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全台客庄相關旅遊景點,提供給民眾作為旅遊參考資訊

縣市 鄉鎮 景點名稱 景點介紹 地址 連結網址
61082184 新竹縣 峨眉鄉 富興村之旅 境內最知名的產業就屬製茶業。130餘年前,曾家在這裡開墾山林種植茶樹,之後又陸續開設製茶廠、製糖廠,因而發跡致富,成為當地首富之一,並建有一座雙堂屋(大同街708號),只可惜在民國24年的關刀山大地震中受到重創,至今,只留下大門與正廳,仍保留當時原貌。 村內的茶葉展售中心(富興村22-6號),是峨眉鄉內最具規模的茶行,內部空間規畫有泡茶區,遊客可坐在此處品茗,此外也設有製茶區,陳列製茶過程的圖文資訊,讓遊客在品茗之餘,也能了解茶的故事。 村內的隆盛宮(忠義街16號),創建於清朝道光年間,是當年大隘地區墾民的信仰中心,原只在隘寮內奉祀關聖帝君神像與令旗,而後開墾事業步上軌道,幾經修繕改建,成為今日風貌。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175
61082185 新竹縣 峨眉鄉 建成餅行 這家店以傳統口味的客家豬油餅聞名,峨眉人不但從小吃到大,連結婚時還要特別訂製豬油大餅作為喜餅。豬油餅的內餡以肥豬肉、冬瓜糖與芝麻、蔥頭等料調製而成,外包以麵粉、豬油製成的餅皮,最外層再灑上一層芝麻,吃來滋味濃郁,傳統口味歷經百年依然不墜。 新竹縣峨眉鄉峨眉街39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176
61082186 新竹縣 峨眉鄉 獅頭山之旅 地跨新竹縣峨眉鄉與苗栗縣三灣、南庄鄉的獅頭山,因山勢形似獅子蹲踞而得名,海拔雖不高,僅496公尺,卻是北台灣著名佛教勝地。近年來,境內的古道更被整修為適合登山健行的步道,在桐花季時,吸引許多人前往一遊。 因為旅遊服務中心就位於峨眉鄉境內,這裡也成為賞桐花的熱門據點。不妨從服務中心旁的藤坪步道進入,一邊遙想當年先民墾荒的艱辛,一邊觀察小徑兩旁各種藤、蕨類植物生長的自然生態,一邊尋找桐花的身影,只要季節對,保證可以讓你見識到何謂:花瓣如雪、漫天飛舞的絕美景致。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177
61082187 新竹縣 峨眉鄉 歇心茶樓 位於獅山遊客服務中心旁,為委外經營的茶樓。這裡的建築風格典雅,所供應的客家料理道地,再加上擁有一棵高大的油桐花樹,因此被稱為親近客家文化、欣賞桐花的經典場地,假日時人潮如流水般湧入,建議在非假日時前往,才能好整以暇地嚐美食、賞美景。 新竹縣峨眉鄉七星村六寮60-8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178
61082188 新竹縣 寶山鄉 寶山舊事 清朝道光年間,客家墾民來到本鄉,以東坑為初墾地,現今則稱為新城村。日據時期,村民主要種植製造紅糖的竹蔗維生,因此境內不但保留濃濃的客家味建築,還可以見到諸多往日繁榮一時的產業古風。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179
61082189 新竹縣 寶山鄉 東坑伯公廟 這座伯公廟,並不是境內最大的一座,卻相當出名,原因是其「廟中廟」的特殊型式。回溯清朝道光年間,當地居民為了供奉伯公,於是挖鑿溪石、修整為石板,以此拼成簡單的小廟,裡面不設神像,只在石板上雋刻「福德正神」的牌位。後來,當地居民覺得石板廟過於簡陋,於是進行擴建,然而為了保留歷史遺跡,僅在原本廟身外再建造新廟,因而形成極為特殊的景觀。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180
