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rieved from http://data.kaohsiung.gov.tw/Opendata/DownLoadSwitch.aspx?CaseNo1=AS&CaseNo2=16&Lang=C&FolderType= on Fri Mar 06 2015 18:48:13 GMT+0800 (CST) ; title: 文化資產 ; 聯絡人: 林敏揚 ; 更新頻率: 即時

Heritage_INDEX Heritage_title Heritage_class Heritage_desc Heritage_travel Heritage_Image
31529633 85265451-6605-4258-810c-905fe8694d2e 旗山火車站 歷史建築 種類:車站 區域:旗山區 名稱:旗山火車站 創建年代:日大正2年(1913)~日大正4年(1915)之間 創建年代:日治時期 公告文號:府文資字第0940149542B號 公告日期:2005/07/19 地址:高雄市旗山區湄洲里中山路1號 建造者:不詳 管理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車站建物209.69平方公尺; 旗山區大德段部分1056、1056-1、1057、1057-1、1057-2地號。 登錄理由:1.從市鎮紋理發展而言,旗山火車站扮演關鍵地位的角色,與旗山老街有密切的依存關係,見證日治時期旗山市街與糖業的發展過程。 2.與台灣其它木造火車站相比,形式特殊,製作精美,為地方具代表性之地標。 .歷史沿革 明治43年(1910)8月20日,高砂製糖株式會社所修建的九曲堂至旗尾的鐵道線開始營運。蕃薯藔驛(旗山火車站)站體約創建於大正2年(1913)至大正4年(1915)間。八角形尖頂彷如西方童話世界裡的小屋,然而三角形屋頂、山牆和內部骨架儘是日本傳統建築工藝,特別是當時相當流行的「褲腰屋根」,更是滿滿的日本風。如此一來,整體建築構成一種獨特且深富多重視覺享受的和洋混搭式樣,至今仍顯得輕巧與別緻。 車站站體前後原本各鋪了五分車的鐵軌。後面軌道是主要車道,向東經旗尾糖廠,終點可達美濃的竹頭角庄;軌道往南直抵九曲堂庄,在此可轉接縱貫鐵道,進而連通打狗港市,乃至全台。其中,蕃薯藔驛就是此鐵道線最重要的客貨運輸樞紐。無疑地,這是近代旗山發展史上劃時代的交通建設。昭和3年(1928)3月,旗尾糖廠調整鐵道的營運策略,改以乘客為本位,提昇機動車車頭、重新訂做車廂、增加班次,使旅客運輸更為舒適、便利。這個經營策略受到大眾肯定,1930年代以後,蕃薯藔驛的乘客人數從10萬飆升至30萬上下,昭和12年(1937)更高達36萬多人,僅次於屏東驛和高雄驛而為高雄州內鐵道旅客運輸量的第三名。 二戰後,隨著公路運輸的便利性逐漸取代旗尾線的鐵道運輸,五分車逐漸回歸載運砂糖原料與成品,1970年代製糖業也沒落,民國67年(1978)旗尾線停駛,民國71年(1982)拆除全線軌道,只剩下火車站本體和幾根位於河床上的橋墩。後來歷經幾度波折,終於民國94年(2005)7月公告為歷史建築。 .文資現況 已修復(現委外管理維護,作為展演空間及觀光服務中心) .建築材料 磚造及木構造 .建築風格 和洋混搭式樣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0491109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0511157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0531122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0401205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0411257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4814989.JPG
31529634 ff7e314a-ea94-453f-8685-f052349cca3e 葉宗禮墓 歷史建築 種類:墓葬 區域:旗津區 名稱:葉宗禮墓 創建年代:日昭和6年 (1931) 創建年代:日治時期 公告文號:高市府文二字第0950041395號 公告日期:2006/08/11 地址:旗津公墓(旗津二路與中洲二路間,靠近清靜寺、慈惠堂) 建造者:葉世輝 管理單位:高雄市政府民政局殯葬管理所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約200平方公尺;旗津區旗汕段739、740號(部分土地)。 登錄理由:葉家「新泰記」在旗後,乃至於高雄市金融、商業發展中,居重要地位,墓葬建築結合中西語彙,外觀華麗莊嚴,其作工精美,深具美感、和諧,且仿歐式日本殖民時期之作品,決議登錄為歷史建築。 .歷史沿革 葉宗禮是旗後重要商行「新泰記」的後嗣,天資豪邁,師事陳白珩,後與乃兄葉宗祺經營糖米事業。明治32年(1899)獨自經營菸草仲賣,大正14年(1925)積極參與高雄市的各式組合。一生明理達義,熱心公益,昭和4年(1929)12月間就曾與葉宗祺、葉宗鑫兩兄弟聯合分送白米,救濟貧困。昭和6年(1931)秋天去逝,享年56歲,安息於今日中洲墓園。 墓園建築巧妙結合中國及西方文化傳統之特點,形成當代最具美感特色與最具日本殖民時期代表性的墓園之ㄧ。為一技巧高超的建築,並將旗津當時的特殊文化、發展過程凝縮於本建築中。 墳墓整體以中國傳統格局為主,結合日本殖民時期之西洋建築元素,以水洗石樸素的質感,灰、紅、綠三種顏色,將全部豐富的造型完全包覆。 工法上有效防止海風鹽分的侵蝕,視覺美感上具統一整體感,營造靜謐肅穆的氣氛。 整體呈現當代日本殖民時期(1895-1945)華麗、精緻、簡潔、典雅、莊嚴、典型的建築風格。葉家「新泰記」在旗後,乃至於高雄市金融、商業發展中,居重要地位,墓葬建築結合中西語彙,外觀華麗莊嚴,其作工精美,深具美感、和諧,且為仿歐式日本殖民時期之作品,故決議登錄為歷史建築。 .文資現況 墓地 .建築材料 混凝土及洗石子面材 .建築風格 1.墳墓建築巧妙結合中國及西方文化傳統之特點,形成當代最具美感特色與最具日本殖民時期代表性且造型獨一無二,是技巧高超的建築。 2.將旗津當時的特殊文化、發展過程凝縮於本建築中。 3.墳墓整體以中國傳統格局為主,結合日本殖民時期之西洋建築元素,以水洗石樸素的質感,灰、紅、綠三種顏色,將全部豐富的造型完全包覆。工法上有效防止海風鹽分的侵蝕,視覺美感上具統一整體感,營造靜謐肅穆的氣氛。 4.整體呈現當代日本殖民時期(1895-1945)華麗、精緻、簡潔、典雅、莊嚴、典型的建築風格。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465348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463862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463923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463965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464015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464076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4657925.JPG
31529635 38ffe258-6c42-4017-8ec6-984f0eed71c7 棧二庫、棧二之一庫 歷史建築 種類:其他 區域:鼓山區 名稱:棧二庫、棧二之一庫 創建年代:民國50年(1961) 創建年代:戰後(1945~) 公告文號:高市府文二字第0920065768 號 公告日期:2003/12/01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七賢三路底右側 建造者: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 管理單位: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3216.57平方公尺;鼓山區鼓南段一小段61、92地號。 登錄理由:棧二庫、棧二之一庫與同區的香蕉出口專用倉庫,為民國40、50年代的建築,為台灣經濟奇蹟創下輝煌的歷史,對於高雄舊港區的發展具有歷史意義。 .歷史沿革 棧二庫、棧二之一庫位於高雄港2號碼頭(今漁人碼頭),創建於日治時期,原為磚牆瓦頂單層小型倉庫,共四間,乃是當年儲存、輸運砂糖的主要倉庫之一。二次大戰末遭受美軍轟炸,部分損壞,後由高雄港務局接收,於民國35年(1947)間展開修復,民國37年(1948)5月完工,並轉充辦公及福利場所,部分空間或堆置港務局的物料。 民國45年(1956)間,高雄港務局研擬港埠擴建計畫,後於民國47年(1958)7月獲得美援貸款展開「12年擴建工程」,同年9月開工,棧二庫也在此擴建工程中被改建為可容納雜貨3,000公噸的新式倉庫,民國50年(1961)9月開工,隔年(1962)5月完工,其與3號碼頭香蕉棚同為當時台灣香蕉堆儲的重要空間。倉庫柱樑是以鋼筋混凝土柱構成,結合力霸鋼筋屋架、磚牆和水泥瓦屋頂,倉庫內並未架設任何支座,以方便貨物進出。民國59年(1970)10月間,港務局比照棧二庫改建棧二之一庫,同為2號碼頭的散裝貨物倉庫。 民國59年(1970)11月間,位於中島新港區的第一貨櫃中心完工啟用,高雄港開始邁向貨櫃化作業,散裝倉儲逐漸沒落。民國91年(2002)間,高市港務局為因應歷史建築活化再利用的潮流,特委託大卡威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研究規劃,統合棧二庫、棧二之一庫以及三號碼頭香蕉棚和港史館等一帶港區空間,規劃成內涵豐富的海岸文化觀光場域,而棧二庫、棧二之一庫以BOT方式出租,內部空間被轉型為美食休閒事業,並名為「漁人碼頭」,民國93年(2004)11月4日正式對外開放。 .文資現況 港內的棧二庫、棧二之一庫因後來台灣經濟產業逐漸轉型,而頓失昔日的重任與光彩。為因應歷史建築活化再利用的潮流,高市港務局特委託大卡威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結合三號碼頭香蕉棚與港史館,規劃成內涵豐富的海岸文化觀光場域,而以「高雄港漁人碼頭」為名,於93年(2004) 11月4日正式對外開放。 .建築材料 鋼筋混凝土柱、力霸鋼筋屋架,附鋼捲門。 .建築風格 建築採用鋼筋混凝土柱,力霸鋼筋屋架,附鋼捲門,庫內無一支柱,以便利貨物進出,規模頗為壯觀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045826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045851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045866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045883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045896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185850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4456198.JPG
31529636 e145068f-5d7d-411f-9155-2f35c8ea8e4d 陳中和紀念館 歷史建築 種類:宅第 區域:苓雅區 名稱:陳中和紀念館 創建年代:日大正9-12年 (1920-1923) 創建年代:日治時期 公告文號:高市府文二字第0920010663號 公告日期:2003/02/26 地址:高雄市苓雅區苓東路14號 建造者:陳中和 管理單位:陳中和翁慈善基金會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41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1193平方公尺;苓雅區苓雅寮段946號。 登錄理由:本建築於大正9年(1920)興建,係日治時期高雄地區重要洋樓,現做為展覽館使用,並由陳氏家族成立財團法人陳中和翁慈善基金會維護與管理,保存相當完整。 .歷史沿革 大正14年(1925)4月3日下午,日治時期高雄首富陳中和位於苓雅寮的磚造二樓洋風宅第舉行落成儀式。陳宅坐落苓雅寮臨港地帶,向西、南眺望可盡收海港一望無際的迷人景觀;而豪華精美的建築風格象徵著陳家事業之昌盛,內部空間則是「九宮格」型式,隱含主人翁對於家族成員生活空間倫理的苦心安排。 昭和5年(1930)8月8日陳中和去世。爾後高雄港擴建工程延伸至苓雅寮,致使現代化碼頭劃開洋樓與海港的空間距離,復以日治末期高雄實施要塞化,以及戰後的空間戒嚴等因素,洋樓與海港嚴重疏離而成為都市的邊陲。這些空間歷史變遷和人的因素,使得陳家成員陸續遷出洋樓。民國63年(1974)陳啟峰搬出後,洋樓成為空屋而閒置。 民國82年(1994)左右,陳家後代子孫緬懷先人創業精神,成立財團法人陳中和翁慈善基金會,並委託成功大學建築系展開洋樓的修護工程,民國85年(1996)完工,名為「陳中和紀念館」,隔年(1997)正式對外開放參觀。民國92年(2003)委託國立歷史博物館協助規劃展示空間,而後相繼推出各式展覽,促進高雄市的藝文活動。 .文資現況 戰後陳家子孫相繼遷出洋樓,民國83年(1994)由陳中和翁慈善基金會委託禾耘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進行修復及再利用工程,民國86年(1997)完工,作為媽媽教室及展覽館使用。 .建築材料 磚牆、木造 .建築風格 建築物為地上二層,採用磚牆,正同柱(king-post)木桁架,宅第平面格局採九宮格的形式,依照輩分及分房的不同安排居住位置,內部空間呈對稱狀態,組織嚴謹。格局設計、細部裝飾等部分,除依循閩南式建築傳統之外,也置入諸如拱圈、迴廊、三角山牆等西方建築元素,二樓更設置可眺望海景的露台,使整體建築成為一種種閩洋折衷風格的建築式樣。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263804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263862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434760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253865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2538798.JPG
31529637 e3dd54e6-d2bd-4cd6-a77e-303fb3d18c77 逍遙園(起居空間) 歷史建築 種類:其他 區域:新興區 名稱:逍遙園(起居空間) 創建年代:日昭和14年(1939) 創建年代:日治時期 公告文號:高市府文二字第0990005204號 公告日期:2010/01/26 地址:高雄市新興區六合一路55巷內 建造者:不詳 管理單位: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531平方公尺;高雄市新興區新興段一小段922、922-6地號之部分土地。 登錄理由:逍遙園具有日式建築美學特色,且富含歷史文化價值,惟建築本體現況毀損嚴重,基於後續修復經費、技術及再利用活化之整體考量,將「家庭起居區塊(含樓梯走道出入空間)」局部登錄為歷史建築,其範圍劃設則涵蓋建物全部,以保留未來彈性發展之各種可能,引導朝向更大的活化空間。 .歷史沿革 逍遙園建於日昭和14年(1939),為日本真宗西本願寺第22代法主大谷光瑞在台灣之別館。逍遙園具有日治時期建築美學之特色,空間複雜且兼具日式及西式建築風格與元素,除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外,且見證時代與人文意涵,富含歷史文化價值。 大谷光瑞為著名日本宗教家與探險家,與大正天皇為連襟兄弟(皇后為大谷光瑞夫人之妹),曾於西元1940-1948年間擔任台灣總督府內閣參議,參與國家重大的經濟決策。昭和15年(1940)高雄新邸逍遙園落成啟用,設立目的為: 1、作為大谷光瑞在台灣發展農業與門徒教育的訓練基地。 2、作為大谷光瑞擔任政府要職來台短期居所與寫作的避暑別莊。 3、作為日治時期南台灣西本願寺勢力的分駐所。 4、選擇高雄市作為台灣進出南洋地區的重要門戶。 一、外觀特徵: 建築量體則依現況具有居住機能的特色,附屬於全體建築核心量體的西南角,屋頂變化豐富,其空間構成邏輯完全使用日式木構造的法則。進入此起居空間之動線以一外露之RC樓梯連結,有別於另一邊以內部樓梯進出之公共空間。 各建築量體間夾出的小空間則以露臺來填補,此類空間出現在本館東側,包圍核心量體的大半部,使得各量體間得以透過露臺聯繫,露臺全部由木材鋪設而成,做工精緻,建築美學與景觀用途,屋頂鋪設的瓦片則是精緻的合興窯黑瓦。 二、室內特徵: 1. 具備傳統日式住宅中無平面中心性的特質,即沒有中庭空間。 2. 擁有昭和時期中廊下型的特徵,全區空間可被區分為三大範圍:社交待客空間、服務空間及日常起居空間(為本次登錄歷史建築部份)。日常起居空間有一側廊與外部空間串聯。 3. 由於別邸主人有留學海外之背景,並具備日本貴族身份,因此社交待客空間、日常起居空間的陳設皆出現和洋融合之現象。 .文資現況 屋面部分毀損,屋內空間格局清晰,走廊部份內裝毀損。 .建築材料 一樓為RC結構,二樓為木造結合編竹泥牆結構。 .建築風格 日式建築(一樓為現代之RC建築式樣,二樓為日式構造)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45121530.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4512190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4522124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4522159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4522191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4222246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4222290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42322261.JPG
