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全台客庄相關旅遊景點,提供給民眾作為旅遊參考資訊

縣市 鄉鎮 景點名稱 景點介紹 地址 連結網址
61082234 花蓮縣 玉里鎮 加蜜園 賞心悅目之餘,別忘了金針花可是桌上佳餚呢!不妨到附近這家頗具特色的山間咖啡館,一邊享用金針風味餐,一邊聽老闆講解關於金針的種種:金針花原產自中國、屬百合科,花開時節,每一枝花梗都有10幾個花蕾,每天只開1朵,而且「日出即開、日落則謝」,歐美人稱它為「一日美人」,但對農民來說,採摘金針花卻是一件與時間賽跑的苦差事,因為一般食用的金針,都必須採自尚未綻開的花蕾,再加以乾燥製成半成品,一旦開了花就失去了經濟價值。因此,滿山遍野的金針花意謂著農民來不及、或為了投資報酬率不敷成本而放棄採收!原來,美麗的背後,隱藏著這麼多的心急與心痛! 花蓮縣玉里鎮高寮赤柯山14鄰271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935
61082235 花蓮縣 富里鄉 富里鄉。 舊名大庄的富里,現約有1/4為客家人,移民的歷史可以遠溯到清朝時期。而後清末到日據時代,因為西部人口日漸稠密、耕地不足的前提下,一些桃竹苗區的客家人於是展開了遷徙之旅,一路舟車奔波,先搭火車北上台北,再從台北轉車到宜蘭,到了宜蘭後,改換渡輪前往花蓮,首先抵達吉安鄉,接著再慢慢往南移,到了富里及玉里一帶,建立後山新家園。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936
61082236 花蓮縣 富里鄉 明里村菸業舊事 日據時代,日本人選在富里鄉明里村栽植菸草,至此發展出特殊的菸草文化,從1939年起,這裡蓋了8間菸樓,作為烘烤菸草之用,後來菸業愈見興盛,光復之後更進入全盛時期,當時幾乎家家戶戶都擁有菸樓。不過隨著時代變遷,菸業沒落,人們開始種水稻、花生等農作,菸樓因而失去原有功能就此荒廢,久而久之,大部分的菸樓不是被改為一般住家使用,就是不敵歲月的侵襲愈見衰敗,只剩下少數幾棟還屹立在稻田、人家裡,見證著那段菸業的輝煌歷史,不但成為花蓮客家重要的歷史建築物,也讓當地老一輩的人至今仍津津樂道。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937
61082237 花蓮縣 富里鄉 羅山社區 羅山社區是個很特的村子,怎麼說呢?由於環境自然天成,從羅山瀑布引來的水源清甜無污染,於是當地村民凝結共識,決定打造一個無污染的有機社區,致力發展有機農業,也就是全面禁用農藥,以有機肥代替化學肥料,不用除草劑,只能砍草及拔草,10多年來,在村民的努力經營下,羅山社區成為台灣特有的有機社區,除了以有機農業挽救了當地經濟,伴隨而來的是休閒產業,這也是當初所始料未及的另一種優勢。 建議你來到羅山社區,可以先到村內一座有50年以上歷史的土角厝參觀,土角厝為先民用土砌成的房舍,冬暖夏涼,牆上留有黃蜂因繁殖而鑽的無數小孔,很有特色,現已成為「螺仔溪文史工作室」。另外,不妨騎著單車悠遊於綠色稻田間,再來品嘗當地社區媽媽們用有機食材研發的美味料理,比如用不含農藥的富麗米煮成的香噴噴白飯,無基因改良的黃豆製作而成的豆腐、豆干,用不含防腐劑的梅乾菜製作的梅乾扣肉,濃濃的客家味裡,更有滿滿的健康保證!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938
61082238 花蓮縣 富里鄉 日據時代的宗教活動 日本人占據台灣初期,對民間宗教採取放任政策。當時,許多客、閩籍農民大量遷入後山,也帶來了漢人的宗教信仰,其中從新竹州(桃、竹、苗)等地遷入的客籍移民當中,有些人在出發前會前往新竹枋寮義民廟,恭請神明令旗隨行護佑,抵達後再將令旗供奉在家中成為守護神,方圓之內的客籍人士也會前來朝拜,儼然成為客家聚落的信仰中心。 昭和12年,日本政府推行「皇民化」運動,開始全面打壓民間的宗教活動,昭和13年,更強制人民信仰日本的宗教,甚至動員警察力量想要根除地方的傳統信仰,除大舉搜刮民宅中的私人崇拜神像外,也曾經將許多廟宇裡的神像毀掉,在這樣高壓手段的控制下,不管人民心裡相信什麼,都只能隱忍不發,至少在表面上已難看到宗教活動。直到台灣光復後,深埋在人們心中的佛、道,以及義民爺等民間信仰紛紛復甦,並興建了各式各樣的寺廟來加以奉祀。然而,因為種種限制,東部客家人信仰的義民爺,一般都配祀在大廟之內,唯一的例外,就是竹田的義民亭。 話說台灣光復後,當時富里鄉的羅山、竹田、新興三個村以務農維生,但卻遇到水稻田遭逢蟲害,加上家畜家禽紛染瘟疫,村民苦不堪言,於是在當地鄉紳的商議下,前往新竹縣新埔鎮的義民廟分來香火,並建造了茅草屋以為奉祀,至此果真五榖豐收、瘟疫無蹤。當地善男信女感念義民爺的保佑,多次集資重建而成今日規模,是東部地區唯一以褒忠義民爺為主神的廟宇,更是保存義民爺祭祀風俗最為完整的信仰中心。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939
