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全台客庄相關旅遊景點,提供給民眾作為旅遊參考資訊

縣市 鄉鎮 景點名稱 景點介紹 地址 連結網址
61082084 桃園縣 大溪鎮 富田花園農場 農場的花田,會隨著季節更迭,幻化成一片片薰衣草、向日葵等花海,花季一到,遊人總會來這裡報到,享受被美麗的花朵包圍的驚豔。除此,也可以在餐廳品嚐各種香草料理及花茶,讓自己由外而內,被花兒溫柔而甜蜜的占領。 桃園縣大溪鎮福安里埤尾20-1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30
61082085 桃園縣 大溪鎮 萬里香食品 歷經四代、80多年歷史、位於老街的本店,強調每天現作、遵古法、採有機素材來製作各種產品,不管是豆腐、豆干、豆漿,都非常原汁原味,口感特佳。 桃園縣大溪鎮中央路123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32
61082086 桃園縣 龍潭鄉 紅橋 紅橋建於大正12年,至今已有100多年之久,在民國86年被列為台灣「百年古蹟」,是本鄉最引以為傲的建築之一。長25公尺、高5公尺、橋面寬2公尺、橋墩為五個半圓拱門的紅橋,所使用的建材,遠從三角林磚場運來,尤其當年沒有水泥,於是採用石灰膏摻以稀糯米來固定磚塊,所以老一輩的本地人,又稱它糯米橋。 桃園縣龍潭鄉大平村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04
61082087 桃園縣 龍潭鄉 泉水坑 泉水坑是聚集清洗衣物的地方。可別擔心一大堆人一起來,會弄髒一池春水,因為乾淨的泉水不斷地從山縫中湧出來,至於使用過的髒水也會自動隨著水流排入水溝呢!尤其,來這裡洗滌衣物,還可以一邊動動雙手,一邊閒話家常,難怪在現代化的今日,客家婦女還是經常來此報到。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05
61082088 桃園縣 龍潭鄉 大江屋餐廳 江姓老闆的祖先來自福建永定,至今已有十多代,而這座建於光緒二十九年的老房子也有上百年的歷史,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客家文化,在10年多前將房子開放為餐廳,並提供由自家人掌廚所料理的祖傳家常菜,招牌菜有燜土鯽魚(1條60元),用數十種中藥材、紹興酒和紅露酒製成的五香豬腳(300元),以及用麻薯創意搭配的涼拌蕨類(180元)。 桃園縣龍潭鄉三水村大北坑6鄰28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06
61082089 桃園縣 龍潭鄉 三坑仔老街 開發之初,從大漢溪可以直接溯抵三坑村,附近的人們會將所有的農產品集中在老街的碼頭,再運至各處販賣,外地的各種貨物,也是依靠船運進來,再以這裡為銷售據點。 因此三坑仔曾經是一座河港村落,也發展出以商業型態為主的三坑老街,盛極一時,有「第一街」的美稱,卻因為桃園大圳的建築、陸上交通的發達等等原因,而日趨沒落了。至今,老街裡雖已無過往的繁華,卻彷彿時光膠囊一般,保留住當時人們生活的場景,值得細細品味。 桃園縣龍潭鄉三坑村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999
61082090 桃園縣 龍潭鄉 三坑仔永福宮 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永福宮,歷經了三次的遷移,奉祀的神明,也從最早的客家人保護神三山國王,變成了主祀三官大帝,配祀三山國王,以及開漳聖王、文昌帝君、觀音菩薩、註生娘娘、褒忠義民爺等等神明。 現今的廟宇風貌,則源自於日據時代的施工建造,沒有精巧繁複的花鳥圖騰,不見富麗堂皇的氣勢,甚至於建築有些陳舊,色彩有點斑駁,但卻流露一種與世無爭的靜謐,教人印象深刻。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01
