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時間: 0.009秒, 共找到 4707 筆資料,顯示第 1201 到 1300 筆)
可用欄位參考
主要題名 影片介紹 著作者 日期 長度
世紀的寶貝 第12集 2009年8月初,南部的天氣晴朗炎熱,聽說美濃的謝景來師傅要過一百歲生日了,於是特別在宴客前去探看問候他。「腰骨會痛,一百歲囉」穿著汗衫坐在籐椅上的他,聲音雖小但仍頗精神的回答著。這天也有一位八十幾歲的伯伯去看他,伯伯說:「我是昭和時代的人,他(指謝伯伯)是明治時代的。」 一百歲的謝景來是這位八十歲伯伯的父親的弟弟。 哇!面前這兩個人,簡直是歷史國寶啊! 據謝伯伯的媳婦鳳嬌女士表示為了這次生日喜宴,師傅親自盯著每張請帖,告訴兒子與媳婦,要寄給誰要通知誰…。百歲人瑞,記性絲亳不受歲月的摧殘,耳聰目明的很呢! 謝師傅是台灣目前最高齡的藍衫師傅,他所開設的「錦興行」陪伴著當地人走過漫長的歷史歲月。聽說過去美濃的新嫁娘結婚前一定要學會裁衣縫製的工夫,因此許多閨秀都會到「錦興行」來學裁縫,全盛時期店內曾經擺放幾十部縫紉機,同時有數十位女性一起學習,是一段極為風光的年代。 「錦興行」是一個簡單的店面,是工作室也是展示間,古老的腳踏式縫紉機及沈重的老熨斗,透露著悠久的歷史。乾淨的裁剪臺後方放置著二只大型的木製壁櫥,裡面排放著藍布疋、花布以及折疊整齊的完成品,櫃子外邊掛滿了客人訂做的藍衫、藍衫和花布衫,還有幾件很可愛的孩童「和尚衫」及「蛙褲」。抽屜裡有本舊舊的登記簿,上頭密密麻麻地寫著各種數字與文字,那是身材、尺寸、姓名、地址,每一欄都是一位訂做藍衫的顧客。 幾年前,謝師傅每天仍精神奕奕地坐在裁縫機前,不管是為客人量身、裁剪布料、穿針引線、縫製衣服,都不需戴老花眼鏡,身手俐落地連一位從事縫紉教學多年的老師,都對其精湛的手藝充滿讚嘆,忍不住訂製好幾件藍衫,其中還有一件非常喜氣的大紅袖新娘衣。師傅有時忙起來,一天還可以完成二件衣服以上,手工精細絕不含糊。這樣的日子,七十一年如一日。 直到兒子與媳婦回美濃向爸爸學老技術,同時也繼承這家店之後,謝師傅才算真正退休下來。「再沒有人做,就要消失了,可惜!」媳婦鳳驕女士如是說。客家傳統服飾在這對夫妻的手中,繼續被仔仔細細的完成,只是工作檯上的老熨斗,換成了現代的燙斗。 問師傅現今的改良式藍衫的看法,他說了一句:環境在變,時代也在變…. 從歷史那端走來,謝師傅一舉手一投足一出口,都娓娓道出光陰的故事……。 製作人:呂健煜 導演:謝佩芳 攝影:溫瑞鳴 | 謝佩芳 49:00:00
來怡客Ⅱ 第51集 在台中縣石岡鄉的山坡上有個秘密花園,是羅能業用自身的園藝專長規劃而成的,對羅能業而言,樹木是最忠實的朋友。因此,羅能業以庭園造景的方式,讓綠色植物融入生活,與人分享,除了能讓大家享受沁人心肺的森林浴外,他也用自己的力量,守護著大自然!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52集 科技發達的現代,有位出身屏東客家庄的老師,因為熱愛陶藝手做的誠意,一頭栽進陶藝品的世界。自日本回國後,蕭立應開發兼具傳統與實用性的複合式陶藝品;現在更走客製化路線,冀望有朝一日能讓全民隨時享受陶藝品所帶來的藝術氛圍!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53集 從廚房中傳來陣陣的香味,仔細一聞,這空氣中還帶著點南瓜及花香。究竟是什麼樣的好滋味讓人食指大動?鄭彩緞當初為了幫助因失業而得憂鬱症的兒子重拾信心,遂和媳婦共創美食網拍事業,從香蔥油出發,意外的打響了名氣。因為堅持手工,讓鄭彩緞的美味,不僅吃得到用心,也吃得到媽媽的味道!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54集 燈光閃耀的大樹下,一群10歲左右的小學生正賣力的跟著徐慧玉老師練功夫舞。不論是下腰、劈腿,還是連續翻滾,個個動作扎實準確。徐慧玉要求小朋友們,在學會舞步之前,要先學會如何唱,才能了解其中的涵義,進而舞出熱情。因此,這個成立不到2年的新團體,透過老師的引導,讓孩子們吟唱自己的母語,踏出自己的步伐,創造了客家舞蹈文化的一片天!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55集 高度,決定劍蘭的價格,長得越高,花價越高。得往哪出貨,又是一門學問!張得木對劍蘭的投入就如同其花語一樣-用心。從採收、去球根、剝葉子,不戴手套也怡然自得,一年四季推陳出新。盛開的劍蘭,艷紅討喜,為眾人在新的一年招來福氣。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56集 山上常見的月桃樹葉,以及路邊的香蕉葉,其實都是能讓美食加分的天然香料!不像閩南人用竹葉,客家傳統使用月桃葉包粽子,除了香氣,對保健也有妙用!高齡80歲的阿婆,包起粽子手腳依舊俐落,純手工的客家第一粽,如今已傳第4代,流傳至今,依然是不變的好滋味!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57集 傳統花農該轉型?自我提升找活路,其實是被逼出來的!邱武誠的蘭花原本以外銷韓國為主,但遇到經濟泡沫化,訂單一落千丈,遂開始想著轉型的問題。從查詢資料,到接受農委會的訓練,邱武誠連結了盆栽與果樹產業,從在地產業出發,找尋傳統產業新的可能!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58集 原來不是只有人類才有化妝前後的差別!謝喻如遠赴歐洲學習「蝶古巴特拼貼」,就能輕輕鬆鬆讓澆花桶煥然一新,化腐朽為神奇,也有了獨一無二的個性!誰說藝術只能在美術館?謝喻如的教室裡,正在播送美學種子,期待讓生活充滿美的元素,創造處處是美學的氛圍!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59集 為了讓現在的小孩有機會坐牛車,葉璁霖特地到處蒐集牛車。此外,他還發揮做木工30多年的經驗,為大小朋友營造一個幸福樂園。樂園裡,不管是風車,還是盪鞦韆,個個都讓小朋友著迷。對於不擅言詞的葉璁霖而言,看到孩子們開心的笑,就是幸福與實在的收穫!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60集 看似傳統的紅瓦厝,卻有著不平凡的過往,原來,這是一棟酒廠。高齡85歲的鍾邱兆珍阿婆回憶舊時光,古時,酒商容易引來強盜覬覦,為此店家戒慎恐懼,從裡到外,從門窗到木門,設計了層層的機關巧思。而今老祖宗的百年生活智慧,傳到第5代的鍾吉枝,鍾家的釀酒技術,香醇可留芳! 蘇宗怡 201006 02:10
2009哈客嗚啦啦 第16集 本集教授單字有: 當多 dongˊdoˊ(很多) 一息仔 idˋxid eˋ(一點點) 楊佳茹 03:25
