天預訂。 新竹縣北埔鄉北埔街14號 121.057561°E 24.69984°N 886-3-5805967 未提供 未提供 古蹟文化
31520470 冷水.雅典 冷水.雅典擁有藍白色系的希臘式風格外觀,雖是希臘風格,但店內處處可見泰式的擺飾,因為位於山上,所以份外有世外桃源的感覺,許多遊客常情不自禁為它而駐足。店家後有河床,也可在此烤肉,店內設有低消,來店前請先看清楚店內需知喔! 新竹縣北埔鄉外坪村2鄰25號 121.0736389°E 24.645849°N 886-3-5801477 未提供 未提供 古蹟文化
31520474 丹桂宮 是一座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古剎,為當地居民重要的信仰中心。崇祀主神為三宮大帝、五谷神農大帝、開化梓潼文昌帝君,其寺建築金碧輝煌,與青山白雲掩映,分外綺麗。 新竹縣峨眉村八鄰峨眉街二號 121.021227°E 24.688926°N 886-3-5800984 去電洽詢 中山高頭份交流道下>接台124號道路(往峨眉方向行駛)>珊珠湖接台三線道路>峨眉鄉>丹桂宮 古蹟文化
31520476 楊公廟 主祀楊公先師 新竹縣峨嵋鄉富興村23號 120.987815°E 24.689448°N 886-3-5806846 去電洽詢 由省道台3線北上,右轉竹43鄉道往富興、峨眉湖方向,路口是新竹客運池塘尾站,下一站西河排站,再往前70公尺,路右側有右下岔路,岔路口對面就是登山口,循保線路上行,路寬約1.5公尺,不過雜草叢生,盡頭即是楊公廟 古蹟文化
31520494 百年古井 位於峨眉國小校門右側,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深三丈許,終年見水,昔日是峨眉庄最重要水源。 新竹縣峨眉鄉峨眉國小內 121.020068°E 24.689341°N 886-3-5800116 無限制 中山高頭份交流道下>接台124號道路(往峨眉方向行駛)>珊珠湖接台三線道路>峨眉鄉>峨眉國小>百年古井 古蹟文化
31520495 天恩彌勒佛院 天恩彌勒佛院,由高山愚人王老院長所創辦,於民國76年成立於新竹市光復路,同時買下富興村細茅埔道場土地,目前建構中最顯著的就是,全世界第一高彌勒佛像,與寬敞的大道院。天恩彌勒佛院取名於,蒙受上天恩賜與彌勒佛佛祖護佑而成立,故以天恩與彌勒為名。主祀明明上帝、諸天神聖、彌勒佛祖等。 新竹縣峨眉鄉湖光村快樂路1號 120.9933678°E 24.6748187°N 886-3-6214596 上午 8:30 ~ 12:00 下午 1:30 ~ 5:00 ●開車:北二高竹林交流道下,往竹東方向→120號縣道至14公里右轉過竹林大橋,橋頭之紅綠燈立即左轉→直走到T字路口竹東榮民醫院,右轉接台三線(77公里)。→經北埔、峨眉,至台三線90公里左轉往富興庄,接竹43線→車行2分鐘,至11.5公里【峨眉湖牌樓】左轉→沿環湖道路前行500公尺,左轉小茅埔大橋,前行600公尺經青銅彌勒大佛即達。 古蹟文化
31520498 富興庄茶葉文物館 富興老茶廠是富興庄第一家導入機械製茶的茶廠,起先以製作阿薩姆紅茶為主,極盛時期日產量高達2、3千斤,近年老茶廠因應時代潮流已轉型為文物館,未來此地將為一處兼具歷史與文化傳承意義的「茶葉文物館」。目前文物館除積極整建日治時期的雅致茶廠原貌外,也將廠內保存的多座製茶老農具上光整理,規劃茶葉展示專區與品茶、辨茶DIY體驗課程,是民眾瞭解峨眉茶業歷史的絕佳去處。 新竹縣峨眉鄉富興村大同街8號 120.98891°E 24.68789°N 886-3-5806580 未提供 開車: 中山高頭份交流道下→接124縣道往峨自方向行駛→珊珠湖接台3線省道峨眉鄉→三峰公路右轉,直行至富興老街即可到達。 大眾運輸: 竹南火車站西站(前站)出口對面銀行旁「竹南站」站牌,搭乘苗栗客運5810[竹南-富興(經大埔壩)],到終點站「富興」下車,往前走大同街,即可抵達富興老街。 古蹟文化
