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全台客庄相關旅遊景點,提供給民眾作為旅遊參考資訊

縣市 鄉鎮 景點名稱 景點介紹 地址 連結網址
61082434 嘉義縣 中埔鄉 菸樓尋訪記事 10月中旬,穿梭在中埔鄉和興村一帶田間,處處可見大片綠油油的菸葉,然而,半個世紀前的殘舊菸樓與菸窯,經過歲月風霜,早已頹杞半傾。當地客家人韋綱松談到,菸葉不比其他稻作農產,一般農作物1年可收成2~3次,而菸葉屬於冬季裡的作物,1年僅收成1次,再加上後續製作過程繁複,吃力不討好,一般農民很少會選擇製菸草維生。然而客家人由外地遷徙於此,為了生存,只能避開競爭較激烈的熱門農作物,以冷僻困難的燻製菸草作為異鄉打拼的先發產業。也就是這種不避險阻的硬頸性格,讓製菸業成為客家人的傳統產業之一,說來,其實有些些辛酸!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17
61082435 嘉義縣 中埔鄉 番路鄉菸樓 我們在客家文化協會賴嘉吉理事及曾釗芬總幹事的帶領之下,於鄰近的番路鄉五虎寮尋覓一處堪稱完整保存的客家傳統菸樓與菸窯,屋主為朱榮發先生。 這棟朱家菸樓大約建造於台灣光復期間,距今已有60多年歷史。曾經風光過30幾個年頭,儘管外圍磚牆已斑駁,但內部陳設依稀可以想見當年的榮景。一進菸樓裡,主體被壯觀的菸窯所佔據,把頭探進菸窯內,可見木支架縱橫其中,昔日菸葉就置於木架上,層層疊疊往上懸掛,約有兩層樓高。窯底原設有直徑約30cm的大鐵管,沿著四方窯邊架設,所有的管口都通向最後方的柴爐,以燃燒木柴來加熱鐵管,再利用鐵管的高溫熱度來燻乾菸草。菸窯頂端正上方是煙囪,煙霧騰空而上,全盛時期,煙火不斷,見證客家製菸業的鼎盛時光。 朱先生說,當年燻乾菸葉的柴火,都採自自家栽種的龍眼樹和相思樹,而今菸樓早已熄火26個年頭,倒是整片樹林,仍生氣勃勃地綿延不絕。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18
61082436 嘉義縣 中埔鄉 鄉間特產記事 中埔鄉氣候溫和,境內地形變化豐富,有平地、淺山坡地以及高山林地,由此蘊育出多種農特產品,如柳丁、葡萄柚、食用菇類、花卉、檳榔、菸草、木瓜、竹筍等等。其中,不受四季氣候影響,可全年生產的農產,則有石蓮花和咖啡。 石蓮花,營養價值極高,雖然嚐起來微酸,卻是鹼性食物,可以調節人體的酸性,達到均衡作用。其中的維生素B6、葉酸、菸鹼酸,更可以有效紓緩抑鬱症,改善現代人壓力過大的問題。可以洗淨、直接生食,或者沾蜂蜜、梅子粉食用,或者涼拌入菜、打成果汁飲用。近年來農會輔導的石蓮花產銷班,更將石蓮花延伸出相關副產品,包括石蓮花果凍和果汁,頗受好評。 咖啡,縣內的阿里山山脈,雨量豐沛、氣候濕潤,非常適合咖啡樹生長。其中的「豆賞台灣咖啡園」,占地達17 公頃,是目前台灣最大的咖啡園。園區內種植阿拉比卡咖啡樹,咖啡香氣獨特,含有較少的咖啡因,相較其他品種,氣味更溫和,不苦、不澀、不酸,甘香醇厚、口感極佳。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19
61082437 嘉義縣 中埔鄉 古亭畚 在和睦村,我們看見一個個像小圓亭子的立體建築,一問才知,這可是客家傳統的穀倉,稱之為「古亭畚」。早期農業社會,客家人用它來囤積稻穀或蕃薯。和一般穀倉不同的是,古亭畚本體是由竹條編織而成,外圍再用石灰、泥土、稻殼的混合物紮實糊上,既通風又能防潮,可以妥善保存作物。底部則為了防濕氣,還特別以竹竿鋪地架高,讓古亭畚不至於吸收來自地面的水氣,更能達到乾燥作物的功效。先人的智慧,實不容小覷。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20
61082438 嘉義縣 中埔鄉 吳鳳廟(阿里山忠王祠) 位於中埔鄉社口村的吳鳳廟,建於嘉慶末年(1820年),為三級古蹟。傳說當年吳鳳為了教導原住民改正獵殺漢族人頭做為祭品的惡習,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山胞深受感動,因此戒除出草之風,後人則為了緬懷吳鳳的精神,為他建廟奉祀。這一則故事,現今頗有爭議,然而廟本身極具特色,尤其在大殿中,還可以看到先總統 蔣公親題:「舍生取義」的四字橫匾,頗值得前往一遊! 嘉義縣中埔鄉社口村23鄰1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21
61082439 嘉義縣 中埔鄉 獨腳仙休閒農場(靈基牧場) 坐擁嘉義中埔鄉的好山好水,林家兄弟從養牛起家的靈基牧場,到如今則轉型為多角化經營的休閒農場,是許多遊客的最愛,一來因為堅持進口無戴奧辛污染的新鮮牧草,造就乳牛高品質的鮮乳,連續3年獲得5顆梅花的認證肯定;二來因為在鄉公所及農會輔導下,農場設施十分多元,包括︰獨腳仙(甲蟲)生態館、賞蝶步道、草原景觀等,極適合假日親子共遊,寓教於樂。 嘉義縣中埔鄉石石弄村15鄰45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22