來怡客Ⅱ 第61集 老一輩種花生,是為了求溫飽,但在衣食無缺的現在,鍾郁豐以養生出發,改良傳統豆腐,用花生與米成形。為避免黃麴毒素的危害,原料品質更嚴加把關,特別使用北港新鮮花生,經過日曬的步驟。鍾郁豐也開發新吃法,研製各式副產品,讓客家阿婆傳承下來的花生豆腐,變身為色香味俱全的滿分料理!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62集 藏在套果袋裡的蓮霧,是來自南洋的大粒種。這裡的蓮霧,陳泰能將它定位為紅寶石,它採有機種植,就算寒流來也鮮少落果。產銷班成員透過資源共享與相互支援,讓紅寶石成為傑出鄉產,開拓海外市場市場,成為台灣不可或缺的軟實力!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63集 進入張榮宗的古董藝品店,多的令人目不暇給的古代文物,全都是他的精心收藏。一個煤油燈,一段割捨不掉的情感,讓張榮宗栽進古董世界。對於古物的真偽,張榮宗說:「只要用心觸摸,連外行人都可以摸出八分」。張榮宗期待將老祖先的智慧,推薦給更多的有緣人。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64集 赤子之心的巧思在郭東源的手上完全展現出來。資源回收的零件,以鐵絲串聯線軸跟鐵罐,再用膠布纏上竹竿,一眨眼,重現童年的回憶。郭東源以普通、客語雙聲帶耐心指導,讓小朋友放下手中的電玩,開始DIY專屬自己的玩具。透過郭東源的雙手,充滿趣味的古早童玩,簡單、快樂,被流傳下來。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65集 是誰在天冷的日子裡還是一身短衫?郭榮清用雙手翻轉爐子裡的火腿,堅持手工,是為了保留火腿最佳風味,即使累積幾十年的經驗,還是非常仔細小心。從父母延續70年下來的火腿香,不只是甘美的肉品,還有郭榮清對客人最實在的心意!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66集 玫瑰石的吸引力,在於意境。換個角度,或者後退一步,常有不同領悟!然而美麗的玫瑰石起初都不甚起眼,得獨具慧眼,否則就得認賠。每一個奇石都可以說上一段故事,謝明峰透過玫瑰石交朋友,也分享賞石的哲學! 蘇宗怡 201006 02:10
世紀的寶貝 第13集 八十六歲的林祺振,一位打八音、唱北管的好手。 唱起北管曲,其聲悠揚繚繞,恍若在荒野,孤獨卻不寂寞之感。 林伯伯的小兒子說:他的嗓子是硬練出來的,年輕時一早就對著河邊練聲音… 年歲已大的林伯伯,一早對著朝陽做完運動,就悠然地騎著腳踏車在村子裡晃盪晃盪…,歡喜笑開一張臉,很是平靜。但打起板、曲一唱,頓時,充滿了表情與感情的一張臉,彷彿活了過來,那麼有生氣、像在訴說著什麼….。 1922年出生的他,幼時成長於新豐鄉的農家,耕田曾是本業,他說:「我12歲就愛看戲,看完戲回家我就會演,我爸聽我唱就說這不學不行,就請了老師來教…」如往常般地,林伯伯說著說著又哼了起來…。 大約在二十五、六歲時與同宗堂兄弟利用農暇時學習北管,林伯伯說自己學會了打八音後,三十歲時,被引入戲班擔任場樂師,這是他從「業餘子弟」正式步入「職業場域」的重要轉捩點,擔任後場樂師收入不豐,因緣際會地又轉業往道壇後場發展…一做竟也二十餘年。 有人說林伯伯所學,大抵是「雜」與「博」,看他打鼓與唱曲,那猛烈激昂之姿、詞曲脫出原有架構,有著客家山歌即興發揮的味道。而不管是他或是別人,都認為,倘無旗鼓相當之對手或下手,很難與之搭配。但住在觀音鄉今年七十四歲,也是當地八音界資深表演者謝旺龍,即是他口中可以跟的上的一位同行。 已經有好一陣子不唱不拉不打的林伯伯,有天在攝製組的請求下,帶著我們去找謝旺龍伯伯。 謝旺龍學習八音的方式與林祺振可說相當不同,謝伯伯在一次偶然中得到師公劉雲鳳吹奏嗩吶的黑膠唱片,於是透過老唱片的反覆聆聽,琢磨出功力。 林祺振曾形容謝旺龍:「他吹出來的嗩吶聲,就是跟人家不一樣,他的功夫到家。」 謝旺龍形容林祺振是這樣說:「民國四十幾年那時候,那時候是沒有擴音機跟麥克風,都是硬唱的,那時候他的聲音又好,唱出來不用麥克風,唱出來的聲音就很亮很好,他的名聲大家都知道。」 當謝伯伯琴一拉、林伯伯曲一唱,時間,如回到幽遠美好的遠方…. 林伯伯曾這樣自述自己:「我一輩子都是快樂的人,我爸以前罵我,天塌下來都不管,就是死命要唱山歌,我說沒辦法,我就要唱山歌,死命唱。快樂的心態絕對不能放棄,不要這樣發愁,不要遇到什麼事就煩惱得要死,我爸說 颱風來了,你還死命地唱,不然你要怎麼辦,風越大 我就越要唱…」 「風越大 越要唱」,這是林祺振伯伯帶給我們的美好人生觀。 製作人:呂健煜 導演:王雯玲 攝影:黃金鶯 | 阮建維 48:00:00
世紀的寶貝 第14集 民國四十八年,台灣發生了嚴重的八七水災,這場洪水把苗栗銅鑼的土地刮去一層,再也長不出任何東西,二十七歲的黎傳明與友人決定到東部闖天下,想說那兒盛產香芧應該有工作可以做。 出遠門的這天,是選好的日子,農曆五月二十日,黎傳明與友人坐車到三義火車站,再坐晚上十二點的光華號火車到高雄,到了高雄,天亮了,在南台灣耀眼的陽光下,突然遇到一位銅鑼的鄉親,問他要上哪去?這麼一問,讓黎傳明的心中感到前所未有的迷惘,隨口說要到關山找一位長輩,這麼巧,這位長輩就是這位鄉親的父親…。終於,當黎傳明再爬上公路局的巴士,一路搖晃到台東時,心,彷彿吃下一顆定心丸。 從小黎傳明就跟阿公及叔公一起玩,聽著他們講那一代的故事,阿公在山上種香茅、茶葉維生,不管是製茶或是煉香茅油,一旦開工都是日夜不能停下來的工作,所以阿公那一代只會做、只會省,賺的錢都放在箱底。不懂投資、沒有門路也沒有朋友,這樣節省下來的錢在農業社會,可以買很多的田。但是日本戰敗,國民黨接收台灣,錢完全泡沬化時,阿公辛苦幾十年省下的錢全沒了,阿公哭泣的淚水,深深刺激到黎傳明,覺得做為人的可憐。 到關山後,黎傳明先為鄉親工作,之後自己也買了地,落地生根了起來。回憶起剛時台東的景況,他提到有次老三生病,半夜揹起孩子走山路到渡船頭,要渡過卑南溪到街上求醫,一路上孩子昏死過四次,他把孩子倒栽蔥搖醒,又繼續上路,中途又央求騎機車的人載他到醫生那,所幸醫生聽到他用客家話大叫,才開門。不過孩子經過打針後,卻造成青蛙腿,一直到有次衛生署得知台灣有很多因注射不當而造成青蛙腿的兒童,才派了一批人到美國進修學習,回家後把這些孩子的青蛙腿醫治妥當。 移民台東種香茅,讓黎傳明得以在此安身立命養家活口,生養七個子女,四男三女,目前兩個在台東,三個在桃園,一在新屋,一在屏東。他不僅當村長,還在台東地區擔任二十幾年的調節委員會的工作,常要協調村民間的糾紛,問他有無協調不來了沒?他說當然有。不過據說他實在太熱心了,以致常常公親變事主。他自認自己有音樂細胞,所以山歌、北管、採茶戲或是做詞,都難不倒他,聽說有時唱山歌唱一唱,還跟人吵起架來,因為一拉一唱常常不同調。 2008年,七十三歲的他,仍然到山上的梅子園裡採梅子、下山就釀梅子,他說對於這樣的人生,他很滿意,因為吃飽了,就可以唱山歌! 製作人:呂健煜 導演:韓筆鋒 攝影:韓筆鋒 49:35:00
