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全台客庄相關旅遊景點,提供給民眾作為旅遊參考資訊

縣市 鄉鎮 景點名稱 景點介紹 地址 連結網址
61082034 宜蘭縣 大同鄉 太平山舊事 日據時期,日本人為了取得紅檜、台灣杉等珍貴樹材,在境內的太平山成立了林場,並且修築了運送木頭下山的森林鐵路,全長36.95公里,包括了土場、樂水、牛鬥、清水湖、天送埤、三星、萬富、大洲、歪仔歪、竹林站。光復後,國民政府承續了林場的開發,加設了羅東站作為木材的集散地,並與台鐵的客運鐵道串連,用來輸運其間往來的旅客。 太平山林場的鼎盛時期,開採面積曾經高達5萬公頃,僅林場裡的工作人員就多達1千多人,除此,還有興建及維修鐵路的工人,以及在附近鋸木場、製材場裡工作的人員,他們大多是從西部遷入的漢人,其中也包括了為數不少桃竹苗的客籍先民。 當時,太平山珍貴樹木的外銷,是國內相當重要的經濟命脈之一,而從事林場相關工作,則是境內大同、三星、羅東等地居民的主要生活大計。然而過度的開發,終於導致山林資源的枯竭,太平山林場在民國71年宣布停止伐木,並轉而成為森林遊樂區。至於森林鐵道則因為民國67年的颱風而嚴重受創,天送埤到土場之間的鐵道全毀,隔一年全線就正式停止營運。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76
61082035 宜蘭縣 大同鄉 玉蘭舊事 在太平山林業時期,松羅部落的木蘭,因為位於太平山、北橫與中橫支線的交通要道,曾經作為鋸木場,而泰雅語謂鋸木為「HELAN」,後來沿用此音為這個地方命名為玉蘭。 隨著林業走入歷史,部分人選擇回到了原居地,部分的人則留了下來,在面向蘭陽溪開闊河谷的玉蘭山坡上,種植「青心烏龍」和「青心大冇」兩種茶樹,經營多年之後,茶園面積廣達500公頃,所生產的茶則稱作「玉蘭茶」,泡出來的茶,色澤金黃、香氣濃郁、滋味甘醇,深獲消費者喜愛。 來到山上的茶園,放眼一片青蓊,景致優美如畫,尤其從高處的蘭馨亭,還可遠眺連綿的山巒,以及蘭陽溪谷芒花海。目前在茶園區,陸續有業者在此地推出民宿、茶館、茶餐,提供遊客全方位體驗茶園生活的機會,還可以就近欣賞到蘭陽平原燦爛的日出、萬家燈火的夜景。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78
61082036 宜蘭縣 大同鄉 茶食及茶餐 玉蘭茶不只可以作為飲料,還可以製成多種茶點,比如:茶粿、茶燻蛋、茶凍等,其中的茶粿皮Q微甜,帶有綠茶的香味,內餡則有4種口味;茶燻蛋的蛋黃呈半透明、蛋白又滑又嫩,咬一口,滿嘴都是茶燻的香氣,教人意猶未盡。 至於茶香風味餐,則是由社區發展家政班所組成的「田媽媽茶餐美食中心」研發出來的料理,不論是綠茶沙拉卷、桂花茶雞腿、翠玉蝦仁、金萱鯛魚、茶香豆腐、烏龍香燻鴨等,都是採用本地的茶葉與食材,每一道菜都帶著淡淡的茶香,獨具風味又不油膩,頗符合現代人追求健康養生的原則。有興趣品嚐美味茶餐者,到訪前可先預定喔!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80
61082037 宜蘭縣 大同鄉 逢春園渡假別墅 位於玉蘭休閒農業區半山腰的「逢春園」,座擁極佳的視野,可眺望蘭陽溪流域的美景:高山、河流、泰雅大橋與三星鄉田園盡入眼簾。春、夏、秋、冬四季各具風情:春天可欣賞庭園裡的山櫻花綻放,將翩然的落花兜個滿懷;夏天可近觀閃爍的螢火蟲微光,遙望滿天的星斗;秋天可遠眺蘭陽溪谷的芒花舞動,沾染一身的桂花香氣;冬季可坐在爐火前,將身體煨得暖暖的,將心靈放空到全然寧靜的夜裡。 歐風造型的建築裡,到處可見主人親手畫的油畫,以及珍藏的各國藝術品,讓整個空間洋溢著異國的氛圍。除此,為了讓客人感受到主人的用心,這裡還精心規劃了各種養生餐,清爽無負擔的餐點,只有住宿的房客才能吃得到喔! 宜蘭縣大同鄉松羅村玉蘭路20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81