31529638 7ce482b2-d6d8-4220-a9d5-140edee72968 曹公圳舊圳頭 歷史建築 種類:堤閘 區域:大寮區 名稱:曹公圳舊圳頭 創建年代:清道光17年(1837) 創建年代:明清 公告文號:府文資字第0930017519A號 公告日期:2004/03/09 地址:高雄市大寮區義和村里54號(高雄農田水利會九曲工作站旁) 建造者:曹謹 管理單位:高雄農田水利會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1,400.39平方公尺;大寮區義堂段一、二地號。 登錄理由:1.為台灣現存二大古圳(八堡圳、曹公圳)之一。 2.尚保存清朝及日治時代增建的水門。 3.清朝時期所立二塊石碑仍保持完整。 .歷史沿革 曹公圳是道光17年(1837)鳳山知縣曹瑾體察民間苦於看天雨水之不穩定,果斷大力倡導、興築的水圳,同時是清代由官方主導的最大規模水利工程。整體工程進度分為兩階段,後世以此區分而名為舊圳和新圳,總共有90條圳路,網絡遍及高雄(包含鳳山)平原各地,灌溉面積達4,582.5甲,乃是大高雄地區最重要的農田灌溉系統。水源取自下淡水溪(今高屏溪),並以「壘石為門」的方式修建取水閘門,即為曹公圳圳頭,後歷經日治初期的修整而為今日樣貌。目前,水閘門以及紀念石碑,狀況良好,是一處緬懷先人與土地、河川對話的文化地景。 .文資現況 待修復 .建築材料 磚造 .建築風格 除設有五座圓拱閘門外,進水口前端砌有磚材船首型護礅。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0252903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0252968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0262921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414484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414486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4144880.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414489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414491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415965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415968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4159715.jpg
31529639 0575511d-39e1-4b54-8bc7-095457f0a2c6 高雄港港史館 歷史建築 種類:其他 區域:鼓山區 名稱:高雄港港史館 創建年代:日大正5年(1916) 創建年代:日治時期 公告文號:高市府文二字第0920010663號 公告日期:2003/02/26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蓬萊路3號 建造者:日治台灣總督府土木局 管理單位: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416.53平方公尺;鼓山區鼓南一路一小段58、60地號。 登錄理由:本建築創建於大正5年(1916)間,是一座設計特殊而難得的仿西方古典磚造建築,而且曾歷經稅務、稅關、海事、港務等單位的官廳,可說是近代高雄港發展變遷的縮影。 .歷史沿革 今位於3號碼頭的高雄港港史館,大正5年(1916)12月動工興建,隔年(1917)完工,當時是台灣總督府財務局派駐打狗港(高雄港)區專責徵收砂糖消費稅的官吏出張所的辦公廳舍。 後來,隨著高雄港進出口商品更國際化,港區規模日益擴大,使得走私查緝和關稅課徵業務相對繁重,以致位於哨船頭的稅關高雄支署難以因應。為了改善這些問題,大正11年(1922)6月間,稅關長立川連向財務局長支借上述該官吏出張所一樓,作為稅關高雄支署的碼頭派出所的辦公廳舍,實施成效十分良好,倍受肯定。昭和9年(1934)7月1日台灣的稅關組織進行重要改制,稅關高雄支署正式改制為高雄稅關,其與基隆稅關是全台唯二的海關最高單位。改制後初期,高雄稅關暫時仍以碼頭派出所辦公廳舍為本關,不過首任稅關長川副龍雄也積極籌建新官廳。昭和11年(1936)8月1日位於今日1號碼頭的高雄稅關新廳舍完工,9月8日進駐開始辦公,結束稅關在3號碼頭辦公的階段。 稅關從3號碼頭移出後,官吏出張所廳舍後由交通局高雄海事出張所進駐。昭和18年(1943)12月,台灣總督府基於戰爭動員體系的需求,整合高雄州港務部、交通局高雄海事出張所和高雄稅關等單位而成為高雄港務局,其主要廳舍就是原3號碼頭的高雄海事出張所。二次大戰結束後,這棟建築物被我政府海關沿用再移轉交通部高雄港務局使用,後因年久失修,部分結構略微傾頹,於民國83年(1994)暫停使用,並計劃予以拆除。但鑒其特殊的歷史意義與文化價值,民國86年(1997)加以整修,充為港史館之用,並致力保存高雄港開發史之相關文物。民國91年(2002)配合高雄港務局週年慶,正式對外開放(交通部高雄港務局於2012年3月1日改制為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 。 .文資現況 目前規劃作為高雄港港史館展示,開館時間:08:30~16:30 (中午不休) .建築材料 紅磚、洗石子,磚造折衷式樣建築 .建築風格 建築為地上2層,屬於古典系中的英式磚造建築,紅磚外加白色飾帶,平拱入口,上方以圓拱開窗並外飾陽台,窗戶開口均以白色斬石子作裝飾,立面附壁柱為古典柱式中的托次坎柱式的變形簡化,柱身為紅磚,柱礎以洗石子材質模仿石材基座的厚實感,屋頂、牆身、基座與附壁柱約兩大部分作整體立面設計。 建築特色:正面外牆、窗戶採取兩側不對稱的設計,甚至四面外牆、館內裝飾各自表現,呈現豐富多元的建築裝飾元素,而且毫無任何不協調的感覺,非常特殊而難得。後來雖經整修,但仍沿用原有木窗、小型口窗、一樓天花板及柱頭、門楣等,整體維持既有樣貌。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3319356.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3319996.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341930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394652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3946585.JPG
31529640 99aede98-a69c-4e89-af31-fa73b7a386ba 高雄市忠烈祠及原高雄神社遺址 歷史建築 種類:祠堂 區域:鼓山區 名稱:高雄市忠烈祠及原高雄神社遺址 創建年代:民國63年(1974) 創建年代:戰後(1945~) 公告文號:高市府文二字0960066920號 公告日期:2007/12/21 地址:高雄巿鼓山區忠義路30、32號 建造者:高雄市政府 管理單位:高雄市政府兵役局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登錄範圍包括正殿、迴廊、牌坊、山門、戰爭與和平紀念館、大東亞紀念碑、中階梯、唐獅子、石燈籠殘蹟。 登錄理由:見證日治時期文化之重要意涵,為高雄市重要之歷史發展軌跡見證,有保存之必要性。 .歷史沿革 高雄市忠烈祠座落壽山南麓,原址是日治時期的高雄神社。高雄神社源起明治43年(1910)設於壽山下的打狗金刀比羅神社,主祀大物主命與崇德天皇,大正9年(1920)高雄州政府向臺灣總督府申請增祀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並於同年12月更名為高雄神社。大正15年(1926)高雄神社取得壽山山腰七千餘坪官有土地,展開募款遷建工程,昭和3年(1928)4月開工,隔年(1929)落成,昭和7年(1932)列格為縣社,正式列入日本國家神道系統。 二次世界大戰後,臺灣各地依據國民政府行政院訓令籌設忠烈祠,高雄市也在民國35年(1946)秋,將日治時期高雄神社稍事修葺,改祀民國烈士,便以之代行忠烈祠之功能。民國61年(1972)台日斷交,引發拆除神社建築風潮。 民國62年(1973)高雄市長王玉雲發起重建忠烈祠的計劃,後歷經六年三期工程,全部於民國67年(1978)1月15日完工。新建高雄忠烈祠主建築幾乎模仿臺北大直忠烈祠之中國古典式樣,奉祀內容則主要參照桃園忠烈祠,並新建革命先烈史蹟資料館、貴賓室和辦公室等,構成今日高雄忠烈祠的整體樣貌。至此,日治時期高雄神社既有建築幾乎被改建,僅殘存遺址如石燈籠等,部分獲得保留。民國93年(2004)獲文建會「地方文化館計畫」補助,將革命先烈史蹟資料館活化為「戰爭與和平紀念館」。 忠烈祠座落於壽山南麓,可鳥瞰高雄港,遠眺高雄市區,氣勢雄偉,四周風景秀麗,由壽山腳下蜿蜒而上,花木扶疏,蒼翠鬱茂,壽山景色畫入眼底,係深受高雄市民所喜愛之休憩場所,為高雄巿山川勝景之一。 .文資現況 建築現況良好。每年3月29日及9月3日,分別在此舉辦春祭及秋祭國殤典禮,由高雄市長擔任主祭,各機關首長陪祭,並慰問烈士遺族。 .建築材料 鋼筋混凝土配檜木構造 .建築風格 正殿建築採重簷宮殿式結構,屋頂金黃琉璃瓦,屋脊配仙人走獸,曲昂斗拱、棟梁鑿井均為宋式彩繪,朱門銅造門乳和獸頭扣環,四周為水泥白假石廊,環以雕花雲頭勾欄,前臨十五級安山石階,倍顯古色古香。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481342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281421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2814546.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281471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281485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291401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221555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2215740.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2215896.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30312141620866.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30312141620960.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3031214162105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375103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471393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4813095.JPG
31529641 abf99169-63eb-4132-b19c-41546f474bab 高雄代天宮 歷史建築 種類:寺廟 區域:鼓山區 名稱:高雄代天宮 創建年代:民國40年(1951) 創建年代:戰後(1945~) 公告文號:高市府文二字第0980019665號 公告日期:2009/04/03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鼓波街27號 建造者:不詳 管理單位:建物:高雄代天宮;土地:財政部國有財產局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975平方公尺; 鼓山區鼓南三小段1196、1197、1296、1297、1298、1299、1300等地號。 登錄理由:「高雄代天宮」肇建於西元1950年代,為戰後初期之典型台灣廟宇型式,本體為傳統閩式格局,採「歇山重簷」樣式,格局嚴謹包括三川五門、前拜殿、正殿、後殿、左右護龍等,且有多位名家匠師的作品,更增添空間風華。名家匠師作品包括潘麗水先生所彩繪的門神、山水壁畫、浮雕、樑坊彩畫以及泥塑設計,葉經義先生之木雕、蔡元亨先生之書法、葉進益先生的剪粘作品等。 「高雄代天宮」曾是高雄市第一個市役所、第一個代用國小-雙葉國小的舊址,亦為早期北門幫聚落的重要聚落,俗稱「哈瑪星大廟」,更見證戰後南台灣的漁業發展史。 .歷史沿革 高雄代天宮肇建於民國40年間(1951),其建廟緣由,當溯自西元1930年,前台南縣北門鄉蚵寮村民移居哈瑪星(今南鼓山一帶) 謀生之際,秉奉一貫的傳統信仰,自故鄉「保安宮」迎請清水祖師金身蒞境護佑,由旅高鄉親輪流奉祀,以為精神寄託。 此外,當時哈瑪星一帶居民並以「南鯤身代天府」五府千歲、「壽山寺」觀音菩薩、「蚵寮保安宮」池府千歲及南山紫竹林觀音菩薩等神佛為信仰依歸,每逢清水祖師誕辰(農曆正月22日)必返鄉迎請眾神佛駕臨今鼓山魚市場內,設立臨時神壇安座,供境緣善信膜拜祈安,並演戲酬神,俾求合境平安,四時綏靖。 民國48年(1959)興建後殿「青雲寺」、民國66年(1977)興建宮前牌樓、民國69年(1980)興建龍鳳雙樓。 .文資現況 良好 .建築材料 1.代天宮牌樓採用華北式建築,廂體建築採華南式造型,造型典雅,古色古香。 2.藻井、樑柱、神案等木雕,製工精緻,美輪美奐。 3.龍盤柱、雙龍抱柱、花鳥瓶卉、石獅石礎等石雕,鑴刻有力,氣勢雄渾。 4.左右偏殿之人物木雕,題材取自歷史演義,有水淹金山寺、蟠桃大會、三教大會、萬仙陣等壁堵,雕飾巧奪天工,引人入勝。 5.正殿兩壁之電動捏土偶,有唐明皇遊月宮、孫真人點龍眼醫虎喉、老子出函谷關、孫悟空大鬧盤絲洞等圖,逼真生動,逸趣橫生。 6.宮中奉祀的主神,即是全台王爺信仰奉祀中最為廣泛的代天巡守的李、池、吳、朱、范五府千歲,是南鼓山首屈一指的宗教聖地。 7.本宮前殿為代天宮,後殿是青雲寺,故代天宮是一座佛道合一的廟宇。 .建築風格 代天宮牌樓採用華北式建築,廂體建築採華南式造型,造型典雅,古色古香。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4170304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12621071838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351639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351651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3516626.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351675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4170321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4170355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4170369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4580341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4580361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4580378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4580392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45903101.JPG
31529642 61a36b16-6b56-418b-abf3-a2d1309ce7dc 高雄火車站(暫不開放) 歷史建築 種類:車站 區域:三民區 名稱:高雄火車站(暫不開放) 創建年代:日昭和15-16年 (1940-1941) 創建年代:日治時期 公告文號:高市府文二字第0920010663號 公告日期:2003/02/26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建國二路318號 建造者:清水建設株式會社(清水組) 管理單位: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高雄工務段、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新工處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650平方公尺;三民區大港段七小段444地號。 登錄理由:本建築係日治時期配合都市計畫於昭和14年(1939)遷建,建築外觀為帝冠式建築,深具特色,在情感意識上具有傳承意涵,歷史定位上為時代表徵。 .歷史沿革 日治時期的新高雄驛(今高雄火車站)是當時為配合大高雄都市計畫所新建的鐵道車站,昭和12年(1937)8月間開始整地,車站主建築於昭和14年(1939)動工,昭和16年(1941)6月20日竣工啟用。新高雄驛大大紓解舊高雄驛(即高雄港站)的運輸量,往後更成為南臺灣鐵道旅客輸運的總樞紐,並帶動高雄市快速成長。 民國91年(2002)間,因捷運系統及鐵路地下化施工本欲拆除,各界鑑其歷史意義予以保留,後決定平移82公尺至原台汽停車場暫時保存,待未來三鐵共構工程完成後再移回原址。遷移工程由原興建廠商日本清水營造在台分公司吉普營造企業公司承接,採總掘工法。同年(2002)8月16日,為期17天的遷移工程展開,在各界矚目和祝福下順利完成,創下全台最大文物的搬遷記錄,也為臺灣文化資產保存開啟新的視野。 .文資現況 民國91年(2002)因捷運系統及鐵路地下化施工本欲拆除,後鑑其歷史意義予以保留,並平移至原台汽停車場。 .建築材料 鋼筋混凝土、木骨架覆雨淋板 .建築風格 車站主體在外觀上採用與日本傳統大寺廟和貴族家庭專用的「唐博風」式攢尖頂屋頂,但其內部則為西方的格局,整體是一種和洋混合搭的建築,也被稱為「興亞帝冠式」建築。「興亞」是強調東方建築的風貌,而其屋頂上方仿唐朝建築的四角攢尖頂,最具特色!遠遠望去,整個高雄火車站宛如被戴了一頂大帽子,所以也可以稱為「帝冠式」建築。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292962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302966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312926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432930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8084663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80846775.JPG
