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時間: 0.015秒, 共找到 4707 筆資料,顯示第 3501 到 3600 筆)
可用欄位參考
主要題名 影片介紹 著作者 日期 長度
客家新聞雜誌-第132集 (一)「南國‧客庄系列報導」--尋找「藍」海 利用創造力、技能與傳統文化藝術結合,如今成為相當時興的文化創意產業,許多人將台灣多元的文化內涵,透過創意設計,為地方產業創造新的經濟與社會價值,而「創意藍衫」更是為人熟知的客家文化創意產業之一,又以六堆地區發展為最,推廣多年,而且具有全國性的知名度,藍衫的圖騰意象被運用融入多種商品中,然而從事創意藍衫創作的業者卻仍面臨經營困境,到底有哪些問題? (二)指揮家 呂紹嘉 帶您發現隱身都會中的客家身影,一位來自新竹縣竹東鎮旅歐多年的呂紹嘉,將樂曲建立具有「台灣味」的聲音。 (三)打造鳳梨品牌 夏天很多人愛吃清涼消暑的水果,尤其是酸酸甜甜的台灣鳳梨。但可能你不知道,光是屏東所栽種的鳳梨,就占了台灣百分之三十產量,高居全國第一。但既然產量這麼多,為什麼大家提到鳳梨,卻不太會聯想到屏東?鳳梨王國的鄉親又是如何打拚?含有豐富酵素的鳳梨,不但營養解渴,對健康也有很多好處,全國栽種面積最大的屏東,在默默生產半世紀以後,現在不但要繼續研發加工產品,如何打出新鮮鳳梨品牌,創造更高價值,也是他們接下來最重要的功課。 (四)用影音說故事 紀錄片導演韓筆鋒,在台東成立客家社區影音紀錄中心,不僅攝影、剪接設備都有,更是培訓東部影音人才的基地。在東部地區資源匱乏、又完全沒有經費挹注的情況下,他們憑藉著對鄉土的情感,自動為地方文史拍攝紀錄。這群平均年齡四、五十歲以上的學員,更已獨立完成了一部「東里邱家古厝」的紀錄片,正式成為地方影音紀錄的生力軍,現在二部曲、三部曲都已經陸續在進行,要讓在地影像紀錄,在東部遍地開花。 尋找「藍」海 採訪/撰稿:宋宇娥 攝影/剪輯:黃訓湧 客家身影——呂紹嘉 打造鳳梨品牌 採訪/撰稿:謝佳凌 攝影/剪輯:陳靖維 用影音說故事 採訪/撰稿:林秋伶 攝影/剪輯:洪炎山 20140418 1.947916667
客家新聞雜誌-第133集 (一)悠然見閩客(1)--福建土樓探尋 客家土樓是從中原南遷的客家先民,為防禦盜匪所建造的堅固堡壘,不僅融入了強烈的家族及倫理觀念,在風水地理上更是講究。2008年7月「福建土樓」成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福建土樓主要分布在閩、粵、贛交界處,約有三萬五千多座,以福建永定、南靖最為密集。中國政府為了土樓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投入相當大的人力、物力和經費,申請成功後,也果真帶動了土樓觀光熱潮,不過,大量的觀光客湧入,會對土樓造成什麼衝擊,又會對居民生活帶來什麼影響? (二)悠然見閩客(2)--「客家首府」汀州 福建省長汀,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汀州,被稱為「客家首府」,從唐代開始設置,是歷代閩西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福建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穿越汀州而過的汀江,更被喻為「客家人的母親河」、「天下客家第一江」,客家先民從中原南遷,定居在土地肥沃、資源富饒的汀江流域。而在台灣,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四縣、海陸、大埔、饒平和詔安客家,其實還有一群較少被人注意到的汀州客家人,在北海岸的三芝、石門一帶,就住著許多汀州客家後裔,只不過,他們大多已經不會說客家話了。 (三)悠然見閩客(2)--福建閩客建築 提到客家建築,許多人都會想到土樓和圍龍屋,這兩種建築形式都是封閉、具有強大防禦功能的堡壘,但是座落在福建連城縣的培田古鎮,這個具有八百年歷史的客家民居建築群,卻是一個「沒有圍牆的莊園」,完全採取開放式的空間設計,被稱做可以與永定土樓及廣東圍龍屋媲美的培田古鎮,難道就不怕有強盜土匪嗎?另外,還要來看在福州的閩清宏琳厝,則是被稱做全中國最大的古民居,當地還用「皇宮當遊紫禁城,民居當覽宏琳厝」來形容,不論是建築的規模、安全防衛等功能的設計上,都堪稱典範。 (四)爵士高手 官靈芝 帶您發現隱身都會中的客家身影,一位從小對音樂就有濃厚興趣的官靈芝,父母皆是歌仔戲演員的爵士高手官靈芝。 (五)光復蔗工村 早在日治時代,日本政府看中台灣的土壤及氣候,大量推廣種植甘蔗,並在各地成立製糖會社,位於光復鄉的花蓮糖廠,曾是台灣的糖業重心,砂糖年產量最多可達四萬七千公噸,光復甚至有小上海的稱號,由於需要人力,糖廠南邊也形成了一個大和移民村,聚集了來自宜蘭、桃竹苗、雲林及38年來台的新移民。大和村因為糖業而成立,也因為糖廠停產而沒落,如今逐漸轉型觀光,大半輩子在糖廠工作的員工,也成了導覽人員,要讓「蔗工村」風華再現,讓蔗工村以另一種方式繼續存在。 悠然見閩客——福建土樓探尋 採訪/撰稿:林秋伶 攝影/剪輯:徐榮駿 悠然見閩客——客家首府汀州 採訪/撰稿:林秋伶 攝影/剪輯:徐榮駿 悠然見閩客——福建閩客建築 採訪/撰稿:林秋伶 攝影/剪輯:徐榮駿 客家身影——官靈芝 光復蔗工村 採訪/撰稿:陳君明 攝影/剪輯:蔡裕昌 採訪/撰稿:陳君明 攝影/剪輯:蔡裕昌 20140418 2.050694444
客家新聞雜誌-第134集 (一)聚焦西馬(1)勞動‧壓迫‧民主 馬來西亞兩千多萬人口中,華人占了約26%,客家人約有130萬人,是除了中國及台灣外,客家人最多的國家。200多年前中國人為尋找一線生機,橫跨南中國海來到赤道邊緣的異域,即使歷經英國殖民、日本侵略及馬來西亞政府不平等的待遇,他們仍以生命和汗水開闢出繁衍後代的家園,落地生根後的他們,能否為自己及後代子孫創造更為公平,更安身立命的環境,就端賴他們能否繼續發揮堅強的力量,重現先祖遠渡重洋的精神。 (二)聚焦西馬(2)母語‧國語‧認同 大馬的華文教育大部分屬於半津貼的國民型學校或私立學校,這些學校所需的經費,大部分就由華人自行籌募,因此經費的問題常常影響到辦校的成效。而到了高等教育時,因為大馬政府限制各種族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對於華人私立中學的文憑又不予承認,因此許多年輕人必須離鄉背井到國外讀書,而人才也因此流失。 在大馬特殊的政治現實下,華人以單一華語普通話來試圖建立單一華族認同,讓華人的力量可以和馬來人主導的不平等政策抗衡,面對生存壓力而犧牲了多元語言,卻也讓馬來西亞流失了寶貴的多元族群文化。 (三)小學嘴巴革命 經費拮据、人手不足的鄉間小學,卻企圖推動有機餐飲!新竹縣和興國小已經連續三年,每個星期五,學校提供完全有機的午餐,在師生共同精密控制下,還幾乎達到零廚餘。現在連鄰近早餐店也受感召,一起配合執行健康飲食運動。究竟他們如何克服障礙?如何築夢踏實完成這場嘴巴革命? 聚焦西馬 勞動˙壓迫˙民主 採訪/撰稿:陳君明 攝影/剪輯:洪炎山 聚焦西馬 母語˙國語˙認同 採訪/撰稿:陳君明 攝影/剪輯:洪炎山 小學嘴巴革命 採訪/撰稿:謝佳凌 攝影/剪輯:陳靖維 20140418 2.184722222
客家新聞雜誌-第135集 (一)高山上的漁會 台灣各地高山養殖魚的業者,多年來總是單打獨鬥,辛苦地自己找出路。來自新竹關西的廖錦龍,將不容易飼養,也不好行銷的高冷魚,用漁會產銷班的方式,團結力量擴大通路,因此新竹縣尖石鄉和五峰鄉各個養殖場,十年前有了全國第一個高山地區的漁會。目前養殖面積大約有5公頃,班員分布新竹縣好幾個鄉鎮,主要養鱒魚、香魚和固魚。在不斷的經驗交流後,現在他們的目標,是要提高技術整合通路,增加漁民收入。 (二)懷舊客家餐廳 謝豐明 帶您發現隱身都會中的客家身影,一位來自苗栗公館在台北都會區,用老針車改裝的方桌呈上濃厚客家味的餐廳老闆謝豐明。 (三)來去泛舟吧 九二一大地震,讓許多人財產毀於一旦,來自新竹竹東的邱弘光,就到花蓮瑞穗從事泛舟業,開創事業第二春,如今他也希望開創秀姑巒溪觀光的另一種可能,除了泛舟、衝激流、打水仗外,救生員還擔任解說員,開著快艇帶民眾認識不斷改變的山水景色及生態故事,更親近河流。也許是歷史政治因素,或許是民族性格、地理環境使然,即便河川是我們生活的重要一環,台灣人卻不太與水親近。每年夏天不妨一同去泛舟,一同認識不一樣的河流。 (四)司機畫家郭奇康 台中豐原有位70歲的畫家郭奇康,雖然小時候就有繪畫的天份,但因為家庭經濟因素,他必須放棄這條路。踏入社會後,郭奇康白天開計程車,晚上仍延續對繪畫的熱愛,直到30多歲遇到伯樂,讓他漸漸在畫壇受到矚目。而郭奇康不只畫畫,還致力推動美術教育,要培養下一代對美的感受力。 (五)郵差學者羅昌順 苗栗市一位郵差羅昌順,白天騎著機車穿梭大街小巷送信,晚上則致力於客語研究。羅昌順十多年前念研究所時,接觸客語字庫的領域,這些年又有感於客語傳承緩慢,因此他研發客語字庫,編寫程式讓電腦自動為中文標上客語拼音,希望為客家貢獻一份心力。一個傳遞信件的郵差,工作之餘不忘傳承母語,默默奉獻。羅昌順自許是文化志工,也自嘲是文化傻子,選擇這條路,他從不後悔,只盼時間讓耕耘有收穫。 高山上的漁會 採訪/撰稿:謝佳凌 攝影/剪輯:陳靖維 客家身影——謝豐明 來去泛舟吧 採訪/撰稿:陳君明 攝影/剪輯:蔡裕昌 司機畫家郭奇康 採訪/撰稿:羅弘昇 攝影/剪輯:徐偉文 郵差學者羅昌順 採訪/撰稿:羅弘昇 攝影/剪輯:徐偉文 20140418 1.952083333