61082038 宜蘭縣 大同鄉 茶鄉園休閒渡假民宿 離松羅部落入口不遠的「茶鄉園」,原是以種茶製茶為主,後來轉型為經營民宿,合理的價位加上清爽明亮的空間,建立起良好的口碑。 身為客家人的主人,遠從新竹內灣來此發展,也將客家的一些民俗帶了進來,比如在廣場踩高蹺、體驗客家擂茶的製作,以及DIY客家菜包等等活動。除此,更規劃出一系列精采的套裝行程,以茶鄉園為據點,前往周邊各知名的景點一遊,比如全長2公里多的「松羅國家步道」、太平山、棲蘭森林遊樂區等,結合了住宿、餐飲的便利,以及旅遊的樂趣,讓周休二日的行程滿檔、收穫滿分。 宜蘭縣大同鄉松羅村玉蘭路1-1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85
61082039 宜蘭縣 三星鄉 三星鄉 三星鄉古稱「叭哩沙喃」,後來則因境內的三星山而得名。清朝時期、在客籍先民的開拓史中,這裡算是蘭陽溪以南、最後的落腳地,當時入墾的地方,包括破布烏、月眉,以及天送埤等地;日據時期,在此伐樟、焗腦的客籍先民,則主要是從桃竹苗二次移民而來。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687
61082040 宜蘭縣 冬山鄉 三山國王廟巡禮 相較於福佬人,宜蘭縣的客家人口比例並不高,然而,境內三山國王廟的數量,卻高居全省客家庄之冠。這種特殊的現象,在冬山鄉尤為明顯,比如位於廣興國小附近的廣安宮、廣安路上的廣安宮、內城的鎮安宮,以及大興火燒城的振安宮等等等,奉祀的都是三山國王,總共約有十座之多。 許多人認為,三山國王是專屬於客家人的守護神,其實18、19世紀時,在中國原鄉,三山國王指的是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內,獨山、明山、巾山這三座山的山神,是方圓之內的潮州府、惠州府,以及嘉應州,部分地區的地域性信仰,信徒涵蓋了福客兩種。當時,在其它客家地區,並不把祂當作守護神。 漢人渡海來台的初期,因為施琅的渡台三禁的影響,客藉移民的人口比起福佬人少了許多,然而,彼此競爭激烈,人單勢孤的客籍移民常常被迫退卻到愈來愈深遠的山區裡墾荒,為了防止原住民出草,開始興建三山國王廟,希望藉由山神的保佑,嚇阻並防止原住民的攻擊。當然,以上的說法只是部分專家的推論。但是,多山的嘉義、宜蘭地區,客家人口比例雖較少,三山國王廟的數量卻占了全台三分之二,卻也是一項不爭的事實。 總而言之,冬山鄉境內三山國王廟林立,意謂著客家人曾經在這裡開墾,後來經過一、兩百年的族群融合,使得現居本鄉的客家人「輪廓」不再如此清晰,他們可能已經遷離,可能因通婚、通商,被福佬人同化了。至於眾多的國王廟,也成為各自庄頭的保護神,主祀者可能是福佬人,參拜者也不一定是客家人。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22
61082041 宜蘭縣 冬山鄉 休閒生活的好地方 有人說整治成功的冬山河,是冬山鄉的財富女神,她溫柔婉約地橫亙其間,為這塊土地孕育了豐饒的農產,為鄉里帶來了愛慕的人潮,吸引遊客不遠千里而來一親芳澤。 喜歡熱鬧的人,總會來到武荖坑風景區參觀綠色博覽會(約在每年的3-5月)、齊聚冬山國小歡度風箏節(約在每年的農曆7月)、前往冬山河親水公園加入國際童玩藝術節(約在每年7~8月之間)的慶典;想要悠遊田園風光的人,建議你不妨開車在鄉間小道兜風,前往梅花湖、中山,以及珍珠休閒農業區一遊。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23
61082042 宜蘭縣 冬山鄉 三清宮 位於梅花湖休閒農業區境內,宮內主要奉祀道教無極界最高的神祇,統稱為「三清道祖」的玉清元始大天尊、上清靈寶大天尊,以及太清道德大天尊,是道教的總壇。不管你的宗教信仰為何,何妨來此,在廟庭前登高俯瞰清幽的梅花湖,走進極具中國古典建築特色的宮內,感受莊嚴殊勝的氛圍,讓身心靈沈浸其間。 宜蘭縣冬山鄉得安村三清路123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25
