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全台客庄相關旅遊景點,提供給民眾作為旅遊參考資訊

縣市 鄉鎮 景點名稱 景點介紹 地址 連結網址
61082534 屏東縣 萬巒鄉 萬金聖母聖殿 位於民風純樸、以平埔族居民為主的萬金村,被列為三級古蹟。原來清代天主教來台傳教,於台灣的設了兩處教堂,一處在高雄的玫瑰聖殿,另一處即設立於此。此教堂是台灣最古老的天主堂,建造於清同治年間,歐洲傳統哥德式的教堂建築,展現出素雅莊嚴的效果。 相傳,當時教士致力於當地開墾、對當地平埔族相當友善,而獲賜皇帝頒召的「奉旨」聖石,刻於牆面,文武官經過時都需下馬行禮以示尊敬,全台唯一一處能「奉旨傳教」的殿堂。 歷史小筆記早期作戰皆是「擊鼓出征,鳴金收兵」,因此一般寺廟中,皆設有鐘鼓樓,但在先帝廟卻只獨掛「鼓」,另一邊卻無「鐘」與其對稱。原來是因為先鋒堆「萬巒」的客家人,民風強悍、不服輸,為了誓死戰勝,而特意不設鐘,以表示只出征不收兵。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00
61082535 屏東縣 萬巒鄉 先帝廟 位在萬巒國小旁的先帝廟,供奉的主神為黑臉的「神農大帝」,有人說,祂其實是明末的桂王,據說,鄭成功死後,村民本著反清復明的信念,供奉桂王為精神領袖,為了避免清朝官吏以反叛罪名毀壞此廟,遂對外稱其為「神農大帝」,一方面可以掩人耳目,另一方面也祈求讓務農為主的客家人能有好收成,至於裡面懸掛的「褒忠」橫匾,相傳為乾隆皇帝所賜。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01
61082536 屏東縣 萬巒鄉 五溝水老街巡禮 五溝水是萬巒最晚開發的村莊,因為有五條河溝在這裡會合而得名,這裡保存著很完整傳統的客家庄聚落,有三分之二的村民都是姓劉,紅磚瓦的客家宗祠與夥房,在老街上處處可見,古樸的氣味與氛圍,讓人彷彿落入了時光隧道。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94
61082537 屏東縣 萬巒鄉 劉氏宗祠 其中最著名的是位在庄口的劉氏宗祠,這座清代建造的二堂式大夥房,在南部各姓氏宗祠中,堪稱保留最為完整者。其建築型式,根據原鄉圍龍屋的概念而修築,以門樓為中心,採南北兩側相對稱而建,燕尾式門樓與紅瓦屋相互呼應,前有大廣場以及小河圍繞,極具大宅院氣派。 尤其難得的是,興建時所用的石材與木材皆由大陸海運來台,從內外門窗、樑柱、雕飾,都可以見到精美的泥塑與巴洛克式的彩繪圖案,極具觀賞價值。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96
61082538 屏東縣 萬巒鄉 觀海山房 往下走,可見一棟風格獨特的觀海山房,西洋式仿巴洛克的建築,在一片紅磚瓦屋的老街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原來這是劉家所建造的的宗親書房,因當時劉家出了廣為美傳的「父子一門兩代三貢生」,為回饋鄉里、重視地方教育,遂於故居開辦「觀海山房」漢學堂,除了有劉家長老教書,還設有藏書閣可供查閱抄書,作育了許多六堆客家子弟。 歷史小筆記當時在地方上,流傳著一句話:「不到五溝不入流,不入劉也不入流」,暗喻不入五溝水的劉家學堂便屬不入流,鼓勵後代來此讀書學習,亦可見此學堂的重要地位與當時鼎盛學風。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97
61082539 屏東縣 萬巒鄉 欣賞老屋之旅 除了劉氏宗祠以及觀海山房,老街上還有很多具有文化意義的古樸老屋,像是「鐵漢樓」、「鍾氏宗祠」、「劉氏偉芳公祖堂」等等,都充滿了傳統客家建築之美。不妨安步當車,慢慢走、細細瞧,沈浸在往日的氛圍裡,懷想遙遠時代裡,在這裡曾經發生的故事。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98