61082239 花蓮縣 富里鄉 六十石山 位於富里鄉東北方的六十石山,主要種植茶樹和金針,其中的金針種植面積廣達300公頃,為台灣重要金針產地。每逢開花時節,站在山頭遠遠望去,宛若在欣賞一幅由青翠的綠與澄黃點點交織而成的織錦畫,走近一看,是「一日美人」嬌俏的身姿,彷彿在對你說:「請欣賞我的美麗,請珍惜農民的心意!」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940
61082240 花蓮縣 鳳林鎮 鳳林客家文物館 民國91年2月正式對外開放的客家文物館,為東部第一座客家文物館,位在市區的鳳林公園內,館藏極為豐富:一樓主要介紹客家移民後山的墾拓史,包括昔日客家人的信仰、交通、生活等事蹟;二樓則陳列了傳統客家文物,包括服飾、居家設施、水車、農具,以及樟腦、菸葉等早期經濟作物的相關物品,在在見證了百年來客家先民移民後山的歷史過往,別具意義。 花蓮縣鳳林鎮中正公園內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29
61082241 花蓮縣 光復鄉 光復鄉。 民國9年、日據時代,當時甘蔗為重要經濟作物,日本人在花蓮光復鄉開糖廠,所需製糖技工甚殷,為了有頭路,來自廣東和台桃竹苗的客家移民離鄉背井,或渡船、或步行,一路來到了當時蠻荒的後山,主要居住於舊名「大和村」之處,並當起製糖技工來,當時糖業極為發達,也創造了上千個工作機會,讓無數個家庭得以溫飽。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43
61082242 花蓮縣 花蓮市 花蓮市。 花蓮舊名「奇萊」,日據時期改為「洄瀾」,後去其諧音成為現今花蓮。漢人最早入墾花蓮市的歷史,可追溯到清咸豐元年(1851年),由台北人黃阿鳳召集了16人出資,並招募佃農2200多人,經由海路來到今日的國強里豐村(昔日稱為十六股庄)拓墾。日據時期,為了修築蘇花公路、鐵路,許多客家人則從西部平原來到後山,或走陸路或搭船而來,並就近在南濱仔定居,形成花蓮市最早的市街,當時有幾百戶,後來慢慢西移到新港街一帶,接著再往東擴展,漸漸發展成今日所見花蓮市。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91
61082243 花蓮縣 壽豐鄉 莫內花園 位於鯉魚潭畔的莫內花園,不但坐擁美麗風光,對coffee lover來說更是一處不容錯過的據點,因為這裡提供了來自瓜地馬拉安堤瓜6000呎山區Old Sam咖啡莊園,所生產之極品優質咖啡生豆,並由專業烘焙師每日限量烘焙,新鮮供應。除此,這裡也提供清幽的住宿環境,一棟棟小木屋都是主人親手蓋的,房間各具特色,卻一樣地溫馨舒適。 花蓮縣壽豐鄉池南路一段27之2號(鯉魚潭北岸)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21
61082244 花蓮縣 鳳林鎮 鳳林鎮。 鳳林鎮原名馬里勿,後來漢人到此開墾,見當地木蘭盤樹而生,模樣跟鳳凰展翅般,故改稱「鳳林」。鳳林鄉為花蓮客家人口密度最高的鄉鎮,約有9千位客家人,占了全鄉總人口的7成。根據田野調查,當地客家人主要是在清末日初,從新竹、苗栗遷徙而來,主要從事熬製樟腦油的工作,或者響應日本政府進行的專業農民移墾計畫,來此種植煙業、茶業、甘蔗,以及伐木、修築鐵路,至今,鳳林依舊充滿傳統客家風情,並保存不少客家文化習俗,其中「客家文物館」見證東部客家先民的歷史點滴,而林田山博物館則為昔日伐木歲月留下珍貴一頁。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25
61082245 花蓮縣 鳳林鎮 鳳林舊事 從清代末葉開始,就有漢人到此拓墾,到了日本時代初期,已經各自形成了聚落,客家人主要集中在長橋里,至今還依舊是花東縱谷中最「純」的客家庄,客家後裔高達八成左右。隨後而來的客家墾民不少,其中最具傳奇性的為1908年的饒永昌,因為家貧,決定到後山尋找機會,隻身來到了鳳林庄,發現當地樟樹極多,於是回到家鄉招兵買馬了一群人,一起來此開發樟腦油事業,後來生意愈作愈大,到此共襄盛舉的鄉親也愈來愈多,因此當時這裡被稱為「小頭份」。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26