61082043 宜蘭縣 冬山鄉 馨山茶園 冬山鄉一帶,在海拔500公尺以下、面海的中山休閒農業區,早晚水氣籠罩、氣候溫和、極少霜害,因此發展成為產茶的專業區。民國73年,前總統府秘書蔣彥士先生來此,品嚐到這裡特產的烏龍茶,覺得香、醇、甘潤,又帶著素雅馨香的餘韻,為其取名為素馨茶。除此,這裡也生產帶有天然奶味的金萱,以及帶有花香味的翠玉。 農業區茶園處處,其中開設於1968年的馨山茶園,則是其中最具知名度者,因為創辦人劉同文以及所栽培的四個兒子,都已晉身製茶達人之列,輪流包辦每年競賽的「特等獎」、「頭等獎」名次。想要購買高品質的茶葉,想要體驗採茶、製茶的甘苦者,不妨來此逛逛! 宜蘭縣冬山鄉中山村83-2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27
61082044 宜蘭縣 冬山鄉 珍珠社區 古稱珍珠里簡,原是平埔族噶瑪蘭三十六社之一,19世紀時,已有漢人遷入開墾,一直以來,這裡都是以水稻為主要作物。為了推動地方產業,發展觀光事業,社區發展協會開始規劃一系列以稻草藝術為特色,文化傳承為目標的活動,比如推出風箏製作、稻草面具、稻草畫、稻草娃娃DIY的課程,有興趣者,可聯絡協會,預約時間。 位於協會旁邊的進興宮,創建於清光緒十六年,舊名進興廟,原先只是一座以茅草覆頂的建築,奉祀的是古公三王(柳、葉、英三姓武神),後來陸續供奉開台國聖、三山國王、協天大帝、觀音佛祖等等,並於民國86年重建為如今的規模。 宜蘭縣冬山鄉富農路一段383巷50號(珍珠社區發展協會、風箏館)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30
61082045 宜蘭縣 冬山鄉 蔬菜冰 結合的當地特產,比如桑椹、蕃茄、南瓜、苦瓜、辣椒等蔬果,所推出的蔬菜冰,因為口味或酸、或甜、或苦、或辣,所以人們又稱之為[人生四味冰],喜歡嘗鮮者,不要錯過喔!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33
61082046 宜蘭縣 冬山鄉 芯園 從走進芯園開始,人們總要不知不覺地將動作放輕,將所有防備放下,也許是感染到庭院裡一草一木溫柔卻堅毅的生命力,也許是置身在歐洲式風格的咖啡館內,被古典的氣氛、禪意的音樂所薰陶,更也許是迎面見到女主人曹小姐發自內心的甜美微笑,讓人如沐春風、閒適自在得彷彿回到了老家一般。  在這哩,你可以品味女主人精心調配的花茶、掌握的恰到火侯的咖啡,以及結合當地特產的風味餐,還可以體會住在當地人家,與在地人親密互動、被溫情包圍的人情之美! 冬山鄉珍珠村富農路一段312巷120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39
61082047 宜蘭縣 冬山鄉 晨露庄 擁有獨棟的豪華別墅,是許多人的夢想;進駐溫馨的民宿,身歷其境的融入當地人的生活,是許多遊客的期待,而晨露庄,正是這麼一處結合了女主人胡小姐的夢想,以及遊客期待的好所在。 為了讓來此一住的人,感受到賓至如歸的熱情,胡小姐一家人總是各司其職、全心投入:公公經常開車來往羅東車站,接送前來投宿的客人,婆婆則貢獻拿手廚藝,自製滷豬肝、各種醃醬菜十幾樣小菜,作為客人佐稀飯吃的配菜;胡小姐及小姑,除了負責接待,還會主動提供最詳細的吃喝玩樂等資訊,讓客人度過一個最具在地原汁原味的快樂假期。 宜蘭縣冬山鄉武淵村武罕五路363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743
61082048 桃園縣 大溪鎮 大房豆干 堅持手工製作、古法釀製、健康天然 大溪水質精純,進而孕育出家喻戶曉的”大溪豆干”,其中又以大房豆干為最!!創始於民國十一年,黃屋(黃大目)原由販賣麻油起家,經友人的指引及細心求教開始豆干的製作,再幾經鑽研之下,以糖烏染色、五香入味,至此以五香烏豆干聲名大噪! 在創始人黃伯輝-(黃屋之)長子堅持手工製作並延續古法釀製之下,不僅把天然健康的產品帶給消費者也持續研發新產品,進而成為大溪鎮第一家GSP認證的優良廠商,近日御藏坊真空包裝的研發更廣為各界名人的喜愛,大房豆干不僅是豆干業界第一家,更是唯一一家經經濟部商業司輔導並受頒品質卓越獎的優良廠家。 桃園縣大溪鎮中正路48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3172