61082440 嘉義縣 中埔鄉 松友花卉農場 來到中埔,想要了解客家文化,一定不能錯過位於和興村的「松友花卉農場」。農場主人韋綱松先生是祖父時代從新竹遷移至此地的客家人,早期從事製菸業,至於他則開始經營花卉,近年來又因應國人重視休閒活動的生活型態,轉型為閤家度假的觀光農園,除了可以在園區烤肉、戲水、賞花、採果,享受田園之樂,還可以品嚐到傳統客家風味餐。 除此,最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客家擂茶,以多達13樣五穀堅果為底,如黑白芝麻、腰果、核桃、葡萄乾、枸杞等,佐以綠茶口味的五穀粉,用料紮實,滋味難忘,值得一嚐。 嘉義縣中埔鄉和興村37鄰公館97-20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23
61082441 嘉義縣 竹崎鄉 竹崎鄉。阿里山鄉。 竹崎鄉,最早的客家先民,約在200多年前從大陸遷徙來台,後來漸漸與當地福佬族群或原住民同化。至今,在鄉內的客家後裔還有:林、劉、許、李、鄧五大姓氏,也是竹崎鄉的大姓,粗略估計全鄉約半數人口都可能帶有客家血源。日據時代另有一批客家移民加入,他們分別從桃竹苗及屏東輾轉遷移至此。 阿里山鄉,僅存的客家聚落,大多在日據時代從新竹一帶遷徙過來,經過多年族群融合,早與當地文化難分難捨,誠如當地客家後裔表示:這裡沒有所謂客家文化,只有客家精神還依然存在我們的骨子裡。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26
61082442 嘉義縣 竹崎鄉 竹崎鄉訪客家 移民初期,山區客家人為了與平地的福佬商家往來,大多學會了福佬話,久而久之,許多客家後裔不但不會講自己的家鄉話,甚至「夢裡不知身是客」,不知道自己具有客家血緣!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27
61082443 嘉義縣 竹崎鄉 內埔五大宗祠 根據文史專家研究表示,靠山的內埔地區有五大客家宗祠:林姓溪州派的「懷德堂」、林姓學堂派的「世德堂」、桃仔斜邱氏宗祠的「餘慶堂」、塘下寮劉氏宗祠的「本思堂」,以及林姓嶺尾派的「嶺尾派公廳」,其中嶺尾另有六伙灶的林家宗祠「六興堂」。另外,在當地也經常出現與客家原鄉相同的地名,比如:「溪州」、「嶺尾」、「學仔」、「六伙灶」、「塘下寮」和「尖東仔」等等。 然而,在我們聯絡採訪過程中,許多人都斬釘截鐵地說自己不是客家人,直到文史工作者謝錦繡親自跑到懷德堂,與當地的林先生一番懇談,甚至翻開他們的族譜,他才恍然想起自己小時候,每次過年祭祖時,伯父一邊主祭,一邊喃喃地唸著聽不懂的話,原來,竟是客家話! 也許,我們可以說台灣族群融合得太成功,再加上福、客通婚的例子比比皆是,實在無從斷然且明白地指出哪一個人、哪個家族,一定就是客家後裔,祇不過,想到了先民墾荒時期的艱辛,還是不免為漸漸失傳的客家文化,感到些許的悲哀!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28
61082444 嘉義縣 竹崎鄉 三山國王廟 位於麻箕埔的這座廟宇,廟內所恭奉的三尊神像已將近250年歷史了。相傳是清朝乾隆年間,由一位許氏家族自廣東潮州府饒平縣恭請而來的,一來為了庇佑墾荒平安,二來更為了福佑後代子孫。 最早因地脊人貧,無力建廟,只能暫時供奉於許氏宗祠家宅。日據時代,四處搜毀各地神像,許家人只得將這三尊神像藏起來,香火因而被迫中斷了數十年。光復之後,被恭奉在稱為「福榮宮」的小廟,並依隨著附近的福德正神生日,在農曆2月25日舉行慶典,直到民國89年2月,在當地有志之士的殷殷奔走募款籌建下,終於完成200多年來的建廟使命,正式將三山國王移入安座。而曾經暫時借住的小廟,仍在原地陪伴三山國王,形成極為溫馨的大廟護小廟景象,格外引人玩味。 竹崎鄉鹿滿村麻箕埔62-1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29
61082445 嘉義縣 竹崎鄉 阿里山鐵道記事 建於民國前的阿里山鐵路,是當初日本人為了將山裡砍伐的珍貴紅檜運下山來,才耗費可觀的人力物力架設高山鐵路,自山頂的阿里山站開始,沿途行經二萬坪、屏遮那、十字路、多林、奮起湖、水社寮、交力坪、梨園寮、獨立山、樟腦寮、竹崎、鹿麻產,最後抵達嘉義北門站,其間穿越崇山峻嶺,從上而下,更歷經了溫帶、暖帶,以及熱帶,號稱為世界三大高山鐵路之一。 伐木時代,客家移民的腳步也來到了山區,大多承攬林務局的工作,包括修築及維護鐵路、鋪設水電管線等,主要落居在鐵路沿線的地方。後來,隨著伐木走入歷史,以及阿里山公路的開通,鐵路的營運量銳減,其間的部分小站也面臨關閉的命運,客家族群為了討生活,開始分散到其它鄉鎮,或者留在原地務農維生。不妨沿著竹崎鄉所經的鐵道,四處逛逛,除了可以悠遊懷舊的氛圍,還可以欣賞日據時期的鐵道風華!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30