61082540 屏東縣 新埤鄉 新埤鄉。佳冬鄉。潮州鄉。 新埤鄉,這裡有古色古香的張家、鍾家夥房,以及顏志文客家歌謠中的百年雜貨店,一旁的「伯公下公園」更是擁有客家庄中最美麗的伯公之美名。 佳冬鄉,是六堆中唯一臨海的鄉鎮,也擁有最多的客家古蹟,以三級古蹟蕭家老宅為據點,方圓之內聚集了楊氏宗祠、褒忠門等人文景點,悠悠古意引人懷想當年。 潮州鎮,原是客家人的首墾之地,之後,遲來落籍經商的閩南人紛紛進駐,人數反而超出了客家人。客家人反「主」為「客」後,學會了閩南語,變成了「福佬客」,再加上漢化的排灣族原住民,大家相處和睦,難分彼此。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20
61082541 屏東縣 萬巒鄉 海鴻飯店 因蔣經國先生曾經光顧而聲名大噪,人氣極旺。創辦人林海鴻,在光復初年以麵攤起家,後來才改賣豬腳,至今已傳至第三代。據說,這裡所使用的滷汁是加入獨特配方、超過半世紀的古董滷汁,所以風味極為獨特,極受消費者喜愛。除了招牌豬腳,這裡也提供豬尾巴、豬舌等自製相關產品,以及草米反糕、千層糕等客家米食小吃。 屏東縣萬巒鄉萬巒村褒忠路156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16
61082542 屏東縣 萬巒鄉 熊家豬腳 堅持原汁原味的熊家豬腳,滷汁配方源自一位廣東師傅秘方,至今已逾半個世紀。這裡的師傅說,豬腳要好吃,不變的老滷汁是首要條件,接著還必須讓豬腳滷上3小時後,才能入味香濃。另外,這裡還有手工做的客家傳統美食「鹹豬肉」,用稻草包紮的鹹豬肉很有古早味,香煎清蒸皆可。 屏東縣萬巒鄉萬巒村民和路16號(褒忠路口)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14
61082543 屏東縣 萬巒鄉 百年手工粄條 位於先帝廟的對面,有一家看起來不怎麼起眼、沒有店名、沒有菜單的百年小店,只賣粄條、米粉、米苔目和油麵。老闆說,因為是手工製作並且用傳統柴燒,每天得從凌晨2點忙碌到清晨。由於限量製作,粄條吃起來又特別綿密,深受饕客喜愛,經常到了下午一點,就賣全光光,想吃者,可得請早。 美食小筆記萬巒粄條與美濃粄條,超級比一比:萬巒粄條因為以純在來米製作,看起來比較透明細緻,吃起來比較綿密柔軟;美濃粄條則加入些許太白粉,麵條較粗、顏色偏白,口感比較Q也較有彈性。 屏東縣萬巒鄉褒忠路61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11
61082544 屏東縣 萬巒鄉 梅魁堂的謎題 赤山、萬金村保有六處「梅魁」堂老宅,密度極高的比例實屬難得。大門上方的堂號,中間不見「堂字」,且家裡拜的居然是一個小小的瓶子。由於年代久遠考證多已失軼,眾說紛紜的解釋,讓它充滿了神秘氣息。 有人說,漢人的堂號一定會在中間或旁邊,受封有「文魁」、「武魁」、「貢生」,卻無「梅魁」之例,因此推測可能是「平埔族」在清朝時的屯兵部將所受之封。而梅魁有女性閨房之意,平埔族又正是母系社會,也許是受封之將領,感念母親教育恩德將其轉封,或是平埔族將女兒嫁給對當地有幫助的駐兵將領,所以才有這樣迥異於漢人的堂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92
61082545 屏東縣 竹田鄉 忠義祠 建於清朝康熙六十年間,主要是為了紀念早年保國衛鄉的六堆烈士。目前所見,為民國44年所重建,經過許久的歲月,忠義祠仍為六堆鄉鎮的精神堡壘,在每年的春秋兩季,還會固定舉行祭典。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85