61082049 桃園縣 中壢市 新民市場牛肉麵 到中壢還有一樣不能錯過的美食,就是牛肉麵,位於新民市場內的中壢牛肉麵,從民國42年開業至今,人潮始終不斷,聲名遠播,甚至成了中壢牛肉麵的代名詞呢。 桃園縣中壢市民權路65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77
61082050 桃園縣 平鎮市 平鎮舊事 平埔族是這裡最早的居民,清康熙、乾隆年間,陸續有客籍移民遷入開墾,兩方人馬激戰後,原住民退到了南邊山區,先民為保居家平安、出入無事,開始結草寮,派人進駐守衛,客語稱之為「張路寮」,這也是平鎮的舊名稱作張路寮的源起。設了防衛寮後,地方不但愈趨平靜,人潮也逐漸湧入、聚集,形成安居樂業的村莊,當時人們稱此為安平鎮。民國九年,因為與台南安平同名,改名為平鎮迄今。 初期來此開墾的客籍移民,包括了康熙末年(18世紀初期),從廣東陸豐縣來的葉奕明等人,以及乾隆九年(1744年),來自廣東梅縣的宋富麟兄弟等宋氏家族。很長一段時間裡,平鎮可以說是十足客家原味的村落,然而隨著時代變遷,這裡的福、客,以及外省族群相濡以沬,客家人文風情比起桃園縣其它鄉鎮來說,是要隱性許多。 有鑑於此,桃園縣社區總體營造協會推動了「發現安平鎮」深度文化之旅,規畫出二條路線,串連了當地具文史意義的廟宇、老房子、陂塘,希望讓在地人更了解自己的家鄉,讓遊客更貼近平鎮的人文之美。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78
61082051 桃園縣 平鎮市 尋訪老街溪 老街溪為流經平鎮市最主要的河川,支流包括南勢溪以及大坑缺溪,流域內重要的文史景點,包括了褒忠祠(宋屋義民廟)、伯公潭、平鎮廟(鎮安宮)、八角塘等。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79
61082052 桃園縣 平鎮市 來去東勢庄 海拔高度約170~180公尺的東勢庄,因位於平鎮初墾區的東側,所以有此地名,至今仍保留著相當濃厚的客家農村風情,境內擁有新街溪、紅圳、劉金波大埤、學塘埤,以及建安宮(東勢廟)、曾氏忠恕堂文化館、老屋(如葉屋、王屋、謝屋、曾屋、陳屋、張屋、吳屋等等)等文史景點。 桃園縣平鎮市東勢庄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80
61082053 桃園縣 平鎮市 褒忠祠 乾隆五十六年時(1791年),宋氏家族的宋廷龍等人集資興建了一座小祠,奉祀從新埔枋寮義民廟分香而來的義民爺,稱之為義民亭。一時之間,成為中壢、平鎮及楊梅等地十三大庄(廣興庄、高山頂庄、三座屋庄、芝巴里庄、青埔里庄、內壢庄、水尾庄、埔頂庄、後寮庄、石頭庄、興南庄、北勢庄、安平鎮庄)客家族群的共同信仰中心。 咸豐七年(1857年),地方人士覺得廟的規模太小,於是由宋寶雲倡議,募資增建了前堂及兩廊,並勒碑為記,更名為褒忠祠,由宋氏家族負責管理,因為創建及管理都是由宋氏家族所統籌,因此當地人稱褒忠祠為宋屋義民廟。 今日所見的褒忠祠風貌,則歷經了民國38年、60年的整修重建,成為面寬五間、二進加兩護龍的大廟,與新埔、苗栗、頭份,並稱北台灣四處義民廟重鎮之一。 不同於新埔祖廟只設牌位的傳統,這裡的義民爺可是塑有金身哦!每年農曆七月二十日的義民節,來自各地的信徒們聚集於此,盛況空前。 桃園縣平鎮市義民里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82
61082054 桃園縣 平鎮市 葉奕明公祠 當地人稱葉屋,一般指的就是位於建安里的這座公祠,外觀十分華麗氣派,極盡精雕細琢之能事,並且採燕尾式屋頂,堪稱東勢庄最為豪華的公廳建築,裡面主要奉祀來台開基的始祖葉奕明,以及南陽堂歷代葉姓祖先的神位。除此,一旁更建有觀音亭,恭奉觀世音菩薩。 耗資上億的公祠,不但是葉氏子孫的朝拜所,更規畫了日月池、人工噴泉,以及花園,並對外開放,成為當地人休閒遊憩之處。 桃園縣平鎮市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83