61082446 嘉義縣 竹崎鄉 鹿麻產車站 鹿麻產又名為「鹿滿」,是北門站與竹崎站之間的重要大站。車站所在的村落曾經人潮聚集、商業活動鼎盛,但自阿里山公路開通後風光不再,1982年甚至於不再停靠此站,遺留下來的木造車站本無人管理,荒蕪多年,直到2004年才依舊觀重新整建,恢復昔日風貌。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31
61082447 嘉義縣 竹崎鄉 竹崎車站 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登山起點,在蒸氣火車時代,必須先在這裡加水添煤,並且將28噸的平地車頭換成18噸的爬山車頭,以利之後的爬坡行程。車站原建造於1910年,如今所見的風貌為民國41年所整修重建,特色在於全為傳統木造建築,候車處及售票口更保存百年前日據時代的古風。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32
61082448 嘉義縣 竹崎鄉 十字路車站 原是屏遮那與多林之間的一站,後來火車不再停靠,所在村落曾有的榮景也不復可見,石造的火車站也失去了往日的丰采,只剩下火車鐵軌還靜靜地躺臥在站前的地上,流連其間,強烈地感覺到:物換星移、人事全非的唏噓!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33
61082449 嘉義縣 竹崎鄉 奮起湖車站 是阿里山鐵道中唯一擁有雙月台規模的火車站,因為早年蒸氣火車必須在此地轉換車頭、補充煤水、稍事歇息,所以也是本線沿途中最大的一站。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34
61082450 嘉義縣 竹崎鄉 奮起湖懷舊之旅 奮起湖位於海拔1405公尺的山城,三面環山,蘊藏豐富的自然資源,百年來,曾經因身為阿里山鐵道的中繼站而興盛一時,也曾因為阿里山公路的開通而沈寂好一陣子,最後才因火車帶來的懷舊人潮,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熱鬧景況。 其實,漢人在奮起湖的開墾,早在阿里山鐵路通車前的100年前,可以追溯到清朝嘉慶年間,主要集中在現今的「下腳店仔」位置。後來,日本人開始修築鐵路,吸引更多人前來,其中也包括了從桃竹苗二次移民而來的客家人,聚落也上移到了鐵路沿線一帶,也就是現在人們口中的老街。 因此,想要真正領略奮起湖的懷舊氛圍,不妨從「下腳店仔」開始,一邊穿梭在寧靜的巷弄間,一邊欣賞昔日木造建築的純樸之美,然後到文史陳列室看看,接著再到奮起湖站的火車展示場,向蒸汽老火車頭打聲招呼,最後再去老街玩玩囉!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35
61082451 嘉義縣 竹崎鄉 奮起湖文史陳列室 位於「下腳店仔」,現址原為日據時代的日警官舍,整棟主體結構是以檜木搭建而成,至今已有80多年歷史。後因年久失修而廢棄多年,但在當地文史工作者麥正治的極力奔走下,努力恢復原貌,並於2005年11月15日成立文史陳列室,記錄奮起湖的歷史與人文發展軌跡。 奮起湖舊名「畚箕湖」,因為所在區域的地理形狀就像個畚箕,由於名稱不雅,後來才改為奮起湖。為了讓遊客對這個地名印象深刻,麥先生還打造了一個比成人還巨大的畚箕,讓人一見會心一笑,再也忘不了啦! 嘉義縣竹崎鄉中和村奮起湖142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36
61082452 嘉義縣 竹崎鄉 古老蒸汽火車展示場 為了讓人們了解阿里山火車的沿革,在奮起湖站的車庫,設立了古老蒸汽火車展示場,不管你是否為火車迷,不妨進去瞧瞧那些已功成身退的蒸汽火車頭、車廂,看看火車發展史的歷史照片,懷想舊時的人文采風。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37