61082091 桃園縣 龍潭鄉 龍潭觀光大池 龍潭大池是龍潭著名的地標,也是鄉名的源起。相傳,清朝乾隆十三年平埔族人「知母六」,截堵老街溪的溪水形成一個池塘,並引水灌溉農田,每遇旱災,農人便來此處虔誠祈雨,每次都會靈驗地天降甘霖,於是稱此潭為「靈潭埤」。然而,也有人言之鑿鑿地表示,曾經在一次風雨交加的夜晚,在這座潭裡看見一條黃龍現身,爭相傳頌之下,這口大埤塘便被改名為「龍潭埤」。 數十年前,鄉民在潭中填土為島,興建了一座南天宮,廟宇共分三層,一樓供奉武聖關公,二樓奉祀觀世音菩薩,第三層則主祀玉皇大帝,並修築了一座長達150公尺、橋身為九曲狀的忠義橋,連接到對岸,與湖光山色相互輝映,成為龍潭湖勝景之一。民國60年鄉公所為發展地方觀光事業,將其規畫為兼具灌溉和休閒功能的遊憩區,隨後更興建了觀光吊橋,供遊客就近悠遊美麗的湖景。 桃園縣龍潭鄉上林村100-1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02
61082092 桃園縣 新屋鄉 新屋鄉 新屋鄉,地名由來源自百餘年前,由永安漁港遷移至此定居的客籍范姜人家,在此興建了規模龐大的新屋及祠堂,附近街坊鄰人們口耳相傳,爭先來看新屋(新房子),後來就變成了鄉名。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56
61082093 桃園縣 觀音鄉 觀音舊事 早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就有福、客移民來此開墾,兩者相比,先來的福佬人(來自漳州、泉州者)所占比例較高,遲來的客家人則較為人單勢薄。至今,鄉內的客家人,主要聚集在武威、保生、三和、新興、大潭、藍埔坑尾、白玉、金湖等地,形成一座座以海豐客語為主的客家聚落。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57
61082094 桃園縣 觀音鄉 武威村的廖氏家祠 觀音廖姓家族於乾隆十九年(西元1754年)率領家人渡台,於苗栗縣竹南鎮中港登陸,西元1761年又舉家遷至觀音鄉塘背(今武威村)墾荒,在此落地生根,逐漸發展為觀音鄉的大姓之一。「廖氏家祠」矗立在田野間,歷經三百多年的世代傳承,見證客家家族團結的傳統精神。 桃園縣觀音鄉武威村三鄰10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58
61082095 桃園縣 觀音鄉 甘泉寺 擁有100多年歷史的甘泉寺經過幾次修繕,發展成如今雄渾富麗的模樣,是當地重要的地標,更是鄉人的信仰中心,不管福、客,都是祂的虔誠信徒。甘泉寺為三堂五門的大廟,整體建築格局為三進二院的「日」字形,取其光明普照的象徵意義。屋脊為燕尾式,正中段矗立著福祿壽三仙賀喜,兩端則有雙龍盤踞,稱之為雙龍迎三仙。其實,正如台灣許多廟宇經常佛道不分,甘泉寺雖然主祀觀音,裡面也奉祀道教的重要神明,以及不具形象的無極大天尊,佛道神祇和樂融融,共同庇佑著這塊鄉里。 桃園縣觀音鄉觀音村甘泉街1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59
61082096 桃園縣 觀音鄉 濱海之旅 拜訪過甘泉寺,不妨再沿著中興路直行,不久,便可抵達海岸邊的白沙岬燈塔,以及宛如燈塔般、巍峨高聳、庇佑世人的觀音像。 白沙岬燈塔建於光緒廿七年(西元1901年),高37公尺,是全台第二高的燈塔。現今,在燈塔下方規劃有觀光步道區,平時不對外開放,只在週末時才開放供遊客參觀。 散發寧靜祥和氛圍的純白觀音塑像,與白沙岬燈塔相距不遠,原是為保佑當地漁民所興建的,如今則成為本鄉的地標。不管你什麼時候來到祂身旁,總覺得自己彷彿正置身在祂的保護之下,感覺既安心又親切呢!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60
61082097 桃園縣 平鎮市 曾氏忠恕堂 清朝中葉,曾九健公從大陸渡海來台,初期定居在屏東美濃,後遷移至桃園八塊厝、南崁,最後定居在平鎮的東勢庄,歷經艱苦終至墾荒有成,後代子孫為感念祖先的恩德,建造了祖堂以為供奉,1998年重新修建,並開放右廂房,規畫為展示及存放傳統農村文物之所。 桃園縣平鎮市東勢庄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86