61082055 桃園縣 平鎮市 建安宮 位於東勢庄建安里平東路旁,又稱為東勢廟,主祀開漳聖王(又稱三王公),因為靈驗無比,數十年來,當地流傳著一句婦孺耳熟能詳的話話:「東勢三王公顯外庄」,即可見一般。 建安宮源起於清朝嘉慶年間的小庵,在光緒年間,才算正式建廟、初具規模,在民國59、63年,又經兩次重修整建,隨後並舉行慶成圓醮大祭祀,信徒絡繹於途,是當地信仰中心,在客家文化節時,也曾以此為中心,將周遭閒置老屋佈置成文化展覽會館,打造成聚落型節慶。 桃園縣平鎮市東勢庄建安里平東路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84
61082056 桃園縣 大溪鎮 大溪鎮 大溪鎮,曾因水運之便,成為船運交通及貿易中心,至今榮景雖不再,卻可以在老街上嗅聞到昔日的風光,再加上名聞遐邇的大溪豆干、百年木雕產業,吸引旅客駐足一遊。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987
61082057 桃園縣 觀音鄉 觀音鄉 觀音鄉,地名由來源於19世紀中,黃姓居民所拾獲、狀似觀音的天然石塊,後來被供奉在甘泉寺裡,這座廟也成為本鄉的精神信仰中心。至今,在寺廟西南邊的仁愛路,還保存著往日老街的風華;綠意連綿的田野、波光潾洵的陂塘之間,也經常可見客家祠堂及合院錯落其間。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77164
61082058 桃園縣 觀音鄉 老街巡禮 清咸豐十年(1860年),農家傭工黃等成在返家途中,從溪流中撿到一塊狀似觀音的天然石,便修築草庵,將它當成石觀音來奉祀,因為頗為靈驗,於是在舉人黃雲中等人多方募捐之下,建造了福龍山寺,恭請石觀音進駐。光緒年間(1886年),白沙墩居民黃番受神靈指示,向眾人說明當年發現石像處有湧泉可治百病,適時地救治了塘背(今武威村)的廖家婦人,一時之間,聲名遠播,廟名也因而改稱為甘泉寺。 寺廟西南邊的仁愛路,曾經是往日最熱鬧繁華的地方,如今則是當地人口中的老街,只見洗石子的建築立面,經過光陰的淘洗,更見溫潤而典雅,點綴其間的精巧紋飾,教人驚豔不已、百看不厭。 桃園縣觀音鄉仁愛路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77166
61082059 桃園縣 中壢市 中壢市 中壢市,境內有老街溪與新街溪流經其間,形成凹下的大澗谷。早期來此開發的客家人,稱凹下地形為「壢」,所以舊名為「澗子壢」,又因此地剛好位於新竹與淡水(原指新莊,今指台北)中間,故取其居中之意而改名「中壢」。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77168
61082060 桃園縣 楊梅鎮 楊梅鎮 楊梅鎮,乾隆年間廣東人入此開墾,見附近到處種滿楊梅樹,加上此地位於老坑溪與崎頂溪澗谷中,將此地叫做「楊梅壢」,到民國9年才正式改名為楊梅。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77169
61082061 桃園縣 龍潭鄉 龍潭鄉 龍潭鄉,客籍移民最早的開發紀錄,可以遠溯到康熙末年,然而較具規模的移民,應該是在乾隆初期,因為三坑仔設置了隘防,吸引了一批客籍族群到此地充當隘勇。至今,在三坑仔還可以追尋到許多的客家蹤跡。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77170
61082062 桃園縣 觀音鄉 賞花之旅 一方方池子、一朵朵迎風搖曳的蓮花,以及一片片或漂浮或挺立水面的綠葉,或延伸於路的兩旁,或守護在老屋前,是觀音鄉最教人驚豔的印象風情畫。 其實,觀音鄉不只有蓮花可賞,這裡也栽植著極大面積的向日葵、薰衣草花田,每當夏日時節,整個鄉間可謂花團錦蔟,空氣中更滿是各種花兒的香氣。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61