31529643 d6a638e3-5dbc-4a62-b90c-0f8938504115 高雄中學紅樓 歷史建築 種類:其他 區域:三民區 名稱:高雄中學紅樓 創建年代:日大正11年(1922) 創建年代:日治時期 公告文號:高市府文二字第0920010663 號 公告日期:2003/02/26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建國三路50號 建造者:高雄州立高雄中學 管理單位: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925平方公尺;三塊厝一小段159地號。 登錄理由:本建築創建於大正11年(1922),為高雄市歷史最悠久之公立中學,亦為南台灣名校,建築樣式完整且具歷史價值。 .歷史沿革 高雄州立高雄中學校創建於大正11年(1922)4月1日,是高雄歷史最為悠久的公立中學,昭和19年(1944)改稱為「州立高雄第一中學校」,二次世界大戰後再改為「省立高雄高級中學」。 其校內尚保有三棟自西元1922年起興建的建築(因其紅磚外觀俗稱紅樓),受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紅磚建築影響,而成紅磚折衷式樣建築—雖混用西洋歷史建築元素,卻未出現任何樣式之主導元素;有拱圈的使用,卻又在入口或端部突出處理成非古典系之其他語彙—而為日治時期官舍、學校相當普遍運用的建築特色。 全棟以清水磚(TR磚)採英國式砌法蓋成,屋頂為四坡頂屋頂(廡殿頂),與門廊的四坡斜屋頂正交,而以菱形石瓦拼排,式樣罕見。 屋脊以金屬收邊,天花板則以蚵殼燒製成的「灰土」塗裝,目前已相當少見。 .文資現況 紅樓為雄中標的與學習精神的象徵,現仍作為教室。 .建築材料 磚牆、RC柱樑、洗石子 .建築風格 整體建築包含第一棟、第二棟及第三棟的一樓建物,二樓建物是戰後才增建。建築結構上採RC柱樑結構、磚牆;建築格局上,三棟建物呈一字型平形排列,前後左右稱,棟與棟之間設置庭院以為區隔。基座托高並以洗石子包裹,建築上下均以洗石子收邊。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014708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8071035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80710460.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024720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5447656.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5547030.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5547280.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104877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80619230.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8071055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80710647.JPG
31529644 d71b188d-9fcf-4d94-aad6-daf2ddacc63c 原橋仔頭驛站(橋頭車站) 歷史建築 種類:車站 區域:橋頭區 名稱:原橋仔頭驛站(橋頭車站) 創建年代:日明治43年(1910) 創建年代:日治時期 公告文號:府文資字第0930017747A號 公告日期:2004/03/02 地址:高雄市橋頭區站前街14號 建造者:不詳 管理單位: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橋頭車站代管)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15,175平方公尺;橋頭區橋子頭段1124地號。 登錄理由:1.為日治時期昭和年間建築,建築裝飾線條及施做簡潔優美。 2.保存尚稱完整,原始風貌無大改變。 3.目前仍持續使用中,尚未閒置。 4.配合高速鐵路車站興建,有再利用的潛力。 .歷史沿革 縱貫鐵路於明治32年(1899)9月動工,橋仔頭於明治34年(1901)5月間即設立乘降場。同年11月橋仔頭製糖工廠完工,隔年(1902)1月開始運轉,並活絡橋仔頭的人群移動。鐵道部為了輸運旅客,乃於6月1日正式在橋仔頭設置車站,即橋仔頭驛(今橋頭火車站)。同時,橋仔頭糖廠向鐵道部申請核可將鐵路軌道延伸至製糖廠內,以方便運送糖廠的相關物品,後來這條軌道逐年擴大而成為遍及橋仔頭地區和仁武、阿蓮等地的鐵路網,肩負起甘蔗原料輸送以及短程旅客接駁的任務,此即為糖廠的五分車私設鐵道系統。因此,橋仔頭驛是官鐵和私鐵共構、窄軌和寬軌並存的具體寫照。現存車站站體是昭和年間(1926〜1945)改建的建物,乃是日治時期盛行的現代主義折衷主義建築風格下的典型作品。 .文資現況 保存狀況尚可。(台鐵已停用) .建築材料 磚造 .建築風格 目前橋頭火車站尚留存著運蔗專用窄軌(五分車)與縱貫鐵路寬軌的三軌鐵道,月台的候車亭則以鐵軌加工而成,亦即,橋頭火車站的候車亭,其柱樑構件係與火車行走的工字形鋼軌相同。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00220011610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00220011624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00220011635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13009160312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0254707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0264771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583873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00220011585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002200115977.jpg
31529645 59584b94-11b8-442c-bc6f-860784e2b61f 原旗山上水道 歷史建築 種類:產業設施 區域:旗山區 名稱:原旗山上水道 創建年代:日大正14年(1925) 創建年代:日治時期 公告文號:府文資字第0930017519C號函 公告日期:2004/03/09 地址:高雄市旗山區中正路199號(旗山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內) 建造者:不詳 管理單位:高雄市政府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2,432.26平方公尺; 淨水池---旗山區竹峰段633-1地號、旗山水道引水渠道(含阻水閘門)、表彰紀念碑---旗山區竹峰段567地號(部分)。 登錄理由:1.為旗山地區最早進行市街地自來水供水設施之重要遺跡,兼具歷史意義與文化價值。 2.引水渠道、沉沙池、淨水池等原來設施規模大致完整保存。 3.表彰紀念碑為民間集資參與興建之見證,聯絡地方民眾之記憶與情感。 .歷史沿革 原旗山上水道(自來水)是旗山信用組合(今旗山農會)於大正14年(1925)4月所創建,屬於小規模的簡易上水道系統(計畫給水人口3,000人)。當時,為了取得旗山水圳的水源,旗山信用組合向水圳管理單位—旗山水利組合,簽訂為期二十年的供水契約,約定以年繳使用費36圓而由水利組合負責提供水源,並向陳順和(1876〜1935)租用養魚池充作沈澱、淨化池,隔年(1926)1月21日正式舉行盛大的完工通水儀式。然而,旗山上水道原水淨化設備並不完善,以致不久即出現潔淨供水難以滿足的現象。隨著旗山市街人口增加,給水情形明顯不足,甚至每逢雨季原水混濁度飆高,濾水成效更為不彰,給水相形困難,居民多所怨言。但是,旗山信用組合難以改善。因此,昭和4年(1929)9月旗山街役所以建造之原價35,871.87圓加以收購公營,並於隔年(1930)3月展開第一次擴張工程、9月完工。這次工程主要在街役所附近沈設集水井汲取地下水源,以擴大原水取得能力。同時在淨水場內新建淨水池,結合既有濾水設施以提高供水的穩定性。昭和8年(1833)8月間在淨水場內增設洗砂場,並改善水圳的導水設施,有效提高從旗山水圳而來的原水潔淨功效。至此,旗山上水道整體已完備。 二次大戰後,旗山市街人口持續成長,既有水道系統無法負荷。民國43年(1954)政府乃於旗山溪河堤旁另闢自來水系統,原旗山上水道隨之棄置不用。民國64年(1975)原旗山鎮公所將原濾水池改建為兒童游泳池,民國90年(2001)原高雄縣政府社會局計畫拆除淨水池等建築以興建社會福利綜合館,後來在地方人士與文化局共同努力下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文資現況 良好 .建築材料 鋼筋混凝土、洗石子、卵石 .建築風格 擬洋風式。 現存原旗山上水道包括:「表彰紀念碑」、「旗山圳引水道」、「淨水池」和「過濾設施」等。 1.表彰紀念碑:這是大正15年(1926)水道完工後,旗山街役所為答謝旗山信用組合的貢獻所立的石碑,其構造可能是磚造或混凝土造,外覆洗石子。 2.旗山圳引水道(含阻水閘門及階梯):旗山上水道的主要水源取自旗山水圳,但是既有水圳圳路是土堤,不利原水的輸送。因此修建旗山上水道過程,乃將引水渠道修改為倒梯形、卵石砌造的新式圳路,圳面上寬1.82米、圳底面寬1.18米。 3.過濾設施:主要是大正15年(1926)完工的沈澱池,以及昭和8年(1833)間完工的洗砂池。民國64年(1975)間被原旗山鎮公所改建為兒童游泳池,原貌已不覆見。 4.淨水池:這是昭和5年(1930)3月第一次擴張工程的重要設施,主要是用來儲存淨水,利用水面標高52.11米的位差所產生的自然壓力來送水。整體建物是一座內長12.12米、寬9.09米、高5.5米的鋼筋混凝土構造物,周邊及其上方均覆土加以保護,頂部裝設六支鑄鐵造通氣管,正立面是仿西方古典樣式外觀。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09235106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511132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511233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511316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5225876.JPG
31529646 62cf0aa0-b9ee-47e6-b22e-a1d18ba88ec9 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 歷史建築 種類:衙署 區域:林園區 名稱: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 創建年代:日明治31年(1898)間 創建年代:日治時期 公告文號:府文資字第0960129058 號 公告日期:2007/06/05 地址:高雄市林園區福興街97號 建造者:不詳 管理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1,424.2平方公尺; 林園區林園段366(部分)、368、369(部分)、1206-4、1211、1212及1213地號等7筆土地。 登錄理由: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建築現況尚維持日治時期原貌,反映當時派出所的形式,具歷史意義;其本體建築特色為紅磚承重牆及木構造,在建築技術及構造上具有保存價值。又保存結合了社區居民的共同記憶及再利用,未來具有作為林園區的文史導覽館及社區學堂活動的發展潛力。 .歷史沿革 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於明治31年(1898)2月間公告成立,並於今日林園區福興街(即清代的頂林子邊街)購地興建。這是林園地區最早設立的官署,隸屬鳳山辨務署直轄。爾後,公學校、市場、庄役場相繼在派出所鄰近設立,使得頂林子邊街成為林園庄的政經中心。明治40年(1907)2月,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更名為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並於明治42年(1909)間募款改建,今日所存建物應該多為此次改建的遺物。 日治時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設置兩名巡查負責,通常是日籍、台籍各一人。昭和8年(1933)增設一名巡查部長,下轄兩名巡查。 派出所整體空間有宿舍、庭園、古井及水塔供其日常生活之用。主體建築是一層樓磚木混合結構的日式建築,現況屋身以木造骨架為主體,牆面以磚牆輔助或替代,僅在屋頂內部天花板以上尚見少量的編竹夾泥牆與雨淋板構造。屋頂為寄棟式,中間部分因風災導致屋頂毀損,目前已改為平屋頂。防空洞壁體則為咾咕石砌,入口處設有磚柱及門拱。 二次大戰結束後,政府接收改稱為林仔邊派出所,隸屬鳳山區警察所管轄。民國47年(1958)7月改制為林園警察分局,民國78年(1989)間警方鑑於福興街道路狹小,出派任務交通動線不便,乃將林園警察分局移往林園北路現址,既有建物遂轉變為警察宿舍之用,部分空間因而閒置。後經學術團體及地方社團的努力,文化局於民國96年(2007)登錄為歷史建築,並於98年(2009)完成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待修復後將進行整體再利用計畫,以達在地文化傳承及空間永續經營之效益。 .文資現況 已完成修復,現況良好,開放參觀中。 .建築材料 木構造、咾咕石、混凝土、紅磚 .建築風格 派出所為紅磚承重牆及木構造混合,正面及左側面為紅磚承重牆,左側及後側為木構架,壁面為編竹夾泥牆外覆雨淋板。 左半部為斜頂木屋架,右半部靠左側之辦公室空間屋頂為混凝土平頂,右半部靠右側仍維持斜頂木屋架。 正面紅磚牆之門窗有鋼筋混凝土造之水平雨庇,辦公室前有門廊突出,門廊檐柱及壁柱為塔次坎柱式。門廊與左右兩側外突壁面形塑出官式建築的威權感。後方宿舍為日治時期官舍建築。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00310475230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00310481019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00310481032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00310475177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00310475189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00310475203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003104752180.jpg
31529647 60a59ee1-6027-476e-a763-d4b7ce0ecf4b 原岡山日本海軍航空隊宿舍群(醒村) 歷史建築 種類:宅第 區域:岡山區 名稱:原岡山日本海軍航空隊宿舍群(醒村) 創建年代:日昭和15年左右(1940左右) 創建年代:日治時期 公告文號:府文資字第0980006761A號 公告日期:2009/04/08 地址:岡山區白米路與介壽西路交接處 建造者: 管理單位: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委空軍軍官學校代管)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1,072.37平方公尺; 岡山區劉厝段571、572、573地號(皆為部份)。 登錄理由:1.為日本海軍在台灣最重要的航空指揮中心。 2.為國內培育航空飛行人員及科技最重要的基地之一。 3.具特色的前廊及連續拱圈的兩層樓建築。 4.國內少有的軍事航空城建築。 .歷史沿革 醒村位於岡山區介壽路往空軍官校方向的第6座眷村,緊鄰陽明公園、兆湘國小、欣欣市場,乃是日治時期日本海軍航空隊高級飛行員的宿舍群。二次大戰結束後,整個岡山海軍航空基地被中華民國政府所接收,後成為空軍訓練司令部的基地。民國38年(1949)間空軍官校、空軍通訊電子學校、空軍機械學校等相繼在岡山基地復校,大批空軍要員轉進台灣,醒村成為空軍三校遷台後官校飛行教官的宿舍群,因四川成都飛行教官宿舍就叫醒村而名之為醒村。 由於醒村旁的欣欣市場是周邊居民購買日用品的所在,因此石螺潭的人以日語「購買仔」來稱呼之。漢人又稱醒村為「五落仔」,第一種說法為醒村東西分別有五排樓房跟平房的眷舍,因此稱為「五落仔」;另一種說法為「俄羅仔」的意思,由中國大陸撤退來台的飛行員多四川或雲南鄉音,在欣欣市場交易時,當地人聽不懂其意,稱那些人說的是「俄羅仔話」,而稱村為「俄羅仔」。 當時廚房都曾增建在五棟建物的左右,生活時別有一番風味。而籃球場左邊也有五棟長條的平房,所以醒村也被形容為「五棟樓房、五棟平房」,與國民政府時蓋的長條平房有點不一樣,稍高,有通風口。 當時岡山眷村最講究的算是醒村,四周有圍牆圍起,門兩邊有衛兵站崗,閒雜人等不能進去。入口左邊為一籃球場,前有一棵很特別的爬藤用架子搭起,於民國40多年自治會會長所種。設備完善並附有福利社、理髮店和一社區辦公室(為平時看報紙、社區開會用,現為桌球場),社區辦公室旁為一大禮堂(後改為眷舍),每到假日會有節目,飛行員便會帶著太太來跳舞,也有酒吧間,有外國人前來(美軍駐台人員),在當時講起來算是高級的享受,一般人是無法進去的,有朋友帶才有機會進入。 有一廊道從社區辦公室連到後面建物,一開始為一衛兵營,有衛兵站崗,旁有一弧形消防用池和一防空洞,左邊原為校長官邸,後改為眷舍。 全村面積10公頃多,眷戶116戶,每戶使用面積次於樂群村、勵志村排名第三名。本眷村名人有金鐘獎影帝張晨光。 .文資現況 閒置中,待修復。 .建築材料 材料:磚、RC與木材 .建築風格 立面連續拱圈迴廊,木造屋頂,圓拱型窗台,外牆洗石子。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0580683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0590611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0570697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05806556.JPG