61082190 新竹縣 寶山鄉 東坑新豐宮 創建於道光14年,主祀三山國王,建廟約170多年,向來是鄉內的新城、寶斗與深井三地的信仰中心。 新豐宮最熱鬧的時候,是三山國王的誕辰,分別在農曆2、5、8月的25日,另外在元月14、15日還會舉辦「閹雞大賽」,屆時,居民將自家飼養的雞帶到這裡參加比賽,比較誰家養的雞最肥大,也是地方一大盛事。 新竹縣寶山鄉新城村新湖路32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181
61082191 新竹縣 寶山鄉 寶山糖廠 日據時期,新城村曾是竹蔗的主要產地,並在昭和14年設立寶山糖廠(原名新城糖廠),以生產紅糖,鼎盛時期年產4萬多噸,然而隨著國際糖價下跌、國內製糖成本提高,糖廠雖然依舊運作生產,但盛況已不復當年,因此,近年來除了紅糖以外,還積極開發新產品,比如紅糖薑母茶,希望讓寶山的糖業得以延續、並開展第二春。 新竹縣寶山鄉新城村寶新路312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182
61082192 新竹縣 寶山鄉 禾興炭窯 寶山鄉境內相思樹遍布成林,由於材質堅硬,適宜燒製木炭,因此百餘年前,許多鄉民以燒炭為業,鄉內曾經擁有數十座炭窯。不過,當瓦斯逐漸取代木炭後,大多數的炭窯都被迫關門。 目前位於三峰村的禾興炭窯,就是僅存的少數幾座之一。來此一遊,可看見窯旁散置著待燒的木材,以及已經燒製完成的黑色木炭,至於年過半百的炭窯主人,則仍然堅持採用傳統的技術在燒炭,他表示雖然賺不了多少錢,但傳承這項已近絕跡的老技藝,卻是自己責無旁貸的任務。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183
61082193 新竹縣 寶山鄉 寶山水庫 建於民國70年的寶山水庫,滿水位面積僅約60公頃,主要供應新竹科學園區用水,規模並不大,但由於水庫四周山巒青翠、環境清幽,碧綠湖面映照著蒼鬱山景,並有寶湖、碧湖兩座吊橋橫跨水面,景致十分優美,因而成為新興的賞景休憩新據點。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184
61082194 新竹縣 寶山鄉 沙湖壢藝術村 沙湖壢藝術村位於寶山水庫旁湖邊地,「沙湖壢」為山湖村的舊地名,成立於2002年,立意推動現代藝術,村內除了提供藝術家駐村創作,也提供民眾親近藝術的管道,並將三座舊建物,規畫為咖啡館、展演場、辦公室、藝品店,以及藝術家工作室。 不妨找一個午後來此,逛逛藝術村,欣賞各種藝術品,累了就到湖畔露天座位區,一邊坐擁湖光水色,一邊品嚐美味的甜點,為自己的身心靈充電囉! 新竹縣寶山鄉山湖村新湖路423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185
61082195 花蓮縣 花蓮市 美崙山護國宮 美崙山海拔108公尺,舊稱鱉龜山、八利山、八螺山、米崙山,由於其地理位置及高度,早在清朝時期就有軍隊駐紮於此,二次大戰時,日軍也曾經在山裡修築碉堡、地道等設施。至於山腳下、尚志路的護國宮,則有50多年的歷史,本來與客家人無關,後來從宜蘭分來三山國王到此奉祀,並在每年的2月、6月、9月的25日,分別為大王、二王,以及三王過生日,是當地客家人的信仰中心。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95
61082196 花蓮縣 花蓮市 延平王廟 廟址就位於清朝時期,漢人最早入墾的十六股庄中心點,又稱為復興宮,創設之初,原為一座草寮,裡面供奉著從臺南分香而來的國姓爺(鄭成功)聖像、令旗,是黃阿鳳為了安撫人心所建造。隨後100多年來,因為與原住民紛爭不斷、地震等因素,廟宇曾經幾度被毀、幾度重建,如今所見的富麗規模還是民國86年精心整建重修的成果,然而就意義而言,它卻是花蓮縣內最早興建的廟宇,也是漢人共同的信仰中心,所以被評定為三級古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93