61082246 花蓮縣 鳳林鎮 鳳林的信仰 來到鳳林的客家人,人數極多,也保留了相當濃厚的客家信仰色彩,他們在境內建造了石爺廟來拜石頭,在南平村茄冬樹下蓋了一座小小的伯公廟、在許多水源地也都建了伯公廟,更在初墾地興建了義民亭。另外,則因為多少受到福佬人的影響,在一些地方稍作了調整,比如在西部,通常奉祀定光古佛、三山國王等單一神明,但在這裡,卻經常出現福佬人、客家人一起奉祀同一座廟的例子,廟裡主祀、配祀的神明也變得比較多元。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32
61082247 花蓮縣 鳳林鎮 壽天宮 鳳林原本有一座城隍廟為當地信仰中心,然而日據時代,為了摧毀台灣人民的宗教信仰,而將城隍廟燒毀,直到光復後,當地有心人士在日軍留下的倉庫原址,重新整理後建造了一座廟宇,名為壽天宮,廟內主祀關聖帝君,配祀城隍爺、神農五穀大帝,左殿則供奉義民爺,7月普渡時更經常舉辦客家八音,是鳳林客家人的信仰中心。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33
61082248 花蓮縣 鳳林鎮 長橋里褒忠亭 位於鳳林客家先民最早入墾的長橋里,為一座供奉義民爺的小廟,不同於西部的義民祠,通常都只有供奉義民爺共有的牌位,這裡卻有一尊身著清裝的義民爺神像,可能是受到福佬的影響,逐漸開始演化而成的。至於廟之所以這麼袖珍,傳說也是義民爺堅持不要改建的,至今,每天早晚還可以看見客家善男信女在此上香。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34
61082249 花蓮縣 鳳林鎮 石爺廟 在東部,石神大都跟在伯公旁邊,是保佑孩子平安長大的保護神,因為石頭的堅硬可以庇佑孩子的頭殼也如石頭一樣堅硬。至於位於鳳林鐵路旁的石爺廟,則源於1950年時,一位得了不治之症的人,經過神明指點,來向石爺祈求消災除病,後來果真靈驗,身上病痛不藥而癒,為了表達謝意,便蓋了座石爺廟公奉祀石爺,專為人們治療疑難雜症。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35
61082250 花蓮縣 鳳林鎮 林榮村碧雲寺 碧雲寺主要供奉釋迦牟尼佛,對福佬人來說,釋迦牟尼佛雖為佛教神祇,不過對客家人來說,則將釋迦牟尼佛視為他們的保護神,意義非凡。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36
61082251 花蓮縣 鳳林鎮 林田山林場 位於森榮里的林田山,曾經是日據時代、日本人在花蓮縣境內規劃的伐木大本營,因此聚集了許多前來討生活的漢人,其中也包括為數不少的客家人,熱鬧的盛況,而有後山的「小九份」之稱。國民政府來台後,仍持續林場的運作,然而隨著山林資源枯竭,伐木業走入歷史,也終於由絢爛歸於平淡,甚至逐漸沒落、蕭條,只留下一排排日式的屋舍、廢棄的鐵道,讓後世人睹物遙想當年繁華。為了希望喚起廣大民眾注意,一起來關心、保護這處文化資產,林務局在此成立了林田山林業文物展示館,館內珍藏了昔日伐木時代所留下的點滴,充滿懷舊復古風情。 花蓮縣鳳林鎮森榮里林森路99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38
61082252 花蓮縣 鳳林鎮 滿妹豬腳 鐵皮屋打造的滿妹豬腳,外觀看來雖然簡陋,不過隨時雖地都擠滿了來自各地的饕客,來此品嘗滿妹最最好吃的豬腳!滿妹豬腳採獨家配料醃製約6個小時而成,入口即化,口感紮實,不少人吃了不過癮,還紛紛打包回家請親朋好友享用!除了豬腳外,還有客家筍乾也很受歡迎唷! 花蓮縣萬榮鄉萬森路22-1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39
61082253 花蓮縣 鳳林鎮 兆豐農場 兆豐農場占地726公頃,為一處結合農、林、畜牧、景觀、鳥園,以及住宿、溫泉設施的綜合性休閒農場。來此,可以免費採果、參觀榨乳作業、餵小牛、品嚐滋味香醇的鮮奶冰淇淋和鮮奶酪,以及泡溫泉、享受SPA,是全家大小出遊最佳的選擇之一! 花蓮縣鳳林鎮林榮里永福街20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39
61082254 花蓮縣 鳳林鎮 月廬 前身為鳳凰梅園的月廬,位於鳳林山上,雖然不好找,卻因絕佳的山景位置、精緻典雅的庭園布置,以及特有的客家美食,還是吸引了許多老饕開車摸黑上山。曾為梅園的月廬,現也以梅子入菜的各種梅宴作為號召,來這裡千萬不能錯過碳烤梅子桶雞,以自家醃製的梅子為作料,加上精心挑選的土雞,搭配起來鮮嫩爽口,由於製作費時,需事先預定。此外,客家粄條、梅拌野蕨、炒山蘇、山芹菜等,所有山珍野味也都是人氣料理。 花蓮縣鳳林鎮鳳鳴一路 71 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41