31520501 竹縣僅存‧樟腦寮 「玉蘭有風香三里,樟腦有風十里香」,峨眉鄉六寮、十寮、十二寮等,都曾參與樟腦業過往的榮景。峨眉至今尚留存許多與樟腦有關的地名。 樟腦是台灣早期重要經濟產業,日治時代各地都有,最盛的時候,峨眉曾有20幾座焗樟腦油的樟腦寮,後來被化學品取代而沒落,目前富興村的「阿良頭樟腦寮」是僅存的一家,每天開工淬鍊,周邊明顯散發著天然樟腦油的香氣。 新竹縣峨眉鄉富興村大同街16號 120.988898°E 24.687667°N 886-3-5806473 未提供 開車:北二高竹林交流道下→接120號道路往竹東/橫山方向→接台三線 古蹟文化
31520503 隆聖宮 隆聖宮主祀關聖帝君,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是當地人的信仰中心,在日本昭和十年時發生大地震,隆聖宮有部份牆壁受損,因此在1947年修繕,此後陸陸續續的加以整修過,因此已非當時舊建築,雖舊建築並無完整保存,但整修時所拆下的古物建構並無丟棄,而是放在廟前的廣場以及富興老茶廠,對古文物有興趣的話可以觀賞當時的工藝技術。 新竹縣峨眉鄉富興村1鄰3號 120.9790281°E 24.6967413°N 886-3-5806902 未提供 開車: 中山高頭份交流道下→接124縣道往峨自方向行駛→珊珠湖接台3線省道峨眉鄉→三峰公路右轉,直行至富興老街即可到達。 大眾運輸: 竹南火車站西站(前站)出口對面銀行旁竹南站站牌,搭乘苗栗客運5810[竹南-富興(經大埔壩)],到終點站富興下車,往前走大同街,即可抵達富興老街。 古蹟文化
31520511 月老廟 這座月下老人廟就隱藏於雲雀山庄園區的停車場側邊,以日式造型的紅色鳥居與台灣廟宇的造型,剛開始供俸的其實是財神爺,卻在一次偶然中,圓滿信徒的姻緣祈願後,反倒以月老聞名。也因此讓這座月老廟以「人財兩得」顯現其獨特之處,現已成為年輕男女被吸引而來的重要原因之一了。 新竹縣峨眉鄉湖光村12鄰2號 120.9933678°E 24.6748187°N 未提供 未提供 1.中山高頭份交流道(110K出口)→苗124線→台三線往南96K處轉十二寮農業區(走約三公里)→即可到達十二寮休閒農園(位於雲雀山莊內) 2.北二高新竹科學園區、寶山交流道(98K出口)→峨眉方向竹43線11.5K往大埔水庫→湖光社區大石頭標示進入500公尺即為十二寮農業區(位於雲雀山莊內) 古蹟文化
31520513 元光寺 位在七星村六寮,又稱獅岩洞,地處山巔,亦為獅頭山寺廟群中興建最早之佛剎。於清光緒21年(西元1895年)由普捷和尚開山,為獅頭山佛境開山之祖,嗣候富興庄曾秀春捐獻地基,於洞前建堂祀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 新竹縣峨眉鄉七星村13鄰六寮53號 121.01236°E 24.642665°N 886-3-5809351 未提供 未提供 古蹟文化
31520528 萬佛庵 萬佛庵位於新竹、苗栗交界處的獅頭山上,地處蓊鬱的林間,正殿供奉的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進入萬佛庵後會看到很多很可愛的小沙彌群像,無論是迎客的小沙彌們,或是挑水、掃地的小沙彌,個個都令人倍感親切。 新竹縣峨眉鄉七星村14鄰59號 121.0277763°E 24.6563163°N 886-3-5800065 未提供 大眾運輸: 新竹客運:獅山線(珊珠湖→獅山或竹東→獅山,於獅山古道登山口步行上山) 自行開車: 1.國道1號竹北交流道下→光明六路→117縣道→省道台68線→省道台3線→竹41線即可抵達。 2.國道3號竹林交流道下→120縣道→123縣道→122縣道→省道台3線→竹41線即可抵達。 古蹟文化
總共 335 筆,顯示第 301 到第 335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