客家新聞雜誌-第136集 (一)重返亞齊(1)希望的種子 2004年12月26日,聖誕夜剛過,大地震引發的南亞海嘯造成印尼亞齊省約17萬人喪生、50萬人無家可歸,當時在台灣的資助下,有30位華裔青年來台灣就讀大學,展開離家三千里的求學生涯,今年六月,這些學生畢業了,有些人帶著在台灣學得的生物技術、農業新知識回到印尼,貢獻所學;有些學生則是擔任台灣NGO團體的翻譯,回到故鄉亞齊,深入各角落做衛教宣導服務。略懂一點中文的他們怎麼在台灣完成大學學業,還名列前茅?這一路走來又有哪些成長歷程?而未來台灣、亞齊之間又是否有雙邊長期合作培育人才的可能呢? (二)不能沒有你 六年前,一位父親為了爭取女兒監護權,在台北車站前的天橋上,作勢要往下跳的畫面,許多人都印象深刻,當時透過各家新聞台的現場連線報導,讓跳天橋事件,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改編自這個社會事件的電影「不能沒有你」,刻畫在底層打拚的小人物,如何對抗現實制度的不公、及環境的艱難,仍然不放棄希望的故事。事件主角不是客家人,但由於導演戴立忍與本片主角陳文彬、配角林志儒,就是來自不同的背景與族群、十幾年的好朋友,三人總是各自用自己習慣的語言--華語、客語、河洛語交談,毫無阻礙,因此角色設定為兩個從六堆鄉下到高雄打拚的客家人,呈現台灣實際的族群以及語言表現。簡單,卻更能引發共鳴。戴立忍留下一些想像空間,希望讓觀眾帶著情緒、帶著一些省思離開戲院,藉著這對父女的故事,來突顯更大的社會議題。因為,這樣的故事不會結束。 (三)二林葡萄王 一座葡萄園,竟然可以產出60幾種的葡萄!彰化二林葡萄農譚華光,20多年前接受學術和農政單位的委託,試種許多釀酒葡萄品種。從原先的30多種,到現在已經有60幾種。雖然後來公賣局跟他終止契作,開放觀光和釀酒的收入,只是勉強維持開銷,但因為執著和興趣,譚華光樂於把葡萄園當實驗室,尋求更多美味的可能。 (四)水電工變咖啡農 講到台灣咖啡,一定會想到雲林古坑、台南東山,或是屏東、台東的咖啡。事實上在日治時期,台中東勢已經有種咖啡,只是後來因為橘子、高接梨這些農作物的經濟價值比較高,當地農民才紛紛轉作。東勢一個年輕人朱志成,因為自己喜歡喝咖啡,又希望讓東勢的產業可以更多元,所以他從水電工變成咖啡農,更集合當地咖啡農的力量,成立咖啡產銷班。 重返亞齊(一)希望的種子 採訪/撰稿:宋宇娥 攝影/剪輯:黃訓湧 不能沒有你 採訪/撰稿:林秋伶 攝影/剪輯:洪炎山 二林葡萄王 採訪/撰稿:羅弘昇 攝影/剪輯:徐偉文 東勢咖啡香 採訪/撰稿:羅弘昇 攝影/剪輯:徐偉文 20140418 2.066666667
客家新聞雜誌-第137集 (一)水淹南台灣 莫拉克颱風使南台灣遭逢50年來僅見的水患,高雄、屏東幾個客家庄也無法倖免,這次颱風在屏東地區帶來驚人的2686毫米大豪雨,高雄也有2517毫米,在短短的兩、三天內,就把一整年的雨給下光了,大水一時無法宣洩,高屏溪上游荖濃溪暴漲潰堤,桃源、六龜、旗山、美濃、高樹都嚴重受創,佳冬也嚴重積水,造成龐大的生命財產損失。這兩週,客家新聞雜誌將帶大家深入南部客庄災區,了解災區鄉親的心聲,也試圖了解,到底我們的土地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這次災情會這麼嚴重。 (二)重返亞齊(2)危機成契機 四年多前(2004)的南亞海嘯震驚全球,地球村民紛紛捐獻愛心,據統計,國際社會向所有受災國提供了135億美金的人道援助,打破歷史紀錄,其中受災最嚴重的印尼亞齊省得到了64億美金的人道援助,約700個來自世界各地的非政府組織進到亞齊參與救援和重建;同時,因為海嘯這場災難,亞齊叛軍和印尼政府簽署和平協議,結束了三十年的動亂,對外揭開神秘面紗,讓人開始認識亞齊,開始接觸亞齊為數不多的華人,四年多過去,受創最悽慘的亞齊現況如何?災後重建進行的情形如何?明年年中所有國際NGO都要撤出,又會對亞齊產生怎樣的影響? 海嘯,對亞齊來說,無疑是一場毀滅性的世紀大災難,但也成為亞齊的轉機,新的契機為亞齊和世界串起了更寬闊的通道。 (三)石圍牆的故事 苗栗縣公館鄉石圍牆社區以全國唯一的紅棗產地而聞名,也由於村內滿是石崁而具有特殊的人文、歷史與景色,最近社區透過山歌、弦鼓班、三腳採茶戲班培訓社區居民,並編寫「桃花姐遊石圍牆」的戲碼,希望透過「社區劇場」行銷,紅棗故鄉的故事。 莫拉克重創 水淹南台灣 採訪/撰稿:林秋伶 攝影/剪輯:洪炎山 重返亞齊(二)危機成契機 採訪/撰稿:宋宇娥 攝影/剪輯:黃訓湧 石圍牆的故事 採訪/撰稿:陳君明 攝影/剪輯:蔡裕昌 20140418 1.938888889
客家新聞雜誌-第138集 (一)客庄淹水事件簿 莫拉克襲台,南部地區受創嚴重。在各界積極救災之際,檢討、追究的聲浪也漸漸出現。短短幾天,高屏地區就降下台灣一年的平均雨量,造成龐大生命財產損失。然而這場災難除了歸因於雨量太大,以工程治水的觀念,也受到挑戰。而長期以來人們與河爭地,使得大自然以強大力量反撲,更是必須深思的課題。 這樣可怕的畫面,沒人能保證不會再發生。我們誰都禁不起一而再、再而三的失去,然而傷痛可以撫平,災難卻不能遺忘,因為如果我們繼續對大自然需索無度,難保它不會連本帶利要回去。 (二)異國料理餐廳 賴惠貞 帶您發現隱身都會中的客家身影,一位用熱情開創異國料理斯里蘭卡餐廳的賴惠貞。 (三)好水種出好豆芽 不管你愛不愛吃,相信大部分的人都吃過豆芽菜。但是這種很普遍小小的蔬菜,你對它的了解有多少呢?位在苗栗獅潭鄉的山裡面,就有一間農場專門生產各種豆芽。而為了讓乾淨成為第一目標,主人還自己跑到山上,引用明德水庫上游的泉水來灌溉豆芽。如今他們已經能夠研究出好多新豆芽,要讓大家認識更多不同豆芽菜,也讓原本不起眼的小蔬菜被更多人注意到了。 (四)台東咖啡新口味 地處亞熱帶的台灣,這幾年不只喝咖啡,連種咖啡都很盛行。尤其雲林古坑更是名氣響亮。但可能還很多人不知道,台東縣其實也有許多農民,正在大面積栽種咖啡,而且品質還不錯。雖然還沒有古坑咖啡甚至國外咖啡有名,但是透過相關單位幫忙研究,加上農民自己創意,簡單的咖啡現在開始呈現不同口味,農民希望打出台東咖啡的招牌。 客庄淹水事件簿 採訪/撰稿:羅弘昇 攝影/剪輯:徐偉文 客家身影——賴惠珍(異國料理餐廳) 好水種出好豆芽 採訪/撰稿:謝佳凌 攝影/剪輯:陳靖維 台東咖啡新口味 採訪/撰稿:謝佳凌 攝影/剪輯:陳靖維 20140418 1.861805556
客家新聞雜誌-第139集 (一)七年級米王 農業人口老化的情形,越來越嚴重。不過,在後山台東縣鹿野鄉,卻有一個農民平均年齡三十多歲的米產銷班,這個良質米產銷班,不僅是台東第一、也是唯一拿到產銷履歷的。而帶領著產銷班不斷創新、進步的,是一個年僅27歲的年輕農民,徐榜駿。徐榜駿從小作文寫我的夢想,總是寫要當農夫,爸爸徐耀彬是他崇拜的對象,用新的思維結合長輩的經驗,徐榜駿希望能為農業開創新局。 (二)雪地滑板選手 傅裕欽 帶您發現隱身都會中的客家身影,一位住在加拿大溫哥華的一位中壢客家人傅裕欽。 (三)扭轉人生的花生豆腐 花生豆腐,是屏東六堆地區著名的客家傳統美食,從前的人將它當作餐桌上的一道菜,現在也有人把它當成點心來品嚐。但你可能很難想像,花生豆腐竟然也可以扭轉人生,原本在台北從事土地代書的陳國柱,16年前投資失敗,從千萬富翁變成負債千萬,落魄返鄉後,學會母親做花生豆腐的私房手藝,將故鄉美味帶到台北菜市場販售,不久便還清債務,還讓花生豆腐成為高級餐廳愛用的食材。 花生豆腐樸實的風味,是故鄉母親的味道,更是扭轉陳家人命運的滋味,看似平凡的花生豆腐,背後有著不平凡的故事。 (四)甜在心手工冰 夏季吃冰最消暑,各式各樣的冰品令人眼花撩亂,冰品市場更是競爭激烈,不過,在新竹新埔有一間九十多年歷史的傳統手工冰棒店,許多老顧客夏天必定得來報到 品嚐古早味,苗栗還有個七年級女生失業後轉行創業,在網路上賣起手工義式冰淇淋,平均月營業額十多萬,看他們如何以充滿濃濃人情味的手工冰品創造商機。 (五)打造世外「陶」源 拉坏做陶近年來是挺受歡迎的創作藝術,容易入門 卻需要很大的耐心與技巧,尤其陶瓶瓶口越小,捏製與燒製的難度越高。苗栗卓蘭有位年輕陶藝家李仁燿,憑著十幾年的陶藝基礎,幾年前開始挑戰小口瓶手拉坏,如今他的作品,瓶口可以小到零點二公分。此外李仁燿從陶藝出發,改變傳統果園面貌,也讓寧靜的鄉鎮,多了一份年輕人的用心和美感。 (六)街頭畫家陳南耀 台灣各地的電影院,走過風光的年代後,倒的倒、收的收,就連傳統的手繪電影看板,也幾乎看不到了。早期畫電影看板的畫家陳南耀,就見證了這段歷史。而手繪看板沒落後,陳南耀還是不放棄畫畫,成為將街頭繪畫引進台灣的畫家之一。 這些畫,想必可以勾起30歲以上的人們,些許的回憶。沒錯,這就是早年的電影看板。收藏這珍貴電影看板的陳南耀,是南投埔里人。早在40多年前,就是一位電影看板畫家。歷經手繪電影看板的興衰,也在街頭繪畫上找到一片天。對陳南耀來說,畫畫不只是工作、不只是興趣,更是他的人生價值。 七年級米王 採訪/撰稿:林秋伶 攝影/剪輯:洪炎山 客家身影——傅裕欽 扭轉人生的花生豆腐 採訪/撰稿:宋宇娥 攝影/剪輯:黃訓湧 甜在心手工冰 採訪/撰稿:宋宇娥 攝影/剪輯:黃訓湧 打造世外「陶」源 採訪/撰稿:羅弘昇 攝影/剪輯:徐偉文 街頭畫家陳南耀 採訪/撰稿:羅弘昇 攝影/剪輯:徐偉文 20140418 2.004861111
客家新聞雜誌-第140集 (一)跨洋尋夢--留尼旺的客家人(上) 留尼旺島位在非洲東南邊印度洋,是法國的海外省分,面積2512平方公里,比台北縣市加起來約略大一點,人口約有70萬,主要為非洲、法國血統的居民,留尼旺約有兩萬多華人,以廣東梅縣和順德人為主,客家人就占了一半以上。有人說,客家人是東方的猶太民族,隨著大環境的變遷,隨著洋流到世界各地,尋找一片安居樂業的淨土,一世紀過去,留尼旺的客家人,早已扎根於此,也過著頗為富裕的生活,但族群文化的外衣卻一層層的剝落,僅能在些許的圖騰烙印中,尋覓殘存的客家氣息。 (二)活的宗祠博物館 新竹縣新埔鎮保留多座宗祠、家廟,密集程度為台灣之冠,新竹縣文化局打算串聯六姓宗祠,打造「宗祠博物館」,但目前半數以上宗祠皆年久失修、損毀嚴重,硬體的整修是目前最為迫切的問題,但除硬體修復之外,文化局也希望把人找回來,恢復祭祀,培養經營管理及維護的團隊,並挖掘出各家族的歷史故事,恢復客家人對宗族的重視以及宗祠的文化價值。 (三)「地下錢莊」金色中港 農曆七月的中元普渡一直是相當重要的民間信仰儀式,祭典中大量使用的紙錢,更承載了人們對未知的敬畏與對未來的祈願。苗栗竹南中港地區曾是台灣金銀紙製造重鎮,小小的聚落極盛時有380多家工廠,被稱為全國最大「地下錢莊」。但是因為不敵他國廉價工資的競爭,加上環保意識抬頭,金色中港漸漸褪色,不過也有人因此而看到金銀紙代表的文化意涵,希望讓這特別的版畫,繼續訴說故事。老產業終究敵不過現實,漸漸外移轉型,純手工終究敵不過機器慢慢凋零消失,但這些從竹子變化出來,最後成為信仰依靠的金紙,不止訴說人們的心願,也訴說了一個地方甚至一個時代的文化故事。 跨洋尋夢 留尼旺的客家人(上) 採訪/撰稿:陳君明 攝影/剪輯:蔡裕昌 活的宗祠博物館 採訪/撰稿:宋宇娥 攝影/剪輯:黃訓湧 「地下錢莊」 採訪/撰稿:謝佳凌 攝影/剪輯:陳靖維 20140421 2.008333333
客家新聞雜誌-第141集 (一)神木村開學記 南投信義鄉的客家庄神木村在這次風災中嚴重受創,村內的隆華國小、神木國小都相當克難地如期開學,其中命運多舛的隆華國小已經是第三次損毀,校園地基被掏空、教室傾斜45度,只剩校門,師生們只好暫時借用村辦公室,在臨時搭建的木板隔間教室裡上課,學校未來易地重建完成至少需要三年;至於神木國小雖然沒有受損,但學生上下學的必經之路仍有土石流危機,加上神木國小的家長們因為風災,一夜之間,突然失去經濟來源,生計出現問題,孩子的教育也可能受到影響,一起關心神木村孩子的上學之路。 (二)跨洋尋夢—留尼旺的客家人(下) 華人到留尼旺已晚,較好土地多已被利用,又多無久居之心,因此華人少有買土地耕作,留尼旺的客家人多以貿易買賣維生,但近三十年來,受到法國本土財團大型超級市場的衝擊,大部分的雜貨店式微,少許的客家人轉型為超級市場,繼續在百貨通路競爭,但多數的客家生意人選擇食品加工、國際貿易類,因而打造出留尼旺客家人的商業王國,但也因為留尼旺島的人口、面積有限,使得留尼旺客家後生,很難留下來擴大父執輩留下的商業版圖,紛紛再度跨洋到法國、中國,尋找新世紀的夢想。一世紀前,客家人被時代的浪潮,沖上這個印度洋上的「重聚之島」,原本不打算久留,卻從此不再離開。如今留尼旺客家子弟,或如鮭魚返鄉,或跨越國界開疆闢土;現在的留尼旺,成了起點,而非終站。 (三)卓蘭夜光龍 這幾年來,很多學校都致力發展舞龍這項民俗技藝。苗栗縣卓蘭實驗高中的舞龍隊,除了是國內比賽的常客外,他們還有另一項引以為傲的表演,就是夜光龍。透過特殊的材質和燈光,舞龍在黑暗中,呈現不同的效果。特別的是,學校的舞龍隊還和社區媽媽們互動,讓她們一起學舞龍,也給這些平常做靜態活動的媽媽們,有不一樣的休閒活動。帶您看看卓蘭老庄里兩個世代的「對話」。 (四)竹夢天使 台中石岡一位竹編藝術家張瓊文,出生三個月就因為腦性麻痺,導致只有右手可以靈活動作,但她仍樂觀面對人生,努力完成自己的夢想。5年前,張瓊文開始學習竹編藝術。雖然做的時候,都要用膝蓋、嘴巴輔助,但作品一點也不遜色。 眼前這一件件精緻的竹編飾品,有實用的籃子,有小巧精緻的三合院等等,看得出創作者精湛的手藝。更令人感動的是,這種需要靈巧雙手的作品,其實是一個身心障礙者為了實現夢想,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克服肢體侷限所換來的心血結晶。加倍的熱情和毅力,逐步克服困難,張瓊文不因小時候生病留下的後遺症,而侷限自己,反倒樂觀地面對人生,完成夢想。小小空間裡,「竹」夢天使正展翅飛翔。 神木村開學記 採訪/撰稿:宋宇娥 攝影/剪輯:黃訓湧 跨洋尋夢 留尼旺的客家人(下) 採訪/撰稿:陳君明 攝影/剪輯:蔡裕昌 卓蘭夜光龍 採訪/撰稿:羅弘昇 攝影/剪輯:徐偉文 竹夢天使 採訪/撰稿:羅弘昇 攝影/剪輯:徐偉文 20140421 2.186111111
客家新聞雜誌-第142集 (一)921十週年特輯(1)十年來,掙扎求生 10年前的9月21日,凌晨1時47分,一場驚天動地的大地震,把中台灣扯得支離破碎,也改變了許多人生,當時真可用「人間煉獄」來形容。十年過去了,我們不想繼續悲情,想帶觀眾朋友來看一些故事,看這些鄉親如何絕處逢生,勇敢追尋夢想,也要看這十年,台灣在救災與重建上,學到了什麼?進步了嗎?而面對國土四分五裂的台灣,我們難道只能眼睜睜看著好山好水消失?921十週年特輯第一個單元,帶您到台中、南投,看一群921受災鄉親的重生故事。 (二)921十週年特輯(2)十年了,問題還在? 當無法預期的災難發生時,最需要的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動員最大的力量,進行人命的救助,政府在921大地震過後,頒布了災害防救法,讓國內重大災害的防救體系健全化,並建立中央、縣市、鄉鎮市等三級災害應變中心,建構相互間的通報系統,完備相關救助器材,然而今年的88水災,中央、縣市災情通報不順,派助救援緩慢等問題,卻為人所詬病,到底921大地震十年過去了,我們學到了什麼,十年前看到的問題,如今解決了嗎?以及目前面臨的災後重建,我們又面對怎樣的問題? (三)921十週週年特輯(3)十年後,山水依舊? 一轉眼921十年了!這十年來除了人事物的變遷,台灣土地也承受非常多變化。尤其這些年來,不斷出現的颱風水災,除了傷害許多人的生命財產,很多人不禁要問,那麼多的傷害,究竟跟十年前這場大地震有多大的關係?而台灣山林持續被破壞甚至流失,好山好水漸漸消失,再十年後,台灣這塊土地會是什麼樣子? 十年來,掙扎求生 採訪/撰稿:林秋伶 攝影/剪輯:洪炎山 十年了,問題還在? 採訪/撰稿:陳君明 攝影/剪輯:蔡裕昌 十年後,山水依舊? 採訪/撰稿:謝佳凌 攝影/剪輯:陳靖維 20140421 2.072222222