61082255 花蓮縣 光復鄉 光復舊事 位於光復糖廠不遠的富豐社區,由大富及大豐兩個村落組成,是日據時代的日本移民村,當時稱作「大和村」。然而,渡海來台的日本人多因水土不服而生病,甚至死亡,日本當局有鑑於移民政策失利,只好從大陸沿海、台灣西部,召募更多人來此種甘蔗、在糖廠工作,這些為討生活而來的漢人,大都居住在移民村的外圍。後來日本戰敗,日本人都被遣返回國,外圍的居民於是紛紛進駐,其中又以客家人占多數。 其實,在日據時代後期,土地已大致開發殆盡,後來的客家人只能深入山林,從事熬樟取腦的工作,因為日本人不斷地透過政治力量操控後山的開發,漢人及原住民為求自保,開始不同族群混居一處,彼此通商、通婚,族群融合得也愈來愈融洽,甚至連信仰也互相影響,比如主祀釋迦牟尼佛的保安寺,福佬人將祂當作佛教神崇拜,客家人則視祂為保護神;至於太巴塱的關帝廟(又稱保安宮),就成了阿美族和客家人共同的信仰!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46
61082256 苗栗縣 三義鄉 居鳩堂 居鳩堂的男主人本身就是一位木雕家,但在好木頭日漸稀少之後,他暫緩了創作的腳步,和太太開了九鼎軒,做起客家米食的生意,因為不甜不膩且用料紮實,很快的九鼎軒的糕點便廣受眾人喜愛,立下穩固的根基之後,2005年又開設了居鳩堂,另外開發鹹年糕、水晶餃、新丁板等鹹口味的客家米食,多次的嘗試創新,只希望能將傳統的客家美味經過年輕化之後得到大家的接受。在今年的桐花節,居鳩堂更打算限量提供名為「花樹下」的桐花便當,讓大家可以在欣賞桐花的同時,也能在味覺上得到相當的滿足。 苗栗縣三義鄉水美48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3361
61082257 苗栗縣 三義鄉 山中傳奇 山中傳奇是為在勝興車站旁的一家相當具有雅趣的餐廳,多年來店家一直堅持以傳統的方法料理一道道客家傳統美食,讓路過的遊客除了可以欣賞到車站上的歷史陳跡,也能在味覺上得到最大的滿足,進而對客家的生活文化有多一層的了解和認識。因為擁有露天座位,來到山中傳奇,亦可就著大片的桐花美景用餐,情趣盎然。 苗栗縣三義鄉勝興村36-9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3362
61082258 苗栗縣 三義鄉 綠葉方舟 綠葉方舟就為在往勝興車站的路上,因為主人的刻意營造,從入口到餐廳還需要步行大約10分鐘,目的便是希望大家在坐定點餐之前可以都花一點精神欣賞周遭的自然景色。除了一般的果汁咖啡之外,綠葉方舟也提供正式的義大利餐點,讓所有上們的食客可以同時擁有視覺和味覺的雙重享受。雖然室內室外共計有多達五百個座位,但因整家就置身在山林之內,所以一點都不覺得擁擠,反到讓人有一種與自然合而為一的愉悅感受。 苗栗縣三義鄉勝興村12鄰綠舟路1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3363
61082259 苗栗縣 三義鄉 向陽田園 因為曾經在某次的旅行中曾經有過愉快的民宿經驗,所以老闆夫婦毅然決然放棄原本的工作,投入經營民宿的行列。整間民宿的所有工作均由夫婦倆人親力親為,所以和客人之間常常可以培養出不錯的感情,喜歡拈花惹草的男主人在民宿成立之後,還不斷為民宿的綠化投注許多心力,包括在今年四月,向陽田園便將成立一個生態原始區,讓所有住房的客人可以在這裡觀星、看螢火蟲、聽蛙鳴,趁著投宿山間民宿的機會,可以徹底的擁抱大自然。 苗栗縣三義鄉龍騰村1鄰9-5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3364
61082260 苗栗縣 三義鄉 山板樵 山板樵的經營者是一對對木雕非常有熱情的夫婦,他們希望除了推廣木雕這項逐漸失傳的技能之外,也希望藉由這個學習的過程可以讓家庭中每一個成員的情感更加親密,因此,多年以來,他們一直非常鼓勵父母可以帶著小孩一起來學習。今年,為了配合桐花節的活動,除了推出桐花相關商品,女主人也自行設計了客家藍布衫的DIY彩繪過程,讓大家在以客家藍布衫為輪廓的木頭上,圖上自己喜歡的色彩,自然而然的融入客家文化。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3365