61082197 花蓮縣 花蓮市 花蓮美食 花市知名且值得一嚐的美食、小吃、特產相當多,散居在市區內各角落,來此一遊,可不要錯過大快朵頤的機會哦! 一心泡泡冰,是花蓮超人氣冰店,位於市中心,不管夏天或冬天,隨時都是滿的!因為這家店的冰品口感綿密,種類相當多,愛怎麼吃就怎麼吃! 液香扁食,是花蓮市區最富盛名的扁食店,70年來總是座無虛席,扁食的肉餡用豬大腿肉做成,彈性好、滿口豬肉的豐腴,湯頭則為豬大腿骨熬製後去油而成,清爽不油膩。 來成排骨麵,同樣超過70年歷史,所用的排骨為沾粉炸過,再加入高湯以蒸籠蒸上半小時,因此口感滑嫩,充滿香氣,非一般油炸排骨可比擬喲! 惠比須餅舖,以花蓮薯創始店聞名,店名取自日本七福神之一的財神爺,從日據時代起就相當有名,強調遵循古法製餅,很有和風。 曾記米麻米署,之所以能在花蓮的食品界獨占鰲頭是因為其特殊的做法、嚴謹的作業程序、強調不含防腐劑、保證新鮮,以及老闆時時求新求變、善於行銷的精神。目前共有紅豆、花生、芝麻、綠豆、椰子、抹茶、芋頭、蕃薯等多種口味。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99
61082198 花蓮縣 吉安鄉 吉安鄉。 屬於花蓮市衛星鄉鎮的吉安鄉,舊名七腳川,阿美族語為「柴薪很多的地方」,如此豐富自然資源也引來日本人覬覦,日據時代,從四國德島縣吉野川沿岸引進日本移民來此,並將這裡更名為「吉野」,直到民國37年,才正式改稱吉安鄉。戰後日本人離台後,吉安成為福佬人及客家移民的天下,尤其在永興、稻香村、草份、南埔、南華等聚落,更是客家大本營,讓吉安鄉的客籍人口比例,成為花蓮縣之冠,也保有客家最珍貴的文化資產。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02
61082199 花蓮縣 吉安鄉 吉安舊事 第一代來自桃竹苗的客家移民,在吉安鄉永興、稻香、南華等地落腳後,或向福佬人租地耕作,或在日本人開設的糖廠及菸廠做工,至今,則主要以種植稻米、芋頭等農作物維生。 這些客家移民,原居於桃竹苗的丘陵山區,早已習慣了如何在惡劣的環境中墾荒,來到這個石頭多過泥土的地方,正好施展「沒石頭」的本領:他們將土壤一一鏟出,再將一顆顆大小石頭與挖出來的泥土分開放,然後預作衡量,將部分的石頭先鋪回坑裡墊底,再鋪上一層厚厚的泥土,「做」出適合農作物生長的田地,至於多出來的石頭,就堆砌成了田埂,一來防風、二來也方便行走。至今,在吉安以及花東縱谷的許多農田邊,只要用心尋找,不難發現這種由大小石頭堆砌而成的石圍牆。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03
61082200 花蓮縣 吉安鄉 永興村的客家聚落 位於永興村9鄰,昔日稱之為草分長屋仔,有一群以羅經潤為首,在1930年代,從苗栗三灣移民而來的客家人,雖然人數不算多,卻承續著許多客家傳統,比如閹雞比賽、手工編織禾桿凳,以及輪流到伯公廟奉茶上香的習慣。 伯公廟初建時,只是由4塊石頭堆砌而成,後來歷經民國47、64年的改建,才成為今日所見的模樣。為了讓香火不斷,居民還做了一塊神牌,由住戶輪流早晚奉茶上香,晚上之後,再將神牌交給下一戶,如此輪流上香的習慣,已承續了70多年,至今未曾停歇。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04
61082201 花蓮縣 吉安鄉 吉安鄉的客家信仰 這裡的客家人,因為混居福佬人及原住民之間,彼此相處多年之後,從生活習俗到民間信仰都互相影響,也經常出現福客人士共同崇祀的廟宇,比如:  五穀宮,廟內主祀五穀大帝(神農大帝),以及至聖先師孔子和關聖帝君文武二聖,建於民國51年,原是由是客家人興建、主事,後來福佬人也開始來此參拜。 至於義民爺的信仰,還是以客家人為主,境內有三處祭祀義民爺的地方:其一位於稻香村吉興路的一家民宅內;其二位於吉安車站前的義聖堂,供奉有義民爺及各種神明;其三位於永興村的劉姓家宅內,據說是在日據時代,從苗栗銅鑼分香而來。不同於西部的義民廟,大都只供奉義民爺共同的神位,這裡的義民爺可是塑有金身哦!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05