世紀的寶貝 第15集 1921年出生,今年88歲受日治教育的趙松滿,是個非常嚴謹的老先生。家裡一樓居然畫有腳踏車停車格;樓梯下的拖鞋,也要兩隻鞋擺整齊,頭對頭尾對尾。他的小兒子讀大學時,寫信回家總被父親嫌字寫得不好看,於是他用圖畫的方式,例如需要用錢,就畫一個人勒緊了褲腰帶,有次他想要有一部摩托車,也是畫了一個人騎摩托車的樣子,結果趙伯伯回了兒子一句話:我要兒子不要車子。因此小兒子繼續騎腳踏車。 多才多藝的趙伯伯會拉胡琴、彈鋼琴、唱山歌、做雕刻寫書法,在兄弟六人中排行老ㄠ。父親原本是打銀的工匠,在第四個兒子出生後,認為「一張口有二寸,現在家裡有六張口,加起來就是十二寸,十二寸差不多就是一個飼料袋的寬度,一個飼料袋怎麼餵的飽全家人呢?」於是在三十多歲那年,就開始跟日本人承租山林地,從事造林工作,說起這往事時,趙伯伯從抽屜裡拿起一張1906年父親向總督府申請造林的合約書。 光復後的趙松滿在鎮公所待了13年,在37歲時申請辭職,回家管理起三百甲的山林地,回憶起台灣造林的黃金時代,他提到當年賣一甲地的地上物,可以買五甲地;二十年前,一才12元,倒木工一天200元,今天一才同樣才賣12元,倒木工一天的工資卻要2000元。那時要爬上樹梢摘種子,然後在平地向人租一塊地育苗,好種回山裡去,那時種的約莫就是杉木或是相思樹。砍了樹要做什麼呢?據趙伯伯兒子的說法是,砍伐好的木頭,拉到東勢車站,用粉筆做記號後,是賣給板橋林家的大盤,林家買了做啥呢?林家買了就賣給公賣局做酒桶。 記得第二次去拜訪趙伯伯,拿著自製的刀在中庭裡修剪小樹做盆栽,他說中庭的假山水將大自然放進來,每天看心情就很好。趙伯伯從小跟著父親造林,將採收後的樹籽曬乾後在平地租地育苗,等到他自己當家了,他的小孩也跟著在山林裡跑來跑去。據說通往東勢林場,原本是沒有路的,趙伯伯自己設計規劃精算大約要花多少錢來蓋一條路,之後再一家家的拜訪沿途的地主,向大家說明並希望大家一起出錢造路,每一位地主都把錢寄到他,他進而找廠商,最後造出這條往東勢林場的路。 頗有才情喜歡天文的趙伯伯,在太太過逝後,自己也罹癌,原本98年7月中旬準備到上海看日全蝕,因體力不行而留在台灣,日月蝕那天,他興奮的拿起一張X光面對著太陽瞧半天,像個天真的老小孩....,看著他認真的神情,我們心裡都想著,走過這麼長的歲月,看著「天狗吃月」的心情是如何呢? 製作人:呂健煜 導演:鄭慧玲 攝影:王盈舜 | 李如松 48:00:00
世紀的寶貝 第16集 黎蘭,1936年出生於苗栗頭份,頭份第二個女大學生。 黎蘭先後讀新竹女中初中部、新竹師範,師範畢業後在國小教書一年之後,瞞著父母親去考師大藝術系就讀,因為父母親覺得當時的環境,女生只要好好的當一個國小老師就很棒了啊,為什麼還要去讀書呢?因此,放榜後看到自己的名字後,她拿著姐姐借她的200元到台北註冊,一個月後才收到父親寄給她的信。 當年的黎蘭讀師大時,師大並未分組,所以要上的課排的滿滿滿,有時連晚上都要上課。寒暑假時,就到李石樵老師那裡學素描,李老師作畫的認真與寫實風格深深的影響她。為了感謝石樵老師免費的教導,李老師過逝後,黎蘭義務擔任李石樵美術館副館長。 就讀師大的黎蘭,曾擔任當時台北工專主任祕書孩子的畫畫老師,這位主祕是黎蘭老師就讀新竹師範時的校長,他想在工專內籌設「工業設計科」,無奈沒有師資,遂鼓勵黎蘭師大畢業後到日本讀工業設計研究所,好學成後回來設置。不過黎蘭師大畢業後一年,就步入婚姻並陸續生養孩子,日本留學一事就此擱了下來,成為心中角落裡的小小遺憾。直到十幾年後的有一天,一家人在餐桌上吃早餐,看到中央日報一則公費留學的消息,黎蘭忍不住感嘆的說:「要不是因為要照顧你們這些孩子,我應該拿了好幾個博士學位了吧!」沒想到已經讀初中的孩子跟她說:「妳去讀書啊!」、先生也說:「有本事考到公費留學,就去讀」。於是黎蘭花了兩個月的時間重拾書本,爭取僅僅一名的藝術系名額。據說當時有二十幾個人一起去報考,黎蘭考上了,日語測驗也因為小時候的學習得以通過。 踏上日本公費留學之路的這一年,黎蘭四十歲出頭,這一年的台灣,陽春麵一碗大約十二元。在日本,黎蘭主要研究方向是「藝術品的鑑賞」,並受研究所老師李霖燦教授的鼓勵,也研究了南宋畫家牧谿(牧谿在日本被稱為繪畫之神,其大部份作品均藏在日本,在台灣只有一件)寫成並出版成「牧谿繪畫研究」一書。 在日本筑波大學兩年,除了學術研究,黎蘭最大的收穫是,看見當時的日本如何從經濟大國走向他們所謂文化大國的執行方式。那時日本與世界上有名的博物館或美術館,從文藝復興到現代藝術,門票很貴,換算成台幣是一張三百元(那時大約是西元1978民國67年左右)但日本人卻很踴躍參與。日本的政府、電視與報紙三方合作推動藝術與藝術史的教育,政府在各地成立文化中心、將日本的藝術家、文學家的故居,整理起來做成紀念館...,整個國家瀰漫著這樣的氣氛,讓黎蘭深受感動。 原本在台灣黎蘭畫的是水墨畫,在日本感受到四季分明的景色變化,遂轉向繽紛的油畫。黎蘭說她自己喜歡看美好的東西,尤其是大自然所呈現的生命力無比地吸引她。在「大地之頌」這本畫集裡,黎蘭寫下了這麼一段話:「我熱衷於風景畫的創作與研究,是源自我生長在純樸寧靜的頭份客家農村,從小沐浴在自然陽光下,過著快樂的童年,初中到新竹讀省立竹女,通學過程中,一路上從頭份、竹南、崎頂、香山、新竹一帶的田野、樹林、丘陵、河川、海岸,以及日出日落,一年四季變化多樣的景觀,豐富了我視野,孕育了我對大地的戀戀深情。」 喜歡到戶外寫生,直接將感動在畫布上呈現,黎蘭認為畫畫要有想像力,不是像照像機般的把眼睛所見直接全然的放在畫布上,而是把當時當景的當下感受,轉換成自己想表達的主題,一筆一畫從無到有的如作工般在畫布上呈現。 問起黎蘭何以如此熱衷畫畫,老師提到自己的母親是個刺繡高手,她小時候看媽媽,總覺得那些刺繡好美好美。此外小時候讀頭份國小時,老師在校園內種各種植物,例如當玉米長出葉子時,老師就要求學生為玉米寫生。 曾於萬中、復興美工、師大附中、國立藝專、實踐大學、台北師範學院等校任教三十年,退休二十餘年來的黎蘭,至今仍作畫不輟,不僅常與學生們一起出外寫生,每個星期三與四,還受邀到中正紀念堂、行天宮圖書館教畫。平常日則一早就帶了便當到興隆路的工作室獨自作畫,直到黃昏才回家。 問她現在有什麼夢想嗎? 她說很想要有個美術館,也想要把自己的故事寫出來。 黎蘭的四個孩子,三男一女,長子黃心侃為軟體工程師,現在想跟媽媽一起學畫;二子黃心健雖學理工,但卻也結合藝術,現在台灣設「故事巢」工作室;三子從事金融企管工作;唯一的女兒習醫,但後來成了一名陶藝師,結合醫學做藝術治療工作。 六十年前,每天從頭份搭火車到新竹上學,看見窗外的田園四季之美而成為自己生命泉源的黎蘭,無意中也把這份美的感受,傳給自己的孩子,對她而言,這條藝術之路是歡喜也是滿足。 製作人:呂健煜 導演:鄭文力 攝影:鄭文力 49:50:00