61082261 苗栗縣 三義鄉 漫步雲端 在原始的三義鄉間,其實也嚐得到精緻優雅的美食咖啡。相異於其他強調客家原始風味的餐廳,漫步雲端顯得格外相當獨樹一格,在鄉村雞、菲力牛排、國王蝦等等毆式餐點之外,這裡還有咖啡和花茶,儼然就是把都市中的完美服務般到山中,讓客人可以在大自然的環境中品嚐經典餐飲,十分適合熱愛自然卻又不願放棄對美食的人前往。 苗栗縣三義鄉雙潭村遊雲路22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3366
61082262 苗栗縣 三義鄉 光合作用 如果都市裡的擁擠狹窄讓你喘不過氣,那不妨到光合作用來走走,位在苗130線上的光合作用因為擁有廣大的腹地可供遊客走動嬉戲,所以總是吸引了許多想暫時逃離壓力生活的父母帶著還子前往。除了飲料之外,這裡也提供簡單的餐點,讓人可以毫無後顧之憂的徜徉在美麗的原始自然之中。 苗栗縣三義鄉雙潭村123-2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3367
61082263 苗栗縣 三義鄉 福軒養生館 福軒養生館融合了民宿與養生餐廳的功能,提供最接近自然的生活環境和餐點。在格調高雅的空間中,遊客不但能夠享有舒適的環境,還能享用不會造成身體負擔的養生餐點,一邊欣賞眼前的大片桐花樹林,一邊讓讓生命回歸到最原始基本的需求,相當適合推薦給長久處在都會壓力之下的現代人。 苗栗縣三義鄉雙潭村10鄰雙連潭155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3368
61082264 苗栗縣 三義鄉 三義ㄧㄚ箱寶 不能被遺忘的故事~三義ㄧㄚ箱寶,塵封在三義木雕鄉裡有座快被遺忘的木鴨工廠在木鴨工廠裡有七個兄弟說著快被遺忘的故事 , 在這些故事裡有快被遺忘的木鴨典故,有快被遺忘的木刻技藝,還有快被遺忘的彩繪師傅拿著彩筆輕輕撫著初胚為你訴說一只只塵封在箱底的故事。來到這裡,入口新設置的木圍籬背景,一隻隻彷彿正自在飛行的彩色木鴨,沿著水圳引領人們進入,這就是三義ㄧㄚ箱寶最鮮明的入口意象,也如同這裡的作品一般,親切豐富。阿屘姊,可說是ㄧㄚ箱寶的守護者,非常熱切的招呼著我們,開心的為我們介紹他們創作的新作品;而另一位 湯 先生,也耐心的為我們訴說,雙峰木鴨工廠的歷史與轉變,就在我們正驚艷於這裡的每一尊木雕創作之時,也沉浸在他們夫婦親切熱誠的招待之中。成為木鴨工廠-雙峰木鴨工廠。早期木鴨多為用來「誘鴨」的狩獵用途,但隨著保育觀念的興起,木鴨產業也有了很大的改變,木鴨搖身一變成為精緻細膩的收藏品,且多為手工雕琢、彩繪,木鴨收藏一時蔚為風潮。但隨者全球經濟景氣低迷、外銷市場減弱、木料及工資上揚等等,同時木鴨收藏風潮漸淡,使得雙峰木鴨工廠幾近無法經營,而在正打算關廠之際,經由觀樹教育基金會的輔導建議下,轉型成為休閒及學習性產業,試圖讓這裡成為一個可以說故事、畫鴨子、挖寶藏的地方-三義ㄧㄚ箱寶。為了這樣的目的,除了店面的陳列展示空間之外,緊鄰在旁的舊木鴨工廠改裝成彩繪木鴨的教室,簡單的空間陳設中還殘存著些許工廠的痕跡,卻因此更讓人忘我陶醉在木鴨彩繪創作中。一尊尊各種不同造型的初胚,都將被來這裡的人彩繪上各式各樣獨特的創作,就像雙峰木鴨工廠的最初,有著不可預知的可能;也如同這裡年邁的木鴨師傅,雖然連加工器械有時也需要 湯 先生幫忙才能裝置妥當,但卻也製作出不可預知、件件令人驚歎的創新作品啊!傳統文化要被延續很不容易,傳統產業的承先啟後更是困難,但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一線希望,看到了不變的、對木鴨創作堅持的精神,正在努力不懈的延續著。早期木鴨多為用來「誘鴨」的狩獵用途,隨著保育觀念的興起,木鴨產業也有了很大的改變,木鴨搖身一變成為精緻細膩的收藏品,彩繪木鴨教室一隅 — 各種造型不同的初胚各式各樣光鮮亮麗的彩繪木鴨。 苗栗縣三義鄉重河路176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3395
61082265 苗栗縣 三義鄉 桐花村 哈客生活新體驗 薰衣草森林 4/8 走入【桐花村】 薰衣草森林繼走入台中放送局經營文化餐廳【森林‧ 1935 】之後,再度從山野林間出走,停駐在充滿客家特色小鎮 -- 苗栗三義,打造一處結合客家文化及人文休閒的【桐花村】。是薰衣草森林 2006 年致力地方特色產業的首作,因為創辦人之一的 詹慧 君為苗栗客家人,希望在 延續客家傳統之餘,再加入創意巧思, 並結合現代流行趨勢,作多樣性發展, 重新詮釋客家 文化,而選定三義,除了此地為臺灣知名客家小鎮之外,薰衣草森林的兩位女主人本身對桐花 五月雪更是 有特別偏好,另外,也因此地常有國外觀光客,慧君庭妃深信,台灣新客家文化的特色,除了要向國人推廣外,更要讓客家走出去,讓客家文化與國際接軌,創造新一代的〝哈客生活〞。