61082546 屏東縣 竹田鄉 竹田驛站 竹田車站建於大正8年,是全台僅存18座木造火車站之一。昔日,這裡的物產都是經由河川進出,一直到潮州線鐵路開通、在此設置驛站後,當地居民,以及鄰近萬巒、內埔地區的人們,也都習慣以竹田驛站為轉運中心,或旅行或輸運貨物,此後,興盛達一甲子之久。 後因時代變遷,鐵路營運下降,鐵路局曾經考慮拆除老舊站房,經各界有識之士積極爭取保留,終獲行政院文建會核定為鐵道文化驛園區。保留下來的辦公室、信號房、茶水間、值夜室、物品庫、木窗售口等,處處散發著濃濃的懷舊味。一旁的廢棄倉庫,則透過「閒置空間再利用」計劃,現在已成為絕佳的展覽場地,不少畫展、攝影展在此舉辦。 雖然車站目前只停靠普通車,卻經常吸引諸多鐵道迷和遊客,來此發思古幽情、追尋童年記憶。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86
61082547 屏東縣 竹田鄉 池上文庫 位於車站隔壁,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木造建築。日據時代,池上一郎博士曾在竹田駐紮,義診鄉民病患不遺餘力,深受鄉民敬重。博士晚年念茲在茲,捐贈了許多文史書籍,遊客可以入內借閱。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87
61082548 屏東縣 萬巒鄉 萬巒舊事 萬巒的舊地名,有許多種稱呼,比如「萬鰻」、「萬蠻」、「戀戀」,名字的由來,也有不同的版本。話說:曾有人在這裡發現一條萬斤重的鰻魚,因而取名萬鰻,後來因鰻音近蠻,故又改成萬蠻;另一說則為大武山連綿於側,從遠處往萬巒的方向看,只見山巒起伏、氣象萬千,便取名為「萬巒」。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89
61082549 屏東縣 萬巒鄉 仙人井的傳說 至於,此地的開庄之始,則源於現今萬和村、李氏宗祠後方的「仙人井」。碑文明白記載著,當時原居濫濫庄的幾位青年,有一天,因為追尋走失的耕牛而來到此地,發現泉水豐湧而喜出望外,於是召集眾族人前來墾荒,並以此為中心,漸漸發展為客家聚落。 另外,有一派人則認為萬巒的開基伯公不在此地,而是李氏大戶人家,為了照顧村民,這才蓋此井以歌功頌德。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90
61082550 屏東縣 竹田鄉 竹田鄉。萬巒鄉。 萬巒與竹田分別為六堆中的先鋒堆與中堆,左右對稱的地理關係看起來彷彿是一對兄弟。 竹田之旅,建議可搭乘懷舊的平快車前往,在優美的木造竹田驛站下車,接著拜訪悠久歷史的糶糴水門、客家文物館、文筆亭,一窺客家文化風貌。 萬巒之旅,建議可先參觀仙人井、先帝廟;接著前往豬腳街用餐;下午再到傳統客家聚落的五溝水老街巡禮一番,其中有著精彩雕花的劉家祠堂更不容錯過,許多電視節目都曾來這裡取景哦!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79
61082551 屏東縣 竹田鄉 竹田舊事 竹田,位居屏東平原的中樞地帶,連接高屏六堆的初墾地「濫濫庄」,因此發展的歷史也早,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間,就有客家先民來此開闢良田種植水稻,更由於這裡兼具地利(離六堆墾地近)及水利(匯集了東港、隘寮兩大流域,是東港溪行船的最終站)之便,成為當年六堆米穀集散之地,因而有了「糶糴村」的舊名。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80
61082552 屏東縣 竹田鄉 河港遺址 由糶糴庄出口的米,需裝船沿河運至東港,卻因當時東港溪經常氾濫成災,大量的貨物只得暫時頓放,所以另有「頓物莊」的舊名。 至於貨物進出的港口,當時稱為「達達港」,曾經繁華喧鬧一時,卻因隘寮溪改道,加上鐵公路開通,逐漸沒落,幾番物換星移之後,只餘下眼前這一方小水潭,以及後岸南端的敬字亭,供後人追憶。 現今,在這裡已看不見昔日良田阡陌的景像,取代的是綠油油的九層塔田。為了方便炒菜提味,客家庄裡幾乎每戶人家的後院,都會種植幾株九層塔盆栽,然而在竹田地區,卻可以見到一整片的大量栽植,在空氣中,迷漫著一股似有若無的香氣,彷彿正默默地撫慰著這裡的人們。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81