61082202 花蓮縣 吉安鄉 慶修院 慶修院原為日據時代的吉野布教所,為當年吉野日本移民的信仰中心,主要供奉不動明王,寺中還設有88尊石佛,據說吉野布教所創建人川端滿二回四國後,走遍境內88所古寺名剎,從每一座寺廟請一尊神安置於吉野布教所供奉,同時建造一座高約2公尺的石碑,刻有「光明真言百萬遍」,傳說可以治病。不過撇開那段殖民意識歷史不談,光從建築本體來看,慶修院絕對稱得上是台灣日式建築精品,其建築屬於日本傳統高野山派寺院風格,環境清幽,花木扶疏,宛若花東的一處和風桃花源。 花蓮縣吉安鄉中興路345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06
61082203 花蓮縣 吉安鄉 銘師父 人稱銘師父或阿銘師的老闆兼主廚,以專業料理人自居,全心全力投入美食的研發創作至今。曾經擔任中華美食交流協會理事等職務的銘師父表示,為客人獻上一桌精緻的好菜,是他投入料理工作的快樂泉源。至於來這家美食餐廳最大的驚喜,就是最好不要點菜,讓師父為你獻上他的拿手創意料理。 花蓮縣吉安鄉勝安二街20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07
61082204 花蓮縣 吉安鄉 山東麵館 純正山東口味的山東麵館,創立於民國39年,超過55年的口碑,便宜又大碗,料多實在,湯頭濃郁鮮美,麵條則是手工做出來的,早已遠近馳名,很多人來到吉安就是指定要到麵館吃麵,還有品嚐老闆自行研發的煎麵,口感紮實獨特,已成為麵館人氣美食。 花蓮縣吉安鄉南華村93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08
61082205 花蓮縣 吉安鄉 君達香草健康世界 是東部規模最大的渡假園區,佔地3000坪的香草園區中,包括了住宿區、餐飲區、游泳池和戶外迷迭小徑、迷宮花園等設施,以及各種香草相關創意DIY課程,無論大人或小孩都可以玩得很盡興,而園區裡各種香草植物,包括薄菏、洋甘菊、馬鞭草、迷迭香、天竺葵等,多達數十種的香草植物,更可以讓小孩上一堂認識香草的自然課。 花蓮縣吉安鄉干城村干城45-63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09
61082206 花蓮縣 吉安鄉 金澤居 金澤居庭園優美,處處可見主人的巧思經營,據說建築本身採環保鋼構、綠色建築工法建造,是會呼吸的健康住宅唷!除了建築用心之外,這裡的空間規畫頗具創意,至於內部房舍所使用的建材、家具,以及裝潢,也都相當精緻,不亞於五星級的水準,因此成為吉安鄉內金字塔頂層級的民宿,由此也吸引許多講究品味族群來此渡假。 花蓮縣吉安鄉干城村5鄰45-71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10
61082207 花蓮縣 壽豐鄉 壽豐鄉 壽豐鄉舊名里鬧,後來漢人改為鯉魚尾,民國9年時,日本人改用「壽」的單名來稱呼。提及壽豐鄉歷史,可從清朝說起,清道光年間,淡水廳富豪吳全到此開墾,並修築城堡抵擋高山族,後人稱該城堡為吳全城。日據時代,日本人移民至此開墾,不少客家先民亦從西部來此發展,戰後日本人離去,客家人、閩南人,以及阿美族人,還有自大陸撤退來台的一批雲南人,展開豐田村另一章移民歲月。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12