標榜創新客家文化的【桐花村】,更具體呈現在建築外觀及室內設計上,店內處處可見傳統元素,如客家花布、爐灶,及代表客家的桐花圖像,都巧妙的運用在現代建築中,營造新客家風情。店內並規劃出一處藝文空間,目前展出部份傳統客家文物,如筷插、粿印等,並配合桐花攝影及詩人筆下歌詠桐花的詩作等,讓用餐購物沉浸在客家懷舊氛圍中。而服務人員也穿著以桐花布改良的襯衫,擺脫一般傳統客家粗布的意象,將客家風帶入現代時尚中。店內除提供道地客家餐飲外,另有一大特色,即是提供傳統客家米食伴手禮,據說 客家米食,包括 客家粄 / 麻糬 / 菜包 / 糕等 是 客家婦女在過去物資缺乏的年代, 將蓬萊米,在來米,糯米磨製、蒸煮後, 在逢年過節或廟會活動時款待親朋好友必備的點心 ,不僅可用來敬神祭祖,也可帶來婚喪喜慶、田事後的飽足感。【桐花村】所提供之米食來自當地近 40 年老師傅手藝,不僅用料實在,口感更是道地。同時店內也規劃出 〝米食現做區〞,透過現場人員的製作包裝,除了確保產品新鮮度外,更讓遊客透過此區,進一步瞭解此傳統客家米食的原始面貌,當然如果想親身體驗一下做米食的樂趣,假日上午及下午各有一場〝麻薯 DIY 活動〞,歡迎大小朋友參加,體驗客家人早年做米食的傳統技藝。此次走出山野林間,薰衣草森林再度延續其與客為友、融入在地的企業精神,期望透過【桐花村】, 將三義特有的人文、美食及特產,經過創意及精緻之包裝、行銷, 開創屬於三義地區獨特的 〝哈客生活〞 。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3288
61082266 苗栗縣 南庄鄉 南庄老街(桂花巷與洗衫坑) 走進桂花巷裡,只見紅磚老屋、石板小路,交織而成一股復古的氛圍,尤其巷口處的洗衫坑,當地人稱之為水汴頭的洗衣場所,更教人流連忘返。早年當地人將清澈的溪水引進渠溝,婦女便在水溝上面架起了長方型的石板,用來洗滌一家大小的衣物,順便聊聊家務、談談八卦,言談間推砌起了南庄的歷史,也累積了屬於南庄舊時的回憶。 苗栗縣南庄鄉中正路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276
61082267 苗栗縣 南庄鄉 日式舊郵局 興建於1900年,是一座日據時期的黑瓦平房,地基為磚造,建築物本身則以木頭打造,歷經關刀山大地震後加以重建。因為歷史悠久,加上是全台灣僅存的兩座木造郵局之一,因此被選為苗栗縣歷史建築十景之一。目前這座老郵局已成為當地文化會館,裡面陳列著眾多老舊照片,每張皆訴說著古老故事。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277
61082268 苗栗縣 南庄鄉 乃木崎 位於在老郵局前的一段階梯,名字的由來是為了感念一位乃木希典將軍而取。據說這裡原本只是一條難行的泥濘小徑,後來這位將軍,率先掏出五十元拋磚引玉集款募捐,將所得款項作為基金,從遠處購來石板塊,興建了這條石板階梯道路,因為日文稱階梯為「崎」,當地人於是稱之為乃木崎。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278
61082269 苗栗縣 南庄鄉 永昌宮 位在文化路上,是南庄當地香火鼎盛的廟宇,寺廟興建於日據時期,也因關刀山大地震而毀壞重建,廟內主祀三官大帝,配祀天上聖母與義民爺,每年農曆十月還會舉行熱鬧的廟會慶典活動。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279
61082270 苗栗縣 南庄鄉 向天湖 位在東河村,標高約750公尺,是賽夏族人的神聖之地,也是南庄當地的山中之湖。湖泊雖不大,但沿著湖畔小徑步道,可前往山中尋幽,造訪山中蓊鬱的杉木、翠綠的桂竹林,作一趟森林浴。向天湖是賽夏族舉行矮靈祭的場所,每逢2年小祭、10年大祭都會在此舉辦,2006年正是賽夏族隆重的10年祭典,屆時盛大的場面必定熱鬧非凡。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280
61082271 苗栗縣 南庄鄉 蓬萊溪護魚步道 歸因於過度的濫捕電魚,使得蓬萊溪的魚類生態幾近瀕臨滅絕,當地居民為了再現蓬萊溪的清澈面貌,於是在民國90年進行封溪護漁的行動,時至今日已有不錯的成效,溪流已可再見苦花、馬口魚、石斑魚的蹤跡。為了方便進行生態觀察,溪邊特設步道觀賞,讓民眾可以一一見證南庄鄉民護漁的成果。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281