61082553 屏東縣 竹田鄉 客家文物館 於2001年開館的竹田客家文物館,收藏並展示著許多客家文物和文化。主體建築以圍樓為主,半圓型中庭掛著一件超大藍衫,頗有緬懷原鄉之意。 來館一遊,可藉著圖文解說,深入瞭解客家原鄉情、六堆移墾史、六堆即景和六堆名人史事。館內的二樓,主要呈現客家衫服、飲食、禮俗、建築等展示品;至於地下一樓,則可以見到各種傳統農耕器具的實物展示,遊客可實地接觸昔日客家農村的生活樣態,體會客家文化多種樣貌風情。 歷史小筆記糶糴村,糶讀作「 ㄊㄧㄠ\」左邊寫成出米,也就是賣出米穀之意,糴讀作「ㄉㄧ/ 」,左邊寫成入米,即買入米穀之意,至於客家話的發音為「ㄊㄧㄠ ㄊㄚ 」。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82
61082554 屏東縣 竹田鄉 文筆亭 三層六角寶塔型的「文筆亭」是仿敬字亭建造的稍大型塔廟,源於對古聖先賢的尊敬,以及重視子女教育、鼓勵其讀書登第之意。敬字亭幾乎在每個客家庄都可見到,但這座文筆亭,卻更具氣勢及規模,原來因為此地風水特別好,因此選在此地興建。不但前有水池、亭身裝飾特別華麗,旁邊還供奉了象徵文武雙全的「關帝聖王」、「至聖先師」及「魁斗星君」。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83
61082555 屏東縣 佳冬鄉 佳冬舊事 話說清朝先民剛來到佳冬開墾時,境內遍植笳苳樹,其中,有六棵樹根突出地面,因此將此地稱為「六根」,後改名「笳笨腳」。民國9年,日本人希望此地年年都有好收冬,故又改為「佳冬」。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44
61082556 屏東縣 佳冬鄉 羅家夥房 位於六根村、溝渚路內的羅家夥房,是典型的客家圍龍屋,建築及外觀都保留著原始樣貌,一旁還可以見到傳統式的廚房。這裡,雖然不具備雕琢華麗的氣派感,牆面也已出現斑駁,然而,正因為這些真切生活過的痕跡,反倒讓這座樸實古拙老屋,格外教人想要親近呢!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45
61082557 屏東縣 新埤鄉 建功社區 建功社區發展協會,除了提供親水公園的導覽解說、深度旅遊之外,也代為安排住宿,採取整合經營方式,統一聯絡預約窗口為協會辦公室。這些民宿雖然沒有招牌、也不豪華,卻保證乾淨舒爽,進駐其間,感覺就像住進朋友親戚家中一般,格外親切有趣。收費標準,一般為300元∕1人。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30
61082558 屏東縣 新埤鄉 建功親水公園 極具南國風情的園區,不收門票且全年無休。占地24公頃,包括了親水池、水生植物區、藥草區、螢火蟲復育區,以及人工濕地,不但保留了原始的青翠與綠意,親水設施也盡量採用自然,為炙熱的屏東縣注入一股清流。 何妨穿過幽靜的椰林步道漫步園區,看看由自然湧泉所整理而成的戲水池,池水燦燦、清澈見底,是當地人炎炎夏日的消暑勝地;接著,再往前走,可來到人工濕地,這裡,原本是一片荒蕪的原始沼澤,經過整建後,已經成為一處觀察濕地生態、視野絕佳的休憩地,清晨或日落時分,可以在原木搭建的平台涼亭賞鳥,比如:翠鳥、魚狗、紅冠水雞、夜鷺等水鳥,以及各式生物。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31
61082559 屏東縣 車城鄉 正黃家綠豆蒜 這家店已有50多年歷史,可說是綠豆蒜的創始老店。綠豆蒜的作法是將綠豆仁去殼,用慢火熬煮2-3小時,之後再加入糖、蕃薯粉,攪拌至呈現濃稠狀即成。可以加些粉條、綠豆、剉冰,或者熱熱地吃,味道都不錯。 屏東縣車城鄉福安路3-36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3006