61082063 桃園縣 觀音鄉 土角厝蓮花餐廳 顧名思義,這家餐廳的特色,就是要讓客人置身在古老的土角厝三合院裡,一邊品味蓮花大餐,一邊欣賞蓮花的嬌顏。你可以選擇在房裡或者到院子用餐,前者的好處是可以親身體驗阿嬤時代的懷舊氛圍,後者的好處,當然是有花為伴、美色當前、心曠神怡囉! 除了用餐賞蓮,這裡也販賣各式各樣的蓮花相關產品,像是蓮花茶、蓮藕粉、蓮子糕、蓮子糖等等,是伴手禮的好選擇。 桃園縣觀音鄉中山路1段970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62
61082064 桃園縣 觀音鄉 向陽農場 向陽農場占地15000坪,是北台灣最大的向日葵主題農場,這裡栽種了12種以上的向日葵品種。座落在園中的餐廳是一座2層樓高的歐式建築,巨大的向日葵招牌高掛在屋頂上,成了向陽農場最顯著的標誌。餐廳內的擺設,以及餐飲,向日葵想當然爾一定是主角啦!。 桃園縣觀音鄉藍埔村11鄰52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63
61082065 桃園縣 觀音鄉 林家古厝休閒農場 林家古厝約有110多年歷史,原建築本為一正身及內側左右護龍之三合院,70多年前,又在左右護龍各添二條護龍,裡面則完整保留了當時林家生活的各種用品及器具,有興趣的人,不妨入內一遊,睹物懷想當年情景。另外,休閒農場還規劃有萬坪蓮池,提供賞蓮、客家美食的服務。 桃園縣觀音鄉大堀村5鄰175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64
61082066 桃園縣 新屋鄉 田園之旅 新屋鄉是南桃園開墾最早的地方,客家人比例極高,約占本地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大都務農為生,是桃園縣最大的米倉。境內一片綠意盎然,走在鄉間小道,經常可以見到一座座紅瓦紅磚的老房子靜靜佇立,或者,偶遇一群群白鷺躍過農田向藍天飛去,極具田園之美。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65
61082067 桃園縣 新屋鄉 永安漁港 永安漁港位於崁頭厝,所以又名崁頭厝港。港口並不深,因此退潮時漁船進出不易,於是,近年來積極發展觀光休閒漁業,為了吸引遊客前來,興建了一座長115公尺、高17公尺的跨港拱橋,橋頂並設立了觀景平台,供遊人觀賞漁港風情。另外,更設有魚貨直銷中心,來此一遊,除了可以買到各種現撈新鮮魚貨,還可以品嚐現烤魷魚、炸花枝等小吃。 桃園縣新屋鄉永安村中山西路3段1165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66
61082068 桃園縣 新屋鄉 范姜老屋 許多人說起老房子時,經常會冠以「古厝」,其實這是閩南人的說法,客家人說的可是老屋哦! 范姜是台灣少數的複姓之一,源於廣東惠州府。在咸豐五年(1854年)興建的新屋,至今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老屋,座落在新生村中正路110巷內,每棟屋舍方位、格局略有不同,然而整體型式卻極具客家樸實不華的建築風貌。 范姜老屋格局呈口字形,祖先牌位供奉在後堂的中央,至於前堂與後堂中間的內天井,則是家族祭祖的地方,另外,在兩側開放式的橫屋裡,則供奉觀世音菩薩與伯公,是客家宗祠中少見的案例,因為根據「神在廟、祖在堂」的傳統,客家人一般不會在家裡供奉神佛。 隨著年代變遷,新屋逐漸退去光彩,部分房屋甚至呈現荒廢的模樣,所幸已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幾處保存完整的房屋也得到了細心的維護,讓後人追憶懷想當時客家先民生活的氛圍。 桃園縣新屋鄉中正路110巷口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67