61082453 嘉義縣 竹崎鄉 奮起湖老街小吃 近年來鐵道文化興起,在一片懷舊熱忱之下,奮起湖百年老街又重新點亮燈火,益發思古之幽情。對遊客來說,逛老街最有趣的,除了穿梭在巷弄之間,看舊式建築、和當地人互動之外,就是品嚐當地美食、小吃,以及特產囉! 鐵路便當,由登山食堂打響名號,然而在老街可以說到處都看得到店家在販售,菜色也都大同小異,吃在嘴裡有一種濃濃的懷舊味,頗能感受當年往來旅客品嚐鐵路便當的心情。 火車餅,是天美珍食品店所生產的糕餅,源於老闆的靈機一動,別出心裁地將火車圖案印製在糕餅上,極受旅客喜愛,流傳至今超過60年,是許多人必買的伴手禮。 草仔粿,是德銘餅店的招牌點心,QQ的粿,裡面包著菜脯、香菇、後腿肉及蝦仁,用料豐富實在,吃過的人都讚不絕口,是當地知名小吃。 愛玉,是本地的特產之一,以手工傳統作法洗出來的愛玉,口感滑嫩,還帶著淡淡的清香,是「愛玉伯ㄟ厝」的拿手點心,而愛玉伯可是客家人唷。另外,在「愛玉戶外教學園」的露天庭園咖啡座,也可以吃到野生愛玉子洗出來的愛玉,除此這裡還供應現烤的甜甜圈,吃起來口感就像可頌,外脆內軟、香氣四溢,熱熱的吃再搭配加點酒的熱咖啡,真是一大享受! 佛手瓜與龍鬚菜,在這裡的巷弄人家裡到處可見,佛手的藤蔓嫩芽就是人們常說的龍鬚菜,加點大蒜大火快炒,滋味鮮甜,也是各家鐵路便當的必備菜色。為了讓吃過龍鬚菜,卻沒見過它生長模樣的城市鄉巴佬瞧瞧,奮起湖社區特別規畫了一條佛手瓜走廊,走在綠蔭扶疏的瓜棚下,仍可見當地農民以傳統長柄網摘取佛手瓜的景象,十分有趣。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38
61082454 嘉義縣 竹崎鄉 奮起湖大飯店 飯店的經營者原以登山食堂的鐵路便當起家,曾經名噪一時,後來因阿里山公路通車,便當生意大不如前,林家轉而投資經營旅館業,開設了當地最具規模最大且知名度最高的奮起湖大飯店。這裡的客房全為原木竹編裝璜,並提供古早檜木浴桶,可以享受獨特的青草藥浴。最具特色的VIP房,為和式榻榻米,天花板以檜木製成,一走進室內,就有濃濃的檜木香,是遊客來此住宿的首選。 嘉義縣竹崎鄉中和村奮起湖178-1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39
61082455 嘉義縣 阿里山鄉 阿里鄉的美麗與哀愁 阿里山位於海拔1800至3000 公尺的雲霧地帶,生長著紅檜、扁柏、台灣杉、鐵杉,以及華山松,其中又以紅檜最為珍貴,日本人相中它的高經濟價值,不惜耗費可觀的人力物力,在高山峻嶺之中,進行高難度的伐木作業,更為了將阿里山五木運下山來,興建了一座聞名中外的高山鐵路。 當時,整座山區可說熱鬧非凡,許多人來到這裡討生活,這其中也包括了為數不少、從原居地二次移民而來的客家人,他們大多落腳在沼平車站的鐵道附近,主要從事鐵路維修等相關工作,其中也有人在此開設旅館、商店者。然而,民國65年冬天的一場大火,燒掉木造的沼平車站,更將100多戶日式民宅夷為平地,曾有的風光已不復可見。 至今,人們來訪阿里山,大都以新建的沼平車站為據點,想要觀看日出美景者,可搭乘觀日火車來到,再循祝山觀日步道前往;想要欣賞三月的櫻花美景者,可到櫻花步道逛逛;火車迷者,不要錯過位於沼平公園內的火車展示場,和功成身退的蒸汽火車頭打聲招呼。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40
61082456 嘉義縣 阿里山鄉 阿里山訪客家 祖父輩就來到阿里山墾荒的客家人謝敏菊,家族多已移居嘉義市區。每年除了清明時節返回新竹祭祖掃墓,幾乎已然成為道地的嘉義人。 話說民國60年代,菊姊和先生在自忠的住處、層層梯田般的山葵田下,開始了經營民宿的歲月。自忠位在南投縣和嘉義縣的交界,也是自阿里山通往玉山的必經驛站,謝家民宿就開在自忠車站旁,是攀登玉山的登山客溫馨的休憩之所。 最初民宿的客人只有日本人和少許韓國人,直到接待日本人的名氣愈來愈大,口耳相傳之下,才逐漸有本國人投宿。全盛時期,可招待2輛遊覽車的旅客,規模之大,可以想見。然而一場震天軋響的九二一地牛大翻身,在一夕之間震垮謝家多年的心血結晶,房子沒了,地處地震危險地帶,也無法再居住,政府勒令強制搬遷,並安置在阿里山下2公里處的組合屋,一住就是5年多。 因為不捨得美麗的山川景致,菊姐還是經常回到老家,並且將山葵田轉為正業種植,但熟客上山還是習慣來看看菊姊,每個人都很懷念住在山葵民宿時的溫馨,大家唸唸不忘的,更是那段阿里山的黃金歲月。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41
61082457 嘉義縣 阿里山鄉 農特產記事 阿里山鄉的農產以耐寒的高山作物為主,包括:茶葉、愛玉子、明日葉、苦茶油、桂竹、石筍竹、麻竹、箭竹、孟宗竹、高山蔬菜、山葵等。其中以全年生產的「阿里山珠露茶」和山葵,最負盛名。 阿里山珠露茶,主要生產在海拔1200至1700公尺的山區,其中的石桌(雖然行政畫分為竹崎鄉,但地緣關係卻較接近阿里山鄉),是台灣著名的茶葉產區。因氣候溫和、土壤肥沃、早晚雲霧籠罩、平均日照短,使芽葉所含苦澀成分降低,以此所製作的茶滋味甘甜、氣味芬芳濃郁。民國76年,前副總統謝東閔先生至此巡視,十分欣賞當地的好山好水,更對此地茶香讚不絕口,特別命名為「阿里山珠露茶」,一時聲名遠播,是品茗行家不能錯過的極品。 山葵的種植,是日據時代日本移民來台後才開始栽種,主要生長在海拔2000公尺以上的山區,必須經過2年以上的生長期,才算完全成熟。新鮮山葵帶著清香,滋味衝而不嗆,現磨後不僅可搭配生魚片,當地人還習慣在吃各種熟食時,比如燙高麗菜、白切肉等,沾些山葵食用,據說可以提味解膩。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42