客家新聞雜誌-第143集 (一)車隊出發救災去 八八風災後,不斷有志工前往災區,不管是第一時間的救難、運補物資,或是協助災區重建、心靈輔導。尤其這次有些地區,鄉親安全上沒有太大問題,卻因為道路中斷,民生物資無以為繼,這個時候就急需有特殊裝備的運輸工具才能接應。桃園縣吉普車救難協會的客籍志工,來自各行各業,自願放下手邊的工作,在災後一個月內出動四次,到各個災區協助救援、或是開著吉普車挺進幾乎沒有像樣的「路」可言的村落,送物資給受困的災民,很辛苦、有時也很危險,他們卻做得很開心。八八風災肆虐南台灣,造成慘重災情,卻也讓人看見這片土地上人們的互助之愛,看到許多無名英雄默默無私的奉獻,也讓人感受到,台灣最草根、最真實動人的力量。 (二)金屬工藝家 陳世騏 帶您發現隱身都會中的客家身影,一位來自新竹關西一頭栽入金屬創作的湯匙藝術家陳世騏。 (三)池上飯包要正名 講到便當,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應該就是「池上便當」了,也正因為名氣響亮,據台東縣池上鄉公所的統計,全台有一千多家「池上便當」,不過池上米年產量約一萬八千公噸,僅占全國的0.8%,根本不足以供應,因此這些便當店半數以上,用的都不是價格比較貴、品質比較好的池上米。為了保障真正使用池上米的店家及消費者的權益,池上鄉公所推動「使用認證池上米」標誌,店家只要半年內使用超過三千公斤的「認證池上米」,就能向鄉公所申請標誌,只不過,這樣做真的就能遏止「池上便當」氾濫的問題嗎? (四)玻璃工廠第二春 傳統的玻璃工廠尋找第二春!苗栗竹南一家歷經三代傳承的玻璃廠,為了為日漸沒落的玻璃製造找到新契機,今年得到相關單位輔導,成為國內「觀光工廠」的一員。工廠裡面提供導覽參觀、古董玻璃藝品展示、了解玻璃生產之外,台灣少見的口吹及彩繪玻璃DIY體驗,也成為這家轉型後玻璃工廠特色。 車隊出發救災去 採訪/撰稿:宋宇娥 攝影/剪輯:黃訓湧 客家身影——陳世祺 池上飯包要正名 採訪/撰稿:林秋伶 攝影/剪輯:洪炎山 玻璃工廠第二春 採訪/撰稿:謝佳凌 攝影/剪輯:陳靖維 20140421 1.876388889
客家新聞雜誌-第144集 (一)神木村民要搬家? 八八水災為台灣帶來嚴重的衝擊,當全國的媒體都把焦點鎖定在南台灣時,其實南投信義鄉的神木村的災情也不小,除了台21線等交通中斷外,十餘間民房、大量農田遭沖毀,雖然無人員傷亡,但早已討論多年的遷村議案,再度被提出,而行政院災後重建會也於日前將神木村畫為不安全區域,這個有九成客家人的客家庄,該遷村嗎?又要遷到哪呢?居民如何面對? (二)懷舊雜貨店老闆 官大興 帶您發現隱身都會中的客家身影,一位來自彰化竹塘於53年開始開業「柑仔店」半個世紀的官大興。 (三)探尋老屋之美 家不只是避風港,許多上百年歷史的老屋,除了紀錄著先民開疆闢土的點滴,更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藝術價值。這次我們推出「老屋風華」系列,從建築、客家和保存這些面向,窺視台灣老屋的美,認識客家先民對當地的貢獻,以及探討老屋保存的重要性。 (四)不種柳丁種咖啡 自從2003年,雲林縣古坑鄉舉辦了一場「台灣咖啡節」後,成功的炒熱了「台灣咖啡」的熱潮,也帶動台灣咖啡產業發展。而事實上,在清代,台灣就開始種植咖啡了,日治時代,日本政府更在雲林縣古坑鄉的荷苞山,種植80公頃的咖啡,荷苞山更被稱做是「咖啡山」。期間雖然因為日軍戰敗、台美斷交等原因,台灣咖啡曾沒落了三、四十年,不過,近幾年,因為古坑的另一項重要經濟作物柳丁,價格慘跌,部分柳丁農也開始轉型朝觀光果園的方向來經營,或是轉種咖啡,從栽種、烘焙、包裝、行銷等,全都自己包辦。 神木村民要搬家? 採訪/撰稿:陳君明 攝影/剪輯:蔡裕昌 客家身影——官大興 探尋老屋之美 採訪/撰稿:羅弘昇 攝影/剪輯:徐偉文 不種柳丁種咖啡 採訪/撰稿:林秋伶 攝影/剪輯:洪炎山 20140421 1.925
客庄好味道-第19集 三義鄉勝興村又叫做十六份,其中百年的勝興車站最廣為人知,是台灣西部鐵路的最高點,早期也串起客家人開墾的精神,讓此客家庄頭中珍藏著許多的山林珍饈。其中一道菜餚是由邱?娟大姊用爐灶燜滷出的客家桂竹封肉,配合五、六月盛產的桂竹筍,加上不油不膩的三層肉,這道菜成為當地非常著名的客家菜餚。三義鄉這美麗的山林,還另藏著一個自然美味-山蕨,依山而居的客家人善於使用周遭食材,將山蕨拿來切片大火快炒,山蕨上的嫩芽亦可以清炒或涼拌。另外,在山的另一邊也種植了羊奶頭,搭配羊奶頭熬成的湯底,劉科成會如何利用山蕨、新鮮排骨詮釋山蕨排骨呢? 監製:湯昇榮 督導:施懿倫 製作人:陳戎暉 外景導演:黃建國 20140327 2.125694444
尢牯尢牯咕咕咕(四縣)-第61集 小牯和小雕玩膩了平常的遊戲,東找找西找找,被他們發現了好多支雨傘阿~於是開始拿著一支支的雨傘當船~當城堡~他們還會拿雨傘來做什麼呢? 監製:湯昇榮 製作人:林曉蓓 企劃:朱文慧 節目顧問:陳素芳 劉慧真 編劇:唐淑霏 執行製作:陳雪林 陳佩伶 導播:黃慧娟 梁遠毅 20140324 0.513888889
客家新聞雜誌-第145集 (一)吃南瓜的大閘蟹 中秋節過後,表示秋天真正來了!而這個季節裡很多人最期待,就是好好吃一下螃蟹大餐。來自對岸的大閘蟹,也有人開始在台灣大量繁殖。這些年來非常熱門的大閘蟹,因為肉質甜膏黃香,更是許多老饕最愛,但從中國進口的大閘蟹,近年來常被質疑殘留禁藥等問題,讓民眾想吃又不安心。苗栗獅潭有鄉親利用當地純淨的水質,乾脆自己養,繁殖量產,他們的成績如何,一起去看看! (二)駕訓班教練 陳雪玲 帶您發現隱身都會中的客家身影,一位來自新竹竹東有耐心的駕訓班教練 陳雪玲。 (三)探索關西古蹟 新竹縣關西鎮在清乾隆時期開始開發,是一個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客家小鎮,不過,現在大家提到關西除了仙草之外,鮮少知悉當地豐富的文化資產,上個月全國古蹟日,關西便有一場探索古蹟的活動,要讓鄉親們親近身邊珍貴的文化資產,進而產生認同感,愛護家鄉的歷史文化。 (四)客家老屋風華 老屋除了在建築方面有豐富的藝術文化價值外,背後都有一些傳奇或感人的故事,反映當地的歷史發展。「老屋風華」系列,本週要帶大家到桃園新屋范姜老屋,台中豐原萬選居,屏東佳冬蕭屋和萬巒劉氏宗祠,看看這些家族發跡的由來,以及對當地發展的貢獻,背後都有動人的人文歷史傳奇,值得用心深入探索,因為從一個家族的發跡,和其牽動的地方發展脈絡,能讓我們認識,更不一樣的客家文化。 吃南瓜的大閘蟹 採訪/撰稿:謝佳凌 攝影/剪輯:蔡裕昌 客家身影——陳雯玫 探索關西古蹟 採訪/撰稿:宋宇娥 攝影/剪輯:陳靖維 客家老屋風華 採訪/撰稿:羅弘昇 攝影/剪輯:徐偉文 20140421 1.941666667
客家新聞雜誌-第146集 (一)美濃治水難 高雄縣美濃鎮這幾年,年年淹水,早已成為焦點災區,更被列為易淹水地區之一,政府預計以17億1千多萬的經費,進行美濃綜合治水計畫,最近水利署第七河川局,原本將在美濃鎮泰安里自強街住宅區內,開挖一條分洪道,將中正湖排水,分引到美濃溪,以降低淹水可能,但民眾群起反彈,要求七河局立刻停止計畫。大家都不希望再淹水,但為何政府治水到哪裡,就會遭到當地民眾的反彈? (二)書畫家 徐永進 帶您發現隱身都會中的客家身影,一位來自苗栗頭份鎮與書法相戀40餘年的書畫家徐永進。 (三)六堆婚禮習俗 結婚是人生大事,而客家人對婚禮的習俗更是重視,從婚禮前的「相親」、「查家門」,一直到婚禮後的「轉門」( 北部說「轉妹家」),前後約三、四十個步驟和儀式,都有許多規矩和意義,這些看似繁文縟節的過程,卻也表示客家人重視婚約的價值。而六堆客家也有許多特別的婚禮習俗,像是男子在娶親前一天,要敬天公、敬外祖、和庄頭庄尾的伯公等等,但隨著時代改變,許多儀式早已省略、簡化,只能從老照片或是保存下來的文物中去尋找了。 (四)老屋保存困境 台灣目前有六百多處古蹟,八百多處歷史建築,被法令保障著,卻不見得受到重視,而且也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還有更多充滿歷史、藝術價值的老屋,受到天候與歲月的侵蝕,有些還因為商業利益、都市計畫等人為因素,遭受無情地摧毀。 老屋不僅滿布歲月的痕跡,似乎也隨著原屋主的凋零,以及後代管理不善,而成了斷垣殘壁。擁有豐富建築藝術和人文價值的老屋,就這樣走入歷史,實在令人感到惋惜。因此,各方觀念的異中求同,法令規範的周延等等,似乎已是刻不容緩的嚴肅課題,然而這些全都取決於,我們對歷史的態度。 美濃治水難 採訪/撰稿:陳君明 攝影/剪輯:蔡裕昌 客家身影——徐永進 六堆婚禮習俗 採訪/撰稿:林秋伶 攝影/剪輯:洪炎山 老屋保存困境 採訪/撰稿:羅弘昇 攝影/剪輯:徐偉文 20140421 2.115277778