61082208 花蓮縣 壽豐鄉 豐田村舊事 對於一些年過七旬的日本老人來說,童年記憶是在那遙遠的台灣花蓮...。日據時代,為致力於開發花東地區,開拓糖業及菸業經濟,一批批日本人在花東建立移民村,而豐田村即為當時日本三大移民村之一。 過了一甲子的歲月後,如今境內已不見「豐田村」行政區,然而豐山、豐裡和豐坪三村,還是有不少人習慣稱自己所居住的地方為「豐田」,10多年來,更不時有日本人回到這裡尋找兒時足跡,看望曾經住過的房子、曾經唸過的小學,當他們看見小時候親手種植的50多棵小樹,如今都已成為高大茂密的大榕樹時,無不感動莫名,童年的點點滴滴,已成為這些日本人最難忘的回憶。 目前豐田村,仍保留部分當時移民村風貌,包括:昔日為村子醫療所的「醫生的家」、當時豐田村最高行政機關的「移民指導所」、當年豐田小學的豐裡國小,以及一些舊時製菸的菸樓。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13
61082209 花蓮縣 壽豐鄉 豐田文史工作室 日本戰敗後,當時篳路藍縷、胼手胝足打造出家園的日本移民,被迫拋棄一切回到日本從零開始;至於,豐田村則因為許多客家人遷入,展開了另一番新風貌,比如由日據時代派出所改建的文史館,裡面展示著當年豐田村的移民歷史、文物,並不定期舉辦各種客家活動及展覽。 花蓮縣壽豐鄉豐裡村民權街二九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15
61082210 花蓮縣 壽豐鄉 立川漁場 利用當地天然湧泉、純淨水質,結合活水養殖技術的立川漁場,以生產高品質無泥味的淡水漁獲而聞名,其中又以「黃金蜆」最為聞名遐邇。「黃金蜆」由於無重金屬污染,色澤澄黃、品質優良,珍貴猶如黃金,故而名之。遊客來此,除了可以捲起褲管,親自下到池塘內體驗摸蜆仔兼洗褲的兒時樂趣,還可享用黃金蜆大餐哦! 花蓮縣壽豐鄉共和村魚池路45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17
61082211 花蓮縣 壽豐鄉 碧蓮寺 位於中正公園內、入口大路旁矗立著鳥居的碧蓮寺,前身為大正3年所興建的豐田神社,是當時移民村重要的國家教化機制。民國35年改稱碧蓮寺,主要供奉釋迦牟尼佛,同祀不動明王。到了民國57年,又恭迎了觀音菩薩、地母娘娘、五榖先帝等諸神進廟奉祀,是本地的精神信仰中心。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18
61082212 花蓮縣 壽豐鄉 鯉魚潭 面積廣達100多公頃,為花蓮縣境內最大的內陸湖泊,因湖的東邊座落著鯉魚山而取名為鯉魚潭。每年5月時,正值螢火蟲繁殖季節,由於鯉魚潭乾淨無污染,最適合螢火蟲生存,因此夜間只見樹林中宛若繁星點點,可親自體驗輕羅小扇撲流螢的滋味!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819
61082213 花蓮縣 光復鄉 鍾家老屋 位於光復鄉大豐村的鍾家老屋,為豐富社區歷史最有悠久的房舍,至今約有60多年歷史,見證了鍾姓客家先民移居花蓮的點滴。鍾家老屋採三合院式建築,全靠鍾家子弟自行伐木、砌磚所建造而成的,至於內部的雕刻、繪畫、對聯提字,則是延請大陸名師設計,總共耗費兩年方完工,在當時成為地方美談。後來,歷經多次颱風和地震,只剩下居中的公廳,還端正地書寫著:穎川堂。隨著許多人陸續遷出,也只剩下老人家還守著這座見證客家移民歲月的老屋!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914
61082214 花蓮縣 光復鄉 光復糖廠 由日本人所建的糖廠,在國民政府來台後繼續營運,並大量生產、輸出蔗糖,每一年為國家帶來極可觀的收入。然而歷經80多個年頭,卻因製糖業衰退,最終難逃被淘汰的命運,在民國91年劃下休止符,隨後轉變成為觀光糖廠,除了保留糖廠的日式建築群、載運甘蔗的火車頭,以及展示各種史料、文物作為歷史見證之外,還以花蓮的好水,加上糖廠生產的特級砂糖,製成各式好吃的冰品,另外也開放昔日的員工日式宿舍,提供給遊客住宿,濃濃的懷舊風十分吸引人! 花蓮縣光復鄉大進村糖廠街19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915