61082272 苗栗縣 南庄鄉 桂花園客家料理 是當地生意興隆的客家料理餐廳之一,建築風格極具傳統的客家味,店內的裝潢也別具用心。餐廳的料理以客家本味融入創意口感,招牌是讓人齒頰留香的桂花醉雞,搭配時令野菜與在地風味如鱒魚等等,不管你是兩人結伴,或者一大家子出動,琳琅滿目的菜色,包君滿意。 苗栗縣南庄鄉南江村5鄰73-7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282
61082273 苗栗縣 南庄鄉 南江村之旅 日據時期,林、礦業興盛,吸引許多客籍移民遷入並形成聚落,其中的南江村因為位於中港溪上游東河溪、南河溪的交會處,是南北往來交通的重要孔道,整座村落熱鬧非凡,後來隨著產業的沒落而沈寂了下來。 懷舊風潮的影響,讓人們重新發現到這座山城的樸實之美,遊客總愛循著蜿蜒的小徑,穿街走巷尋訪驚喜:來到南庄老街上,只見兩旁矗立著一棟棟樸拙的老建築,木製櫥窗門面,流露出幾許客家風情。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268
61082274 苗栗縣 公館鄉 境築庭園民宿 清風徐來花似雪…,這是四、五月間我們大家大窗前的一片美景。事實上一年四季變化萬千,各有景緻:雲海、飛霧、嫩綠、翠綠、枯樹、夕陽、星月、以及各花種…。蛙叫鳥鳴則是天天享受的樂音。十一年前,找來這裡,依著自己的需求,男主人阿德設計外觀及庭院、女主人室內設計師杭台珍規劃內部空間,而成的境築小木屋,在一年前開始提供作民宿,分享喜歡這裡的人…。我們的木屋與自然巧妙結合,處處是景,陽光、通風只是必要的因素之一而已,並有更多的創意與多功能的空間利用。斗室雖小、卻是讓人放鬆心情,敞開胸懷的微妙空間。對於室內傢俱用品,我們也期許提供來客的是經典而非豪、是長期使用收藏的生活概念,而非用壞即丟的念頭。是我們想要的生活空間,也期待能成為你們的渡假小屋。室內、外到處可閒坐、可倘仰,獨處、聚集、觀景、談心、發呆,隨性所至,家人或好友,隨便找個好理由就來我們這裡,你們一定會喜歡。 旅遊訊息:秋高氣爽,山上的氣候變得非常舒服宜人:微風涼爽,柔和的陽光灑照山林間,是真正的金秋景色。 而山下的平地,依舊是一片澳熱...。一日遊行程建議/早上約10點,到達公館黃金小鎮租腳踏車,漫遊農村小徑或徒步逛逛。附近除了有綠油油的稻田外,還有草莓田、芋頭田、向日葵花田以及百香果及紅棗樹園;也有多處大型客家菜曙U、香草曙U、歡樂田園、薰衣草主人的家、河塘居、棗莊、車枕竹堂…….也是公館風景。吃了中飯,上山約5分鐘車程,稍作了解環境,小眠一下;再泡壺茶,園中閑坐。黃昏是很舒服的時間,晚餐在附近餐廳用餐或自備食物烹煮(酌收廚房使用費300元);夜裡在露台享受山裡的寧靜安適。第二天早上要早起,聽聽鳥、接受晨光撫面,下一個節目,山中散步,拜訪鄰人庭園….。二日遊行程建議/公館附近可作1-2日深度旅遊的去處很多----三義的雕刻,勝興火車站,銅鑼的杭菊田,大湖的草莓田,泰安的溫泉,卓蘭的水果及苗圃……… 苗栗縣公館鄉福德村4鄰36-15號 (台6線26.5公里轉入上山約2公里)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24997
61082275 苗栗縣 造橋鄉 木炭博物館 造橋鄉谷巴休閒渡假村的「火炭谷」木炭博物館,是國內少見以木炭為主題的複合式遊憩據點,館內運用木炭進行各項DIY活動,還有標榜養生的木炭餐點,讓人耳目一新。 木炭博物館提供多元化的遊憩活動,包括炭泉擂茶、木炭麵風味餐、多功能炭卡DIY、木炭湯圓DIY、木炭溫泉SPA、木炭博物館巡禮等;休閒渡假村裡還有漆彈、室內攀岩、卡拉OK、生態步道,鄰近地區還有傳統木炭窯,休閒資源豐富。 木炭館近年研發不少養生木炭餐點,提供木炭麵簡餐、炭奶酪、炭饅頭等多種食材。飲料方面有各式咖啡、花茶、奶茶,還有養生炭泉。 到木炭館一遊,木炭DIY是少不了的重頭戲,館方開發的創意竹炭卡DIY,利用竹炭加上野花野草,作品除了當裝飾,還強調有除溼、除臭的功能。此外,親手搓製的黑白湯圓,也是不錯的DIY活動。 谷巴休閒渡假村和木炭博物館有二日遊、一日遊行程,提供遊客參考。其中二日遊有客家炭泉擂茶、葉脈書籤製作、住宿、步道巡禮、竹炭DIY、養生粥、養生炭麵等活動安排。 苗栗縣造橋鄉造橋村錦成東路八之六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25466