31529648 2379d6fa-afd5-4101-b892-21f3ccd9cd5f 原岡山日本海軍航空隊B1~B10宿舍群(樂群村) 歷史建築 種類:宅第 區域:岡山區 名稱:原岡山日本海軍航空隊B1~B10宿舍群(樂群村) 創建年代:日昭和16年(1941)左右 創建年代:日治時期 公告文號:府文資字第0990185649號 公告日期:2010/09/13 地址:高雄市岡山區忠孝里樂群村 建造者:不詳 管理單位: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委空軍軍官學校代管)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共5.7公頃; 岡山段480(部份)、771-7、771-26、771-6、771-5、771-23、771-1、773、773-1、774、774-1、775、775-1、776、776-1、777等26筆地號。 登錄理由:(1)日治時期保存至今僅存日本海軍航空隊軍官宿舍群。 (2)空軍官校唯一僅存宿舍群。 (3)現況保存良好。 .歷史沿革 岡山樂群村原是日治時期日本海軍航空隊高階軍官的宿舍群。有飛行場才有海軍航空隊,日治時期高雄地區最重要的飛行場就是岡山飛行場,昭和14年(1939)12月1日正式啟用,當時是以民航為主。不過,隨著中日戰爭擴大,台灣扮演支應日軍南支南洋作戰的角色日益重要。為達此目的,昭和15年(1940)末日本海軍分別在台南、高雄、東港等成立航空隊基地,岡山飛行場因而被轉變為軍用飛行場。昭和16年(1941)10月,以岡山飛行場為基地的高雄航空隊和第61海軍航空廠相繼成軍,並被整編入第11航空艦隊,而岡山樂群村即為當時第11航空隊第23航空戰隊的軍官宿舍群。昭和18年(1943)8月高雄警備府成立,第11航空艦隊被改編為海軍第14聯合航空隊,司令部就在岡山基地。昭和19年(1944)9月再度被整編為海軍第21航空戰隊第341航空隊。 二次大戰結束後,整個岡山海軍航空基地被中華民國政府所接收,後成為空軍訓練司令部的基地,樂群村宿舍群乃是空軍訓練司令部司令、兩位副司令和接收要員等將官的官邸。民國38年(1949)之後,空軍官校、空軍通訊電子學校、空軍機械學校等相繼在岡山基地復校,大批空軍要員轉進台灣,樂群村同時是訓練司令部司令、副司令、機校校長、空軍資深要員、空戰英雄的住所。 .文資現況 現狀保存,待修復。 .建築材料 磚造與木造 .建築風格 多數建築為磚造,基座抬高仍可見通氣孔。建築外牆以水泥砂漿裝修,檜木門窗均尚存,窗戶設有鐵窗;屋頂主要為斜屋頂形式披覆水泥瓦,屋簷下方為木構裝修。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563129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573101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573158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5831120.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5831697.JPG
31529649 81b0bd67-7498-411e-bd1a-920279f10242 原六龜里池田屋(高雄客運六龜站) 歷史建築 種類:其他 區域:六龜區 名稱:原六龜里池田屋(高雄客運六龜站) 創建年代:日昭和12年(1937) 創建年代:日治時期 公告文號:府文資字第0920159159 號 公告日期:2003/09/08 地址:高雄市六龜區六龜里華南街30 號 建造者:池田兵太郎 管理單位:高雄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930.26平方公尺;六龜區文武段154、155、145地號。 登錄理由:1.建於日治時期,與六龜之日治時期歷史及樟腦產業發展史有密切關係,具歷史意義。 2.除屋面外,牆體構造及空間、形貌等仍保留原有樣式,室內之被櫥、窗台等亦多維持原貌。 3.本建築過去曾為旅社、車站等用途,修復後將在觀光、文化上具有再利用發展之潛力。 4.業主及地方主管單位對於登錄保存有相當積極之意願。 .歷史沿革 大正15年(1926)12月,六龜地區的樟腦業式微,「蕃害」趨於穩定,因而吸引新一波的土地開發人潮,六龜成為日警與各從業人員進出山林的主要樞紐。這些移動人口帶來旅宿、交通的商機,池田屋這樣一座日式旅社約於昭和4年(1929)完工營運,主人翁就是池田兵太郎。昭和9年(1934)7月間,池田兵太郎不幸過逝,池田屋由其女兒池田美代、女婿池田秋好接手經營。二次世界大戰後,池田美代、池田秋好被遣送回日本,池田屋因債務尚未還清而由六龜農會信用組合接管,民國35年(1946)間由台灣人承租經營酒家。民國42年(1953)高雄客運公司加以承租,後於民國50年(1961)進而承購,同時拆除局部建築物將整體空間機能調整為高雄客運六龜站,此後五十餘年來,肩負起六龜區、茂林區、桃源區等山地住民聯外交通之轉運樞紐。 .文資現況 待修復 .建築材料 木構造 .建築風格 日式建築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0375942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0385996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0405954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443809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04459066.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4439186.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4000570.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444021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4400236.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4600014.JPG
31529650 8bdeed98-1bb5-4a0a-adab-3fa49b4fe94a 香蕉棚 歷史建築 種類:其他 區域:鼓山區 名稱:香蕉棚 創建年代:民國51~52年(1961~1962) 創建年代:戰後(1945~) 公告文號:高市府文二字第0920065768 號 公告日期:2003/12/01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七賢三路底三號碼頭 建造者: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 管理單位: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鼓山區鼓南段一小段60地號。 登錄理由:高雄港棧二庫、棧二之一庫與同區之香蕉出口專用倉庫(一般通稱為香蕉棚),為民國40、50年代之建築,為台灣經濟奇蹟創下輝煌的歷史,在高雄港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歷史的足跡停駐在美麗的高雄港岸,緊緊相連的古老建築不僅延續了高雄人的歷史情感,更喚起了塵封的回憶。 世代交替,老建築依然矗立,雖經濟變遷已接近功成身退階段,但對於高雄舊港區之發展具有歷史意義,足堪保留作為歷史之見證。 .歷史沿革 香蕉棚位於高雄港3號碼頭旁。高雄港3號碼創建於日治時期的第一次築港工程(1908-1912),碼頭旁原建置散裝倉庫三之一、三之二共兩座,乃是當年高雄港倉儲、輸運的主要倉庫之一。二次大戰末遭受美軍轟炸而毀損,後由高雄港務局接收,於民國35年(1946)8月間展開修復,隔年(1947)5月完工。但是,三之一倉庫因損毀過於嚴重無法修復,而後被移除轉作堆置場。 1950年代末,台灣香蕉的生產與輸出已經大大超越日治時期的規模,外銷金額僅次於米穀和砂糖,而高雄港就是台灣香蕉最重要的運輸樞紐。然而在民國45年(1956)以前,高雄港大體僅維持日治時期築港以來的規模,以致難以充分因應時代的需求,來自台灣各地的香蕉均露天堆積,日曬雨淋,容易腐壞而影響外銷。民國45年(1956)間,高雄港務局研擬港埠擴建計畫,後於民國47年(1958)7月獲得美援貸款展開「12年擴建工程」。民國51年(1962)12月以美援貸款拆除3號碼頭原有的三之一倉庫,並動工新建香蕉棚,隔年(1963)5月完工。 香蕉棚是雙層鋼架、混凝土柱的建物,屋頂是金屬網石棉瓦,可放置香蕉23,300簍。有別於一般倉庫,香蕉棚採開放式設計以改善空間的通風,並設置機械運輸設備、照明燈和碼頭活動平台等,這些現代化輸送設備改善香蕉的裝載品質,相對提高出口的競爭力。不久,香蕉棚即不敷使用。民國53年(1964)間,高雄港務局不僅就香蕉棚加以擴建而成為今日樣貌,並於隔年(1965)在31號碼頭新建巨型香蕉冷氣庫房。民國55年(1966)香蕉出口額超越砂糖而成為台灣農產品及其加工品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台灣成為名符其實的「香蕉王國」。後隨輪船運輸貨櫃化、台灣產業轉型等因素,香蕉棚一度成為高雄港務局調度辦公室,終究成為閒置空間。 民國89年(2000)底,高雄港務局計畫將香蕉棚規劃作為觀景台,開放民眾來此瀏覽港區風光,隔年(2001)7月12日完工啟用,名為「觀海台」。民國91年(2002)緊鄰觀海台的棧二庫、棧二之一庫以BOT方式出租,內部空間被轉型為美食休閒事業,並名為「漁人碼頭」,觀海台和漁人碼頭成為高雄市新的親水觀光景點。民國98年(2009)高雄市河邊餐飲集團結合北京全聚德烤鴨取得觀海台的經營權,同年7月香蕉棚被整建為餐廳,迄今。 .文資現況 一樓是香蕉文物區,二樓為餐廳,分為宴會廳、咖啡雅座、伴手禮區、香蕉史事館。 .建築材料 下層為鋼筋混凝土柱、樑及樓板,上層為組合鋼椼架結構,以椼架型態,立格柱及主椼架,主椼架下還有繫樑,在水平方向還加了許多耐風格樑。主椼架現舖設烤漆浪板屋頂。 .建築風格 香蕉棚採用模矩架構,每一組模組尺寸為400×680公分,重複在一樓平面至二樓之椼架組合,空間上呈現規則之韻律感,結構上也形成穩定安全的對稱系統。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2465019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2465026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2465042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2465058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2465073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20151214.JPG
31529651 223b8fc0-5c92-49e0-b6c7-9bd8da428bf7 茂林得樂的卡(瑪雅)部落遺址 歷史建築 種類:其他 區域:茂林區 名稱:茂林得樂的卡(瑪雅)部落遺址 創建年代:日治時期 創建年代:日治時期 公告文號:府文資字第0920159158 號 公告日期:2003/09/08 地址:高雄市茂林區 建造者:不詳 管理單位: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共15.494公頃;茂林區萬山段112地號。 登錄理由:本部落遺址為日治時期所建,聚落範圍規模完整,石板建築基地、構造、形制等均尚完整可辨。 .歷史沿革 得樂的卡(Teredeka)部落又稱「芒仔社」、「瑪雅社」(Maga, マガ),是屬於魯凱族下三社群。該社群部落舊址(俗稱「舊茂林」)位於茂林區萬山村,約於網子山與真我山之間的東面山稜交界帶,地處約標高551公尺到621公尺的45°坡地上。遺址下方為美雅溪與美雅瀑布,目前可由萬山村後方的簡易道路通抵。據當地傳說及故事顯示,該遺址聚落形成的年代相當早,但是很難有具體的創建年代。昭和15年(1940),該社群在台灣總督府的集團移住政策下,由舊址遷移至今日的茂林村現址,部落舊址因而荒廢而成為遺址。 遺址尚存可資辨識的家屋65戶,皆為石板屋,石板建築的基地、構造、形制均完整可辨。所用石材取自當地的黑灰板岩和頁岩,經簡易加工後成為規則片狀的石板,然後堆砌而成為具有族群特色的住屋。雖然石板屋屋頂都已傾圮,僅存牆體或牆基,有些甚至連牆基都不完整,但遠望成群的石板屋遺址,十分壯觀。聚落遺址西北側上方,目前仍留有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設置的警察駐在所及蕃童教育所的基地遺址。上述全部遺址不僅反映部落生活的物質文化,也具體指涉日治時代理蕃政策的實質環境。 .文資現況 待修復 .建築材料 石材 .建築風格 石材堆砌而成石板屋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191479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211447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231410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2414676.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2614330.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171548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191507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201568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221527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231586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211620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231611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2416766.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261649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2816260.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161794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181777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201758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423396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2417233.JPG