61082215 花蓮縣 光復鄉 向耕休閒漁場 懷抱著一股熱忱,林氏兄弟在大豐村的山腳下闢建了一處漁場,主要以復育高山魚固魚為主。高山魚固魚又稱為苦花,曾經悠游在台灣諸多溪流之中,卻因為生態環境遭受嚴重污染而逐漸消逝,因此,復育的首要任務就是模擬牠自然的棲地環境,包括溫度、流水速度的掌控,以及給予牠習慣覓食的蝦藻、眼子草等水生植物。經過多年的研發,漁場已成功復育了苦花,並擴大為休閒產業,設有釣魚場、戲水區、藥草植物園等,極適合全家老少來此作一趟自然之旅! 花蓮縣光復鄉大豐村161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916
61082216 花蓮縣 光復鄉 彭記擂茶 位於大富村的彭記擂茶,是當地極受歡迎的客家美食品嚐處:這裡的空間氛圍,讓人宛如回到農村茶棧;這裡的客家菜十分道地;這裡的客家擂茶,採用新鮮烘製的綠茶,加上花生粉和芝麻研磨而成,待磨成細粉後再倒入滾燙的熱開水調製而成,不只是香氣四溢,還帶有濃濃的客家懷舊味,教人喝得好窩心! 花蓮縣光復鄉大富村明德路45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917
61082217 花蓮縣 瑞穗鄉 瑞穗鄉。 瑞穗古名為水尾,因秀姑巒溪、清水溪、塔比拉溪、馬蘭鉤溪和紅葉溪等河流,都在此地匯合出海而得名,後來由日本人改名為瑞穗。漢人最早入墾,可以追溯到清朝時期,主要都集中在拔仔庄;日據時代,日本人在舞鶴村開闢鶴岡茶園,急需要大量採茶及製茶工人,於是許多桃竹苗的客家人移民來此。至今,舞鶴台地依舊有許多客家人居住於此,經營茶莊生意的也多為客家人,鶴岡茶葉能這麼遠近馳名,都得歸功於客家先民的努力奮鬥。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918
61082218 花蓮縣 瑞穗鄉 拔仔庄的昭忠祠 拔仔庄位於瑞穗鄉的北端,現今稱為大富源社區,包括富源、富民與富興三村,它的東側為海岸山脈,西側則是中央山脈,是一塊極為富庶之地,因此早在清朝時期,就有一些漢人前來拓荒。至於大規模的開墾,則是由清朝提督吳光亮所率領的屯墾兵,而他們當中又以廣東籍、湖南籍者為多數,然而千里迢迢來此,許多人卻因瘴癘、水土不服而病逝,至此埋骨他鄉。 多年之後,隨之而來的墾民,在整建農地時發現了這些無名屍骸,於是為他們拾骨聚塚,以有應公或義民廟稱之。戰後,由議員饒維盧先生倡議並題名為「昭忠祠」。至今,每逢中元節,當地居民都會前往祭拜,以感念他們對拔仔庄開拓的貢獻,並慰孤魂。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919
61082219 花蓮縣 瑞穗鄉 舞鶴台地茶園 舞鶴台地為客家聚落大本營,大多是在日據時移民而來,在此開墾茶園。因舞鶴台地的氣候及地形很適合栽植茶樹,民國68年行政院農發會主委李崇道博士到此品茗後,為之驚豔,便將當地所生產的茶葉以畢生致力於茶葉研發的錢天鶴博士為名,稱之為「天鶴茶」,從此舞鶴村的天鶴茶馳名全台,成為台灣最重要的茶葉產地之一。目前舞鶴台地出產金萱茶、翠玉茶、青心烏龍茶和大葉烏龍茶等品種為主,多為半發酵茶,茶葉風味絕佳,口感香醇,很受歡迎,而當地茶農多以自產自銷方式經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920
61082220 花蓮縣 瑞穗鄉 瑞北三元宮 創建於清咸豐年間,由清總兵沈葆楨從唐山請來三官大帝香火來此安奉,並建造本廟,是花東非常特別的客家信仰中心,在客家人心中,三官大帝是最能代表三界的自然神,一般都在上元節時祈求天地賜予豐收的一年,中元節時普渡孤魂野鬼,下元時則舉行完福和謝平安。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921