61082069 桃園縣 新屋鄉 長祥宮 相傳清朝乾隆年間,有一位信士背負一尊五穀神農像,在九斗村奉祀,因為靈驗無比,范姜先祖金喜公於是捐獻一甲五分餘地,為其擴建廟身,稱之為長祥宮,從此之後,新屋鄉果然在神農大帝的庇佑下,五穀豐收,因此有魚米之鄉的美名。 如今所見的寺廟,為民國69年重新整建而成,至於廟前那一尊手持稻穗的神祇,正是神農大帝,又稱五谷先帝、五穀大帝,是炎黃二帝的炎帝、農業的始祖、嚐百草的藥王大帝,原來是漢人廣泛信仰的神,並非由客家人所專祀,但來台後,在客家社會中,卻經常出現將信仰焦點鎖定在農業神的情形,愈是農墾困難的地區愈常見此廟。 桃園縣新屋鄉九斗村2鄰34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68
61082070 桃園縣 新屋鄉 九斗村休閒有機農場 九斗村農場內最早只種植12種溫室設施的有機蔬菜,後因有機食療逐漸受到肯定,農場不僅規劃了千人綠色休閒活動空間,並提供有機蔬果養生宅配服務,讓消費者方便享受新鮮的有機食品。 桃園縣新屋鄉九斗村四鄰5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69
61082071 桃園縣 新屋鄉 信宏鵝肉店 新屋鄉的鵝養殖業十分發達,所生產的鵝肉,入口鮮美、有咬勁,極受到消費者歡迎。因此,鄉內的鵝肉店林立,其中又以50年歷史的信宏最為知名。 如今鵝肉店已經家傳至第三代,由邱家三兄弟共同經營,店內除了賣道地、肥美的土鵝肉,還推出鵝腳、鵝翅、鵝胗、鵝腸等料理,至於烹調手法則堅持客家風味。清燙的鵝肉,不但保存了鵝肉的油脂和香甜,再佐以傳統豆瓣醬加九層塔的沾料,吃起來口感佳、香氣足、又對味! 桃園縣新屋鄉中正路404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70
61082072 桃園縣 平鎮市 平鎮市 平鎮市,早期居民多是由大陸渡海來台的客家族群,因此這裡的社會風俗和宗教信仰,都散發濃濃的客家風情。後來,隨著國民政府來台,軍眷新村、社區相繼建立,遷入了各省市籍移民,族群一融合,原有的客家味也被沖淡了許多。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71
61082073 桃園縣 中壢市 中壢舊事 客籍先民從清朝時候,就已在此開墾,一直到日據時代,發展的市街並不多,甚至到了光復之後才有路名,有趣的是東西向的老街全以「中」為名,至於南北向的道路,也不少以「中」命名者,比如中原路、中豐路、中北路、中華路等等。至今,中壢已是南桃園的重心都市,更是北台灣的客家重鎮,人口數在十三鄉鎮中排名第二。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72
61082074 桃園縣 中壢市 仁海宮媽祖廟 清朝道光年間,由於客籍先民墾荒有成,人口愈來愈多,為了讓人們有精神寄託,當地士紳提議集資興建觀音廟。後來,往來本地與內地的商人又增,為祈求航海平安、生意興隆,於是開始奉祀媽祖娘娘、關聖帝君。廟址位於昔日最熱鬧的新街,俗稱「新街廟」,是大中壢地區的信仰中心,香火鼎盛。 桃園縣中壢市延平路198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73
61082075 桃園縣 中壢市 新街聖蹟亭 晚清時代在當時最繁華的新街,築有小城池,風水好、市況熱、交通便利,許多商人、仕紳、士子紛紛進駐其間,形成人文薈萃的客家重鎮。為了表示敬天惜字,在距離新街媽祖廟約50公尺處、現今的新街國小旁,建造了聖蹟亭,將寫有文字的殘書或廢紙集中焚化。 聖蹟亭又稱敬字亭、字紙亭、惜字爐,目前所見為日據時期重建者,整體佈局包括了頭門、中門,以及爐頂、爐體、台座、紅磚護欄、壇、台等結構,是非常珍貴的文字祭祀古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74