61082560 屏東縣 車城鄉 茴香戀戀溫泉會館 充滿地中海風情的「茴香戀戀」,在四重溪中獨樹一格,除了擁有多像泡湯設施,希臘式的庭園造景、別緻幽雅的建築風格,更是令人流連忘返。只要住宿就能免費享有泡湯設施,可選擇多項衝擊按摩功能的「愛情海水療SPA池」,或是南台灣唯一的「露天景觀裸湯」,至於半露天的VIP湯屋,則需另外付費享用。 溫泉區的對面是小木屋住宿區,房間內的海草椅、浪漫紗帳,洋溢著濃濃的峇里島風。另設有「DIY工作室」,提供免費的手工材料,可自己動手彩繪石頭、捏麵人、自製擂茶......等,讓遊客除了泡湯之外,還可以親自體驗原住民、客家文化之美。 屏東縣車城鄉大梅路1-16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3007
61082561 屏東縣 滿州鄉 滿州鄉舊事 清朝時期,就有來自車城「保力」的客家人移民來此,之後陸續又有許多桃竹苗的客家人因拓墾,或是追尋更好的生活環境而遷居此地,只是人數並不多,大都與原住民混居,彼此同化的結果,客家的色彩顯得較淡薄,然而在純樸的鄉村裡,仍可尋訪到幾處客家人的蹤跡,比如:位於永靖往滿州的路上,過了下滿州的200號線道南側,可見到一座福德祠,以及建於日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的惜字亭,據說是由來自廣東嘉應州梅縣的客家人所興建,其間,曾經被埋沒在荒煙蔓草間,直到20世紀末才重新整修,並在一旁立碑以供後人追憶。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3008
61082562 屏東縣 滿州鄉 老街訪客家 位於中山路的老街上,矗立著一排民宅,其中風格最為獨特者首推尤氏老屋,設置有圓拱型的騎樓,紅磚的建築立面可見山形牆,極具大家風範。 另外,位於滿州鄉圓環、鄉公所對面的萬得路上,我們也找到了一戶張姓客籍人家,根據裡面的阿婆說,因為在日據時期、生存不易,所以才舉家從新竹搬到南仁湖開墾,原本居住在南仁湖邊,後來因日本人開始收租金,才又遷來這裡定居。當時一起從桃園、新竹、苗栗一帶來此開墾的人家多達十多戶,後來大多搬回家鄉。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3015
61082563 屏東縣 滿州鄉 里德橋賞鳥 滿州鄉緊鄰太平洋海岸,全區山巒疊翠、溪水涓涓,因此赤腹鷹及灰面鷲選擇這裡作為南遷渡冬的中途站,可見此地是一塊孕育萬物的福地。每年十月國慶日前後,數以千隻的「國慶鳥」灰面鷲過境恆春半島,而觀賞鳥況最佳地點,就在滿州鄉的里德橋。因為該處生長繁茂的熱帶植物,是灰面鷲棲息覓食的好地方。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3016
61082564 屏東縣 滿州鄉 小墾丁牛仔渡假村 想要體驗美國西部的牛仔生活嗎?由這裡準沒錯!他可是全台首創以西部牛仔風格違者提的渡假村,占地40餘公頃,廣大園區中不但處處可見美麗的景致,不時還可以看見各種可愛的小動物在其中奔馳。另外,它更擁有309棟以進口原木打造的芬多精小木屋,以及設施完備的鄉村俱樂部,舉凡健身房、SPA、室外游泳池、KTV、PUB、桌球、撞球場應有盡有。至於餐飲設施,則包括了「佳樂水西餐廳」及「旭海中餐廳」,可以提供中西式美食饗宴。 越晚越HIGH的人,也不必擔心無處可去,這裡的「牛仔廣場」。提供拉霸遊戲,「水牛城」則上演各種精彩節目,五光十色的聲光效果,把夜晚妝點得份外熱鬧而迷人!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3017
61082565 屏東縣 新埤鄉 劉記羊肉店 新埤鄉的羊肉以好吃聞名,鄉公所附近的新華路就聚集了好幾家。其中,又以這家老字號的店最為聲名遠播,因為湯頭絕頂,開店40年至今,口碑始終響亮。這裡的作法是選用土產羊,再依據四季之分,加入不同的中藥材、甘蔗,以古早大灶,遵古法柴燒4小時,所得的羊肉湯,不但完全沒有羊騷味,天然的甘甜滋味更是令人回味再三。老闆說吃羊肉對氣管很好,有許多氣喘患者以羊油加醬油拌飯食用,據說效果不錯呢! 屏東縣新埤鄉新埤村新華路81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42