31529652 98a38a9e-6465-4ea9-b25f-02512f7613d6 茄萣竹滬鹽灘鹽警槍樓 歷史建築 種類:產業設施 區域:茄萣區 名稱:茄萣竹滬鹽灘鹽警槍樓 創建年代:1947年後 創建年代:戰後(1945~) 公告文號:高市文資字第10130975201號 公告日期:2012/06/12 地址:高雄市茄萣區竹滬溼地東北側 建造者: 管理單位:土地權屬為國產局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8526 定著土地之範圍:高雄市茄萣區頂茄萣段111-35地號之部分土地。面積約60平方公尺 登錄理由:1. 茄萣槍樓位於鹽田區域範圍內,與鹽田水域景觀相契合,形成完整之鹽田風貌,為南台灣鹽業發展史的重要見證,具有高度史證價值。 2. 槍樓與鹽田共存,相互輝映,見證戰後鹽政專賣過程中,駐警防衛鹽田護產的歷史。 .歷史沿革 當鹽的買賣為專賣制度所管制時,相對就有非法的私鹽;而國家為了保障鹽稅收入、保障專賣利益,而須設置鹽的管理機構及警務系統。 台灣於戰後將鹽納入專賣制度並徵收鹽稅,稅重本輕,鹽工曬一擔鹽工資1塊多,而偷一擔鹽可以賣到一百多元;戰後因鹽稅及專賣制度影響的價格扭曲造成私鹽、偷鹽的情形相當猖獗;鹽務總局遂自山東、福建等地抽調鹽務稅警來台加強防緝工作。 戰後台灣鹽警沿革概要如下: 1947年 自福建抽調鹽務稅警五隊來台,由台灣鹽務管理局統轄,為台灣第一批鹽警。 1949年 自山東抽調六隊來台,連同原有鹽警分設三區部統轄,分別駐地於布袋、安平、七股。 1950年 所有鹽警共416人調整為八隊二區,每區各設四隊,第二區部駐七股,轄北門、七股、台南及烏樹林鹽場。 同年7月改制為「台灣省鹽務稅警總隊」隸屬台灣省警務處,但仍受鹽務管理局指揮。 1953年 「台灣省鹽務稅警總隊」改稱「台灣省鹽務警察總隊」,共426人,正式納入警察系統。 1977年 取消鹽稅,鹽務警察總隊任務不再以確保鹽稅為要務。 1978年 鹽務警察總隊改制為「台灣省保安警察第三總隊」,大部分警力移駐海關,僅存71人留駐於鹽村中。 1982年 駐場於鹽村中的71人移撥予保二總隊接管,鹽務警察正式走入歷史。 戰後設鹽稅警察後,為了達到監控效果才在各鹽場邊緣興建碉堡或崗樓,包括布袋鹽場10座、七股鹽場9座、烏樹林鹽場2座等共21座紅磚水泥碉堡,北門鹽場則設木造崗樓4座,每座各住鹽警5、6人。 紅磚水泥碉堡構造為二層六面體,每一面皆有槍孔為防禦之用,牆體為磚造,室內樓板及樓梯為木造,頂部樓板為鋼筋混凝土造;這些鹽警建築,在鹽警改制為保三總隊後逐漸被拆除,目前全國僅存4座,布袋2座(新厝、龍宮溪口,新塭鹽警槍樓因建滯洪池拆除)、七股1座(頂山,台場鹽警槍樓於地震中倒塌)及高雄1座(茄萣竹滬),木造崗樓則早已全部拆除。 .文資現況 目前閒置。 .建築材料 紅磚、鋼筋混凝土、木造 .建築風格 構造:牆面為紅磚承重系統,二層樓板為木造,屋頂樓板為鋼筋混凝土造。 外觀特徵:槍樓為六角型平面,含屋凸共三層樓、高度約有8M以上,外觀為混凝土粉光,設有機槍射孔及狙擊槍眼。 槍樓為平面六角形之塔式建築,可眺望附近景觀,視野極佳。其結構系統屬磚造承重牆系統,二樓樓板為木構造,頂樓及瞭望台屋頂則為RC造。除槍樓本體外,其旁尚有一棟一層磚造建築,可能為昔日駐警辦公、住宿之用,在目前尚存的槍樓中是僅見的案例。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071115090053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0711150900726.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0711150900850.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0711150900975.jpg
31529653 cfb7aebc-cacb-427e-a709-00de2dd76b2d 美麗島雜誌社 歷史建築 種類:其他 區域:新興區 名稱:美麗島雜誌社 創建年代:民國54年(1965) 創建年代:戰後(1945~) 公告文號:高市府文二字第0930020248號 公告日期:2004/04/09 地址:高雄市新興區中山一路53號 建造者:不詳 管理單位:惠弘股份有限公司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176平方公尺;新興區新興段四小段1991、1992地號。 登錄理由:對於高雄市而言,美麗島雜誌社高雄服務處原址是「美麗島事件」發生的地點,在台灣民主政治發展上深具歷史文化意義,能對台灣民主化的進程做最有力的註記,足以為時代表徵。 .歷史沿革 民國68年(1979)12月10日高雄市發生「美麗島事件」,為台灣政治民主化的關鍵與轉捩點,而座落於中山一路與大同二路交叉口的「美麗島雜誌社高雄市服務處」原址,則為當時凝聚高雄市黨外勢力的中心 。「美麗島事件」是一段台灣人追求民主與人權的共同歷史,苦難已經過去,台灣也已走出那個悲情的年代。對高雄而言,美麗島雜誌社高雄市服務處原址是歷史事件的發生地點,然其於台灣政治發展上,亦佔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並深具歷史意義。 建築本體建於民國51年(1962),為一般傳統街屋,立面以幾何狀排列組構,目前為惠弘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並轉租商家經營。 .文資現況 目前已整修翻新出租作為店面使用。 .建築材料 鋼筋水泥 .建築風格 一般傳統街屋,立面以幾何狀排列組構。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344244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344260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344282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3442948.JPG
31529654 ef196000-715a-469c-83f6-02e53f1cb926 美濃警察分駐所 歷史建築 種類:衙署 區域:美濃區 名稱:美濃警察分駐所 創建年代:日明治35年(1902) 創建年代:日治時期 公告文號:府文資字第0960082301號 公告日期:2007/04/09 地址:高雄市美濃區永安路212號 建造者:不詳 管理單位:高雄市政府警察局旗山分局美濃分駐所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美濃區泰安段534-2號。 登錄理由:1.是美濃區街區目前僅存日治時期官署建築。 2.整體空間包含主體建築、槍堡、宿舍、門柱、老樹等,場域完整。 3.主體建築外觀尚保存完整,正面洗石子及十三溝面磚(且為弧形狀)等面材及作法均頗具特色,具保存價值。 .歷史沿革 美濃分駐所為鋼筋混凝土造建築,立面至今狀況仍佳,具體反映當時材料挑選的嚴謹與施作態度的認真。分駐所後方有舊宿舍,亦有近百年歷史。 分駐所是日治時期美濃庄的政經中心,美濃在推動文化造鎮時,地方居民希望將舊派出所納入保存,未來規劃從美濃客運站、永安老街、美濃分駐所到美濃舊橋、河岸市場間開闢出一條文化散步道,見證地方發展的歷史。社區居民期待,未來能透過保存美濃日治派出所的行動,逐步建構社區歷史圖像。 .文資現況 待修復 .建築材料 鋼筋混凝土及木構 .建築風格 結構是鋼筋混凝土及木構,整體建築為一坐北朝南長方形建築,中間通廊,左右兩側為辦公室及所長宿舍,正面採用洗石子及面磚。 入口處採用圓窗,山牆面使用泥塑裝飾,兩側的辦公、宿舍空間用凸窗增加採光及立面變化,背面則以日式宿舍形式,抬高基座、立面採用大片落地拉門,與前方風格迥然不同。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302446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3024500.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302453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302456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302459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304768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304771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304774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304777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304782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311204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3112080.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311211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311214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311217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314657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314660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314663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314666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314669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03040742162.JPG
31529655 6179d590-0611-4bd7-8a7e-b1880c755fb1 美濃舊橋 歷史建築 種類:橋樑 區域:美濃區 名稱:美濃舊橋 創建年代:日昭和5年(1930) 創建年代:日治時期 公告文號:府文資字第0940107826A號 公告日期:2005/05/24 地址:高雄市美濃區永安路旁 建造者:不詳 管理單位:財政部國有財產局、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300平方公尺;美濃區泰安段799-2地號。 登錄理由:1.建於昭和5年(1930),鋼筋混凝土造建築至今狀況仍佳,具體反映當時材料挑選的嚴謹與施作態度的認真;結構方式係將混凝土樑置於混凝橋墩之上,混凝土橋墩並作分水處理,具體反映出當時對橋樑設計之相關技術及智慧。 2.所在位置是當時美濃中心地區跨越美濃溪對外連絡之交通要道,具有見證美濃地區聚落發展之動態。 .歷史沿革 清代以來,美濃庄南向對外的通道,由於受到美濃溪的阻隔,住民必須於南渡口藉由擺渡才能與柚仔林、中壇等聚落聯繫,甚為不便。日本統治台灣後,庄役所、警察官吏派出所、公學校等重要官署和文教單位相繼於永安老街的中心位置設立,不過,這些新設機構明顯偏離南渡口,因此,與南方諸庄的聯繫依然不便。昭和5年(1930)高雄州政府為了改善上述情形,乃於美濃警察官吏派出所的正對面新建鋼筋混凝土造橋樑,同年10月26日完工通行,即為美濃舊橋。舊橋大大改善美濃連通南方諸庄的交通動態,並具體反映聚落空間的成長歷程,而且橋齡雖已八十餘年,至今仍十分堅固。 .文資現況 現況保存 .建築材料 鋼筋混凝土 .建築風格 箱型橋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5435056.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5535990.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163675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402070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00219580470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391908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3920196.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5734786.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392119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392241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401866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4019757.JPG
31529656 f981250f-7c8e-430f-941b-8b0d82a28054 美濃廣善堂 歷史建築 種類:寺廟 區域:美濃區 名稱:美濃廣善堂 創建年代:日大正6年(1917) 創建年代:日治時期 公告文號:府文資字第0940107826B號 公告日期:2005/05/24 地址:高雄市美濃區福美路281號 建造者:不詳 管理單位:廣善堂管理委員會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172.6平方公尺;美濃區福美段2地號。 登錄理由:1.日治時期美濃地區儒教信仰宣講勸善的重要場所,六堆地區的儒教信仰絕大多數亦是由此為基點,向外擴展所設,具有重要歷史地位。 2.創建日治大正年間,是北部客家之儒教信仰隨移民至杉林鄉後再到美濃所設之重要信仰中心。 3.背倚山前有圳道環抱,擇址上有風水上的考量,具有傳統擇址之智慧。 4.主體建築及四周圍牆仍維持日治時期的形制,工法及材料仍存,具有建築價值。 .歷史沿革 大正4年(1915)春,美濃耆老古阿珍糾集志同道合者十二人,從杉林區月眉里的樂善堂迎請三恩主香火於古細番的住宅加以奉祀,開啟美濃地區的鸞堂信仰。大正6年(1917)4月,信眾們集資購得背倚秀麗青山、前有綠水環帶的基地,積極開荒整地,初建草堂安奉神位。隔年冬天,正殿落成,秉持「已欲善而民善」之理想,將堂號名為「廣善堂」。此後,陸續增建兩側橫屋(1922年)、講堂(1923年),組織與堂規也日漸完備。昭和8年(1933)11月完成後殿玉清宮,奉祀玉皇大帝。至此,廣善堂整體的規模大抵完成。 二戰後,廣善堂積極投入美濃區的地方建設,更發起祈雨、祈安等祭祀活動,民國55至74年(1966~1985)間籌建大福醮,儼然成為美濃區民的信仰中心。民國85年(1996)後殿凌霄寶殿落成,巍峨的三層樓建物,安奉玉皇大帝、佛陀與菩薩,既有的玉清宮則改為文昌殿。在陸續的擴建與翻新過程,廣善堂融入不同階段的建築特色與民間信仰,清楚紀錄儒、釋、道等三教合一的歷史過程。 .文資現況 待修復 .建築材料 磚造及大木結構 .建築風格 廣善堂歷史建築本體包含文昌殿、兩側圍牆、宣講堂,另範圍包含迴廊建築所圍繞之空地庭院。 文昌殿 創建於昭和8 年(1933),為一鋼筋混凝土造兩層樓建築。 中央為挑高的祭祀空間由一樓平面直接進入,前方設有拜亭,上下兩層的左右各有橫屋供辦公、藏書使用,外廊形式為ㄇ字型向外延伸出廊道相接於正殿。 以鋼筋混凝土為建築本體的主要結構,建築與裝飾風格呈現中西混合。 宣講堂: 創建於民國 37年,是屬於廣善堂的附屬建築物,「宣講」為中國傳統社會常用的俗民教化活動,在此進行鑾書的宣講,藉由宣講勸善以達到善化人心、敦勵風俗。 建築的形式為中西混合,屋頂為傳統的屋瓦技術與西式桁架相互結合,本體構造則為磚造、長條形大面開窗,其正立面最具特色,有細緻的彩繪浮雕、門聯等裝飾,充分展現當下社會及地方性工匠特色,建築價值極高。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220404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230488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250469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3605446.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360678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360784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200551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360886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240536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260508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3609876.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002172218510.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002172218588.jpg