61082458 嘉義縣 阿里山鄉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包含香林、中山、中正三個村落,佔地1,400公頃,蘊藏豐富的森林生態,更有馳名中外的日出、雲海、晚霞等天然美景。只可惜,境內最知名的阿里山神木已倒,想要看神木的人,可以到鹿林神木區一遊,這棵神木可是目前開放的林區中,最為高大的神木囉!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43
61082459 嘉義縣 阿里山鄉 姊妹潭 自沼平車站向上走森林步道,約600公尺,即可抵達這兩座天然形成的高山湖泊,面積雖不大,卻是此間高山動、植物、微生物的活水泉源。後人所賦予的淒美愛情故事和姊妹情深,更讓此處憑添浪漫想像。潭中有兩座相思亭,以木橋連接潭岸,潭邊設有環潭步道,景致動人。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44
61082460 嘉義縣 阿里山鄉 特富野古道 原是鄒族原住民各社之間,為了通婚、探親、狩獵、以及與敵人交戰等活動所開闢的山路,又稱水山古道。日據時代前段曾鋪設水山運材鐵道,為阿里山鐵路的支線。後因停駛廢棄,導致部分路段腐朽坍塌。直到民國90年,林務局重建古道,全長6.32公里的鐵道枕木與碎石階梯步道,才得以重見天日。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45
61082461 嘉義縣 阿里山鄉 塔塔加鞍部觀日出訪夫妻樹 來此,除了可以觀賞鄒族的聖山──塔山壯闊的日出美景,還可以到訪伉儷情深的「夫妻樹」,因而成為遊客的最愛。夫妻樹,原為兩棵千年檜木,卻在民國52年的一場森林大火被燒死,然而樹木雖死,卻依然相依相偎、屹立不搖,就像是一對生死與共的伴侶一樣,因此人們喚它們為夫妻樹。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46
61082462 嘉義縣 阿里山鄉 阿里山閣大飯店 位於在海拔2274公尺的阿里山沼平車站旁,1918年間由日本人建造,原為木造二層樓房,1918年改建為三層樓之飯店,目前為阿里山鄉公所以公共造產方式經營,是當地唯一的公營飯店。 嘉義縣阿里山鄉香林村1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47
61082463 高雄市 前金區 六合夜市小吃 六合夜市是以小吃為主的夜市,和基隆市廟口夜市、台北士林夜市齊名,每天入夜後都是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各種本地可口美食,琳瑯滿目任君選擇,吸引了無數國內外觀光客慕名而來。 夜市內有全年無休的「廣林滾筒碳烤」,老闆採用滾筒來烤肉,保證不讓烤肉燒焦,招牌菜是雞肩膀、雞小排還有豬排骨。至於極受歡迎的「培根包金珍菇」每天新鮮現做,一過9點就會賣完,要吃可要趁早。 著名的「義大利炸冰淇淋」也值得一試,老闆在15年前獨家研發出這種高成本的吃冰妙招,降低1/3甜度的冰淇淋吃起來清爽可口。此外,也不妨試試一盒400元的老牌烏魚子到底有多好吃。而一到冬天就人手一個的「宏記胡椒餅」,噴香的滋味,教人難忘!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68600
61082464 高雄市 美濃區 鍾理和紀念館 順著路標,蜿蜒山路而上,來到了台灣第一座平民文學館──「鍾理和紀念館」。館址位於笠山山麓,是鍾理和晚年生活、寫作的故居。鍾理和是台灣第一代的鄉土文學作家,小說中對於客家生活有細膩的描寫。紀念館周圍還設有「文學步道」,清幽林蔭中可見多座石碑,上面刻有許多台灣文學作家的詩句,令人緬懷其豐沛文采。 高雄市美濃區廣鄰里朝元路95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20
61082465 高雄市 美濃區 美濃客家文物館 遊賞完必逛的老街、美濃湖,可沿著民族路繼續往北走,來到景致清幽的「客家文物館」。美麗的蓮花池與獨特建築體,讓整個園區散發出獨特氣質。客家籍的謝英俊建築師結合了「菸樓造型」與「合院設計」,重新建構出美濃的獨特建築風格,使用清水模的建材更表現出簡單樸實的意象。館中從美濃的歷史、生態、古蹟,到客家人的音樂、菸葉、夥房、生活型態,都有精采詳盡的介紹,讓遊客能更了解客家的文化之美。 高雄市美濃區民族路49-3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17