61082566 屏東縣 新埤鄉 古碉堡公園.北普宮.龍潭寺 往箕湖村的方向駛去,兩旁可見優美的田園景致,沿路還有一些景點可以遊賞。首先來到的是畚箕湖古碉堡公園,裡面的碉堡在日據時代是用來欺敵的誘餌,巨大的體積令人嘆為觀止。再往下走會經過北普宮,為了吸引遊客注意,這座廟的牌樓蓋的比廟身還要大,可說是另一個奇景。最後,則來到靠近大武山下的龍潭寺,此廟建於民國17年,據說從前廟前的餉潭曾經出現許多鰻魚,就像地底冒出的龍魚,因而取名龍潭寺。寺前的餉潭依偎在蒼翠林木間,湖光山色頗具山嵐暖翠的靈氣。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37
61082567 屏東縣 新埤鄉 張家老屋 新埤村三山國王廟前的「清河堂」,屬二堂式夥房,紅瓦屋與美麗的庭院景觀,洋溢著古味典雅的風韻。這幢傳統建築,為新埤鄉第四、五屆鄉長張達禮之父——當時新埤的保正張啟鳳於日據時期所建造,至今已有將近90年的歷史。 一般傳統民宅都會在兩堂房屋中的庭院鋪上水泥,當作曝曬農產穀物的曬場,或提供孩童嬉戲、全家休閒乘涼的場所。但張家祖先為了散熱通氣,捨水泥而改鋪鵝卵石,另外還種滿了多樣化的植栽。滿園綠意,加上特殊地板材質,讓古色古香的張家夥房更具獨特的韻味。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27
61082568 屏東縣 新埤鄉 鍾家夥房 位於建功村、小巷弄內的鍾家夥房,不但已將近百年歷史,尤其難得是保有極為傳統的四合院落型式,是村長鍾展雄先生的老家。隔壁則為「建功社區發展協會」辦公室,親切和藹的鍾村長極為歡迎大家來此一遊,他不但會帶領大家參觀老屋,還會告訴你許多獨家私房景點哦!比如,由村長和村民所辛苦打造的建功親水公園,就是不可錯過的好去處呢!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28
61082569 屏東縣 新埤鄉 新埤舊事 新埤與佳冬原屬於六堆中的「左堆」,客家先民沿新埤河來此開庄,為了灌溉田園,先民們在現今的新埤大橋旁邊,築設了一座龐大的埤圳,聚落則位在上方,稱之為「新埤頭」。後來,新埤河兩岸墾地愈拓愈大、河道也愈來愈寬,才將左堆一分為二。其中,新埤的地理位置較佳,且水源豐富,於是有了「要吃好穿好,就去新埤頭」的說法。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22
61082570 屏東縣 新埤鄉 新埤頭伯公下公園 走過許多客家庄,很少看到如此美麗的伯公廟。這裡是新埤鄉的開基伯公所在,只見一棵大榕樹傲然挺立,後方還有一座鳥語花香的小小花園。在社區出錢、地方出地的努力之下,打造出這麼一個有著紅花綠地的伯公下公園,不但成了鄉民散步聚會的好場所,也彰顯了客家庄的團結力量。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23
61082571 屏東縣 新埤鄉 阿樹哥雜貨店 「伯公店面大路,就是阿樹哥雜貨店,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都開張,不管發風落大雨」,這是歌手顏志文所創作的客家歌謠,他致力於客家音樂創作,以現代歌謠的方式表現純樸的客家文化,深深打動人心。歌詞裡面所描寫的「阿樹哥雜貨店」,正是伯公廟對面的百年雜貨店。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24
61082572 屏東縣 佳冬鄉 楊氏宗祠 建造於民國8年的楊氏宗祠,是由楊家宗親所集資興蓋。前有「太極兩儀池」為一大特色,是全台僅存的建築造景。它代表生生不息的生命運轉,更符合「遇水則發」的生活祈求。神龕正下方的土地龍神,則將太武山的龍脈接引進來,希望能常駐宗祠,庇蔭宗族子孫繁盛昌榮。土地龍神的信仰及太極圖案的半月池,清楚的表現出傳統建築學的風水觀念,令人深刻感受到客家人重視風水的文化。 燕尾翹脊的屋頂、鋪紅色地磚的天井、精緻的琉璃剪貼,以及彩繪鑿花的棟頂馬背,充分展現客家工藝之美。至於月洞牆門,則兼具了出入門戶,以及花窗裝飾效果,代表著「柳暗花明」,其上鑲嵌著浮雕、彩繪,及交趾燒等歷史人物像,栩栩如生、極具韻味,值得細細觀賞。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47