61082098 桃園縣 平鎮市 官路缺鴨肉店 這家鴨肉店,外觀雖不明顯、店內的擺設也很簡單,卻是一家擁有40年歷史的老客家餐館,招牌小吃則是鴨肉。不妨點一碗50元的客家米粉湯,搭配一盤鮮甜的鴨肉(以兩計價,1兩15元),一盤炒得爽脆夠味的薑絲大腸(120元),保證讓你吃得心滿意足。 桃園縣平鎮市平東路3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87
61082099 桃園縣 楊梅鎮 楊梅舊事 楊梅位於社子溪上游的楊梅地塹內,介於伯公崗(西)、乳姑山(南)與平鎮三台地之間,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道。人口以客籍為主,散居於楊梅、埔心、富岡三大區域,多務農或種植茶葉維生。 也許是工業開發的影響,境內的客家蹤跡並不明顯,然而走進老街,樸拙可喜的石獅子正站在橋頭對你微笑,橋下潺潺的流水正輕輕吟唱著歡迎曲;走進鄉間小道,時而遇見一汪埤塘,時而看見兩三畝水田、幾戶農家,放眼一望,山坡上更是種滿著茶葉,悠遊其間別有一番趣味。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989
61082100 桃園縣 楊梅鎮 味全埔心牧場 味全埔心牧場從民國46年起即配合政府發展台灣酪農產業,將原本一片荒野林地,開墾成北台灣第一座牧場。在這裡可以看到擠牛奶表演、乳牛生態解說。 桃園縣楊梅鎮高榮里13鄰3之1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990
61082101 桃園縣 楊梅鎮 錫福宮 錫福宮是楊梅街區九里人的信仰中心,擁有300多年歷史的古廟,主祀三官大帝,配祀觀音菩薩、天上聖母、關聖帝君、註生娘娘等神明,香火鼎盛,但後來卻因故被拆除,等待重建之前,客家居民只好先搭造一座臨時廟宇,來安奉眾神明。 三官大帝就是俗稱的三界爺,是客家人普遍的信仰之一,全台70幾座三官大帝廟,多數分布在客家聚居的村落,大都是早期來台的先民,重返原鄉恭請香火或香爐,渡海回台後在墾地建廟奉祀。三官大帝指的是天官(堯)、地官(舜)、水官(禹),祭拜祂們,一來是為了感念祂們傳賢不傳子的大無私精神,二來也是為了祈求掌管天、地、水的神明,可以讓此地日照均勻、土地豐饒、風調雨順。 桃園縣楊梅鎮楊梅街15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991
61082102 桃園縣 楊梅鎮 大楊梅鵝莊 成立於民國76年的這家餐廳,可不只賣鵝肉喔,它還是楊梅最大的客家菜館,舉凡想得到的客家菜色這裡都有。當然啦,入鵝莊,還是不能免俗,不妨點一盤這裡的原味鵝肉,再沾上客家風味的醬料,享受搭配得天衣無縫的好滋味。 桃園縣楊梅鎮大平街42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993
61082103 桃園縣 龍潭鄉 聖蹟亭 為龍潭鄉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史蹟,是全台現存的聖蹟亭當中,占地最廣、格局最完整、造型及規模都名列前矛者,內政部於是在民國74年8月,將此處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龍潭聖蹟亭,建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位於凌雲村竹窩子,占地950平方公尺。不同於一般惜字亭通常只設一個爐體,這裡的聖蹟亭不但擁有三層(基座、爐口、爐頂)的亭子、前有矮磚砌成的欄杆、設有石香爐供人焚香膜拜,還規畫了一條以中軸線貫穿三進庭園的朝聖之路,展現小中見大、空靈莊嚴的人文建築之美。 哈客資訊:聖蹟亭的源起先人因體會文字對社會文明發展的重要性,因而興起「惜字崇文」的觀念,從宋朝開始出現專門焚化字紙的爐子,這種習俗延續到了明、清,再加上科舉制度的推波助瀾,人們對於任何「寫上文字的紙」更是尊崇有加,就連廢紙都得集中送到惜字亭燒燬,讓文字「過化成神」飛回天上,還得選良辰吉日,將字灰灑到大海,請託海龍王帶回天庭,還給玉皇大帝。 桃園縣龍潭鄉凌雲村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994