61082466 高雄市 美濃區 美濃開基伯公 美濃窯園區的後方有一處「開基伯公」,雖然不位於永安老街,卻是美濃地區的第一座伯公壇,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墳塚式」的伯公,是客家地區最原始的土地公形式,小土堆上只供奉著一塊石碑,上面刻著「福德正神」字樣,通常呈現葫蘆形狀,象徵福氣吉祥之意。 然而,隨著族群的融合,以及經濟的提升,土地公漸漸被擬神化,逐漸出現廟宇建築、木雕或水泥的塑像,也因此美濃的土地伯公多達400多座,其中「墳塚式」的伯公只剩下40多座,除了開基伯公之外,在大崎下交工樂團錄音室附近,也有一座。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14
61082467 高雄市 美濃區 中正湖 中正湖又稱「美濃湖」或是「中圳碑」,百年前原是蓄水灌溉的埤塘,現在則規畫為自然景觀生態保育區。拜訪美濃湖最浪漫的時機,在破曉之際與黃昏時分,變化萬千的朦朧天色,映照著遠山近亭,彷彿一幅美麗的山水潑墨,令人心醉。湖畔附近可見一處古味階梯通往「廣榮興紙傘廠」,據說電影「星星知我心」曾來此取景拍攝,有空不妨一遊。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15
61082468 高雄市 美濃區 錦興藍衫店 位於老街上的錦興行,是美濃鎮碩果僅存的藍衫店,裡面的老師傅已經有90多歲的高齡。雖然現在只有在節慶表演等特殊場合,客家婦女們才會穿上藍衫,但謝師傅堅守傳統,使用老針車、老熨斗、舊曲尺、製圖板等傳統器具,手工製作出一件件樸實典雅的藍衫。 「藍衫」是客家人的傳統服飾,樸素的藍底象徵客家人勤儉刻苦的精神,而斜襟上滾成一圈的邊飾,則為藍衫添加許多亮麗風采。 高雄市美濃區永安路177 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12
61082469 高雄市 美濃區 下庄之旅 白馬名家,是宋氏家族所興建的夥房。每逢農曆過年,這裡總是熱鬧滾滾,400多位的後代子孫以及壯觀貢品,擺出的龐大陣仗令人咋舌。相傳宋家在清朝年間曾發生一段傳奇故事:某日宋氏夫婦將菜園中收割的農作物隨手放在水缸邊,隔天一早卻都不見了,接連幾天都發生同樣的現象。於是他們決定守夜調查真相,到了夜半,只見一匹白馬將作物和水吃光,追尋白馬蹄印來到竹林之中,赫然發現了一塊石頭伯公,在擲筊後請求挖掘,居然發現了許多金銀財寶,因而一夜致富。神秘的傳說已不可考究,但看著大戶人家的改良式兩層樓夥房,不免令人有無限的遐想空間。 古水橋,是橫跨獅子頭水圳的圳道。水橋縱橫於兩岸之間,走在上面可以欣賞河上風光,橋的兩岸更是婦女們洗菜擣衣、閒話家常的好處所。 敬字亭,已被列為三級古蹟。它的用途為「燒紙爐」,因為客家人認為文字是聖神的化身,即使寫過的紙也不能隨意丟棄,必須拿到敬字亭裡焚燒。除了表現惜紙重文的傳統,客家人還有「晴耕雨讀」的古訓,以及多處的書院設置,難怪客家庄出的博碩士如此之多。 里社真官,是客家人特有的「水神伯公」。有著墓園般的造型,一般都設置在溪邊或是水圳之旁。風水上認為「水口」象徵財富,將伯公設在此處,除了可以聚集財氣,還能保佑庄裡重要的水源不被侵占。造型特殊的「社官伯公」全台僅存三座,且都位於美濃鎮內。為何稱作里社真官?「里社」是古代最小的社祭單位,一里二十五戶人家,由民間管理的里社,也就是今天台灣土地公的前身。而真官就是水神,因此里社真官也就是掌管水源的土地公。 德勝公壇,是為了感念德勝公的恩德所建的小廟。相傳在清朝乾隆年間,閩南人入侵,在情勢危急時,突有神明相助,村民感念其恩德,尊稱祂為德勝公,並為祂建壇立祠,在每年臘月初三還會設酒醴祭拜。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10
61082470 高雄市 鼓山區 龍子社區民俗文物館 30多年前,鼓山區龍子里的居民為了讓後代子孫了解先人的生活歷史,集結社區40多戶居民力量,蒐集了古代照明燈、煙斗、古書、古桌、裁縫機、農具、花轎等文物,並將它們陳列展示在社區活動中心的三樓。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58