來怡客Ⅱ 第68集 藝術是條不好走的路。饒國銓作畫的當下,頂著的不只是風,還有藝術家的寂寞。因為喜歡人親土親的真實情感,所以饒國銓特別愛畫家鄉,希望透過自己的畫,為喜歡這地方、以後來到這裡的人留下記憶。饒國銓的畫中,充滿著濃濃的家鄉情緣。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69集 藍衫,是客家老祖宗的智慧。每一件藍衫都有其背後的故事,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客家人勤儉質樸、含蓄保守的個性。身為客家女兒的黃子鐶不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藍衫的樣貌,僅因需求講究了曲線和花色,卻也讓藍衫帶來了不同的風情。這種莫忘本的堅持是因為對藍衫的深愛,也期許自己的設計專才能做為媒介,讓先人的藍衫智慧,源遠流長。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70集 標榜營養成分高,具有多種的微量元素的諾麗果,早在數千年前就被大溪地原住民奉為「上帝的恩賜」。如今,果農徐榮銘透過產學合作,改良品種,要將恆春半島的檳榔樹,逐漸以諾麗果樹取代,期待建立一個諾麗果生態村。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71集 竹子的美,在於層次的表現。從挑竹、剖片,到編織、彩繪,全都得靠手工。此外,下刀力道要拿捏,竹片要編號、重組,在細微處用心,才能有完全密合的精品,而這都是利貴文未曾改變的執著。如今竹簾被窗簾取代,傳統技藝也在凋零,利貴文仍堅持著傳統技藝,要讓這項技藝隨著時間,源遠流長!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72集 邱宥傑經營的蝴蝶樂園,花蝴蝶翩翩飛舞穿梭眼前,讓人彷彿置身世外桃源。除了美麗之外,他的蝴蝶園有著更貼近土地的使命,就是要為蝴蝶保存更完整的生態鏈,讓小朋友觀察蝴蝶的蛻變、羽化,從小建立孩子們保育的觀念。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73集 因不忍年邁老父寒冬時仍須泡在水中的辛苦,黃俊傑毅然決然辭去工作,回到家鄉種植野蓮。從清早到午後,泡在水裡奮戰不停歇,就像他們手中的野蓮般,有著對家人綿長的情意,以及對故鄉的懷想。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74集 玫瑰入菜,如何才能色香味俱全?為了找尋合適的口感,廚師章思廣就像神農嘗百草般,前前後後花了7年,種了200多種玫瑰,為的就是要讓入口的玫瑰不苦不澀,充滿香氣。由於章思廣並非專職農夫,他只能從零開始,從頭學,因為用心,意外耕耘出食用玫瑰的市場,帶給客人滿口芬芳!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75集 台灣香茅油曾經佔有全球70%的生產量,是農民的高經濟作物,也是當時世界第一。然而在化學香料問世後,身價瞬間暴跌;為了尋回往日的黃金歲月,國姓鄉民近10年來,以香茅為主題,組成產業促進會,結合觀光和製品,讓消失的綠金,重新燃起新生命。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76集 黑漆漆的炭,會讓你想到什麼?走一趟炭雕博物館,會發現炭原來也有引人入勝之處!炭除了是唐宋時期皇帝御用的聖品外,技術流傳至日本,也有了備長炭的新稱號。一群愛炭的人,成立炭雕博物館,期待各式炭製品深入生活觸角,變得更有價值!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77集 聖嬰現象,不只打亂了氣候,也打亂了作物的生長秩序。為此,葉泰竹用他的「一點點」哲學,面對環境變遷與產業轉型。在充滿障礙的環境中,葉泰竹選擇逆風前進,即使辛勞,但也在揚起的微笑中慢慢淡去!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78集 自喻為時間縱軸上的緩慢螞蟻,膠彩畫家鍾舜文用膠彩,一筆一畫,留住每一個珍貴的當下。或許因為骨血裡承襲了祖父-客家文學大師鍾理和的細膩,鍾舜文用畫筆深入美濃家鄉的菸農內心,以可敬的心看世界。鍾舜文的畫作中,有許多動人的畫面,幅幅都是濃郁情感的累積!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79集 美濃因為三面環山,地勢屏障,讓客家文化的精髓得以保留。已經高齡101歲的謝景來阿公,是製作藍衫國寶級的人物,動手燙熨藍衫依舊熟稔,堅持的,是這間隨著時光流轉八十年的老字號。在美濃,藍衫並未消失,反而在謝景來的微笑中,保留住客家文化最美的精髓。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80集 古色古香的油紙傘,是紙傘達人林榮君結合傳統工法與現代藝術的創新力作。他說當客家成年禮時,父母親會送給孩子「傘」,表示你要負擔裡面那麼多人的責任。此外,「傘」也表示多子多孫的福氣,能趨吉避凶。油紙傘撐出來的世界,美麗而恬靜。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81集 開心農夫--邱舜君。台灣的觀光果園不少,但有立體水果隧道的果園,這裡肯定是唯一!而這也是邱老闆為方便客人採果的貼心設計!在邱老闆的果園裡,你可以看到顏色、口感各不同的14種番茄,也可以看見農場另一頭的玉米田。每塊園地都是邱老闆用心經營的成果。因為喜歡這種生活,所以致力經營,營造老少咸宜的空間為使命,用心灌溉多元的繽紛果園!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82集 早年用稻米取代現金,當時的金庫---穀倉,曾經每個鄉鎮都有,但如今,卻只有石岡穀倉保留的最為完整。它曾一度面臨拆除的命運,卻因為在921地震中屹立不搖,而成了抗震的活教材。斑駁的泥牆,是地震當時留下的紀錄,也是最好的教學模型。用竹片為骨幹,再敷上黏土,不僅增加抗震的功能,也讓穀倉冬暖夏涼。環保意識抬頭下的綠建築,在十幾年前的穀倉中顯現,在穀倉被遺忘的時間裡,卻更顯其價值!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83集 要睡睡平安嗎?試試具有防潮功能,完全天然手工的榻榻米吧!榻榻米達人黃誌權用著和祖父、父親一樣的方法,手工裁切縫製榻榻米,握在手中的器具,時刻提醒著第3代的黃誌權,傳承的意義。在東勢街頭的一方,看到了黃誌權的堅持。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84集 台東縱谷的鳳梨釋迦,是台東特產外銷的高級品。釋迦不耐久放,分類、包裹到裝箱,全得迅速,等到鋪貨到店面時,口感軟中帶Q甜度剛好釋放,滿足顧客嘗鮮的味蕾。善用氣候、土壤的好條件,加上不斷的技術改良,台灣農民撐起的水果王國,招牌依舊響亮。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85集 這裡的香柚樹都有「認養人」,一棵果樹,情牽心繫百里遠。張天助認為,讓消費者了解生產者的辛勞,他會肯定生產者的辛勞及水果價值,擴大感動的元素。體驗是必要的,香柚酸中帶甜,就像果農的心路歷程,苦中帶樂,而今幸福滿溢。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86集 蠶絲,除了用來製作蠶絲被,還可以做什麼?不說您一定想不到!諸如國劇演員的鬍鬚,或是國際法官專用的假髮,甚至是日本女性穿的和服帶與木屐襯底,都能發現蠶絲的蹤影。早年的蠶絲在台東,曾有過輝煌時期;如今產業規模雖已不復見,但在葉惠嬌與員工們的努力下,靠著口碑再次打響了名號!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87集 徐滿妹的稻草編織完全是無師自通,她把原本要做成燃料的稻草變成寶,讓稻米文化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勞動收獲之外,還創作出更多有趣的商品。徐滿妹用心編出的不只是實用的東西,也是一種生命態度。 蘇宗怡 201006 02:10