客家新聞雜誌-第147集 (一)海岸‧都蘭‧客家人 台東海岸線上的都蘭部落,是個歷史悠久的原住民部落,但其實這個阿美族為主的地方,因為四十幾年前,有一家從新竹縣遷過去,當時台灣最大的私營紅糖廠,而出現許多客家工作移民。如今糖廠雖然已沒落,改成藝術中心,但在部落裡仍嗅得出客家味。 (二)自然科學老師 楊炳輝 帶您發現隱身都會中的客家身影,一位來自屏東潮州的自然科學老師楊炳輝。 (三)西螺七崁迎媽祖 西螺七崁包括了現今的西螺、二崙、崙背等25個村莊,是詔安客家的聚集地,而七崁當中有二間歷史悠久的媽祖廟,二崙的七欠媽、和西螺的吳厝媽,一百多年前,七欠媽遊詔安客家庄是每年的盛事,不過後來因為信眾起爭執而停辦了,為了重現一百多年前,七崁大拜拜的盛況,西螺朝興宮特地規劃了,吳厝媽繞境活動,依循百年前的路線,走遍大街小巷,重新凝聚七崁的團結精神。行程當中還特地到二崙與七欠媽會香,兩位媽祖相隔百年之後再度相聚,對信徒更是有歷史意義。兩間媽祖廟在一個多世紀後重逢,百年前七崁繞境盛況重現,不僅拉近了信徒間的距離,也更凝聚起七崁的團結精神,對許多在地鄉親來說,這更不只是廟會活動,也是詔安客家文化的一部分。 (四)六堆面帕粄 河洛人所稱的「粿仔」,北部客家人稱做「粄條」,在六堆客家庄則稱為「面帕粄」,屏東縣八個客家鄉鎮的面帕粄還各有不同風味,例如內埔鄉的面帕粄就放豬血和黃豌豆,佳冬鄉因靠海,早年把捕到的次級鮪魚熬湯煮面帕粄,放魚肉、蚵仔,非常有海洋風味。屏東縣客家事務處更出版專書,介紹八鄉鎮的面帕粄店,要將在地傳統的客家美食推廣出去。 海岸˙都蘭˙客家人 採訪/撰稿:謝佳凌 攝影/剪輯:蔡裕昌 客家身影——楊柄輝 西螺七崁迎媽祖 採訪/撰稿:林秋伶 攝影/剪輯:徐偉文 六堆面帕粄 採訪/撰稿:宋宇娥 攝影/剪輯:陳靖維 20140421 2.052777778
客庄好味道-第15集 桃園新屋鄉的客家土鵝萬家香,是謝大哥十年前接手父親的養鵝事業,從七百隻土鵝養到現在已經超過兩千隻,是帶頭將新屋鵝肉闖出名號的第一把交椅。謝大哥從產卵、孵蛋都講究以人工代勞,小鵝需要每天鋪粗糠做床,滿一個月大的小鵝夏天要開電扇,冬天要開暖氣,照顧小鵝一點也不輕鬆…。香傳千年鹽焗雞是屏東六堆李師父的拿手菜,廚師資歷長達三十二年,料理客家傳統鹽焗雞的功夫更是獨步全台,另外店內也結合南部客家菜與粵式客家菜高手。李師父的鹽焗雞從洗雞開始,在雞裡面塞入蒜頭、辛香料,將蛋白加入很多的鹽攪拌,抹在雞的外皮,再烤到裡面熟,最後再用層層包裹的鹽封住,就是鹽焗雞了…。 監製:湯昇榮 督導:施懿倫 製作人:陳戎暉 外景導演:陳戎暉 林柏昇 20140327 2.124305556
尢牯尢牯咕咕咕(四縣)-第64集 小牯家來了一個可愛的小娃娃,小牯爸爸和小牯媽媽都很開心的跟小娃娃玩,可是小牯看起來好像很不開心,小牯會和爸爸媽媽一樣喜歡小娃娃嗎? 監製:湯昇榮 製作人:林曉蓓 企劃:朱文慧 節目顧問:陳素芳 劉慧真 編劇:唐淑霏 執行製作:陳雪林 陳佩伶 導播:黃慧娟 梁遠毅 20140516 0.497916667
客家新聞雜誌-第148集 (一)桐林尋根行 南投縣信義鄉同富村的桐林社區,是位於玉山腳下的一個小聚落,在這次八八水災時,10多戶民宅遭沖毀,但災後兩個月,除了被嚴重沖刷而成的「大峽谷」、及崩壞的道路外,幾乎已看不到災情,最近桐林社區居民舉辦了尋根之旅,他們要循著祖先的腳步,越過崩塌的山坡,踏過滿目瘡痍的河道,回到故鄉彰化永靖、埔心,這個全台福佬客最集中的地方,也希望藉此,讓後生認識先輩們如何辛苦的在桐林地區建立家園。 (二)中醫生 范姜証龑 帶您發現隱身都會中的客家身影,一位因小時沒錢看醫生,從青草藥偏方到一投鑽進中醫藥世界的中醫生范姜証龑。 (三)東勢軟埤坑 民國91年,農委會推廣一鄉一休閒農漁業區的計畫,台中縣東勢鎮的軟埤坑居民積極打造環境,從自然景觀優勢出發,四年後贏過許多競爭對手,順利取得休閒農業區的資格。軟埤坑的居民,起初是用什麼樣的精神和態度,獲得認同?以及這些年來,又面臨什麼樣的發展隱憂? (四)鹿野紅烏龍 台東縣鹿野鄉的茶頗受歡迎,但這些年來受到進口茶衝擊,加上海拔較低、品牌不夠響亮,沒辦法把經濟效益提高。這兩年茶農在農業單位輔導下,利用特點找到了新方向,利用當地夏季茶菁,使用重烘焙手法,呈現新口味的紅烏龍茶,開創新商機。 桐林尋根行 採訪/撰稿:陳君明 攝影/剪輯:洪炎山 客家身影——楊柄輝 東勢軟埤坑 採訪/撰稿:羅弘昇 攝影/剪輯:黃訓湧 鹿野紅烏龍 採訪/撰稿:謝佳凌 攝影/剪輯:蔡裕昌 20140421 2.026388889
客家新聞雜誌-第149集 (一)阿里山工作假期 每逢颱風季節,阿里山森林鐵路屢屢傳出災情,在今年88水災中,這條高山鐵路也遭損毀停駛,這次要修復,遙遙無期,而衝擊最大的,莫過於山上以觀光維生的居民,日前嘉義縣觀光局舉辦了兩梯次的「工作假期」,號召志工上阿里山,邊玩邊協助重建,希望遊客能夠重回阿里山。 (二)染出客家記憶 現在的服裝選擇多元、風格多變,但古老東方的神秘魅力在服裝界始終不退位,不少業者將東西方元素混合,打造出時尚中國風格的服飾。其中,手染的中國風服飾卻是業界較不願碰觸的領域,因為工法繁複、無法量產,大多數人都以印刷取代,新竹湖口客籍的服飾業者吳祥敏,卻堅持作工繁複、成本加倍的蠟染手繪服飾,除了因為他對藝術的執著,這樣的服裝更蘊藏了他對阿婆的記憶、對客家的情感。 (三)客家開口獅 近年在政府及地方的推動下,客家相關活動越來越多,在活動現場,總不難發現具有吉祥象徵、同時負責帶動氣氛的客家開口獅。傳統上,舉凡慶典、祝壽、開張等場合,都少不了開口獅,對於客家人的生活,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開口獅最大的特點當然就是嘴巴可以開合,也是唯一可以進入廟宇的獅子,隨著先民從中國帶入,開口獅散布在全台各地,也各自衍生出不同的特色。 (四)夫「唱」婦隨,勇敢抗癌 許多人愛唱KTV、卡拉OK,不過,愛唱歌愛到連MV都自己拍攝,甚至當男、女主角,可就不多見了。64歲的莊裕桅,退休前在新竹科學園區擔任機械工程師,十年前,妻子李瑞員罹患了癌症後,二人都承受了相當大的煎熬,愛唱歌的莊裕桅,便鼓勵妻子開始學唱歌、放鬆心情,慢慢地,李瑞員不但恢復健康,二夫妻到處遊山玩水之餘,還自己拿攝影機拍MV,甚至開了一間卡拉OK店,和朋友一起分享唱歌的樂趣。這對夫妻可真是夫「唱」婦隨,鶼鰈情深。因為音樂,他們共同戰勝了病魔,也因為樂觀的態度,改變了命運。 阿里山工作假期 採訪/撰稿:陳君明 攝影/剪輯:洪炎山 染出客家記憶 採訪/撰稿:宋宇娥 攝影/剪輯:陳靖維 客家開口獅 採訪/撰稿:林秋伶 攝影/剪輯:徐偉文 夫「唱」婦隨,勇敢抗癌 客家開口獅 採訪/撰稿:林秋伶 攝影/剪輯:徐偉文 20140422 2.053472222
客家新聞雜誌-第150集 (一)打造乳牛大街 台灣的詔安客家重鎮雲林崙背,除了布袋戲、哈密瓜有名,還有一寶就是牛乳,可能很多鄉親不知道自己喝的鮮奶,很大部分就是來自崙背。崙背鄉是全台灣第二大牛乳生產區,而這些乳牛因為品質好,幾乎都成為大品牌,用契約完全收購的對象。現在除了生產牛乳,當地酪農還想要打造一條乳牛大街,用新鮮的在地牛奶,製作更多產品,創造更大價值,也帶動觀光。 (二)陶藝家 蕭立應 帶您發現隱身都會中的客家身影,一位來自屏東新銳又融?合客家文化的陶藝家蕭立應。 (三)重現蘆竹風華 頭份鎮是苗栗縣第一大鎮,居民高達約九成都是客家人,不過在這個客家鄉鎮,卻有一個閩南聚落蘆竹里,蘆竹里舊稱蘆竹湳,開庄兩百多年,聚落居民長期和客家人生活在一塊兒,不少居民都會聽、會說客語。這個老庄頭被劃入頭份工業區後,人口大都外移,庄內雖擁有近五十座三合院,但多數凋零破落,一群滿懷理想的居民成立文史工作隊,積極蒐尋村史資料,希望為老社區找出新的生命力,讓整個聚落重現特色和風情。 (四)西服達人曾萬村 桃園龍潭一位有將近50年經驗的西裝老師傅曾萬村,早年曾經遠赴日本洋服學校取經,十多年前還經常出國比賽,奠定精湛的製作技術,甚至研發出「投影量身法」,利用簡單的光學原理,就能精準地測量出顧客的身材,裁剪出合身又好看的西裝。因此在這幾年成衣市場大舉入侵下,曾萬村的西裝店,依然可以屹立不搖。 (五)蛙癡郭可遇 退休老師郭可遇,十年前回到故鄉台中石岡後,不但努力創作與推廣石雕,因為有感於環境不復兒時情景,他更致力於青蛙生態復育,營造適合牠們生長的環境,現在他的生態園裡,常見的蛙類就有15種之多。 打造乳牛大街 採訪/撰稿:謝佳凌 攝影/剪輯:蔡裕昌 客家身影——蕭立應 重現蘆竹風華 採訪/撰稿:宋宇娥 攝影/剪輯:陳靖維 西服達人曾萬村 採訪/撰稿:羅弘昇 攝影/剪輯:黃訓湧 就是愛青蛙 採訪/撰稿:羅弘昇 攝影/剪輯:黃訓湧 20140422 2.0625