61082276 苗栗縣 公館鄉 台灣漆器 或許很多人會認為漆器是日本專屬的上等工藝品,其實在台灣,也有人對這種做工繁複的藝術創作懷抱無比熱誠,不斷積極創作新的作品。從父親手中接下漆器製作的技術與工廠之後,謝正峰在多年努力下,開創了嶄新風格,為台灣漆器賦予全新生命。二六年桐花祭,台灣漆器推出帶有客家桐花風格的精緻包裝,優雅含蓄的桐花圖案展現謝先生的精湛手藝,也蘊含客家文化質樸自然的性格。 苗栗縣公館鄉館東村121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25505
61082277 苗栗縣 大湖鄉 大湖酒莊 苗栗縣大湖鄉是台灣第一個開始種植草莓的鄉鎮,多年來因為成果出色,早已成為首屈一指的草莓產地,每逢草莓盛產的冬、春兩季,吸引無數遊客摘採一顆顆鮮豔欲滴的草莓。大湖酒莊這個以九二一賑災經費興建的酒廠,將當地盛產的草莓製成草莓大福、草莓醋、草莓酒等產品,並採取限地販賣的銷售策略,不僅滿足台灣人的味覺享受,也充分發揮了當地草莓的特色。 苗栗縣大湖鄉富興村八寮灣2-7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25506
61082278 苗栗縣 卓蘭鎮 耕陶園 耕陶園的所在本是一大片楊桃果園,兩年前主人將果園轉型,改採休閒農業形式重新現身,並融合自身擅長的陶藝,希望讓大家在自然環境中藉著玩陶過程親近大地。此外,廣大的庭園咖啡座也提供花茶、餐點與擂茶DIY的服務,除了舒適的休閒環境外,以最自然的方法將客家文化特色融入休閒生活。 苗栗縣卓蘭鎮中正路7-1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25507
61082279 苗栗縣 公館鄉 阿煥伯福菜 福菜是最典型的客家醃菜之一,這道以大芥菜為材料的客家小點,做起來相當費工。首先,採收後的福菜要經過曝曬、搓揉和醃漬,裝瓶後倒放在地上兩到三個月,才算完工。在眾多販賣客家福菜的店家中,以阿煥伯的名聲最響亮,傳統道地的風味,讓不少造訪公館的遊客人手一罐;除了福菜,梅乾菜、酸菜、金桔醬等也是阿煥伯的人氣商品。想要徹底體驗客家文化的人,可千萬不能錯過。 苗栗縣公館鄉中義村1鄰16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25508
61082280 苗栗縣 公館鄉 郭家莊醬園 郭媽媽的老家原本便以販售豆腐維生,結婚之後,她一直想找一份可以兼顧家庭的工作,幾經思慮,郭媽媽突發奇想,決定改良當時豆腐乳過鹹的缺點,推出全新風味的豆腐乳,雖然歷經不少挫折,但在多次檢討與重新試驗之後,郭媽媽終於找到最能為大眾接受的口味。不過在早期,因為沒有商標觀念,大家僅以郭媽媽的名字「玉英」來稱呼這豆腐乳為「玉英醬」;如今,除了豆腐乳之外,郭媽媽還推出了客家特有的桔醬、福菜等各種醬料、醃漬品,並以「郭家莊醬園」品牌重新出發,讓大家品嘗最純正的客家口味。 苗栗市中正路750號(苗栗店)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25508
61082281 苗栗縣 石岡區 石岡土牛客家文化館 在地客家人保存傳統文化不遺餘力,石岡土牛客家文化館剛開張,是著名的劉家夥房原地原貌重建,光是主題建築就頗具可看性。劉家宗族在台目前傳到廿五代,子孫三、四百人,是全台少見的大家族,文化館不但留下當地文史紀錄,各村還有村史,參觀一趟就可知道客家人在石岡打拚的梗概。 台中縣石岡鄉土牛村德成巷10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25511
61082282 苗栗縣 銅鑼鄉 東華樟腦廠 當銅鑼的煉樟業逐漸凋零的同時,唯有60多年歷史的東華,仍舊以傳統的方法在煉製樟腦油:取本樟與芳樟的根、莖、枝幹,一塊塊刨斷成木卡,再放進高大的煉製鍋爐,以高壓蒸餾的方式煉製樟腦油及結晶狀樟腦(樟腦砂)。由於堅持不添加任何化學藥劑,擁有許多忠實的老客人。 為了延續家族產業,第二代著重於行銷與推廣,也研發多種周邊產品,除了基本的樟腦油,也可見香茅、艾草等的提煉產品,不管是噴霧劑或是香皂,大大小小約有一百多種的產品可供選購。 苗栗縣銅鑼鄉樟樹村竹圍2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309
61082283 苗栗縣 銅鑼鄉 九華觀光農園杭菊 每年11月上旬,當稻田休耕時,當地農民大都會種植杭菊,屆時放眼一片白色花海,十分壯觀美麗。花期正盛時,這裡到處可見農民在曬菊花,空氣中滿是清香味,令人陶醉。 苗栗縣銅鑼鄉九湖村92-3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310
總共 828 筆,顯示第 401 到第 450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