哈客嗚啦啦第18集 彤彤姐姐教MOMO和小蜜客語:蚊子(蚊仔)、螞蟻(蟻公)的說法。 製作人:楊佳茹 編導:朱辰培 編劇:諾諾 / 莊寧 20120326 03:00
來怡客Ⅱ 第88集 一園子金黃飽滿的茂谷柑要採收,得經過颱風、陽光、雨水、甚至是果蠅與鳥的佔據後,才輪得到果農!會經歷這些步驟,全是因為黃文欽對無毒農藥的堅持。吃得到健康的果實,直接反應在客人的回購,好的回應讓果農更忙,也讓黃文欽更勇於追求他的綠色循環!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89集 周志寧的山蘇,可是喝豆奶長大的哦!花費苦心找合適的肥料種植,意外發現豆奶最合山蘇的胃口。脆嫩可口的山蘇採嫩芽煮食,是餐桌上的野菜佳餚;周志寧以喝豆奶長大的山蘇,用品牌概念,慢慢闖出名號!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90集 花蓮鳳林山間的茶花王國,主人愜意隨性的等待愛花人。茶花的美不只詹前正著迷,就連北宋文人蘇東坡與黃庭堅都曾為茶花寫下詠嘆。由於堅持與詹前正的拼勁、傻勁,讓詹前正的茶花園有了「傻花莊」的名號,也讓詹前正的美麗花園,保留山居的生活體驗!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91集 在雞身中加入鹹梅烘烤,令人垂涎的梅子雞誕生在鳳林山腰上的這間餐廳。原是片梅園,但現在卻成了姜美娟與先生完成夢想的基地。姜美娟說,一切都是從零開始的,離開了台北回到花蓮,學做菜,也學開餐廳。因為相信人的潛力無窮,因此抱著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倒也讓夫妻倆成就了現今店內的招牌梅子雞。如今這傳承的客家廚藝,透過酥脆的雞外皮與滿桌的梅香,串起了男主人的夢想與實際,也讓聞香而來的饕客,絡繹不絕!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92集 小朋友口中的歌謠,也能成為現實生活中真實的畫面?師父的一句話,讓劉寶安相信唯有執著才能讓夢想實現。因此劉寶安到國外受訓,學開飛機、考維修執照,就連機身的各式零組件,在停機坪裡也一應俱全,因為相信有好的飛機才能帶自己去看更多的風景。雖然輕航機礙於法令無法飛行,然而劉寶安18年來的執著,就是讓夢想起飛的第一步!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93集 看似芭樂卻又不像芭樂的佛手瓜,其實是龍鬚菜的果實。但就味道而言,長得像龍鬚的嫩芽,卻喧賓奪主了!吉安鄉有著得天獨厚的環境,成了龍鬚菜的主要產地,與芋頭、韭菜並稱吉安三寶。黃月英的龍鬚菜貼著無農藥認證標章,就像菜的身分證般,不只讓消費者買的安心,也嘗到了天然的美味!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94集 來到花蓮吉安,隨處可見的是大塊大塊的翠綠,用力吸氣,一股氣味充滿空中,原來是吉安最具特色的韭菜。吉安韭菜韭白長,而這白正是品質和身價的象徵。韭菜就如同其韭的音一樣─久,韭菜的產期全年無休,採收後,過個十天、二十天它又長大了;農夫們就像看顧孩子一樣,看著韭菜長大,延續不間斷。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96集 花蓮薯是花蓮有名的「等路」,也曾經是進貢日皇的貢品。傳承三代的花蓮薯達人─張舜彬,堅持選用家鄉自產的地瓜,從和入麵糰到上蛋液,所有步驟從不假機器之手。如今老店將延續自日本師傅的手藝,轉化成在地風味,採用稻草包裝,讓花蓮薯變身成為熱門伴手禮。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97集 越是單純,力量越大。鄧卜君形容自己就像隱士一般,離群索居,是為了能激盪出更澎湃的創作能量。鄧卜君不受框架約束,利用石頭等各種不同的素材當畫布,3度空間的立體概念,都是水墨畫達人鄧卜君的心境投射。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98集 磚牆,是很多人對於家的延伸想像。因此,易榮昌獨創八分之一尺寸的磚,蓋自己的家,也讓遊客重拾赤子之心。就像高溫燒窯後的冷卻,易榮昌初接手磚廠時,曾被冷嘲熱諷,但他發揮創意,結合磚廠與觀光,也意外的成就了苑裡的磚廠指標!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99集 有別於綠色芭樂的紅芭樂,產量極少,物以稀為貴,當尋常的芭樂成了紅色般的寶石,身價立刻大不同。礙於產量,能嘗到紅芭樂的客人不多,但農場主人鍾銘雄以平實價格回應死忠客戶的支持,小農經營不求利潤,但求美味能讓人流連忘返。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100集 三義的孩子,怎能不碰木頭?才國小的孩子,便能完成自己的木偶,在學習中,更貼近自己的故鄉根源。創意木偶達人鄭燕貞林進昌夫婦倆的工藝教室,融入自然、創意,營造一個歡樂的夢幻森林,也賦予木材工藝新生命。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101集 從笑容中就可以看出非洲鼓達人鄭振炫單純的本質。他帶領著教養院的院生們,用簡單節奏,譜出激昂樂章。鼓聲咚咚作響,沒有固定模式、沒有世俗雜念,純淨的快樂,讓院生們臉上綻放燦爛笑容。非洲鼓的音樂生命力,感染了每個人,這夜的非洲鼓音樂會,奏出自信和歡樂。 蘇宗怡 201006 02:10
世紀的寶貝 第17集 傅明光,1939年生,新竹縣竹東人,在八個孩子中排行老大,跟著父親耕地作田,稻穫不怎麼理想,16歲時看見伯母的爸爸做泥土,感覺是不錯的一技之長, 自己也頗有興趣,而拜師學藝。20歲正式出師時,完成位於二重埔的三合院建築,是為第一件重要作品。擅長各式傅統建築的他,不管是三合院、四合院及南、北式宮廟、家祠、祖堂等,沒一樣難的倒他。像北埔南埔村的金剛寺、新埔的三級古蹟「小劉家祠」,和北埔的一級古蹟「金廣福」,都是他建造及修復的成功案例。 快七十歲的傅明光至今仍每天與太太一起做著「起新屋」的活兒。回憶這個「家族企業」,他們表示,兩人是在建築工地認識的,婚後陸續生了三個女兒一個兒子,也一個個帶著一起上工,疊屋頂時,小孩就放到身旁睡,疊瓦一行,小孩就跟著挪移一行,有一回睡在屋頂上五個月大的兒子,就咕嚕咕嚕地滾下來...。等到小孩稍微大了,兩個大人就騎著腳踏車載孩子一起去工作,一家大小共乘的畫面,在街上頗為醒目。再稍長,孩子開始幫忙做這做那,直到今天,嫁作人婦曾從事護理工作的女兒,為照顧孩子放棄工作後,就幫忙父母一起作工。 