客家新聞雜誌-第151集 (一)六龜重建路迢迢 莫拉克颱風降下百年來罕見的雨量,高屏溪上游的六龜鄉,受創嚴重,除了鄉內各主要道路橋樑沖毀,還造成數十居民傷亡,200多戶民宅毀損,寶來、不老溫泉等風景區及荖濃溪畔的農田大量損毀,八八水災後三個月,六龜鄉的重建現在進度到哪了,各項產業何時才能恢復,又陸續出現那些問題?八八風災不僅損壞了這片土地,也把長期累積下來的問題,沖刷出來。不論是土地的不當開發、管理權責模糊不清,甚至是公部門的消極怠惰,執法的推諉等,若不正視這些問題,未來我們也將繼續不斷重建,不斷重蹈覆轍。 (二)客家母親河--汀江 在中國福建省流傳著一句俗諺,「天下之水皆東流,唯我汀水獨南行。」,意思是絕大多數的河流都是東流入海,只有汀江是南流入海。擁有獨特流向的汀江是福建第二大江,不僅是福建長汀縣重要的經濟命脈,更保留了相當完整的客家文化,也由於過去許多客家先民都沿著汀江,往南遷徙至廣東、台灣以至於世界各地,因此汀江也被稱為「客家母親河」。高聳的古樓和城牆、人來人往的街道、喧鬧的市場,緊貼著汀江形成了獨具風格的風景。景色與人們隨著時間改變、消逝,唯一不變的是溫柔深情的母親河,仍緩緩唱著客家的故事。 (三)客家族都--上杭 汀江流域除了流貫福建長汀,更經過武平、上杭、永定,廣東大埔等縣境,其中位於汀江中游的上杭縣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不僅保留30多個客家姓氏始祖的祖祠、祖墓,後代子孫遍布世界各地,因此每年都有海內外鄉親前來尋根謁祖。位在上杭的李氏大宗祠,建築規模宏大並保存相當完整,因而被稱為客家第一宗祠。而在台灣桃園也有一群李氏子孫,雖然已經不會說客語,每年還是會推派代表回到宗祠祭祖。2000年時,上杭縣成立了客家族譜館,如今已收藏131個姓氏,約2000多部、1萬多冊的客家族譜。族譜、宗祠都提醒著人們不要忘了家族歷史,對李氏子孫來說,宗祠不僅凝聚了宗族,更福蔭著世世代代,延續客家血脈。 (四)雲林無花果 在台灣,一般都只能吃到乾燥的無花果,也就是無花果蜜餞,不過這種原產於西亞、和歐洲地中海沿岸的果實,現在在台灣雲林一帶,也看得到了。五年前,雲林縣二崙鄉一間合作農場開始極力推廣生命果,也就是一般人熟知的無花果,農場目前有2個產銷班,62個班員,他們生產的無花果,最頂級的,5顆裝約600克就要價一千元,在農場理事主席李政慶的帶領下,一步步為農民創造出更多的收益。 六龜重建路迢迢 採訪/撰稿:陳君明 攝影/剪輯:洪炎山 客家母親河—汀江 採訪/撰稿:吳怡君 攝影/剪輯:李鴻祺 范群宏 雲林無花果 採訪/撰稿:林秋伶 攝影/剪輯:徐偉文 20140422 2.083333333
客家新聞雜誌-第152集 (一)我們,在梨山 921地震這10年來,依然深受影響的居民,大概就是梨山地區了。因為中橫公路不通,讓進出梨山的路程和時間,都要花上兩三倍以上,導致當地農業生產和運輸成本,還有孩童就學的環境更加困頓。不過這幾年來,卻有一些人自立自強,默默地付出,讓梨山地區充滿了活力。像是在梨山耕作三十多年的客家人,九二一之後集合果農,成立合作社,利用團購的方式,壓低生產成本。還有在地原住民,募集外地的書籍,成立圖書室,滿足孩童求知的慾望。無論是農業生產、銷售,推展觀光,或是縮短知識的城鄉差距,因為一些改變,一些創新,路斷了,希望沒斷。梨山居民勇於突破現況,寫下新的生命篇章。 (二)身障畫家 徐劭方 帶您發現隱身都會中的客家身影,一位來自東勢大茅埔不被肢體障礙所打敗,也從繪畫中找到自信的徐劭方。 (三)竹北「烏金」 冬季是烏魚子盛產時節,由於野生烏魚捕獲量銳減,十多年前台灣推廣養殖烏魚,技術不斷精進,台灣養殖烏魚及烏魚子?漁民帶來經濟新春天,譜出新烏金傳奇,其中新竹竹北是北台灣最大的烏魚養殖區,年產值上億元,因為竹北緯度較高,氣候較南部涼爽,烏魚成長比南部快,讓竹北成為烏魚子最早採收的地區,而且品質優良。一起看看竹北的烏金傳奇。 (四)白布帆的爆漿楊桃 講到楊桃,許多人的印象是又酸又澀,不過,如果你吃過苗栗卓蘭白布帆的軟枝楊桃,絕對會顛覆你的想法。白布帆地名的由來,聽說是以前日本人要攻打原住民,在山上紮營,遠看有很多的帆布(布蓬),因此稱此地為「白布帆」。而屬於台灣原生種的「二林軟枝楊桃」,白綠相間,在市場上輸給顏色較紅黃的馬來西亞種楊桃,因此幾乎銷聲匿跡了,不過,白布帆的客家鄉親,仍然堅持守顧著這許多人記憶中的傳統台灣楊桃,因為產量有限,每年一到這個季節,熟門熟路的忠實顧客,老早就下好訂單,深怕慢一步就搶不到了。 我們,在梨山 採訪/撰稿:羅弘昇 攝影/剪輯:黃訓湧 客家身影——徐紹方 竹北「烏金」 採訪/撰稿:宋宇娥 攝影/剪輯:陳靖維 白布帆的爆漿楊桃 採訪/撰稿:林秋伶 攝影/剪輯:徐偉文 20140422 1.920138889
客家新聞雜誌-第153集 (一)新山、新村 南投水里鎮新山村是位於台21線旁的一個小村落,村民大部分務農維生,四個多月前的八八風災中,村旁的陳有蘭溪氾濫,將數百米長的山坡沖刷一空,八戶民宅滑落河床,雖仍有十戶民宅完好,卻逼近懸崖邊險象環生,有些人的家,甚至削減了一半。一百多個日子過去,上百位新山村民只能住在組合屋裡,未來還回得去屬於他們真正的家嗎? (二)谷關迎重生 十年前九二一大地震造成中橫公路上谷關到德基路段封閉,知名景點谷關的觀光產業受到嚴重影響,而五年後的七二水災更讓谷關聯外道路,從此每逢大雨幾乎寸步難行,觀光產業更是一落千丈。於是谷關居民就地取材,利用先前大雨過後留在大甲溪河床的漂流木,進行藝術創作,藉此吸引遊客,行銷谷關好湯好景。 (三)重現九讚頭 新竹縣橫山鄉的九讚頭,也就是現在的新興村,是個純樸的客家莊。九讚頭車站在內灣支線上,雖然不怎麼受到注意,但它從前是水泥產業重要的貨運站,在水泥產業漸漸沒落後,當地居民希望未來半世紀,能夠以特殊的歷史以及文化特色,讓九讚頭再現希望與生命力。 新山。新村 採訪/撰稿:陳君明 攝影/剪輯:洪炎山 客家身影——賴惠珍 谷關迎重生 採訪/撰稿:羅弘昇 攝影/剪輯:黃訓湧 重現九讚頭 採訪/撰稿:謝佳凌 攝影/剪輯:蔡裕昌 20140422 2.007638889
客庄好味道-第20集 枇杷一年一收,在東勢、國姓、新社山線上,因地勢較高冬暖春涼,所以枇杷結果成熟後,要把握枇杷的黃金採收期。吳菊香大姊的枇杷園,全部的枇杷都上了袋子,為了就是保護枇杷的顏色,避免枇杷毛上的粉掉落,影響枇杷的銷售量。其枇杷會如此香甜是因為她用了發酵的牛奶,再加上花生殼用有機肥料灌溉,其枇杷擁有足夠的營養,才會頭好壯壯如此肥美,是吳大姊夫妻倆的獨門技法…。謝湳生先生店裡食材-雪翠高麗菜一年四季都能採收,其稱號足以和三星蔥及玉井芒果媲美,為台中蔬菜之王。溫榮蘭的高麗菜封需要雞肉、豬肉熬高湯,煸紅蔥頭、燉滷汁,最後再放入高麗菜,看似簡單的一道菜,每個步驟都需要兩小時烘煮,是很紮實的客家年菜…。 監製:湯昇榮 督導:施懿倫 製作人:陳戎暉 外景導演:黃銘宗 20140327 2.056944444
客家新聞雜誌-第154集 (一)竹蜻蜓綠市集 現今台灣越來越熱衷於舉辦「農民市集」,又稱「農學市集」,不只讓生產有機農作物的小農民有了和消費者直接面對面的互動機會,還可讓小農民多了銷售平台,農民們也能在市集中相互交流與學習,其中,最有名的「竹蜻蜓綠市集」是新竹第一個以自然、健康、在地為訴求的農學市集,在實現降低食物碳里程的理念中,邀請參與的夥伴們,完成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的形式,讓人們在市集裡,產生互信與感動,共同維護環境與土地。 (二)台東柑仔山 在東海岸台東的成功鎮山上,住著一群客家人,他們大多是在日據時期搬遷過去的,當時日本人成立一間-杉原株式會社,許多客家人受雇於這家會社,在山上種植雪柑、檸檬、香茅等作物。每年秋冬山上都長滿了雪柑,因此大家都稱「柑仔山」。 (三)工廠拚觀光 隨著大環境變遷,過去維持經濟發展的傳統工業,在近幾年來漸漸轉向外地發展,或是逐漸沒落而關廠,苗栗縣有不少傳統工業工廠雖然面對嚴苛考驗,但是許多業者愈挫愈勇,苦思轉型,慢慢轉向觀光化產業,再生產的同時創造更高的價值,像是老磚廠、玻璃廠、陶瓷廠等等,近幾年均有不錯成績。 竹蜻蜓綠市集 採訪/撰稿:宋宇娥 攝影/剪輯:陳靖維 客家身影——郭勝得 台東柑仔山 採訪/撰稿:羅弘昇 攝影/剪輯:黃訓湧 工廠拚觀光 採訪/撰稿:謝佳凌 攝影/剪輯:蔡裕昌 20140422 1.916666667
客庄好味道-第22集 以前頭屋鄉有茶葉故鄉的雅稱,舊稱崁頭屋,當地居民多以種茶維生,其中,隱藏在山林野外的月桃葉,當地人利用狹長葉片來包粄粽。涂李春梅伯母是苗栗客家人,擁有傳統婦女的特質,從採月桃葉、壓粄、蒸煮粄團、包粽到蒸籠,一步一步的將客家包粄粽蒸的Q彈美味……。 明德水庫興建之後,出現不少水庫漁民,延續抓魚維生的傳統,不僅帶動明德水庫旁的旅遊觀光,更發展出頗具特色的大頭鰱料理。大頭鰱可做成活魚二吃、三吃,其中最具盛名的是鱺魚生魚片及破布子紅燒鰱肚。晶瑩剔透的魚皮,飄散著美味的香氣,鹹香帶甘的破布子,劉秀媛大姊不斷創新,研發出幾道大頭鰱料理,成為當地觀光最具特色的料理。 監製:湯昇榮 督導:施懿倫 製作人:陳戎暉 外景導演:謝敏瑩 20140328 2.1125
來怡客-第五季-第13集 一失足成千古恨,童福財20歲服兵役受訓時 跳水傷及脊椎,醫師宣布他將癱瘓終生,這項冷 酷無情的宣判讓他的世界驟然由彩色轉為黑白, 無意間透過電視臺的佛教節目,讓他體會到生命 只是存在,而癱瘓也是存在,只要內心障礙去 除,一切海闊天空。 20140311 0.090277778