61082221 花蓮縣 瑞穗鄉 青蓮寺 相傳在1877年時,一位白髮老翁在這裡放了一對竹籠後離去,始終未曾回來,當地村民好奇地打開竹籠後,發現裡面放的竟是兩尊釋迦牟尼銅像,於是蓋了一座茅屋供奉其中一尊佛祖,另一尊則移駐到光復鄉建保安宮安置。直到民國13年才改建為三廳二院的磚瓦結構,並改名為青蓮寺,至今已有120年,一直是瑞穗福、客鄉民共同的信仰中心。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922
61082222 花蓮縣 瑞穗鄉 瑞穗牧場 瑞穗牧場位於舞鶴台地下,紅葉溪與秀姑巒溪匯流處,占地約40甲,源自中央山脈的潔淨水源所灌溉的草原,綠意盎然,牛群也個個壯碩豐滿,平均每頭乳牛一天生產20多公斤的乳量,已成為高品質鮮乳的代名詞。來到牧場,除了可以看牛群吃草、鴕鳥快跑,還可享用每天清晨4點剛擠出新鮮的鮮乳,品嚐鮮乳酪、鮮乳饅頭、乳製冰品,以及購買各種與「牛」相關的精美飾品。 花蓮縣舞鶴鄉舞鶴村157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923
61082223 花蓮縣 瑞穗鄉 涂媽媽肉粽 涂媽媽肉粽因具有「媽媽的味道」,所以大受歡迎。這裡的粽子精挑糯米,餡料是由道地上肉、少許香菇,及其他調味炒香而成,不同於一般先炒半熟的做法,涂媽媽肉粽則是先將糯米蒸熟再包餡、下鍋後便傳出陣陣粽葉香,使得粽子更為Q軟可口,再搭配一碗四神湯,十分對胃。 瑞穗鄉中正北路49-1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924
61082224 花蓮縣 瑞穗鄉 秀姑巒泛舟之旅 瑞穗境內最富盛名的旅遊活動,莫過於到秀姑巒溪泛舟了!以瑞穗為起點,一直到出海口共計22公里,全程約需4小時,至於最適合的季節則在4月到10月之間,因為此時的秀姑巒溪水量豐沛,並且氣候宜人。沿途,不但可以體驗到與湍急的水流共舞的驚險刺激,還可以欣賞到光怪陸離的河階地形、兩岸蒼鬱秀麗的景致,因此每年都吸引無數人前來一遊!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925
61082225 花蓮縣 瑞穗鄉 溫泉之旅 瑞穗鄉內,共有兩處溫泉,其一為瑞穗溫泉,泉水富含鐵質,泉溫48℃,遇空氣即氧化成淡濁,略帶鹹味及鐵鏽味,對治療過敏性皮膚病、關節炎頗具功效,除此還口耳相傳可以提高「生兒子」的機率,故有「帝王黃金琥珀泉」的美名;其二為紅葉溫泉,又稱作「內溫泉」,泉質極為清澈透明,沒有特殊味道,泉溫約50度,可飲可浴。至於這兩處溫泉區,則林立著許多溫泉旅館,可以讓遊客洗去一身疲憊,泡出滿心的愉悅!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926
61082226 花蓮縣 瑞穗鄉 蝴蝶谷溫泉會館 富源蝴蝶谷森林遊樂區,境內涵蓋了森林、溪流、瀑布、峽谷,是瑞穗鄉內知名的旅遊景點。至於位於其間的這家溫泉會館,則結合了自然景觀及五星級飯店先進的設施,進駐其間,不但可以循著山徑步道,欣賞森林四季不同的風景,親近花、鳥、蟲、蝶,還可以聽山風、溪流唱歌,然後前往風呂區,置身在綠色山林作SPA,或者窩在自己的房間泡溫泉,入夜之後,還可以大啖專業主廚精心調理的美食佳餚,然後伴著蛙鳴蟲叫,甜美地進入夢鄉! 花蓮縣瑞穗鄉富源村廣東路161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927
61082227 花蓮縣 玉里鎮 玉里鎮。 玉里鎮位在花蓮縣南部,秀姑巒溪橫貫其間,是花東縱谷裡一座美麗的小鎮,舊名「璞石閣」,直到民國6年才改稱玉里。至於客家人移居到玉里,可追溯至清咸豐三年(1853年),當時來自廣東的沈私有、陳唐和羅江利等客家人,一路翻山越嶺,來到了當時的璞石閣,由於玉里地勢平坦豐腴,有水源可供灌溉,他們就此居住下來,因為城內客家人極多,所在地甚至被喚為「客城」。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928