61082471 高雄市 旗津區 多變的旗津風貌 靠海的旗津區,可區分成以下幾個觀光景點:旗津渡輪站、海岸公園、旗后燈塔、旗后砲台,以及踩風大道和星光隧道。 旗津渡輪站,早在日據時代,就以小木殼船作為旗津至高雄往返的交通工具,當時許多的民生物資均需至旗津採購,渡輪於是成為重要的交通工具。 海岸公園,為高雄市內新興的海岸遊憩區,全區分成海水浴場、觀海景觀步道、綠野區、自然生態等四大區,開放以後,再配合周邊的餐飲服務業,使這裡成為高雄人假日最愛流連的場所。 旗后燈塔,創建於清朝光緒九年,位於旗后山上,由英國技師所設計,已聳立在打狗港無數個歲月,從無間斷地持續照耀海上,確保船隻航海安全。 旗后砲台,已列入古蹟。早在清初康熙年間,這裡就設有營房砲台,並特別安置了六尊中國式大砲鎮守。現在的砲台分為兩處,在旗后山上的是「威鎮天南」,港口北岸則有「雄鎮北門」砲台。 踩風大道,指的是沿著海濱,穿過星光隧道,可串連燈塔、砲台等景點的海景自行車道。星光隧道原來是高雄地區最早的一條隧道,後來在隧道內加以螢光裝飾,並開放成為可以騎自行車的絢爛隧道。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59
61082472 高雄市 鳥松區 澄清湖 原來是用來調節農田灌溉之用,舊名為「大埤」;民國41年,為因應工業用水而加以整建,一度改名為「大貝湖」;民國52年,先總統 蔣公南巡湖畔時指示改名為「澄清湖」。至今,則是當地最知名的觀光景點,闢有環湖道路,可沿著湖畔欣賞四季晨昏不同景致,號稱是高雄區內最大的一塊綠地。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60
61082473 高雄市 愛河 從高雄縣流入的愛河,將高雄市一分為二,東西兩岸皆設有河畔景觀步道,最適合晨昏時分來此散步。入夜之後,倒映水面的各種霓虹彩光,則將愛河妝點得份外迷人,你可以選擇落坐在「愛河曼波」或「黃金愛河」的湖畔咖啡館,陶醉在咖啡香、美妙樂音之中,或者搭乘點滿燈火的觀光船,好整以暇地欣賞愈夜愈美麗的愛河夜景。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61
61082474 高雄市 前金區 華園大飯店 全台第一家民營國際觀光飯店,座落於鬧中取靜的愛河旁,環境清幽雅緻,館內有272間溫馨舒適客房,一年四季都可使用的椰林游泳池,以及專業健身房,只要步行6分鐘即可抵達車水馬龍的小吃六合夜市,曾榮獲台灣觀光局五朵梅花榮譽。 高雄市前金區六合二路279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63
61082475 高雄市 苓雅區 麗尊大酒店 麗尊大酒店是台灣唯一「對街式」雙子星國際觀光飯店,右擁水公園綠地、高雄市文化中心,左鄰商業購物區,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全館充滿優質古董藝術和名畫,精緻穩重的裝潢,極具現代藝術的生活品味。 高雄市苓雅區五福一路105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65
61082476 高雄市 六堆的移民故事。 客家先民來台的歷史,最早大約可以推溯到明鄭時期,主要是追隨鄭成功部下的劉國軒(福建省汀州府的客家人)而來。鄭克塽投降清廷後,部將大多被遣回原鄉,只有極少數留在台灣,加上當時的清廷頒布海禁,其中特別提到:「粵地屢為海盜淵藪,以積習未脫,禁其民渡台。」由此,大大限制了來台客家人的行動,其間或有偷渡來台者,但相較於漳州、泉州人來說,人數少了許多。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76
61082477 高雄市 高屏地區的開發 據說他們最早來到南部的濫濫庄開發(位於現今的屏東縣萬丹鄉四維村),然而形單勢孤,一直到施琅去世後,大約在清康熙三十五到三十六年間(1696~1697年),禁令才逐漸鬆綁,並出現較大規模的客家移民潮,人數愈來愈多之後,先民開始往四周探戡,主要的路線有三條:中路的開發,主力從麟洛河到潮州附近,再往上前進到了五魁寮溪,拓墾了竹田、萬巒、潮州、內埔等地;南路的開發,主力從東港溪到溪州溪流堿,開墾了新埤、佳冬;北路的開發最晚,一部分沿麟洛河來到麟洛與長治兩鄉,另有一部分人則前進隘寮溪南岸的里港鄉,並繼續前往高雄縣的美濃、杉林等地墾荒。 後來,由於清初的兩次民變事件,這些高屏的客家開墾地,才被冠上六堆的稱號,並延續至今。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77
61082478 高雄市 甲仙區 楠梓仙溪畔的客家人 根據客家民族在台灣的遷移記載,日據時期,有一部分北部移民遷到了甲仙鄉,主要分佈於鹽桑花、油礦巷等地,少數人則沿著楠梓仙溪抵達更上游的三民鄉定居。甲仙鄉以閩南人居多,至於三民鄉則以布農族、鄒族、排灣族、魯凱族為主要居民,相對而言,客家人的比例就偏低,經過多年的族群融合後,甲仙鄉的許多客家人變成了不會說客家話的福佬客,至於三民鄉的許多客家人則與原住民通婚,主要以種植果樹維生! 至今在甲仙鄉,還是可以追尋到客家的蹤跡,比如位於油礦巷裡建有一座義民廟,每年農曆7月19日,這裡都會如期舉行盛大的義民爺祭典。另外在甲仙商圈裡,也可以看見一座三山國王廟,每年明山、巾山、獨山國王的生日,也會熱鬧地展開慶祝,也許語言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一顆堅定信仰的心吧!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91