客家新聞雜誌-第155集 (一)美濃限定-白玉蘿蔔 秋冬是美濃生產白玉蘿蔔的季節,白玉蘿蔔是美濃的特產,據說是早期由日本引進台灣的,生長期只需要40~45天就成熟,農民通常在二期稻之後,種植白玉蘿蔔,在間作期間提供自家食用,也能賣錢增加一些收入。不過,以前的美濃舉目所見的菸田,在離菸政策的衝擊下,菸田面積已從全盛的2000多公頃,至現在只剩170多公頃,因此造就現今農民紛紛改種白玉蘿蔔。 (二)下山村的祖傳武獅 芎林鄉下山村是新竹縣的穀倉之一,早在日據時期便生產貢獻日本天皇的貢米,為了保護村庄,村民平日練武強身,早年還成立了數個武獅團。隨著工商業的發達,武獅團消失了數十年,近年來下山村張家重整祖傳的武獅團,開始練拳弄獅,且在各種舞獅比賽中勇奪佳績。 (三)純天然萊姆園 萊姆是一種類似檸檬帶有一點酸味的果實,原產於東南亞地區,而台灣是近百年前才開始引進,但沒有推廣大面積栽種,且因台灣氣候,萊姆的成熟果是綠色,形體又與檸檬相近,因此常被誤認為是檸檬。 美濃限定-白玉蘿蔔 採訪/撰稿:林秋伶 攝影/剪輯:徐偉文 下山村的祖傳武獅 採訪/撰稿:陳君明 攝影/剪輯:洪炎山 流浪樹之家 採訪/撰稿:羅弘昇 攝影/剪輯:黃訓湧 純天然萊姆園 採訪/撰稿:陳君明 攝影/剪輯:洪炎山 客家媳婦的韓國泡菜 採訪/撰稿:羅弘昇 攝影/剪輯:黃訓湧 20140422 2.006944444
作客他鄉-第107集 在越南的中部,有個如夢似幻的渡假勝地,適合種茶且四季如春,一大片的茶園,最多有將近三百人同時採茶,頗為壯觀。大叻是越南最著名的渡假勝地之一,年均溫十八度,海拔一千五百公尺,風光明媚、四季如春,在二十世紀初期,因為法國人的開發計畫,此地便逐漸成為一個渡假中心,從此就有了越南小巴黎的美名。 監製:湯昇榮 督導:羅亦娌 製作人:陳戎暉 執行製作人:林新芮 導演:黃銘宗 20140508 2.103472222
客家新聞雜誌-第156集 (一)繁榮?販賣?七星潭 七星潭是花蓮最有名的風景區,更是東海岸的重要定置漁場,不過像是其他許多美麗的海岸,矗立了一棟棟華麗的建築,最近花蓮縣政府也核定財團,在離七星潭海岸不遠處,在國有保安地上興建一座擁有120間客房、游泳池、SPA、遊艇碼頭的高級渡假村。消息傳出後,地方人士有支持也有反彈,有人質疑此舉像是賤賣國土,讓美麗的七星潭為富人私有,另外此案子不需要環評也引起爭議…。 (二)跟著客家去找茶(上) 台灣人愛喝茶也很會種茶,而客家人與茶相當有淵源,種出好茶的茶農裡面,客家鄉親就占了很大部分,在茶產業中,到處都是客家人的蹤跡。台灣的茶產業裡,除了有幾百年來的移民歷史外,更有客家人靠山吃山的技術與用心。 (三)廚餘田、環保米 新竹縣竹東鎮有個生產有機蔬菜和稻米的農村-軟橋社區,專門栽培有機蔬菜已幾十年了,也得過冠軍有機米,靠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擁有乾淨的灌溉水源,軟橋社區現在正開始推廣「廚餘田」,將竹東鎮民每天製造的廚餘,做成稻田的有機肥,成為稻子的養分。 繁榮?販賣?七星潭 採訪/撰稿:陳君明 攝影/剪輯:洪炎山 客家身影——黃子軒 跟著客家去找茶 採訪/撰稿:謝佳凌 攝影/剪輯:蔡裕昌 廚餘田˙環保米 採訪/撰稿:宋宇娥 攝影/剪輯:陳靖維 20140423 2.078472222
客家新聞雜誌-第157集 (一)做一張苗栗紙 台灣的手工造紙除了南投縣埔里鎮,在苗栗縣的獅潭鄉、大湖鄉等地,客家農民早期也採取山區植物,製成金銀紙,運至頭份、竹南等地販售。如今客家造紙產業幾已消失,苗栗縣社區博物館發展協會成立客家手工紙教室,讓年輕一代體驗造紙傳統技術,另外將較粗糙紙的部分,製成筆記本、燈具、裝飾品等創意產品,讓紙不單單只是一張紙而已。 (二)跟著客家去找茶(下) 台灣幾乎所有茶區都有客家人的蹤跡,他們用心栽種,甚至在茶品研究上,展現客家人傑出的種茶技術。 (三)法國麵包,公館飄香 法國麵包是法國人的主食,地位就像亞洲人的米和麵,但是法國麵包要做到外脆內軟並不容易。苗栗公館有一位麵包師傅-林國偉,1996年一次的機緣遠赴法國,花兩年的時間學習製作道地的法式麵包,幾年前回家鄉接掌家中事業,克服種種難關,成功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和風格,讓法式麵包得以在公館飄香。 做一張苗栗紙 採訪/撰稿:宋宇娥 攝影/剪輯:陳靖維 客家身影——陳錚儀 跟著客家去找茶 採訪/撰稿:謝佳凌 攝影/剪輯:蔡裕昌 法國麵包,公館飄香 採訪/撰稿:羅弘昇 攝影/剪輯:黃訓湧 愛戀仙人掌 採訪/撰稿:羅弘昇 攝影/剪輯:黃訓湧 20140423 2.019444444
尢牯尢牯咕咕咕(四縣)-第59集 小牯種的玉米長大了,正興高采烈地打電話給外婆,想要跟外婆一起分享剛成熟的玉米,沒想到玉米卻被老鼠偷吃掉了。小牯好難過喔,又?心老鼠會吃掉剩下的玉米,小牯該怎麼辦呢? 監製:湯昇榮 製作人:林曉蓓 企劃:朱文慧 節目顧問:陳素芳 劉慧真 編劇:唐淑霏 執行製作:陳雪林 陳佩伶 導播:黃慧娟 梁遠毅 20140324 0.534722222
客家新聞雜誌-第158集 (一)璞玉?誰的玉? 十多年前新竹縣政府和交通大學,在竹北、芎林、竹東等地區,提出一個占地上千頃的璞玉計畫,希望在六家高鐵站附近,打造一個整合產官學的高科技產業聚落,然而受到當地居民的反彈,計畫延宕多年。去年12月份終於通過並改名為「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的計畫,而新竹縣政府也公告禁建,並展開區段徵收,但仍有反彈聲浪抗議土地分配不當…。 (二)台東香茅故事 香茅產業與台灣客家族群的遷徙、分布、移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1960年代台灣的香茅產業興盛,很多西部客家人遷居到台東山區種植香茅,但好景不常,大約經過十年時光香茅產業就沒落了,原先這批香茅農民有八成又紛紛搬離台東縣,留下的人只好從事其他產業…。 (三)開創事業第二「樁」 中年失業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原本擔任養生食品講師的劉信賢,五年前失業後,便積極開創事業第二春,當時曾在朋友家吃到香樁水餃,而聯合國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報告中也指出,在150種蔬菜中,香樁的抗氧化性最高,於是興起了推廣香樁的念頭。 璞玉,誰的玉? 採訪/撰稿:陳君明 攝影/剪輯:洪炎山 客家身影——田承泰 台東香茅故事 採訪/撰稿:羅弘昇 攝影/剪輯:黃訓湧 開創事業第二「椿」 採訪/撰稿:林秋伶 攝影/剪輯:徐偉文 20140423 1.984722222
來怡客-第五季-第32集 兄弟檔獨創的招牌鹹蛋糕,選用大溪道地綠竹 筍食材,以烘焙入味,口感綿密。曾遠赴日本、 香港等地進修。透過網路商店,讓產品無遠弗 屆,一圓創業夢。 20140311 0.090277778
客家新聞雜誌-第159集 (一)鳳林水產夢 台灣的客家族群因為大多住在丘陵或平原,不是種田就是種水果,較少往水產養殖業發產,不過在花蓮壽豐鄉和鳳林鎮,因為水質非常乾淨充沛,多年來一直有一群客家鄉親從事淡水水產養殖,尤其是鳳林地區。但因養殖面積不夠大,受到其他產地價格和產量影響,目前面臨重重嚴苛挑戰…。 (二)竹苗茶花開 每年11月到隔年3月是茶花盛開的季節,尤其在農曆年前後,茶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栽種歷史有上千年。茶花在全世界各地都有栽種,尤其是在中國和日本,而台灣的茶花種植則集中在桃竹苗等地,尤其是在新竹縣市,種植品種高達一、兩千種,是全國最大的茶花供應地。 (三)黑手兄弟辦村刊 屏東內埔鄉有一對兄弟-利志成和利志南,除了是汽車修理師傅,還熱心公益擔任家扶中心志工及義警,更致力於推廣六堆客家文化。修車廠的一角還販售六堆客家音樂CD,兩兄弟一到假日還在家鄉做田野調查,收集村庄裡的文史資料、人文故事,甚至自掏腰包辦村刊,希望可以讓鄉親更了解家鄉。 鳳林水產夢 採訪/撰稿:謝佳凌 攝影/剪輯:蔡裕昌 客家身影——范姜群煜 竹苗茶花開 採訪/撰稿:林秋伶 攝影/剪輯:徐偉文 黑手兄弟辦村刊 採訪/撰稿:宋宇娥 攝影/剪輯:陳靖維 視障八音團 採訪/撰稿:宋宇娥 攝影/剪輯:陳靖維 20140423 2.056944444