61082573 屏東縣 佳冬鄉 蕭家古宅 蕭宅是全台少見的客家五堂六院大屋,占地4000多平方公尺,且前有小河,側有城門,氣派非凡,十足顯現當時蕭家的雄厚財勢。 蕭家,原以釀酒為業,後來善用當地盛產之笳藤樹皮來染色,從事染布生意,接著又建碾米廠,一連串的經商致富後,從清朝咸豐十年(1860年)開始,不但從唐山延請名師前來建造新屋,所用的建材也都從大陸運來,工程本就十分浩大,再加上極為重視建築格局、講究雕工,所以歷經蕭氏三代才終於完工。由於在日據時期,曾經整修過,因此來此一遊,可以欣賞到清朝、日據時代,不同的建築特色。 客家民宅,向來注重內聚性與防禦性的機能,而蕭宅更是箇中之最,採用雙「回」字型的建築配置,架構出一座完整而封閉的圍攏屋。至於屋脊,則由外而內逐次疊升,並隨著地形而起伏變化,層次分明的空間節奏感,宛如一首優美的樂章。 為了全覽這座傳統大宅院的藝術人文之美,不妨放緩腳步,慢慢走、細細看:這裡的屋脊多為馬背山牆,色系以朱、黑為主;這裡的窗子造型各異,或是書卷窗、甕窗、花紋窗;這裡的門更是充滿想像力,或是綴有雕飾的門扉,或是為了避免風水上的對沖而錯開的八卦門,它們既連接了各院落,讓視線錯落有致地貫穿其間,卻依舊保有各自院落的隱密,形成井然有序的生活空間。目前開放的50多個展示空間,包括釀酒屋、染布房、書房、廚房、橫屋、臥室、步月樓等等。 屏東縣佳冬鄉佳冬村溝渚路150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48
61082574 屏東縣 佳冬鄉 步月樓 位於蕭家古宅南側的步月樓,原本是蕭家的書房兼藏書小閣,至於最外側的圍牆,則連接了佳冬四周密植荊竹叢的防衛缺口,不但地理位置顯要,也是當時蕭家出入的私有城門。 清朝割讓台灣後,不願屈服日人統治的六堆客家人,曾經集結成軍,阻擋日軍由枋寮及佳冬海岸登陸,最後,更在這裡發生了六堆史上著名的步月樓戰役。至今,牆壁上還留有許多彈孔,為佳冬地區留下了一頁無法抹滅的歷史見證。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49
61082575 屏東縣 佳冬鄉 漁塭風情 佳冬是六堆客家鄉鎮中,唯一靠海的鄉,因此各種養殖業非常發達,擁有「鰻魚王國」、「草蝦王國」的美名。穿梭在鄉間路上,放眼望去,沿海盡是方塊水田拼連而成的魚塭,以及水車不斷翻轉的畫面,好一幅美麗的風情畫。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50
61082576 屏東縣 佳冬鄉 賴家老牌花生糖 花生糖是佳冬鄉昌隆村頗為出名的小吃,其中又以賴家老牌花生糖最為知名,已經傳了兩代。老闆說,他們家的花生糖,主要是用花生拌麥芽糖,再加麵粉調製而成,香脆不黏牙齒,愈嚼愈香,愈吃愈想吃。 屏東縣佳冬鄉東昌路5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52
61082577 屏東縣 佳冬鄉 地層下陷奇景 漁塭美麗的景致及相關產業,為佳冬帶來了繁榮與收益,卻也因地下水超抽而產生了地層下陷的負面影響。 其中,又以焰塭村與塭豐村,是地層下陷最嚴重的兩個村落,村內主要道路兩旁的房子呈現參差不齊的特殊景觀,填土架高的新屋跟陷入地裡的舊宅形成強烈對比。在下陷的老屋中,可以看到屋主將大門往上挖高,窗子下緣則和地面等高的奇景。遊客站在房外,一抬手就可以摸到屋頂、碰到門楣,感覺好像來到哈比人的國度,驚嘆之餘,想起人們對大自然的予取予求、超限利用的作法,不免有些憂慮了起來。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53