傅明光師傅說,蓋伙房不僅僅要有蓋的技術,還必需懂得地理風水,因為房子的方位座向、深度、寬度、廣度、高度等尺寸,都要對應到主人的生辰八字,如此才能蓋出一座吉祥的房子。傅明光說他剛開始學藝時,要時時盯緊著老師傅的每一個步驟與做法,因為師傅並沒有一套教學方式,自己要邊看邊學邊記。 做這行久了,除了結構,門上的彩繪、屋頂的蓋瓦、窗戶上的卷書、飛簷上的剪黏,傅師傅都可自己操刀,連泥磚、瓦片的製作方式他都會做。早期他們一家子一年休息不到五天,做到哪住到哪,新竹境內幾乎跑遍,日日天沒亮就開始工作,一身髒兮兮才回家,傅太太說「做到怕喔!」女兒說,爸爸懂蓋房子,但媽媽可是大總管,管預算、管進度、管人力控管...,哇!聽起來,真是合作無間的好伙伴啊! 竹東一位建築世家的後代鍾心怡與父親等傅師傅等了一整年,為的就是等傅先生把手頭的工作結束,才好把家裡要整修的老屋,交給他。2009年的年初,傅先生與心怡來到了老屋,他依序看了基座、屋頂、瓦片、石牆...,就跟我們提到做房子與做圍牆的堆石法是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又提到了泥土牆的泥土,他都取自於某一處的田,那裡的土,是乾淨的;他看了瓦片,又說不要浪費,有些瓦是可以再拿來用的......。耳朵裡聽著他細數這些有趣的事,看著夕陽下他的臉龐,發現他真是一位又謙虛又充滿自信的老師傅呢! 製作人:呂健煜 導演:王雯玲 攝影:王雯玲 編劇:浦公殷 50:20:00
世紀的寶貝 第18集 三月初,劉安明伯伯非常罕見地打電話來,問我:「請妳幫忙寫的文字,好了沒?」真是讓我太不好意思了,從年前知道劉伯伯終於要出版海的攝影集,他就希望海岸線的單元,我可以為他寫個幾百字的序言,而我總是拖延著..... 時間,是這模樣地快速前進著...猶記2008年初次見他,八十歲的他仍在拍攝,並預計將拍了十幾年的屏東海岸線,付梓成書。然而,2009年年初,劉媽媽中風,再見他時,他說「書,可能完成不了了,因為歐巴桑(劉媽媽)生病」。 沒想到,就在我們拍攝、剪輯完成,片子即將首播的前一天接到劉伯伯催稿的電話...現在,這本專輯,已然進入排版階段...當我驚覺到光陰的挪移,如此這般不著痕跡、快速地令人不知不覺而有所失落時,卻在劉伯伯一本又一本的攝影集裡,發現日子的樣子是可以如此鮮明且厚重的定格,他用一張又一張的照片,訴說著他與台灣一起成長的故事。 關於劉安明,有篇報導是這樣寫的:「談起台灣的攝影發展史,你就不能不知道劉安明;談起屏東的紀實攝影你更不能不認識劉安明。」 劉安明1944年開始接觸攝影,當時大兄劉安乾向日本人學習照相技術後,在潮洲開設了一家「本多寫真本館」,哥哥要到他店裡學習,那是一個用木頭做成箱型的大相機、玻璃當片基、光圈、快門都必須依賴經驗判斷並手動的時代。之後,潮洲另一家由日本人成立的照相館找他去幫忙,有一次日本航空隊訓練機失事墜落,他被叫去外拍,這是他第一次負責攝影,也是第一次外拍,在雙手顫抖下,拍成了生平第一張照片。 然而就在這家日本人設立的照相館裡發生了一件事,端午節那天,劉安明的父親包了粽子及拿了一袋米到店裡好謝謝日本師傅照顧兒子,父親回家後,劉安明卻見日本老闆的兒子拿起家裡送來的粽子,拋來?去玩耍,這種不珍惜的態度讓劉安明氣的決定離去,離去前又被老闆取笑無處可去....。 離開相館的劉安明,歷經少年兵等工作,躲空襲如家常便飯外,當年台灣物資之缺乏也令今日的我們,難以想像,但他仍說他運氣很好,躲過幾次的劫難,活了下來...。光復後,命運又讓他回到照相的行業裡。 當時的專業師傅很少,練就一身紮實功夫的劉安明,從照相、修版、沖片、印樣等工作皆一手包辦,精湛的技術讓他被多家相館競爭聘用,直到婚後,1955年回屏東,開了一家「真藝攝影」照相館。1956年,因為一位日本攝影同好提到台灣攝影落後日本幾十年,他又嚥不下這口氣而投身至鄉土記錄攝影,這樣一路跟著台灣的成長記錄下來...。關於紀實攝影,他沒有老師,關於構圖,他說他是看電影學來的,總在相館沒客人上門時,他背著太太偷偷溜到戲院看上映的美國片...看光線看鏡位...。問他,「偷偷去看電影,回來沒有被罵啊?」「有啊!回來都會被唸得很慘...但一得空,我又跑出來,不是去看電影,就是去拍照片。」 記得有次他提到早年拍照,是會被監視的,因為當時的政治氛圍見不得台灣底層脫序或襤褸的畫面,但他說他心目中所謂影像的真善美不是只有眼睛所見的美才是美,舉個例子:在街上有一位衣衫襤褸撿破爛的人推著車子,因為推不動,一位年輕人幫了他一把,這才是我心中所謂的美。 直至今日,劉伯伯至今仍使用單眼相機,並沒有用現在流行的數位相機,因為他覺得「數位相機慢一拍,不夠快」。在「慢速」的等待中,「快速」地攝取畫面,他,一位八十幾歲的老人家,用照片告訴我們,台灣有今天的進步,是一位又一位辛勤的農民,奠基起來的;他也用相片揭露當年聯考制度,讓孩子失去什麼...。 關於這樣一位伯伯,我想再多文字都無法訴盡,讓我們一起透過影像來接近他吧! 製作人:呂健煜 導演:蔡靜如 攝影:蔡靜如 48:40:00
來怡客Ⅱ 第102集 堅持手工,是為了美味的心意,手工果醬達人羅宛珍堅持透過百分之百手工製作,送上獨一無二的甜;七年級的她,裝進果醬瓶裡的,其實還有羅宛珍與丈夫放手一搏,一種稱作「勇氣」的滋味。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103集 看著頭家輕拍著彈跳的球狀物,不說您一定不知道這球狀物可是遠近馳名的新竹名產-摃丸。如此彈性可不是隨便有,除了無添加澱粉、魚漿的純瘦肉品質外,還得靠著師傅多年的經驗才有辦法達成。然而,隨著國人口味的改變,黃世凱的摃丸也有了新的味道!不管是加入枸杞、客家福菜的養生口味,或是加入香菇的新作,在在看到了老店的創新與守成,也讓傳統美食躍上了國際舞台!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104集 七年級生看爸爸的木炭工廠,自有新的想法;陳偉誠接受工研院輔導,發現了製造木炭的煙凝結後的精華-木醋液,有著和精油一樣清潔消毒、保養的用處。於是,他著手開發出一系列商品。陳偉誠從三千元開始創業,因著大無畏的衝勁,在理想中,微笑大步向前。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105集 30多歲的黃騰嶢,偏偏愛上比自己年紀老許多的古董。他所營造的藝術餐廳樸實靜謐帶點禪味,處處都能發現驚喜、看見新意。在這樣一個古意盎然的老街餐廳,一個年輕人,以自己的方式,注入知性的能源。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106集 劉家財用隆乳用的矽膠創作,他做出來的捏麵人一樣色彩繽紛,與傳統糯米或改良紙黏土相比,矽膠彈性超強。而創作者劉家財就靠這獨步創作,將流傳2,000年的傳統技藝,透過巧手和材質創新,讓它得以永續流傳。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107集 楊梅鎮產楊梅,這過程有著羅煥鑪的努力。曾經是楊梅鎮長的他,決心種楊梅,形塑「一鄉鎮一水果」的特色。羅煥鑪的想法很簡單,推廣種植楊梅,讓楊梅鎮,更加名副其實。