31529657 42e02afa-ef66-4fb3-af22-cbc8e6bdaa0f 美濃南隆輔天五穀宮 歷史建築 種類:寺廟 區域:美濃區 名稱:美濃南隆輔天五穀宮 創建年代:日治大正13年(1924) 創建年代:日治時期 公告文號:府文資字第0990185601號 公告日期:2010/08/23 地址:高雄市美濃區中壇里五穀街32號 建造者:不詳 管理單位:輔天五穀宮管理委員會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6416平方公尺;美濃區吉東段121、122、123等三筆之部份地號。 登錄理由:1.因三五公司的拓墾,使得五穀宮在拓墾上成為北客南遷很重要的典範,也在台灣拓墾的歷史佔據重要的地位。 2.本廟創建年代為大正13年(1924),目前仍留存不少日治時期與戰後初期的寺廟構造,見證了當時代的建築工藝風格。 3.北客遷移大部份信奉義民廟,惟獨在南隆五穀宮雖然也帶了義民廟,但並不是當地最重要信奉之主神,當時因瘴癘之氣,百姓為求平安,因而供奉神農大帝,並有聚落的形成,為拓墾「在地化」之顯例。 4.日治時期,鸞堂信仰由苗栗南傳至杉林,再經由美濃地區,傳至屏東平原,並普及於「六堆」地區,南隆「五穀宮」就是其中之一重要據點。 值得注意的是,南隆「五穀宮」則結合鸞堂及民間信仰的廟宇於一堂,在六堆誠屬罕見。 5.通常客家祠堂有「棟對」,而廟宇則有「柱對」;但南隆「五穀宮」柱皆有「柱對」,前庭則三對「棟對」,在六堆地區相當特殊。 6.五穀宫為日治時期建築,是很重要的歷史見證,仍有許多重要文物保存,具有歷史見證的價值。 .歷史沿革 五穀宮之興建,主要源自大正8年(1919)流行病猖獗,各地為壓制流行病毒,遂盛行奉祀三恩祖。當時,原居苗栗大湖後移墾至南隆農場六寮的羅阿東先生,亦自大正9年(1920)庚申年2月起於家中奉祀紙繪的三恩祖像。 大正12年(1923)6月24日先以羅阿東先生正堂,為所開光登位,後公推羅阿東先生為堂主,羅正保先生為司香,每逢初一、十五各聚落信徒即至該所參香禮拜。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台灣總督府發起皇民化運動,並企圖消滅台灣人的宗教信仰,下令燒卻民眾信仰的各種神像,摧毀庵堂、土地伯公。二次世界大戰戰況劇烈期間,打狗醫院(今高雄市立民生醫院)疏散到五榖宮治療病傷人員,至1945年二戰後才遷回高雄。 現雖經過歷次整修,但仍保有部分古意盎然的建築形式,以及民國5、60年代以來特有的裝潢趣味。 .文資現況 使用中 .建築材料 材料: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樑結構 .建築風格 前堂屋頂:三川脊、脊飾雙龍中置福祿壽三仙、天王、四象、水族、水果。 前堂屋面瓦作:咖啡色筒板瓦。 中樑:太極八卦。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00217395990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185708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185727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2200900.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2034226.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163595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171379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180248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180254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180262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185694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1856976.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235802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255912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265109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09265126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00217395976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002173959827.jpg
31529658 6241f2c0-f437-4fe0-af63-64b5db6b65b3 柯旗化故居 歷史建築 種類:宅第 區域:新興區 名稱:柯旗化故居 創建年代:民國54年(1965 ) 創建年代:戰後(1945~) 公告文號:高市府文二字第0930020248號 公告日期:2004/04/09 地址:高雄市新興區八德二路37號 建造者:不詳 管理單位:柯蔡阿李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66平方公尺;新興段四小段214地號。 登錄理由:「柯旗化故居」建物本身雖然不具年代久遠的條件,但其使用者反映一個時代中具體且有代表性的歷史氛圍與背景狀況,包含政治受難者本身、政治受難者家屬共同交織出此建物的歷史文化生命內涵,已具備登錄為歷史建築之條件。 .歷史沿革 昭和4年(1929)柯旗化出生於高雄左營,父親柯松木是善化人,經營製麵店,但很重視孩子教育。柯旗化求學歷程一路從左營公學校、高雄中學,而後考入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科,可謂相當順遂。大學畢業後,他先任教於旗山,後回到高雄。二戰後任教於省立高雄女中,這原本應該是令人欣羨的人生坦途,卻遭逢白色恐怖的迫害而遽變。 民國40年(1951)7月31日深夜,柯旗化遭四名特務人員在左營住處以搜到一本《唯物辯證法》為由,逕自認定他思想左傾,有叛亂之嫌,偵訊近月後送往台灣省保安司令部保安處審訊,次年又移送該司令部新生訓導處第八中隊繼續羈押,之後又轉送綠島第一大隊受訓,強制勞動及思想改造,直至民國42年(1953)4月6日才被釋放。後來,他開辦第一英數補習班,再專營第一出版社,民國49年(1960)出版《新英文法》,往後四十餘年,這本書一直是中學生學習英文文法的暢銷書,也是後來他再度入獄維持家庭與出版社營運的重要支柱。 民國50年(1961)間,政府再度以叛亂罪逮捕柯旗化,判他12年徒刑,民國62年(1973)10月4日刑滿時,政府卻又以莫名罪名再把他監禁了三年,直到民國65年(1976)6月間才出獄。出獄後,柯旗化與家人定居於高雄市新興區八德二路的住處,這棟建築物建於民國54年(1965)間。由於在獄中一再遭刑求、毆打,肉體與精神都遭受非人的凌虐,出獄後,又一再被特務跟蹤、監控,非常不自由,無異長年生活在白色恐怖的陰影下,即使解嚴之後,精神上仍充滿揮之不去的陰霾。 民國81年(1992)柯旗化以日文撰寫的回憶錄《台灣監獄島》完成,柯旗化以這本書記錄他的苦難人生,發抒他對自由、民主的嚮往,全書描述他經歷日本時代台灣人與日本人的差別待遇,二戰後國民黨的獨裁統治、二二八事件的血腥鎮壓、十七年政治獄曾自殺未遂,以及他堅持台灣一定會獨立的信念。柯旗化生前曾著手把這本書翻成中文,但進行一部分後,民國85年(1996)因罹患阿茲海默症而停止。後來,他的三位友人葉寄民、阮美娃、楊碧川接手翻譯,各自交來一本中譯本,最後由其長子,今中央研究院社科所研究員柯志明整理完成,定名《台灣監獄島:柯旗化回憶錄》。民國91年(2002)柯旗化病逝,享壽73歲。民國93年(2004)1月5日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召開古蹟及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會,將柯旗化出獄後定居的八德二路處所登錄為歷史建築,以感念這位被政治迫害的台灣菁英。 .文資現況 現階段建築的狀況維持良好,使用空間裡頭收藏了許多柯旗化昔日閱讀的書籍,時至今日柯夫人都常常整理維持其書本與空間,部分建築物內有白蟻啃食地板與書本的情形。 .建築材料 加強磚造 .建築風格 建於民國54年(1965),為面寬約3.8米之連棟三層樓建築,其構造為加強磚造,建物深度為15米,樓層高平均3.2米。一樓是店面,二樓以上為自宅,空間使用排序由外至內分別為:起居室(書房)、臥室、樓梯、臥房。建築物立面維持了當初60年代的設計風格,垂直的遮陽版搭配大面開窗的設計,展現與落實出形隨機能而生的想法。在建築裝飾語彙上,則可從簡樸中看出其精美之處,如開口的收邊、樓梯的扶手等處。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140995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150907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150921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3150935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3144520.jpg
31529659 8ef50920-cb41-4c4e-8da9-7dc79de08634 阿蓮中路吳厝 歷史建築 種類:宅第 區域:阿蓮區 名稱:阿蓮中路吳厝 創建年代:清嘉慶初至道光末年間 創建年代:明清 公告文號:府文資字第0920216617A 號 公告日期:2003/12/15 地址:高雄市阿蓮區中路里中路1 號 建造者:不詳 管理單位:吳明舜等26人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4,665平方公尺;阿蓮區中路段175-1地號。 登錄理由:(一)為清代中路、阿蓮地區聚落發展的重要見證,具本土史研究價值。 (二)木造門、窗櫺及磚雕、石雕精美,且仍大致維持原樣,深具傳統建築工藝價值。 (三)日治時期增建的第二進右廂房二層磚拱構造,施作精美,形式及構法雖與原有不同,空間上卻塑造趣味感;另本增建部分為整座吳厝營建史之ㄧ部分,對於探討吳厝歷史背景具重要價值。 .歷史沿革 阿蓮中路吳氏原籍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開台袓名諱不祥,約於康雍年間來台,在台灣縣崇德西里林墘莊開基。其中,第三代吳朝再(1753-1822)一房約於道光2年(1822)以前,移居中路,開啟中路吳氏家族的發展。 中路吳家,人文薈萃,擁有科舉功名者有五人。第二代吳貴(1725-1788)是太學生,第四代吳竹圃(1778-1807)和第六代吳三時(1816-1835)都是秀才。第五代吳燦亭(1798-1851)是明經進士,第七代吳應機(1850-1891)是待贈邑庠生。家族成員擁有清政府封贈者14名,乃是典型的地方名望家族。 中路吳厝創建的具體年代,難以考察。不過,燕尾大厝說明建築物興建和科舉功名有關。而遷居中路後擁有功名者,第四代吳竹圃最早,第六代吳三時較晚,據此可推測吳厝興建年代應該是在嘉慶初至道光末(1800-1840),迄今至少有150年以上的歷史,乃高雄地區現存傳統民宅中年代較為久遠者。整體建築是傳統三進雙護龍合院式宅第,規模、形式與裝飾皆相當考究而精美。 .文資現況 目前除左外護龍尚有人居住、右外護龍部分遭拆除新建房舍,其餘皆已空置,惟大廳仍維持祭祖功能。 前落後檐牆傾斜嚴重,壁體損毀,待修復。 .建築材料 採用土埆牆、斗砌磚牆及穿斗式混和構造。 .建築風格 原格局:三落雙護龍; 目前格局:前後落及左內護龍維持原貌,右內護龍改建成二樓,右外護龍前半段拆除(僅餘後段二間),左外護龍外凸兩間房,餘則維持原貌。 據吳元歎所述,右內護的樓仔厝係其祖父吳湖於日治時期擔任保正時改建,一般時候為房間使用,有貴賓來訪則作為客房招待所使用;其二樓鋪日式塌塌米,門扇為日式拉門。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0142501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0152566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310302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0192512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310416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00326120.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0042674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0062641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00826159.JPG
31529660 c5f02f5f-84bf-4c9f-8a0a-a5bbd804890e 玫瑰聖母堂 歷史建築 種類:教堂 區域:苓雅區 名稱:玫瑰聖母堂 創建年代:日昭和3-6年 (1928-1931) 創建年代:日治時期 公告文號:高市府文二字第0920010663 號 公告日期:2003/02/26 地址:高雄市苓雅區五福三路151號 建造者:道明會傳教士 管理單位:財團法人天主教會高雄教區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苓雅區成功段216地號。 登錄理由:本教堂係昭和6年(1928)重建,為臺灣地區最大主教座堂,主教堂的整體建築造型仿哥德式及羅馬式,整體建築呈現厚重、向上垂直發展的線條,正門上方有清代奉旨碑,其左右兩側有教宗、樞機主教的牧徽,玫瑰聖母堂亦為亞洲三大聖堂之一。 .歷史沿革 咸豐9年(1859)郭德剛與洪保祿兩位神父抵達打狗,象徵天主教正式在臺開教,同年郭神父以茅草建蓋房舍作為臨時傳教所,之後又陸續改建,而於同治元年(1862)改建聖堂後,於翌年更名為「玫瑰聖母堂」。 昭和3年(1928),李安斯神父又籌備改建,翌年正式施工,而完工於昭和6年(1931),為臺灣最大主教座堂。 建築造型仿造歐洲哥德式教堂風格,並混合部分羅馬風格,整體呈現厚重、向上垂直發展的線條,內部以七對柱子分成中殿及兩側通廊,通廊之上還有夾層,而兩側夾層及天花板以交叉拱筋構成,聖壇則以八角環形處理。正門上方有清代奉旨碑,左右兩側有教宗、樞機主教的牧徽,其亦名列亞洲三大聖堂(教宗祝聖之聖殿)之一。 民國84年(1995)再度重修,惟仍保留外觀,樣式仍仿昭和6年(1931)原始造型,內部木構造則改以鋼材。 .文資現況 玫瑰聖母聖殿係主教座堂,亦是羅馬教廷敕封的宗座聖殿,具有高度保存價值。 .建築材料 紅磚、硓咕石、三合土 .建築風格 建築造型仿造歐洲哥德式教堂風格,並混合部分羅馬風格,整體呈現厚重、向上垂直發展的線條。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294262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294319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294326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3031214332839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3031214332847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3031214332854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3031214332864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3031214332872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3031214334460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30312143344680.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3031214334477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2452666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2942527.JPG
31529661 f2025b53-0a4d-49cc-a121-10d9887f1433 林園港埔黃家(江夏派)古厝 歷史建築 種類:宅第 區域:林園區 名稱:林園港埔黃家(江夏派)古厝 創建年代:約於清末至日治初期 創建年代:明清 公告文號:府文資字第0920216617C 號 公告日期:2003/12/15 地址:高雄市林園區港埔里港埔一路78 號 建造者:不詳 管理單位:黃文男先生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10,261平方公尺;林園區頂厝段985地號。 登錄理由:(一)見證林園區港埔里的歷史發展,為林園區地方發展史研究的重要證物之一。 (二)第一落正面磚雕及牆面泥作裝飾圖案精美,具傳統建築工藝價值。 (三)牆體構造就地取材(硓咕石),頗具地方特色。 (四)與周邊建築之關係仍保有原聚落空間型態。 .歷史沿革 林園區港埔里江夏黃氏的祖先來自福建省漳洲府南靖縣,約於清乾隆年間(1737-1769)渡海來臺。黃氏家族在台歷經160餘年的發展,成為林園港埔地區的名望家族,如黃贊元(黃遜人)是清末的秀才,日治時期家族成員也擔任過區長、保正等地方領袖。 黃家古厝是林園江夏黃氏最重要的宅第,整體是一座規模龐大的傳統閩式建築群,共有五進十二護龍。但是,其創建的具體年代難以考察,從建材與形式明顯差異來判斷,整體建築群是不同時期因應階段性需求而建造的作品。民國66年(1977)7月25日賽洛瑪颱風衝擊古厝建築群,致使當時傾倒的建物改建。不過,整體建築群的格局依然保有古樸風韻,在建築與聚落研究上,有相當價值。 .文資現況 待修復 .建築材料 磚造 .建築風格 建築群的空間布局上,在中軸線有五進大厝,左側有三道護龍,右側則有九道護龍。左右護龍與第一進正身圍合出一長條形大埕。其中,又以第一進正身最具代表性,乃是一座面闊五開間、進深十一間架的主屋,明間是祖廳,供奉神明和黃家歷代祖先牌位,左右次梢間為房,前後均有出挑簷廊。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0593462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265045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265162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265264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265381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281533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281636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0113675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281738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0413653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2818209.JPG