61082104 桃園縣 龍潭鄉 龍潭舊事 相傳漢人在龍潭鄉最早開墾的地區是三坑仔(今三坑村),是客語「三條溪」的意思,最早的一批客家移民,則是隨鄭成功而來的部屬,他們是來自福建漳州府地區的客家人。直至乾隆初期,三坑子設隘駐防,一些客族移民至此充當隘勇,以分配墾埔地自行耕收,或是以支領隘租的方式來維持生計,因為隘防制度奏效,移民的數量日增。 走一趟三坑仔,可以去拜訪保護鄉里的伯公;前往老街逛逛,看看土角厝、紅磚屋、黑白洗(當時人洗衣服的溝渠),遙想舊時光裡的人事物;到已有100多年的永福宮走走,從斑駁卻散發古意的木雕石刻裡,尋找往日的繁華遺跡。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995
61082105 新竹縣 竹北市 竹北市 比鄰的湖口與竹北,有著同樣因交通建設或興或衰的身世:鐵道的開通與遷移,造就了老湖口與新湖口的繁榮交替;高鐵的建設,則讓竹北成為新竹最炙手可熱的新市鎮。尋訪這兩個鄉鎮的客家蹤跡,可以以湖口老街和竹北六家為據點,前者的街屋風貌、後者的老屋聚落,都保存完整,十分精采。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77343
61082106 新竹縣 新豐鄉 新豐鄉 200多年前,客家先民由紅毛港入墾竹塹,隨後又有閩南族群陸續而來,歷經悠遠的光陰淘洗淬煉,客、閩兩族在這裡已無鮮明的文化與生活差異,然而在鳳坑村至今還可以見到保存完整的客家老屋,與百年朴樹相伴,像是被時光膠囊所圈選的舊時聚落,引人佇足。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39
61082107 新竹縣 新豐鄉 鳳坑村內的老屋與老樹 早年許多客籍先民從紅毛港登陸,大多數人繼續向內陸挺進,部分人比如姜氏家族則選擇留在港口後方、濱海地帶的鳳坑村生根落戶,以農漁業維生。歷經許多世代之後,客家人、閩南人互相通婚,至今,村裡人雖然十之八九都姓姜,但口中說的已是閩南語,即便如此,從數幢保存完整的傳統客家三合院、門楣高掛的姜姓堂號「天水堂」,以及路旁經常可見婦女在曬福菜等畫面,仍保留了濃濃的客家風情。 這裡,除了是個恬靜的客家聚落,另一項特色,便是村內的朴樹特別多。朴樹屬榆科的落葉喬木,由於枝椏橫伸擴展,能阻隔風沙,因而成為濱海地區常見的防風樹種,而小小的鳳坑村就擁有百餘棵朴樹,為全台密度最高者,有些樹齡甚至已達200年,而老樹下,則是當地居民圍坐談天的最佳休閒場所。 新竹縣新豐鄉鳳坑村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40
61082108 新竹縣 新豐鄉 紅毛港與紅樹林保護區 據說,早在300多年前,荷蘭人的船隻在新豐海濱擱淺,他們便由此登陸台灣,因為這批人髮色偏紅,當時台灣人喚之為「紅毛番」,港口也就順應民情地稱為「紅毛港」。 紅毛港曾經是重要的商港,當時北台灣的茶葉、蔗糖、樟腦製品大多由此輸出,繁華一時,但隨著港口淤積而逐漸沒落,成為一處寧靜的海濱。近年來,鄉公所在方圓之內規畫了自行車道、人行步道、海水浴場等設施,並設立了紅樹林保護區,希望吸引更多人來此觀光遊憩。 走過紅色鋼樑拱橋,就進入紅毛溪出海口附近的紅樹林保護區,這裡是北台灣唯一的海茄苳、水筆仔混生區域,因此在自然生態上具有相當重要地位。遊客可沿著木棧道深入其間,除了可以近距離地觀察紅樹林、彈塗魚、招潮蟹等潮間生態,還能欣賞來此渡冬的候鳥群可愛身影。 新竹縣新豐鄉紅毛港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41
61082109 新竹縣 新豐鄉 池和宮 池和宮又稱池府王爺廟,相傳在清道光年間,居民在紅毛港附近見到海上漂流的船隻,船上滿載建材、食糧和王爺神像,咸信為神明旨意,於是在紅毛溪北岸建廟,奉祀李、池、吳、朱、范五位千歲,歷經百年,香火依然鼎盛,為當地信仰中心。幾經重修後的廟貌恢宏,廟後方則闢有花園,花木扶疏,常有當地居民在此休憩閒談。 新竹縣新豐鄉新豐村156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42