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108集 這是陀螺達人簡基寬所創造出來的陀螺奇幻王國。工作室裡堆滿了各式各樣的陀螺,想像力,讓傳統也能很新潮。簡基寬用心創造的旋轉世界,令人目眩神迷。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109集 育苗達人林應樹接手父親的傳統苗園之後,努力改良育苗的土壤,成功地將30%的發芽率提高到100%,天車式灑水系統、活動式植床,陽光、空氣、水的要件,一板一眼中都有著精密的計算。林應樹的信念很單純,他要在播種的第一線掌控好品質,為其他農場,提供最優質的種子部隊。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110集 陳建忠堅持以自然養殖法養雞,把雞當人來對待,吃天然的食物,進補、運動。陳建忠,這個?良心而堅持的農夫,經營著無臭且天然的雞場,雖然眼前上有許多的困難,但他仍相信良心與堅持,會讓他的路走得長長遠遠。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111集 去過內灣的經驗相信一定有,但您對內灣的了解有多少?這個問題可能連內灣人都無法回答,但內灣卻有個達人,以保留內灣文化為使命,進而為家鄉導覽。就是他-劉康國。劉康國說內灣能有重生的機會,全是拜阿婆賣野薑花粽所賜;如今內灣藉著觀光結合故事行銷重生,他也希望藉由己的導覽,能讓年輕一代多聽聽、想想,自己能為家鄉做些什麼,也讓內灣重拾鄉鎮的生命力!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112集 被遊客暱稱「測速照相機」的曾惠泉,天天都有人上門,向他尋求這獨一無二的毛筆漫畫創作。人會消逝,但藝術長存。曾惠泉賦予漫畫更多想像,讓它不但有價格,還有不平凡的價值。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113集 內灣戲院一度荒廢20多年,在舊屋翻新後,才有如今的新光景。來到戲院餐廳,木造建築、暈黃燈光,彷彿走入時光迴廊,古早味雜貨店、電影海報、大同寶寶、腳踏車,四處蒐集來的復刻品,串連好多人的生活經驗,而這些點點滴滴都是謝煉興的用心。 蘇宗怡 201006 02:10
2009哈客嗚啦啦 第17集 本集教授單字有: 發譴?  fadˋkienˋeˇ(生氣了) 失禮 Siidˋliˊ(對不起) 楊佳茹 03:15
來怡客Ⅱ 第114集 不只孩子需要愛的教育,就連圈養在牛棚裡的乳牛也是!黃素芳一家人將農場裡的牛視為親人,從配種到接生,還得身兼保母。與乳牛鬥智之外,還要安撫情緒。早晚兩次的擠乳量。黃素芳一家人用最講究的態度,供應最天然的香醇!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115集 壓花達人林儷蘭,就像少女拍寫真的心情,企圖為花朵留下美麗瞬間,一花一草就能帶入一段美麗回憶,隨手拈來又是人生的新風景。她所創造的美麗不是偶然,座右銘第一行就是練習,原來浪漫的基礎很現實,得紮紮實實才可能成真!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116集 鑲嵌玻璃達人徐玉田,16歲就入行,鑲嵌靠經驗,技術不是獨門,但創意絕對要走在前。每一塊彩色玻璃周圍,必須用鉛條壓住邊緣勾邊,不但費力,同時也要膽大心細及絕對的專注。徐玉田的彩繪鑲嵌玻璃,沉穩中透著溫柔繽紛。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117集 笑說自己在小小廚房走來走去看顧爐火的距離,都可以從屏東走到台北的粄條達人林芳妹,累積三十年的俐落,不假機器的軟Q口感的阿婆手工粄條,是姪子林明義小店的品質保證。老店鋪、好手藝,不誇口傳香千里遠,也在地風光數十年。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118集 可以用碩果僅存來形容這家打鐵老店,老人家起火落鎚,依舊帶勁。40年來揮汗打鐵的辛苦,2個兒子看了心疼,自願傳承這份苦差事,打鐵採手工技術、完全客製化,不用模型鑄造的刀具,現在更朝向精緻化設計,期盼這老店能存續下一個40年。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119集 豬腳幾乎成為萬巒的代名詞了,最初豬腳只是阿婆粄條攤子裡的配菜之一,卻意外成了萬巒名產,滷出了聚寶盆。老人家把手藝傳給子孫,依舊堅持盯緊每個步驟,阿婆的鋪子已經擴張成4家店面,第3代的姊妹花,有志一同,要讓豬腳香飄向全台。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120集 油蔥酥達人林享達笑著說,他的油蔥酥之所以新鮮,全是因為他不懂得如何使用防腐劑。林享達的油蔥酥,少油健康,材料詮釋高等級的紅蔥頭。他用單純的拼勁,做出鄉親死忠支持的道地客家味,也擦亮了16年的老招牌。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121集 和哥哥一起接棒的豆包達人林雅慧,自豪地說,消費者只要吃到我們的豆包,都不會跑掉。她積極開發各種不同的商品,在細微處用心,希望不局限吃素的人,也能打入每個家庭,豆包達人林雅慧,想法很單純,企圖心很強烈。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122集 為了這個可以騙過味蕾的小東西,神秘果達人劉日和從教職退休後,不辭辛苦再回到學校重新學習,來到大武山下當業餘農夫。劉日和說,這樣的投入,難免會勞心勞力,卻有額外的回饋,讓她很滿足。她的心情,正如同神祕果的滋味,對下一刻,充滿期待。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123集 鵪鶉有著「動物人蔘」之名,台北貴婦出入名聲響亮的米其林高級餐廳,也指定食材鵪鶉。原料來自台灣的最南端,鵪鶉達人陳盈達不但獲得法國原飼養地的肯定,他也打造結合鵪鶉、生產、生活、生態的樂活產業休閒價值。在陳盈達的小國度,處處皆風景,處處有驚奇。 蘇宗怡 201006 02:10
感動時刻第42集 鏡頭下的東台灣 田埂間耕作著質樸生活 鐵道上飛馳著懷舊氛圍 豐源圳裡流水淙淙 不變的 卻是韓筆鋒愛客庄的心 和在後山開展的感動時刻 20120323 03:35