31529662 73501823-c767-4ceb-ab80-047148cedcda 林園區清水巖原日軍戰備坑道 歷史建築 種類:其他 區域:林園區 名稱:林園區清水巖原日軍戰備坑道 創建年代:日昭和18年(1943) 創建年代:日治時期 公告文號:府文資字第0920216617B 號 公告日期:2003/12/15 地址:林園區鳳山丘陵清水巖 建造者:日治時期日軍 管理單位:王珠慶(代表人)等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林園區潭頭段803-20、803-214、803-215、803-218、803-134、803-135、803-224號,林園區王公廟段210-31、210-21、2200、2206、2207、2202、2203等11筆地號土地,港子埔段中坑門小段18-2號,共10.84公頃。 登錄理由:(一)日治末期防禦工事,見證當時的戰爭背景。 (二)當時日人以發包方式由臺灣人施工,有歷史還原的意義。 (三)對於建造工法及地質探討有研究的價值。 (四)有再利用及未來發展的潛力。 .歷史沿革 林園區清水巖原日軍戰備坑道興建於二次大戰期間,這是當時日軍為防備美軍發動登陸作戰而在鳳山丘陵所挖掘的眾多坑道之一。主坑道由林園區林內里經鳳山丘陵,抵中門里的鳳鼻頭出海口;支坑道則盤根錯節。目前保存較完整的部分是位於林園區清水寺龍盤洞附近的一段。 .文資現況 現況保存良好 .建築材料 咾咕石 .建築風格 單層及雙層式隧道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204750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204867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234542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243152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0284253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05342570.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05542208.JPG
31529663 e08a349d-caa6-4c0f-8c84-ee31e60dafa3 岡山水塔(待修復,暫不開放) 歷史建築 種類:產業設施 區域:岡山區 名稱:岡山水塔(待修復,暫不開放) 創建年代:日昭和12年(1937) 創建年代:日治時期 公告文號:府文資字第0930017747E號 公告日期:2004/03/02 地址:高雄市岡山區岡山路450號 建造者:不詳 管理單位:臺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南區管理處岡山服務所)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5,808平方公尺;岡山區岡山段572號(部分)。 登錄理由:為日治時期岡山地區重要供水設施,是岡山市街發展歷程民生建設的見證。 .歷史沿革 上水道(自來水)是近代都市發展的基本設施。岡山街是岡山地區最重要的市街,是人群和貨物的匯集處,因此,上水道的修建也就相對重要。岡山上水道創建於大正14年(1925)11月,隔年3月完工,是利用清代圳道結合新式淨水設備的小規模簡易水道。然而啟用不久,水道便發生供水不足的問題,於是在昭和4年(1929)2月進行第一次擴建工程,才足以穩定的給水。隨著軍事和交通地位的提升,岡山街人口增加以及海軍省的施設規劃,乃於昭和12年(1937)11月展開第二次擴建工程。這次擴建將供水區域從市街擴大到後紅、前峰以及後來的海軍航空隊一帶,因此供水的水壓勢必得大大提高,而建造高聳的淨水儲存塔利用高差重力供水為當時的作法。岡山水塔就是當時因應此需求的作品,昭和13年(1938)4月完工啟用,滿水位標高25.4公尺。往後五十餘年間,岡山水塔肩負供給潔淨用水的使命,直至民國81年(1992)停用。不僅如此,其位於岡山市街台一線旁的樸素典雅身影,已經成為岡山市街的重要地標。 .文資現況 現況保存、尚待修復。 .建築材料 鋼筋混凝土柱樑構造 .建築風格 為日治時期建造一鋼筋混凝土構造水塔。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175927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180035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180136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180250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180352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1825439.JPG
31529664 cb1f6883-8297-44a2-8bc3-24f3b3e4c61f 西子灣隧道及其防空設施 歷史建築 種類:其他 區域:鼓山區 名稱:西子灣隧道及其防空設施 創建年代:日昭和2年間 (1927) 創建年代:日治時期 公告文號:高市府文二字第0930020248號 公告日期:2004/04/09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臨海二路與哨船街口 建造者:海野三次郎 管理單位:國防部後備司令部、國立中山大學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3120平方公尺;鼓山區鼓南段二小段121、121-11及128等地號。 登錄理由:「西子灣隧道與大型防空洞」其特殊地理位置上的意義與歷史結合,可彰顯其文化價值,且以未來發展整體流變來看,洞穴建築形式之登錄,具有典範性作用。 .歷史沿革 西子灣隧道原名壽山洞或壽山隧道,昭和2年(1927)由海野三次郎負責開發興建,翌年(1928)10月竣工,乃是高雄州廳建置壽山公園的規劃設施之一。隧道全長260公尺、寬6公尺、高3.6公尺,隧道兩端入口以混凝土澆製成仿石砌拱圈,並連通景色優美的西子灣和當時高雄市的政經中心--湊町(今日的哈瑪星)。昭和8年(1933)壽山公園各項設施全部完工,壽山洞也全面開放通行,人們不必再繞行哨船頭就可以穿越壽山洞進入壽山公園、壽海水浴場,大幅縮短路程。對外地遊客而言,壽山洞彷如發現觀光名勝的時光隧道;對高雄新市街的住民來說,壽山洞則是暫離繁忙工商生活的過渡地帶。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軍轟炸時曾改作防空洞使用,至今保存良好。 .文資現況 原名為壽山隧道,在美軍轟炸時隧道會改為防空洞使用,現全天開放參觀。 .建築材料 西子灣隧道全長260公尺、寬6公尺、高3.6公尺,可分前、中、後三段,兩端隧道入口有使用混凝土澆置成模仿石砌拱圈。 .建築風格 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意義與歷史結合,不僅能彰顯其文化價值,以未來整體發展流變的角度來看,洞穴形式建築之登錄,亦具有典範性作用。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21656960.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2175617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2175633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21756490.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2175675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2005729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2005745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154552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154664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1547661.JPG
31529665 d6c13b26-5d11-4806-a530-3f5c1b4c61d9 台灣煉瓦會社打狗工場(中都唐榮磚窯廠)-東北角倒焰窯 歷史建築 種類:產業設施 區域:三民區 名稱:台灣煉瓦會社打狗工場(中都唐榮磚窯廠)-東北角倒焰窯 創建年代:民國64年(1975) 創建年代:戰後(1945~) 公告文號:高市府文二字第0930010452號 公告日期:2004/02/25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中華橫路220號 建造者:唐榮耐火材料廠 管理單位:唐榮鐵工廠股份有限公司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三民區中都段三小段92地號(部分)。 登錄理由:就產業觀點而言,足為本市工業化進程的重要見證,其提供建築材料之產業意義,也具有見證臺灣工業及經濟發展進步的歷史價值及意義。若延伸至整體工業史而言,其可成為代表臺灣工業發展史上不可或缺之產業文化遺址。 .歷史沿革 民國60年(1971)唐榮耐火材料廠(原磚窯廠)廠長馬毓成拆除2座霍夫曼窯改建3座倒焰窯,本座即其中之一,位於廠區東北方。 其採磚構方式疊砌,牆體與窯頂四周再以鐵件箍束窯體,以防其本身荷重與熱膨脹造成龜裂。窯體外牆為荷式砌法清水磚牆,東西兩向呈階梯狀往窯頂拱型屋頂昇高;窯體內面則以耐火磚組砌,地坪並設計規則排列之排氣孔通往下部煙道。其建造原理是將熱氣向下抽,使其均勻散布於全窯,接著再集中各路廢氣,統一自煙囪排出。 就產業觀點而言,其為高雄工業化進程的重要見證,而其提供建築材料之產業意義,亦具有臺灣工業與經濟發展等歷史價值,若延伸至臺灣整體工業史而言,則為臺灣工業發展歷程中不可或缺的產業文化遺址。 .文資現況 倒焰窯目前已停工 .建築材料 紅磚 .建築風格 採磚構方式疊砌,牆體與窯頂四周再以鐵件箍束窯體,以防其本身荷重與熱膨脹造成龜裂。窯體外牆為荷式砌法清水磚牆,東西兩向呈階梯狀往窯頂拱型屋頂昇高。就其磚構的技術,包括磚質、磚砌法及磚飾等,均具有技術美學上的價值。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03043043966.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03043143480.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0304314383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03045043060.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0304504352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0304504387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0304514321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0304514354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0304004490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0304014429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0304304365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03043043778.JPG
31529666 7fb8024a-2714-4a0f-b424-651d8707ebdd 大樹三和瓦窯 歷史建築 種類:產業設施 區域:大樹區 名稱:大樹三和瓦窯 創建年代:日大正7年(1918) 創建年代:日治時期 公告文號:府文資字第0930017747B號 公告日期:2004/03/02 地址:高雄市大樹區竹寮里竹寮路94號 建造者:許安然 管理單位:李俊宏先生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4016平方公尺;大樹區九曲堂段307-6、307-7、308-1等3筆地號。 登錄理由:1.為目前台灣現存二大生產傳統磚瓦的窯場之一。 2.為台灣現存少數保有之龜形窯,形狀特殊。 3.與鄰近之竹寮取水站、高屏舊鐵橋形成古蹟保存區。 4.可成為發展台灣傳統磚瓦製造之教學場所。 .歷史沿革 紅瓦是台灣傳統建築的重要建材,早期多購自中國大陸,直至清末,台灣的瓦窯廠才相繼設立,今日大樹區境內是生產基地之一。日治時期,大樹地區瓦窯廠蓬勃發展,全盛時期多達130多條窯,曾是全台最主要的瓦窯生產集散地。如今,僅剩下三和瓦窯廠的三條窯。 三和瓦窯廠於大正7年(1918)由許安然先生所創建,當時名為「順安號瓦及煉瓦工廠」,日治末期曾擴大併購窯廠改名為「源順安煉瓦工廠」。二戰後,再度更名為「源順安製瓦工廠」,後再改名為「三和瓦廠」,沿用至今。1960-1970年代,台灣建築形式已逐漸改變,復以民國66年(1977)賽洛瑪颱風重挫南台灣,加速傳統建築之改建,瓦材遂被新建材所取代。大樹地區的瓦窯工業因而沒落,僅存三和瓦窯獨家生產。 目前,三和瓦窯廠所生產的成品大部分使用於古蹟修復上,除了磚瓦之外,燒窯師傅們也燒製各種器皿及陶藝創作,並與著名陶藝大師林昭地先生密切合作,積極為這門傳統產業尋找新生的契機。 .文資現況 目前仍是以傳統製作程序,從事磚瓦生產,瓦窯共三條輪替使用,一條燒窯,第二條入窯以用鄰窯的餘溫,第三條作完全冷卻之用;窯體乃磚砌圓拱造,三條窯正面各有一窯口。 .建築材料 磚造 .建築風格 窯體乃磚砌圓拱造,三條窯正面各有一窯口。 左窯窯頂為弧拱,入口呈八字形狀,中間窯窯頂為尖拱,右窯窯頂為圓拱形。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112437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112562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125744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1258666.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125966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130069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130170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09014010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091109211278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091109211292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091109211304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091109211317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091109211328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091109213647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1124285.JPG
31529667 ae233e58-065c-4ab1-b839-9a208fc96855 九曲堂泰芳商會鳳梨罐詰工場(待修中,未開放) 歷史建築 種類:產業設施 區域:大樹區 名稱:九曲堂泰芳商會鳳梨罐詰工場(待修中,未開放) 創建年代:日治時期 創建年代:日治時期 公告文號:府文資字第0930017747C號 公告日期:2004/03/02 地址:高雄市大樹區久堂里復興街勝利巷18、20、22、24號 建造者:葉金塗 管理單位: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台灣南區辦事處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2,299.2平方公尺; 大樹區中興段144、154、155、156、158、159、160、161、193、194、195、196、197、198等14筆地號。 登錄理由:1.為日治時期地方產業之歷史見證,登錄為歷史建築,有助於喚起民眾對地方產業的記憶。 2.建築構造保持狀況大致良好,磚砌型式精美。 3.地方人士(公部門、文史社團)極有自發性進行保存與與再利用之意願。 .歷史沿革 九曲堂泰芳商會鳳梨罐詰工場的創辦人是台北大稻埕的實業家葉金塗(1882-?)。大正3年(1914)7月,葉金塗在臺北創立泰芳商會第一工場,從事鳳梨罐頭加工製作,並陸續在員林及大樹地區興建第二、三、四工場。隨著台灣總督府積極獎勵鳳梨事業,相繼引進、培育適於加工的鳳梨品種,台灣鳳梨加工產業日漸蓬勃。值此契機,葉金塗於大正14年(1925)南下九曲堂創設泰芳商會鳳梨罐詰工場,男女員工有150人。 1920-1930年間,全台鳳梨罐詰工場大幅增加,引發粗製濫造的問題,復以因應日本侵華所開啟的新局勢,台灣總督府於昭和6年(1931)開始實施統制經濟政策,也將台灣鳳梨產業推上統制之途,先有同業組合、共販會社之創設、運作。昭和10年(1935)6月以日資為主的「台灣合同鳳梨株式會社」成立,台灣總督府強制將所有鳳梨罐詰工場合併於該會社,並將鳳梨生產農場整併為「台灣鳳梨拓殖株式會社」。昭和11年(1936),台灣總督府將兩會社合而為一,即「台灣合同鳳梨株式會社」,從此台灣鳳梨產業乃成為獨佔經營。而泰芳鳳梨罐詰工場被整併入台灣合同鳳梨株式會社後,幾棟主要建築物充作該會社九曲堂的辦公廳使用。 二次大戰結束後,原泰芳鳳梨罐詰工場移交中華民國政府,曾為國軍汽車保修場,後改為「陸軍九曲新村」,作為國軍眷舍使用,並陸續有所增、改建。 民國92年(2003),居民遷出。民國93年(2004),登錄為歷史建築。今留三棟主要建物及部分圍牆。 .文資現況 現況保存、尚待修復。 .建築材料 磚造 .建築風格 係日治時期設立之工廠,建築格局尚完整,為洋式紅磚樓房,拱廊是主要特色。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09154460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091744136.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0737820.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0738896.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073989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074090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074192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0855056.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085641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0857286.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18170858332.JPG