61082110 新竹縣 新豐鄉 瓦窯贔農莊 早期,新豐鄉的新庄子至松林村一帶,分布著許多瓦窯,生產的瓦片銷售全台,隨著時代變遷,新豐的瓦窯也一家家停閉,為了凸顯此一產業特色,這間供應客家料理的農莊便取名「瓦窯贔」,店內也陳列傳統農具與製瓦用具,營造濃濃古早味。店內提供多樣道地的客家菜色,諸如燜鯽魚、客家燜筍、白斬土雞等,都頗獲好評,但店內招牌則是以多種樹頭、長時間熬燉的瓦窯雞湯,雖非客家菜,但口味獨特、養生滋補,成為不少饕客首選。 新竹縣新豐鄉松林村康樂路一段195-1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44
61082111 新竹縣 湖口鄉 湖口鄉 比鄰的湖口與竹北,有著同樣因交通建設或興或衰的身世:鐵道的開通與遷移,造就了老湖口與新湖口的繁榮交替;高鐵的建設,則讓竹北成為新竹最炙手可熱的新市鎮。尋訪這兩個鄉鎮的客家蹤跡,可以以湖口老街和竹北六家為據點,前者的街屋風貌、後者的老屋聚落,都保存完整,十分精采。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45
61082112 新竹縣 湖口鄉 湖口老街 早在光緒年間,基隆至新竹的鐵道開通,鄰近火車站的湖口因而吸引大量人潮湧進,客籍移民也在此時遷入,商賈群集促成了市街的發展,人們紛紛以當時最流行的式樣建起了成排洋樓。民國18年鐵路西移,成就了新湖口的發展,而老湖口則逐漸沒落,但也正因為如此,這裡彷彿被魔法鎮住了一般,時光靜止、老街上的建築安穩地沈睡了大半個世紀,直到近年來,當人們回頭眷戀起往日的人事物時,這裡便成為教人驚豔的懷舊據點。 走入老街,便像是穿過時光隧道,只見當年的繁華商店街至今別來無恙:一棟棟街屋的圓拱形亭仔腳,形成一長排優美線條,建築立面上則雕飾著繁複巴洛克風的花鳥、圖騰,至於比鄰的商家更多半以懷古風情來妝點自己的店面。尤其教人感動的是,這裡的居民已凝聚了保存老街的共識,因此成排的街屋,不見現代建築混雜其間,是全台現存最完整的老街之一,也是台灣眾多老街中少數由客家人為主流所發展的市街。 新竹縣湖口鄉湖口老街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46
61082113 新竹縣 湖口鄉 老街天主堂與三元宮 走訪湖口老街,可以天主堂為起點,這座天主堂其實就是最早的火車站所在,現在天主堂門口還搭起一座候車亭、鋪設一小段鐵軌,好讓遊人懷想昔日風貌,也由此認識湖口的開發歷程。 老街另一頭的三元宮,建於民國3年,奉祀三官大帝,是客家人獨特的信仰之一。以磚石為材的三元宮,外貌古雅,而細部的石雕、木雕則十分精緻,除了是湖口地區重要的廟宇,廟前廣場更是當地居民閒談休憩的交流空間,顯見三元宮在當地居民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47
61082114 新竹縣 湖口鄉 老榕樹.伯公廟 湖口老街後側山地,分布著許多茶園及果園,早年客家移民在這片山地開墾,因而特別感念土地公的庇佑,就在此處的老榕樹下奉祀伯公。這棵老榕樹除了樹齡老,約有200年,更特殊之處是它是棵三代木,首代木雖已腐朽,但由首代木基部生出的二代木、從地面長出的三代木,代代相連盤根錯節,因而樹幅壯觀、樹形奇特,常成為人們的視覺焦點。 新竹縣湖口鄉湖鏡村136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48
61082115 新竹縣 湖口鄉 金獅步道 金獅步道位於湖口國小後山,早年是新埔與湖口兩地之間運輸農產品的古道,這幾年經過整理後,成為當地踏青的好去處。步道入口在金獅寺前,有一座觀景平台,可以眺望湖口全景,天氣清朗時,更可以看到整個桃園台地的景致,步道沿途行經於原始林間,十分涼爽,全程約1000公尺,步道終點就在湖口老街附近。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49
61082116 新竹縣 湖口鄉 義和源地 湖口老街上,在一家家標榜古老懷舊風情的餐坊間,這家餐廳顯得格外出色,因為走進義和源地,就像是走入藝廊,可以欣賞到許多現代藝術家的作品,至於店內的裝潢風格,則巧妙融合了中式與西式、傳統與現代:在各個角落,可以見到舊時的門板與昔日的生活器具,至於吧台則像極了現代餐廳。這種概念也延伸到了餐點,客家小炒、梅乾扣肉這兩道客家料理以簡餐方式供應,雖然是中菜西吃,口味卻一點都不馬虎,深獲好評。 新竹縣湖口鄉湖口老街232-236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54