61082578 屏東縣 佳冬鄉 枋寮漁港 「正說屏東是最甜的縣,屏東是方糖砌成的城,忽然一個右轉,最鹹最鹹,劈面撲過來,那海。」余光中的「車到枋寮」,引人無限遐想,不免想著:在這樣一個純樸的漁港,可以遇見什麼樣的風光? 於是我們循著詩意,來到佳冬鄉南邊的的枋寮漁港,站在堤旁邊眺望離島小琉球,看著進出的漁船,好不愜意。夕陽映照著漁港風光,滿天餘暉,不愧有台灣的愛琴海之美稱。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54
61082579 屏東縣 佳冬鄉 蚵嗲.魚勿仔魚煎 逛累了,黃昏市場(營業時間14:00~19:00)內除了有炸蚵嗲、地瓜等小吃之外,最不容錯過的則是可口美味的「魚勿仔魚煎」,以新鮮魚勿仔魚、蔥、芹菜、紅蘿蔔、生薑、麵粉、雞蛋做成的「魚勿仔魚煎」,一份只要25元,加顆蛋則為30元,是當地的特色美食,在別處可是吃不到哦。 由於枋寮是魚勿仔魚的產地,出產的魚勿仔魚不但量多滋味好,變化出的口味更是豐富多樣,除了有魚勿仔魚煎,還有魚勿魚扁食、魚勿仔魚粥等鮮味。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55
61082580 屏東縣 潮州鎮 潮州之旅 潮州位於屏東平原的鐵、公路中樞,因此交通繁忙、人潮不斷,完全迥異於印象中古樸幽靜的客家庄氛圍。其實,這裡以前是客家人的首墾之地,然而幾經時光流轉、族群融合之後,已極少聽見客家鄉音,只剩下由三條街交叉而成的老街還嗅聞到幾許客家味。 老街,是潮州先人渡海來台的最早落足地,區域內以客籍奉祀的「三山國王廟」為中心點,它不但是鎮內最具歷史的廟宇,也是最重要的地標之一,在每年農曆2月25日舉行的迎神廟會,不但成為當地的盛事,更吸引了許多有心的客家後代子孫們,前來徘徊留戀。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57
61082581 屏東縣 潮州鎮 正老牌潮州冷熱冰 所謂冷熱冰,是以芋頭、大小湯圓、花生、糯米、紅豆、綠豆蒜等熱騰騰的配料為底,再覆上一層清涼刨冰,最後淋上白砂糖熬煮的香醇糖水而成。根據老闆的建議,吃冷熱冰的秘訣,必須用湯匙由旁邊往下,挖點料吃,或配點冰來吃,切勿攪拌,才能品嚐到真正好吃的冷熱冰精髓。因為料熱冰冷、忽冷忽熱、外Q內軟,吃起來的口感非常特別。(25元∕1碗) 屏東縣潮州鎮新生路120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58
61082582 屏東縣 潮州鎮 清福號木瓜牛奶 這家店已經是30多年的老字號了,雖然只單賣一樣產品,生意卻常常好到要排隊等候呢!老闆說木瓜牛奶要做的好喝,不但比例要掌握恰當,原料的選擇更是重要。正因為堅持濃度與選材,難怪這家店的木瓜牛奶口碑極佳,讓人迫不及待用力吸上一口,只覺滋味香濃、果然名不虛傳。喜歡重口味者,還可以選擇加入雞蛋,享受有如蛋蜜汁的濃郁口感。 (40元∕1杯) 屏東縣潮州鎮西市路33-7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59
61082583 屏東縣 潮州鎮 牛肉福 經營至今已逾半世紀的牛肉福,在南台灣極享盛名,光是潮州就開設了4家分店。位於太平路上的這家是總店,以獨家風味的牛雜湯、清燉牛筋,以及各式各樣的快炒,深受老饕喜愛。 傳至第三代的老闆表示,打從創店元老葉得福先生開始營業後,就一直不斷地研究改良,最後才研究出目前的口味,以招牌牛雜湯為例,據說裡面加入了20多種的中藥秘方,然而細熬慢燉後的湯頭,入口卻鮮美甘醇,不但吃得到牛肉的原汁原味,也不會被中藥的氣味所掩蓋,十分難得。因此,每到用餐時間,總是人潮不斷,不管是當地人,還是外地遊客,總不免聞香下馬,大快朵頤一番! 屏東縣潮州鎮太平路165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60
總共 828 筆,顯示第 701 到第 750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