31529668 40996656-aad8-44d2-9810-bd2d40514ca3 鳳鼻頭(中坑門)遺址 遺址 種類:文化遺物─其他 指定別:國定遺址 區域:林園區 名稱:鳳鼻頭(中坑門)遺址 公告文號:文資籌研字第09500017951號 公告日期:2006/05/01 地址:林園區中門里中坑門聚落北側約350公尺處,鳳山丘陵南端前緣緩坡處 管理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約9.7公頃;林園區王公廟段苦苓腳小段307-6等79筆地號。 指定理由:1.本遺址有大坌坑文化、繩紋紅陶文化、夾砂紅、灰陶文化等不同文化,遺址面積亦廣,為台灣地區重要的史前遺址之一。 2.其所出土的遺物為台灣南部地區較早發現的,並含蓋有新石器時代早期至晚期之大坌坑文化、牛稠子文化鳳鼻頭型及鳳鼻頭文化等三個文化層,呈現台灣西南部史前文化之發展。 .歷史沿革 1.鳳鼻頭(中坑門)遺址位於本市林園區中門里中坑門聚落北側,鳳山丘陵南端前緣緩坡處,為一處海升後沖積平原所形成的台地,至今約有3500~2000年的歷史,在日治末期由日人考古學者坪井清足於挖掘壕溝時被發現,民國54年(1965)張光直先生曾有計畫發掘得知本遺址有大坌坑文化、繩紋紅陶文化、夾砂紅、灰陶文化等不同文化,遺址面積亦廣,為台灣地區重要的史前遺址之一。 2、民國79年(1990)中研院史語所黃士強與劉益昌兩位教授針對遺址範圍與文化做研究,其所出土的遺物為台灣南部地區較早發現的,並含蓋有新石器時代早期至晚期之大坌坑文化、牛稠子文化鳳鼻頭型及鳳鼻頭文化等三個文化層,呈現台灣西南部史前文化之發展。 .文資現況 遺址現況分布有果園、植栽及墓塚等。 .建築材料 陶片、貝類、骨器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144790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184733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411184746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101010446.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101011491.JPG
31529669 3cacd479-f3db-44d6-9082-3d7ad90b5bec 萬山岩雕群遺址 遺址 種類:文化遺物─其他 指定別:國定遺址 區域:茂林區 名稱:萬山岩雕群遺址 公告文號:文資籌二字第0972109806號 公告日期:2008/08/22 地址:高雄市茂林區萬頭蘭山區 管理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高雄市茂林區達克車段、28地號及高雄市茂林區沙古吾段13號、25號土地。 指定理由:1.萬山岩雕圖案母題具有族群文化發展的高度價值,同時具有高度敘事的意涵。岩雕母題有具體構圖,非為雜亂無章即興之作。族群社會利用圖案母題表現故事,顯示該社會已有高度發展:萬山岩雕群遺址在文化人類學、建築學以及相關臺灣南島語族研究上有重要意涵。 2.為國內唯一之大型雕刻遺址。自1970年代被學術界研究以來,歷經民族學、人類學、藝術學等不同學科之研究,已具有學術研究之初步價值,開創我國岩雕研究之領域。 3.岩雕就考古學來講,岩雕之技法、母題及其相關之組成,均具有豐富的意涵。 4.萬山岩雕群遺址具有數量上的唯一性。 5.除部份岩雕本體受自然風化及人為損害外,岩雕本體及周圍環境,仍具完整性。 6.岩雕具有獨特性且深受國人矚目,有其特殊性之展示教育意義和潛力。 7.為臺灣唯一的岩雕群,但在中國大陸及太平洋地區都有類同之文化體系。未來,萬山岩雕群遺址有其跨國研究之意義,並可能與南島語族之起源研究有關。 .歷史沿革 1.民國67年(1978),當時在屏東師範學院任教的高業榮老師,於今高雄市濁口溪上游北岸,發現台灣第一、二座岩雕遺跡,高老師依照當地原住民賦予的地名,取名為「孤巴察峨」,「祖布里里」;民國73年(1984)又發現第三處岩雕,命名為「莎娜奇勒娥」,民國78年(1989),內政部將「孤巴察峨」、「祖布里里」、「莎娜奇勒娥」三處岩雕,指定公告為第三級古蹟「萬山岩雕」。 2.民國91年(2002)底,高業榮老師在魯凱族原住民的帶領下又發現了第四處岩雕(命名為:大軋拉烏),原高雄縣政府文化局於民國93年(2004)前往勘查「大軋拉烏」時,於大軋拉烏西側三十公尺處發現一處疑似岩雕刻痕;同年四月間,三立電視公司前往萬山岩雕拍攝,又於大軋拉烏西側再發現數處疑似岩雕的刻痕民國95年(2006)研究團隊再度於「大軋拉烏」附近發現刻有紋路的石頭,遺址本體現計有4處共10座岩石上有人為刻痕,萬山岩雕形成一岩雕群。 3.民國97年(2008)文建會會同專家學者辦理之遺址現勘,又於「祖布里里」發現一處新岩雕及「大軋拉烏」發現三處新岩雕,共計「萬山岩雕群遺址」共有4處14座岩石(岩雕本體)。各岩雕刻鑿紋路特徵:(1)孤巴察峨:人像紋、百步蛇狀紋、圓渦紋。 (2)祖布里里:足掌紋、杯狀坑,散置凹點。 (3)莎娜奇勒娥:大凹坑,散置凹點。 (4)大軋拉烏:格狀紋、眼形紋、圓渦紋、散置凹點(似魯凱族衣飾邊緣裝飾紋路)。 .文資現況 因位處深山,目前每年定期巡查二次。 .建築材料 岩石。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031513531955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0315135352220.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031513541058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031513535248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031513540998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031513532013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0315135320536.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031513532108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0315135321940.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031513535072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0315135351377.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0315135351830.JPG
31529670 07dd687c-6ef0-45b2-9103-6a4c0303be70 東沙遺址 遺址 種類:自然遺物─其他 指定別:市定遺址(直轄市定)遺址 區域:旗津區 名稱:東沙遺址 公告文號:高市府文二字第0990024136號 公告日期:2010/04/28 地址:高雄市旗津區東沙段85地號 管理單位: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海岸巡防總局南部地區巡防局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瀉湖中段,地籍圖樁號H52之立樁往東北102公尺處,長約50公尺範圍的岸灘草地。總面積6,706平方公尺。 指定理由:由出土遺物發現明顯的文化層、遺跡現象與爐灶、陶瓷相關遺留,屬漁民多次性利用的臨時性的居留遺址。 .歷史沿革 「東沙遺址」位於南海島群-東沙群島-東沙島之瀉湖中段,為18世紀晚期至19世紀遺址。 文化遺物有:陶器(橄欖綠釉唇口罐、素燒磨研器、堆貼龍紋折沿口褐釉盆、褐釉硬陶片、素燒陶壺)、瓷器(青花瓷碗、青花瓷盤、青花瓷杯)、金屬器(鐵釘、銅鈴)、生態遺留(獸骨)、岩石(石英石塊)等,由出土遺物發現明顯的文化層,遺蹟現象與爐灶、陶瓷銷關遺留,屬漁民多次性利用的臨時性的居留遺址。 民國99年4月高雄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通過指定為市定遺址,名稱為東沙遺址。 .文資現況 遺址範圍四周目前均為草海桐等雜林。 .建築材料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0304024517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01115075502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01115075519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01115075532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01115075544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101115075555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0304514436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0304514474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03045244086.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0304524442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03045244756.JPG
31529671 f9a07bd3-5a7e-4b91-8f51-24e68c1f6200 左營舊城遺址 遺址 種類:文化遺物─其他 指定別:市定遺址(直轄市定)遺址 區域:左營區 名稱:左營舊城遺址 公告文號:高市府文二字第0950021878號函 公告日期:2006/04/27 地址:高雄市左營區左營大路與忠信路口 管理單位: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10,011平方公尺; 左營區興隆段167-5、168-6、700、700-1、700-33、701-8、703、699-4、699-7等地號。 指定理由:本區域之文化資產意義包括: 1.具有史前時期距今約5000-3400年前之文化層,雖保存情形受清代地層之擾亂,部分已不具原地層堆積意義,但仍具文化遺物之意義。 2.歷史時期之文化層確認與明鄭時期興隆莊,清領初期以來之鳳山縣治所在相關,晚期之地層可確認與一級古蹟「鳳山縣舊城」之城內空間相關,值得進一步擴大發掘研究。 3.據地下層位堆積顯示,左營地區早期環境變遷從海域轉變為海灘、海岸沙丘,並陸連龜山與壽山北端,形成初期左營地區人類生活空間,具有早期環境變遷研究之重要意義。 .歷史沿革 1.具有史前時期距今約5000-3400年前之文化層,且可能延伸至距今2000年前,唯部分保存情情受清代地層之擾亂,已不具原地層堆積意義,僅存文化遺物之意義,但亦有原地層堆積未受干擾,顯示為高雄市北區最早之人類居住地點。 2.經試掘所得就城遺址地下層位推積,顯示左營地區早期環境變遷從海域轉變為海灘、海岸沙丘,並陸連龜山與壽山北端,形成初期左營地區人類生活空間,具有早期環境變遷研究之重要意義。 3.透過透地雷達檢測發現研究區域內具有相當數量陶瓷、磚瓦或石塊等物體,部分地區並可推測具有地下結構,顯示研究區域內為縣城內重要之生活空間。 4.歷史時期之文化層確認與明鄭時期興隆莊,清代初年以來之鳳山縣治所在相關,晚期之地層當可確認與目前之內政部定一級古蹟「鳳山縣舊城」之城內空間相關,初步確認為城內民居空間。 上述資料清楚顯示,區域所保留的文化資產不但可與左營舊城之城內空間符合,增強舊城應具之歷史人群生活意義;同時出土的史前時期地層更延長了高雄市地區人群活動歷史,增加本地區文化資產的重要性。 .文資現況 目前作為公園綠地。 .建築材料 透過透地雷達檢測發現研究區域內具有相當數量陶瓷、磚瓦或石塊等物體,部分地區並可推測具有地下結構,顯示研究區域內為縣城內重要之生活空間。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10043318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10043334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013043428293.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10035932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100359478.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100359634.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10035980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100359961.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11121100433033.JPG
31529672 5b533599-c0dd-4ccd-8dec-d797049729f9 內惟(小溪貝塚)遺址 遺址 種類:文化遺物─其他 指定別:市定遺址(直轄市定)遺址 區域:鼓山區 名稱:內惟(小溪貝塚)遺址 公告文號:高市府文資字第10130613701號 公告日期:2012/04/12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壽山段(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內) 管理單位:高雄市柴山協會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定著土地之範圍:長寬約400×100公尺,約32000平方公尺; 高雄市鼓山區壽山段38、38-9、38-17、38-18、38-48及38-56號、內惟段八小段23-2等地號。 指定理由:本區域之文化資產意義: 1. 蘊育豐富的地質地形景觀與動物資源,除了具有史前貝塚遺跡遺址,且為歷史紀錄中平埔族馬卡道族打狗社原住民族生活空間,整體而言具有生態及文化保存價值。 2. 經「100年度高雄市遺址審議會第2次會議」決議:「內惟(小溪貝塚)遺址蘊育豐富的地質地形景觀與動物資源,並且具有史前貝塚遺跡遺址,具文化資產保存價值,同意指定為市定遺址。」 .歷史沿革 1. 小溪貝塚遺址最早的調查資料始於日人土屋恭一的調查,初步得到壽山洞窟的調查資料。 2. 考古發掘有劉益昌等人於1995年受高雄市政府民政局委託進行本遺址的試掘研究工作,初步得到本遺址的地層堆積及各式出土遺物,對理解本遺址之內涵有較清楚的資料。 3. 由於此一遺址在1980年代中期以來,透過調查研究與論文介紹,高雄地方人士逐漸理解此一遺址的重要性,也因為柴山軍事地區逐漸開放,使得柴山的自然與人文歷史受到地方文史工作者的注意,尤其貝塚部分部分尤其受到重視,甚至被命名為小溪貝塚。 .文資現況 遺址目前主要位於壽山自然公園範圍內,上階地闢築為登山步道,靠近市區的下階地緩坡有私人開墾種植,遺址除水庫區及南側有採礦區有所破壞外,上階地所見保存狀況大致尚可。 .建築材料 石器、陶器、骨器、金屬器、貝類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0206174605715.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0206174604982.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0206174605169.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0206174605340.JPG,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Heritage/20120206174605528.JPG
總共 140 筆,顯示第 101 到第 140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