61082117 新竹縣 竹北市 新瓦屋客家文化園區 竹北六家舊名為六張犁,其地名源於墾成地的面積為30甲,當時以5甲為一張犁計,此處即為六張犁。日本大正九年(1920年)改稱為六家,則因為從乾隆十七年(1752年)開始,廣東潮州的饒平人林欽堂、林孫彰、林居震、林先坤、林孫服、林孫壇共六個林姓宗族陸續進駐,他們修築了六張犁圳,建立了竹北六家的基業。??????? 簡而言之,六家區是一個由林姓宗族所組成的客家聚落,當時,不但建有三座隘門,並在聚落四周沿著水溝種植刺竹作為防禦城牆,聚落內則一切生活機能完備,設有碾米廠、釀酒廠、跑馬場等等。至今,這裡依然保存了數座深具價值的古建築,此區更被規畫為客家民俗公園與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林家祠,為林氏宗親會所在,屬一堂兩橫的合院建築,正廳供奉林家祖先牌位,每年林家後代都會群集此地祭祖,正廳內也留存許多光緒、咸豐年間的牌匾,可見林家往日的顯赫。??????? 大夫第,位於林家祠旁邊,是為彰顯林家子弟於道光年間高中武魁舉人所建,屋脊的燕尾、屋內懸掛的十餘塊匾額、屋前廣場的旗杆座礎石,都是昔日功名的見證。 問禮堂,位於大夫第右側,為傳統四合院建築,是昔日林氏宗族的家法裁判所。由於林氏宗族人數眾多,若有家族子弟犯法,家族長者便會在這裡開堂審問,情節嚴重者甚至會被送進後堂的囚禁室。像這樣的家族法庭,為全台僅見,現已被列為三級古蹟。問禮堂的建築相當講究,三堂四橫的格局、以卵石砌成的牆腳、土埆磚牆與白色灰泥牆面,處處彰顯客家本色。??????? 新瓦屋聚落,位於問禮堂北側,是由稍晚來台的林姓墾民於嘉慶年間所建,因建立時間晚於大夫第,因此稱「新瓦屋」,也是一座封閉型的村莊,四周建有圍牆與外區隔,圍牆門樓則題有「西河世第」,圍牆內有數座古宅,以「忠孝堂」公廳為聚落中心。整個新瓦屋聚落現已規畫為高鐵新竹車站特定區的用地。 新竹縣竹北市文興路一段(六家民俗公園內)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56
61082118 新竹縣 竹北市 采田福地 采田福地為全台唯一由皇帝御賜的土地公廟,乾隆年間,清廷為感念此地平埔族人於朱一貴事件中協助平亂,而賜姓七姓予平埔族人,並准立祠供奉,定名「采田福地」,其中「采田」二字便是「番」。 200多年來,平埔族與客家人互相通婚、族群融合,已難分辨彼此,然而當時所建的廟宇依舊維持著古樸的原貌:正廳上方高掛著「義勇可嘉」的匾額(原來由乾隆皇帝所賜的匾額已不知流落何處),中央則奉祀著土地公,至於7姓祖先牌位則陪祀在旁。直到今日,每年農曆7月,七姓後代仍承襲傳統來此祭祖。 新竹縣竹北市新國里國盛街142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57
61082119 新竹縣 竹北市 尊煌古藝餐館 位於縣府前廣場的大馬路上,稍稍與竹北密集的店家有點距離,使得尊煌得以擁有獨立又不吵嚷的用餐空間。木頭、紅磚的建築元素,加上各式的古藝擺設,讓人一踏進,就感受到滿室濃郁的古貌古風。開業6年多,稱得上是竹北美食生活圈的元老,提供正統的客家食肆和家鄉菜,老闆以道地的食材和手藝,烹調出一道道出色的料理,每每端上桌,撲鼻的飯菜香,引人垂涎。在竹北百家爭鳴的餐廳當中,尊煌以其獨到的風格及對傳統美味的在乎,深深擄獲顧客的心。 新竹縣竹北市縣政六路42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59
61082120 新竹縣 竹東鎮 竹東鎮。橫山鄉。 內灣支線沿溪溯流而上,串起竹東與橫山:一個頭前、上坪溪蜿蜒流經;一個油羅溪貫穿全鄉。兩者皆位居新竹縣的中心點,是鐵道、礦、林的集散地,也是進入尖石山區的要道,讓竹東、橫山成為生命共同體。竹東鎮,舊稱樹杞林,源自漢人剛到此地時,看見一地樹杞樹(別稱橡棋林樹)繁茂成林而得名,又叫作橡棋林。???? 橫山鄉,地名的由來源起於當年先民從芎林沿溪而上墾荒,見前方迎面而來的大山背,如橫刀矗立,所以舊稱為橫山聯興庄。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79