來怡客Ⅱ 第125集 陶藝家朱邦雄說自己有客家人不畏艱難的基底,沒有極限,對於藝術有著堅持、不怕衝撞。他從不掩飾心底的驕傲,因為作品本身自有懾服的能力。現今,美濃窯和紙傘,菸葉,並稱美濃三寶,企圖用陶壁藝術走出台灣,讓世界看見。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126集 在葫蘆雕刻達人龔一舫的工作室中,葫蘆都不是一個樣,那個自小相信葫蘆乾坤世界神力的龔一舫,無師自通摸索30年,成了創造20幾種雕刻技法的藝術大師。他賦予葫蘆展現百變姿態,葫蘆世界裡,期盼知音,大師還有許多未完成的夢想。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127集 郵票上的圖樣,鈔票上的櫻花鉤吻鮭、國父像等,相信您應印象深刻,這些作品都是從中央印製廠退休的孫文雄,一點一線全手工雕刻出來的。功力在放大鏡下慢慢琢磨出來,因著孫文雄的執著繼續刻畫,凹版雕刻在他手上玩得透徹,他把傳統的技術,昇華成為藝術。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128集 皮雕達人葉發原的立體皮雕技法,讓他的作品被海基會挑選作為餽贈海協會的禮品,而他自創皮塑技法的知名度,也在此時瞬間炸開。各地喜愛他作品的收藏者不少,比爾蓋茲也在其中。屬於這塊土地的溫煦和生命力,透過葉發原的巧手技藝,光采綻放。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129集 愛木成痴的積木組合達人劉邦漢,將木頭玩得淋漓盡致,巧思無盡,像極了擁有工藝技術的魔法師。他腦子裡的創意,不只成方成圓,想像無邊際,而他的作品,也提醒著人們,喘口氣善待自己。有些單純的感動,就在大自然裡。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130集 一隻有著招牌冏臉八字眉的秋田犬,背著小包包浪跡天邊,在劉睿龍筆下成為號稱「文創療癒系最佳小生」的「茄子醬」。透過網路連結,讓他成了第一代知名部落客,擁護者多,茄子醬繪本應運而生,每次新作獲得讀者回應,就是最大的動力。一個大男孩、一隻開心狗,繼續在方格空間裡,以一種可愛樸拙,提供溫暖。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131集 傳統的巧克力總是加入水果或核桃,但加入紅茶的巧克力可是第一次聽到吧!這新口味的問世,來自於徐惠琳與詹君毅這對年輕夫妻。因為想做不一樣的巧克力,去油膩又玩出健康比例,加上「取之於當地,用之於當地」的想法,遂將魚池特產-紅茶加入巧克力中,也意外的做出了這特別的好滋味。如今,夫妻倆仍不斷研發新產品,除了讓巧克力的口味更多元,也期許這不落俗套的滋味能讓人沉醉!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132集 在養菇達人陳麗美低溫6度的蕈菇熟成室,不同種類的蕈菇都被照顧得頭好壯壯,數以萬計的蕈菇,用可回收的罐子取代太空包,是環保的心意;有機肥自己調配,是品質的心意。用做長、做久的概念來經營,陳麗美的蕈菇王國,一年四季,美味不停歇。 蘇宗怡 201006 02:10
來怡客Ⅱ 第133集 台東池上拿米當名片,以自然農法栽種的池上米,好品質名聞遐邇。身為老米廠第3代的梁正賢,捍衛招牌,力推認證標章,溫度、步驟嚴格控管,就怕農藥殘留。盤中飧,雖然粒粒皆辛苦,但梁正賢仍用堅持,力保池上米的美名。 蘇宗怡 201006 02:10
2009哈客DoReMi 第1集 羊咩咩,十八歲, iongˇme me siib badˋse 坐火車,轉妹家, coˊfoˋcaˊzonˋmoi gaˊ 坐到梅樹下, coˊdo moiˇsu haˊ 兩斗米,打粢粑, liongˋdeuˋmiˋdaˋqiˇ baˊ 無糖好搵搵泥沙。 moˇtongˇhoˋvun vun naiˇsaˊ 楊佳茹 03:24
2009哈客DoReMi 第2集 白雲白雲, pag iunˇpag iunˇ 日行夜行, ngidˋhangˇia hangˇ 闊闊?藍天, fadˋfadˋge lamˇtienˊ 係厥運動坪。 he giaˊiun tung piangˇ 白雲驚星仔著驚, pag iunˇgiangˊsenˊeˋcog giangˊ 腳步輕輕、輕輕……… giogˋpu kiangˊkiangˊkiangˊkiangˊ 楊佳茹 03:35
2009哈客DoReMi 第3集 兩條老虎,兩條老虎, liongˋtiauˇlo fuˋ liongˋtiauˇlo fuˋ 走過來,走過去, zeuˋgo loiˇzeuˋgo hi 一條無耳公, idˋtiauˇmoˇngiˋgungˊ 一條無生尾, idˋtiauˇmoˇsangˊmiˊ 真生趣,真生趣。 ziinˊsenˊqi ziinˊsenˊqi 楊佳茹 03:34
2009哈客DoReMi 第4集 阿啾箭 阿啾? aˊjiuˊjien aˊjiuˊjidˋ 上背叔婆做生日 song boi sugˋpoˇzo sangˊngidˋ 毋知愛分??去 mˇdiˊoi bunˊngaiˇhi 抑毋分??去 ia mˇbunˊngaiˇhi 害?? 打扮兩三日 hoi ngaiˇdaˋban liongˋsamˊngidˋ 楊佳茹 03:35
2010客家音樂MV創作大賽得獎作品_The Super Shining Star 幻想悠遊太空,愛讓我們都變成每一顆發亮的星星,要看遍全世界美麗的風景。 製作:陳宜莉 20110902 02:49
2009哈客DoReMi 第5集 一雙鞋,跈等??, idˋsungˊhaiˇtenˇdenˋngaiˇ 行過路,踏過泥, hangˇgo lu tab go naiˇ 保護吾腳底。 boˋfu ngaˊgiogˋdaiˋ 一雙鞋,比比排, idˋsungˊhaiˇbeˇbeˇpaiˇ 像雙包卵, qiong sungˊbauˊlonˋ 毋知哪隻係阿哥, mˇdiˊnai zagˋhe aˊgoˊ 哪隻係老弟? nai zagˋhe loˋtaiˊ 楊佳茹 03:25
2009哈客DoReMi 第6集 咪咪細花貓 咪咪細花貓 mi mi se faˊmeu mi mi se faˊmeu 遽來食飯 遽來食飯 遽來這位 giagˋloiˇsiid fan giagˋloiˇsiid fan giagˋloiˇ iaˋvi 有一尾魚仔 iuˊidˋmiˊngˇeˋ 喵喵 恁仔細呀 承蒙細姐姐 miau miau anˋziiˋse iaˋsiinˇmungˇse jie jieˋ 喵喵喵… miau miau miau 楊佳茹 03:34
2009哈客DoReMi 第7集 釣?彎彎 釣著黃鱔 diau binˊvanˊvanˊdiau doˋvongˇsanˊ 釣?直直 釣無好食 diau binˊciid ciid diau moˇhoˋsiid 釣?短短 釣著鴨卵 diau binˊdonˋdonˋdiau doˋabˋlonˋ 釣?拱拱 釣著一水桶 diau binˊgiungˋgiungˋdiau doˋidˋsuiˋtungˋ 楊佳茹 03:25
2009哈客DoReMi 第8集 大空船,飛上天, tai kungˊsonˇbiˊsongˊtienˊ 在天頂,捩圓圈。 do tienˊdangˋlidˋienˇkienˊ 月光亮,月光圓, ngied gongˊliong ngied gongˊienˇ 大空船啊! tai kungˊsonˇaˊ 幾時載?? gidˋsiiˇzoi ngaiˇ 上去尋神仙? songˊhi qimˇsiinˊxienˊ 楊佳茹 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