61082479 高雄市 甲仙區 六義山登山步道 仿日據時代古道開闢而成,沿途林相優美,可觀賞相思林、樟樹林、油桐花、桃花心木、黑心石和梅樹林等。除了可欣賞秀麗風光,步道設施還特別採自然生態工法,且經林務局評選為「國家級登山步道」,全程步行約6小時, 是登山健行的好去處。 高雄市甲仙區大田村鹿鳴山(吳酒桶頭山)區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96
61082480 高雄市 甲仙區 甲仙化石館 成立於1994年,館內展出有3000多件化石,以甲仙鄉出土之化石為主,另有飄洋過海而來的恐龍蛋化石、三葉蟲、菊石和魚類等世界級重要化石,數量和種類相當豐富。聽完解說導覽之後,遊客還可以到化石產區,親身感受自遠古世紀流傳下來的寶物。 高雄市甲仙區和安村四德巷10號之10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93
61082481 高雄市 美濃區 上庄之旅 庄頭伯公廟,是村莊的信仰中心。伯公就是一般人口中的土地公,客家人把祂視為很親的親人,就像同一家族中的伯伯一樣,所以稱之為「伯公」。一般而言,客家先民在開庄之時,都會先建立一處「開庄伯公」,保佑大家開墾順利,因此每個村莊都可以看到伯公廟,光是美濃地區大大小小的伯公就有400多座,而村民不論遇到結婚、考試、搬家、當兵等大小事,都會來此祭拜求平安。 東門樓,是清朝年間所建的防禦工事。為了鞏固庄頭安全,防衛平埔族與閩南人的入侵,當時的客家先民在村莊周圍種滿荊竹林作為城牆,並開東西南北四個柵門,以管制人員的進出。後來為了方便登高望遠、觀察敵情,又在東柵門口附近修築了一座隘門,便是現在的東門樓。日據時期,日本人為了傳送警報,將東門樓改建成三層式建築,直到光復後才由當地人捐款重修,恢復昔日古典樣貌。 百年公井,位於永安路與19巷的交叉口,是此地早期重要的供水來源。百年前,附近居民的飲用水,原本都是從美濃溪挑水而來,但溪水常因下大雨而混濁,於是先民就在此開鑿了一口公井,提供乾淨的地下水讓大家飲水洗滌。自來水普遍後,古井已功成身退,現在井口已經封起,僅供觀賞之用。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06
61082482 高雄市 美濃區 中庄之旅 花樹下伯公,是清朝時所建,為此地居民的祭拜中心,亦是與上下庄的分界點。走進旁邊的小巷,可見一處古老階梯,底下即是「花處下渡船口」,雖然已喪失渡船功能,但居民有時還是會拾級而下,到溪邊洗衣取水。據說200年前此地種滿了整片的花樹,因而取了如此風雅之名。來自關西的民謠詩人「陳永淘」譜曲、旗山的「古秀如」填詞的〈花樹下〉,就是描寫此地的宜人景致。 林氏夥房,由締造美濃「菸葉傳奇」的林春雨先生所創建。他在45歲時因負債回到故鄉,引進菸葉重新打拼,據估計在全盛時期,林春雨擁有10多棟的菸樓(每棟菸樓意謂著近一甲以上的菸葉田),以及50多棟樓房,是本地的首富。 據說,當初興建夥房時,特別根據客家風水論,以三層不同建材來構築牆面,由下而上為卵石、白石灰、紅磚,分別代表著不同的象徵意義:希望後代子孫綿延不絕、祈求上一代能白首偕老、期許年輕人成為中流砥柱。 目前夥房中還住著林家子孫,承續著重視子女教育的家族傳統,後代多在教育界有所成就。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08
61082483 高雄市 美濃區 永安老街懷舊 美濃舊稱「瀰濃」,據說是因為這裡常有水氣瀰漫,朦朧的景致讓旅人眼底一片空靈之美。早在清朝年間,原本居住在屏東縣里港的客家人,長期為水患所苦,加上與閩南人的械鬥事件不斷發生,於是渡過老濃溪,來到美濃山脈下方。由於美濃平原三面臨山,中間有美濃河穿越,先民便在山南水北的「陽地」建庄,就在山脈最高峰「月光山」下,建立了「瀰濃庄」。 開庄時先民建造了24座夥房,以「永久安居」之意取名為「永安街」,並以伯公壇為界線,分為上、中、下三庄:上庄由東柵門至「花樹下」,包括庄頭伯公壇、東門樓,以及眾人公用的古井;中庄由「花樹下」到「橫溝」,包括林氏夥房門樓、花樹下伯公等;下庄則由「橫溝」至西柵門,包括了古水橋、宋氏家族的「白馬名家」書院、里社真官神位等等。 現今所稱的老街,主要是指十九巷的區域,曾經是當年最繁榮的商業道路,古色古香的夥房林立,儼然是美濃的歷史縮影。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04
總共 828 筆,顯示第 601 到第 650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