61082121 新竹縣 竹東鎮 武功堂 為福建省汀州府、經營田產起家的蘇氏家族,於民國13年建成。占地約千餘坪,左右雙護龍,埕外有兩道圍牆,由裡而外出自名家之手的雕樑彩繪、裝飾工藝,展現獨特的氣勢;庭院遍植花木,雖立於馬路旁,有著鬧中取靜的雅致環境,是當地保存良好的三合院古宅之一。目前仍有後人居住,也是竹東蘇氏宗親會的會址。 新竹縣竹東鎮長春路三段103巷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83
61082122 新竹縣 竹東鎮 隴西堂 清初,移民竹東的士紳彭開耀因經商致富,興建五座宅院給5個兒子,歷經時代變遷,如今僅存隴西堂和信好第,見證彭家昔日的榮景。隴西堂位於康寧街,分為上下兩座,其中居於199巷內,當地人習稱下隴西堂,整座宅第規模廣闊,建材以紅磚為主,並以鳳山溪之卵石做牆基,正廳、護龍、圍牆兼具,散發濃濃古意。 新竹縣竹東鎮康寧街199巷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85
61082123 新竹縣 竹東鎮 渤海堂 屬於甘氏的堂號,是一棟正身為雙層樓、橫屋為一層樓的宅第,除了講究的紅磚、木作工法與女兒牆、斗拱之外,左右橫屋各有3個圓形拱廊,為一般中式民宅少見的風格,乃受到當年日治大正時期流行的洋式建築影響所致,中西合璧的形式及精細的彩繪,被列為竹東四大名宅之一,頗具藝術鑑賞價值,在不干擾住戶的情況下,值得前往欣賞。 新竹縣竹東鎮東峰路586巷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86
61082124 新竹縣 竹東鎮 曉江亭 在早期,一般民眾出入往來多倚靠輕便的腳踏車,甘氏家族與地方士紳遂捐款興建輕便車停靠站,名為曉江亭:圓拱造型、多力克廊柱及拱心石裝飾的巴洛克風格是其特色。走過80多年歲月的曉江亭,陳舊的外觀已看不出曾有的華麗,也不復當時的轉運功能,時至今日,轉變為行人的歇腳處及鄰里聚會之所,讓人遙想這座見證交通工具發展的古蹟,昔日悠閒的時光。 新竹縣竹東鎮東寧路二段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88
61082125 新竹縣 竹東鎮 洗衫坑 早年農業時代,農家生活普遍清苦,自來水也不普及,婦女們便利用溪水或灌溉水圳,架立石板、圈圍出凹槽,成了天然的洗衣場,以清澈流動的溪圳洗滌衣物,省水省電,充分表現出客家婦女的勤儉美德。清晨或傍晚時分,仍可見當地婆婆媽媽們於此搗衣浣洗的景象,大家邊洗衣邊閒話家常,也是聯絡感情的方式,這樣一幅恬靜的人文風景,成了遊客懷舊的最佳畫面。 新竹縣竹東鎮東寧路二段東寧橋下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89
61082126 新竹縣 竹東鎮 竹東大圳 水源汲取自上坪溪,全長21公里,沿途大小隧道計14座,肇建於1926年,於1928年完工。早期為灌溉水圳,受益農田廣達800多公頃,曾使荒田變良田,在新竹開拓史中,不管是規模或灌溉面積都是數一數二的水利建設工程,對竹東的發展相當重要。現今是寶山水庫的導水渠道,並供應科學園區的工業用水,創造另種經濟價值。 新竹縣竹東鎮軟橋里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90
61082127 新竹縣 竹東鎮 上坪老街 位於竹東通往五峰的122縣道上,由於地處邊關要道,昔日為內山茶葉、山產、木材、樟腦、煤礦等物資的集散地。至於商旅進入山區,則須在上坪住宿一晚,第二天再上路,也因而造就了商業活動的頻繁。 距離市中心有段距離的上坪老街,街道兩旁盡是兩層的磚造建築,結合了閩式的騎樓和巴洛克式的拱廊,斑駁的木門、黃藍色的壁面、廊下閒話家常的居民,流露一派的純樸風情,漫步其間,山中聚落特有的美麗與寧靜散溢四周,說不出的自在逍遙。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91