61082228 花蓮縣 玉里鎮 鄉民的信仰 翻山越嶺而來的客家移民,墾荒的日子儘管艱辛,卻始終不曾遺棄自己的信仰:他們在客城、源城、春日等地的田頭田尾,以及水源地建造土地公廟;他們到桃竹苗原居地,分來義民爺的香火,卻因種種限制,將之配祀在協天宮、春日五穀宮之內,懷著感恩、不忘本的心情,虔誠膜拜至今!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929
61082229 花蓮縣 玉里鎮 協天宮 是花東三大廟宇之一,創建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當年提督吳光亮帶領清兵來此,剛好碰上瘟疫,為了祈求平安,就在當地建了一座小祠,奉祀關聖帝君。後來,客家人從新竹新埔義民廟分來香火,在右殿奉祀義民爺,至於義民爺的祭典也入境隨俗地改在每年7月15的普渡法會,並舉辦賽豬公、客家八音的式,除此,每逢初一、十五,遠近的客城、舊庄、三民、大禹的客家人,都會帶來飯菜加以祭拜。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930
61082230 花蓮縣 玉里鎮 春日五穀宮 春日一帶為客家先民在玉里拓墾的重要地區,為了保佑平安、祈求豐收,當地客家人特別到苗栗公館五鶴山,分來五穀大帝的香火,並興建五穀宮以為奉祀。至於右側配祀的義民爺,則是從新竹新埔分香而來。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931
61082231 花蓮縣 玉里鎮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為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中間一段狹長的河谷平原,北起木瓜溪南側、南到台東市北界,橫跨花蓮及台東兩大縣,長達158公里,其中花蓮縣這段的縱谷區,包括秀林鄉、壽豐鄉、鳳林鎮、光復鄉、瑞穗鄉、玉里鄉、富里鄉,區內有美麗的田園景觀、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獨特的人文資產,是一處如同聖經中所提及「牛奶與蜜」的仙境聖地。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932
61082232 花蓮縣 玉里鎮 廣盛堂羊羹 1905年日本商人漥田自日本引進技術,利用秀姑巒溪清甜的水,在玉里製作羊羹,因為品質優良,從此讓玉里和羊羹幾乎畫上等號,到處可見店家在賣羊羹,其中又以這家50多年歷史的廣盛堂最為知名,據說老闆在日據時代就向日本人學了一身好本領,之後再經過自己的鑽研改良,所生產的羊羹甜而不膩、口感綿密,極受消費者喜愛! 玉里鎮中山路二段82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933
61082233 花蓮縣 玉里鎮 赤科山的金針花海 花蓮富里的六十石山、玉里的赤科山,以及台東太麻里,為台灣3大金針盛產地。玉里赤科山因境內六成原生樹為常綠闊葉的赤科而得名,這類樹幹質地堅硬,日據時代曾經作為農具握柄和槍托的建材,但在日本人不斷砍伐輸日後,數量銳減。 民國47年八七水災,讓許多人一夕之間家破人亡,有些人就從西部移民而來,在此種起金針來,赤科樹蹤影反而少見,如今每年7~9月金針花開時,吸引許多遊客來此欣賞金針花海,已成當地一大特色。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934
總共 828 筆,顯示第 351 到第 400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