61082076 桃園縣 中壢市 劉媽媽菜包店 這家店以販賣各式正統的客家米食聞名,店內的招牌首推蘿蔔絲菜包,因為口感兼具蘿蔔絲的清脆鮮甜,以及麵皮的愈嚼愈香,所以極受歡迎,從早期的市場小攤起家,一直發展到現今企業化經營的店面。除此,這裡所供應的米粽、油飯及紅粄等,也廣受好評。 桃園縣中壢中正路268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75
61082077 桃園縣 龍潭鄉 滿庭香花生糖 在龍潭,處處可見花生糖的招牌,這家則是其中最為知名者,因為它是花生軟糖的創始店,所製作的花生軟糖,香軟不粘牙,廣受大人小孩的喜愛。 桃園縣龍潭鄉聖亭路169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11
61082078 桃園縣 龍潭鄉 老頭擺餐廳 走進老頭擺,就好像來到百年前的客家人家中作客。老頭擺的三合屋屋齡已經有150多年了,餐廳經營者不僅保留房子的風貌,屋內及中庭也擺設許多客家文物傢俱,店裡賣的也是道地的客家菜,建議您一定要嚐嚐滷的透嫩的梅乾扣肉(一盤200元),以及傳統客家菜拐斯炒豬利頭(一盤200元)。 桃園縣龍潭鄉中正路三坑段546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09
61082079 桃園縣 大溪鎮 李騰芳古屋 位於大溪鎮月眉稻園區的李騰芳古屋,建於1801年,在民國74年被列為第二級國家古蹟,不僅是大溪最具代表性的住宅古蹟,也是台灣十大名宅之一。李屋建築面積相當大,主建築包括兩落四護龍:後落中央正廳是祭祀李家祖先的地方;前落中央門廳則是住宅的主要入口;左右兩側護龍則為廂房所在,依房份及輩份來分配,極講求家族倫理。 桃園縣大溪鎮月眉里月眉路15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25
61082080 桃園縣 大溪鎮 大溪和平老街 老街包括了和平路、中山路及中央路,是鎮內擁有數量最多、保存最完整、樣式最為多變的巴洛克式建築群,創建的年代在1850至1860年間,如今所見的面貌,是歷經多次重建後的情景,然而繁複華麗的巴洛克風格依舊可尋,懷舊的氛圍仍然濃厚,吸引中外遊客流連其間,發思古之幽情。 桃園縣大溪鎮和平路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26
61082081 桃園縣 大溪鎮 蓮座山觀音寺 蓮座山矗立在大漢溪上,因為其地型有如蓮花出水而得名。創建於1801年,隨後並歷經了多次整修重修,規模愈來愈宏偉莊嚴,在民國74年被列為第三級國家古蹟。 百餘多年來觀音寺一直是桃園、新竹苗栗三縣客家人的信仰中心,尤其在每年農曆二月十九日觀音菩薩聖誕日,各鄉鎮的客家人更會組團來此進香,聲勢極為浩大,場面更是熱鬧非凡。 桃園縣大溪鎮康安里49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27
61082082 桃園縣 大溪鎮 振馨軒餅鋪 這家店位於老街裡,店內所製作的月光餅,原來是大溪人用來拜拜的祭品,是用地瓜加糖加糯米粉,做成巴掌大小、形狀圓而扁的餅,由於每塊餅的中間都有一個圓形的烤痕,就像滿月一般,因此被冠上「月光餅」的名稱。 桃園縣大溪鎮和平路42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28
61082083 桃園縣 大溪鎮 黃日香豆干 老街裡的本店,聲名極為遠播,因為店家至今依舊用傳統方式製作各式產品,除了現滷的豆干,也生產各類豆類相關製品,比如豆腐乳、醬菜,送禮自用兩相宜哦! 桃園縣大溪鎮和平路56號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2029
總共 828 筆,顯示第 201 到第 250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