61082128 新竹縣 竹東鎮 裕峰商店的炒花生 位於老街裡,是一家有50年歷史的雜貨店,兼賣只有內行人才知道的炒花生。老闆使用南部的紅土花生,嚴選顆粒大小,以燒木柴的方式炒花生,每次炒7、8斤,一炒就是20年。炒好的花生外表看起來圓滑,吃起來則是香氣、脆度十足,很有媽媽的味道,教人回味無窮。 新竹縣竹東鎮上坪里79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93
61082129 新竹縣 竹東鎮 竹東車站 建於民國38年,是內灣支線沿途最大、最早設立的一站,往昔尖石、橫山鄉的林木與礦業興盛時,竹東站為最主要的交通貨運樞紐,同時也兼具通勤及旅遊載運的功能。小巧的日式站房、木製拉門、流線的造型,加上四周樹蔭環繞,景色宜人,成了許多電視及電影入鏡的場景,是走訪竹東小鎮、鐵道之旅不能錯過的一站。 新竹縣竹東鎮東林路196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94
61082130 新竹縣 竹東鎮 築夢民宿咖啡 坐擁上坪溪絕佳景致的「築夢」,是一幢樓高3層的西式別墅,2004年甫開幕的民宿,有著精巧的花藝庭園和閒靜的氣氛,予人一種舒服的感覺。2樓為咖啡館,大片的落地窗將陽光和好風景全引了進來,喝咖啡、賞風景,成了最風雅的事;1樓設計了4間風格各異的住房,分別以薰衣草、薔薇、向日葵、水仙花為其命名,內部的擺設也如同其名稱一樣,清麗中帶有浪漫,躺在柔軟的床,蓋著輕輕暖暖的羽毛被,旅途的勞頓頃刻化為烏有。 新竹縣竹東鎮瑞峰里2鄰26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96
61082131 新竹縣 竹東鎮 老農夫咖啡 順著「老農夫」的指標彎進,迎面而來的是一大片花草,門外是開闊的上坪溪谷,門裡是盎然富裕的花園,門裡門外似乎是兩個天地,卻又像呼應般地融合一起,不禁有種跌進山中桃源的恍惚。 在住宿或餐飲方面,沿襲主人一貫清新雅逸的風格,4間以花草為名的住房,不論是講求峇里島度假感覺的3人房,或是以景觀浪漫、可愛典雅為主的2人房,皆只有悠閒舒適足以形容。至於餐點,出自於女主人的手藝,菜色隨季節、日期變換,包括道地的客家料理、輕食和各式西餐,落坐於主人親手設計的露台,在繁花綠草環繞中,一邊品賞山色,一邊掬飲美饌,為浮生如夢做了最好的註解。 新竹縣竹東鎮瑞峰里2鄰25-2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100
61082132 新竹縣 橫山鄉 橫山舊事 漢人在橫山的開發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嘉慶年間,他們在這裡開山闢地,主要以種茶葉、水稻,以及蔬果維生。至今,客家人文風情最為彰顯者,首推大山背,以及豐田村、九讚頭、內灣一帶,頗值得一遊。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101
61082133 新竹縣 竹東鎮 大山背之旅 位於現今的豐鄉村,方圓之內還保留著幾條古道,比如茶亭古道、騎龍古道、大旗崠古道、麒麟古道等等,以及一座百年歷史的楊石屋。??????? 茶亭古道,在當時,是由大山背通往竹東唯一的道路,全長約1公里長,在入口處設有一座供人休憩的茶亭,以及一座供奉伯公的福德祠,兩者都以石塊建造而成,造型雖然簡單,卻自有一番古樸的風味。??????? 騎龍古道,號稱大山背古道中保存最為完整、原始自然景觀最為豐富者,可由豐鄉國小停車場對面進入,全長約1.5公里,中途還可以順道拜訪楊石屋。??????? 楊石屋(堂號為弘農堂),是一座一堂一橫的石造建築,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據說,當時的先民楊阿松,雇請工人以人力的方式從附近河川開鑿石板,再搬運到現址興建石屋,總共用了三千塊大石板,每塊重達上百斤。這項工程,在當時被稱為不可能的任務,但稟持著客家硬頸的精神,楊氏的家屋終告落成,矗立至今。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103
總共 828 筆,顯示第 251 到第 300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