客庄好味道-第14集 新埔是台灣客家文化信仰中心,整個庄頭十分活潑,到處都充滿年輕人的氣息,但在熱鬧的背後,我們將要去尋找慢工出細活的客家豆腐。一百年來每天限量的豆腐,味道實在且千變萬化;香中帶嫩的口感,辣中帶麻的嗆味,利用磚形的豆腐封住經過處理過後的豬肉,雖然炊蒸的時間較久,但豬肉的味道會完全的融入豆腐裡面。走在客家人口約佔了百分之九十的新埔鎮,特別可以感受到客家庄特有的人文風情,紅糟是客家人的料理聖品,不只用來滷肉,還把它當作挑媳婦的標準;紅糟鴨味道香濃,遵循古法製作,利用紅糟醃漬,鴨腿的色澤呈現鮮紅,是店內最熱門的預約菜! 監製:湯昇榮 督導:施懿倫 製作人:陳戎暉 外景導演:林柏昇 20140327 2.097222222
尢牯尢牯咕咕咕(四縣)-第126集 今年的聖誕節來了,聖誕老公公準備好所有東西,出發去發禮物囉~小牯看著窗外,好期待今年的聖誕老公公什麼時候會來,又會準備什麼聖誕禮物給他呢? 監製:湯昇榮 製作人:林曉蓓 召集人:陳雪林 企劃:歐陽百麟 編劇群:朱碧玉/謝旻諺/唐淑霏/高煜玟/林昭吟/吳寶娟/歐陽百麟/陳小鵰 執行製作:陳忻沛 導播:陸曉芳/李美慧 20140429 0.597222222
客庄好味道-第16集 枇杷一年一收,在東勢、國姓、新社山線上,因地勢較高,冬暖春涼,所以枇杷結果成熟後,要把握枇杷的黃金採收期。吳菊香大姊的枇杷園,全部的枇杷都包上袋子,為了就是保護枇杷的顏色,避免枇杷毛上的粉掉落,影響枇杷的銷售量。她的枇杷會如此香甜是因為用了發酵的牛奶,再加上花生殼用有機肥料灌溉,這樣枇杷擁有足夠的營養,才會頭好壯壯如此肥美,這是吳大姊夫妻倆的獨門技法。謝湳生先生店裡食材-雪翠高麗菜,一年四季都能採收,號稱足以和三星蔥、玉井芒果媲美,成為台中蔬菜之王。溫榮蘭的高麗菜封需要雞肉、豬肉熬高湯,煸紅蔥頭、燉滷汁,最後再放入高麗菜,看似簡單的一道菜,每個步驟都需要兩小時烹煮,是很紮實的客家年菜。 監製:湯昇榮 督導:施懿倫 製作人:陳戎暉 外景導演:黃建國 20140327 2.127083333
客庄好味道-第17集 在地客家風味的南瓜烙餅,結合了在地優質食材,加上北方特有麵食文化精髓,所研發出的創意料理,是由楊梅客庄的外省女婿楊建榮大哥的拿手絕活菜餚,從中結合客家媳婦的創意。新埔客家人邱倉福大哥開餐廳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其招牌菜客家燜鯽魚除了遵循傳統古法肉綿骨軟的口感,加上黃豆醬回甘滋味,讓這道菜客家燜鯽魚在地方上頗富盛名。 監製:湯昇榮 督導:施懿倫 製作人:陳戎暉 外景導演:謝敏瑩 20140327 2.1125
客庄好味道-第18集 石岡位處大甲溪緊鄰新社河階,四面環山又擁有豐沛的水資源,是農產品豐富繁盛的地區,在九二一大地震過後石岡漸漸轉型為精緻農業,其特殊的天候優勢,發展出蓬勃的菇中之王-杏鮑菇。種植杏鮑菇需要經由發酵的木屑再混和米糠、黃豆粉用機器裝瓶,成為杏鮑菇營養來源,且需要充分的保護並在冷氣房裡成長,雖然杏鮑菇在小小的瓶口中生長,仍可以展現出驚人爆發力…。另外,石岡有一個自然農法的菜園,雖看似毫無章法,其實裡面是一個小小的生態園區,除了綠油油的蔬菜還有養了一群稀有動物,非常適合種植吃了身體健康的山藥。自然農法的菜園有誰會知道山藥是種植在水管裡呢?讓我們跟著黃伯母發掘山藥生長的秘密吧! 監製:湯昇榮 督導:施懿倫 製作人:陳戎暉 外景導演:黃銘宗 20140327 2.071527778
客家戲曲-第81集 永平秀才張鴻雁,因揮筆告官狀?不料引火上身,帶著身懷六甲妻子江氏,逃往他鄉。官兵追趕,江氏為保夫君逃亡,願替夫抵罪,贈夫一支玉簪,兩人淚別而去。張鴻雁逃至深山遇玉狐仙子的管家胡媽媽。【待續】 監製 :湯昇榮 製作人:鄭月景 導演:李文勳 20140403 1.068055556
客庄好味道-第21集 新屋永安是全台唯一一個以客家人為主的漁港,港內利用他們特有的地形,捕到沒有什麼經濟價值的紅狗鯊,但紅狗鯊經過料理過後,卻成為一道道耐人尋味的美味料理。紅狗鯊體型雖小,其生命力卻異常旺盛,離開水面不像其牠魚種失去生命力而乖乖躺平,即使是在沒有水的地方,一樣可以活過24小時。江增明大哥是新屋一帶的紅狗鯊料理達人,他費盡心思的將紅狗鯊入菜,讓紅狗鯊成為永安漁港最具特色的在地美食…。 隱藏在永安港邊綠色走廊的祕密料理-天門冬,是鄭絃標綜合海鮮與客家風味的創意料理,曾在客家料理大賽中獲得冠軍。天門冬是野生植物也是藥材,由於生長不易,到完全成熟變成食材至少要種植十幾年左右,一大串小小顆的天門冬,外在表皮皺皺的,身形彷彿德國香腸般的大小,搭配海產馬家鰆魚一起料理,永安漁港的特色料理又多了一道絕妙風味的天門冬。 監製:湯昇榮 督導:施懿倫 製作人:陳戎暉 外景導演:黃銘宗 20140327 2.127083333
來怡客-第五季-第33集 夢工廠的設立,讓125年的臺鐵老身軀注入新 血,將鐵道元素融入生活,如服飾、保溫杯及保 溫瓶等符合流行趨勢的文創概念,臺鐵紀念商品 業績在2年之內翻倍,更發揚了鐵路文化之美。 20140311 0.090277778
客庄好味道-第23集 在北埔的大街小巷,處處可以發現客家的傳統美食,像是黑毛豬肉,就是一樣相當受歡迎的食材,可以炒菜也可燉煮,另外,黑毛豬的舌頭又稱豬利頭,也是當地傳承已久的著名食材之一。利鳳琴大姐是峨眉客家人,不僅擁有精湛的手藝,一割、二燙、三清苔,將大家較陌生的豬利頭變成一道道的美味佳餚。 新埔鎮是九降風輕撫的客家鄉鎮,當地的居民對於吃早餐非常講究,強調要吃得好、吃得飽、吃的有營養,在新埔就有一道老少咸宜的傳統早餐-粄條配水煙腸。以前農村貧苦的年代,小段小段的豬肉條都極為珍貴,因此當地居民對瘦肉的醃製非常講究,希望吃下的人都能感受到幸福滿滿的味道。 監製:湯昇榮 督導:施懿倫 製作人:陳戎暉 外景導演:黃建國 20140328 2.1125
客庄好味道-第24集 峨眉鄉舊名為月眉,是新竹地區開發較晚的地方,不過卻也是北部生產東方美人茶的重鎮。東方美人茶的誕生其實是一場美麗的意外,它是經過小綠葉蟬咬過後的茶葉,分泌出一種具果香的胺基酸,其發酵後使茶香味更濃,當初被茶農認為是蟲害的綠葉蟬,如今搖身一變,卻成為美人茶的最大功臣。 要完成美味的客家豬油餅,需要上選的黑毛豬油,因為黑毛豬油兼具香氣足、脆又Q、滑而不膩的口感,已有百年的傳承。要完成客家豬油餅還有另一樣重要食材-紅蔥頭,紅蔥頭炒香加上豬油丁就是美味?料,為豬油餅增添另一番風味,再配上甜甜的冬瓜糖,三者相乘就成了百年大餅缺一不可的鐵三角。 監製:湯昇榮 督導:施懿倫 製作人:陳戎暉 外景導演:黃銘宗 20140328 2.084722222
客庄好味道-第25集 秋冬時節是番茄盛產的主要季節,不過在東勢就算是夏天也是番茄大出的時候,張昌業大哥是東勢的客家人,十七年來對客家料理的熱情和創意料理的鑽研,將各式各樣的番茄加入菜餚內,不僅吃得養身健康,更增添料理的多層口感。茄香排骨經過高溫過油,茄紅素不但更容易被人體吸收,也可以減少蔬菜本身的怪味和保持鮮紅的顏色,酸酸甜甜的滋味,加上入口即化的口感,彷彿在吃糖醋排骨般的味道。 金賢淑大姐是道地的韓國媳婦,自從嫁入客庄的大家庭,加上回國期間向媽媽學習製作泡菜,目前在當地是知名的泡菜媽媽。夏季是泡菜工廠的小月,而且台灣的高山白菜根本不敷工廠使用,將梨山大白菜和客家人的傳統福菜越陳越香的氣味相比,金媽媽的韓式泡菜又香又辣,帶入客家庄的客家泡菜,不但激發出另一種創意和感動,更帶著驚艷和全新的口感。 監製:湯昇榮 督導:施懿倫 製作人:陳戎暉 外景導演:謝敏瑩 20140328 2.111111111
客庄好味道-第26集 四面環山的卓蘭鎮,一直一來都是台灣的水果重鎮,不過因為一次颱風來襲,卻讓苦瓜產業在此打響名號,同時也為在地居民創造新的產業佳績。黃美花女士是卓蘭在地客家人,在苦瓜打響名號後,便全心全意研究苦瓜料理,在自家餐廳裡苦瓜可是限量的當紅菜單,鹹蛋炒苦瓜、福菜湯、紅燒苦瓜、苦瓜露、涼拌苦瓜…。苦瓜不僅讓當地農民生計有著落,更是當地居民的救命食物,因為苦盡甘來的回甘滋味,更轉化心中的溫暖和香甜。 邱桂鈴大姊是卓蘭一帶擅長以香草入菜的料理達人,無拘無束的料理風格,讓香草料理變成隨興創作,酸甜苦辣各具滋味,融合客家元素以及當地食材,每一道佳餚都像畫一般美不勝收,除了自由和隨興創作,邱大姐對料理烹飪更有著完全的開放與包容。 監製:湯昇榮 督導:施懿倫 製作人:陳戎暉 外景導演:黃銘宗 20140328 2.043055556
客庄好味道-第27集 苗栗大湖擁有極佳種薑的條件,彭麗真大姐是專門研發薑的料理達人,以前曾是神農獎的得主,她將薑和觀光產業結合一起,也為薑的料理帶來一番新氣象。其中,香薑雞是當地最具盛名料理,將薑煸炒過後,加入蒜頭共同爆香,再倒入新鮮雞肉快炒去腥味,利用醬油增加菜色的鮮味,嚐起來的味道,除了充滿薑的香味與薑汁溫潤而辛辣的風味搭配,在菜色上更添增一番層次感。 劉添俊大哥是大湖在地客家人,在他料理的精神裡面,沒有不能入菜的食材,也因為這樣創造出令人食指大動的桃子餐。福壽桃是最適合放入料理當中的一個食材,較硬也較耐炒,其中,蜜桃豬柳、蜜桃糖醋魚是劉大哥的拿手菜。蜜桃豬柳嚐起來如同談戀愛般的感覺,酸酸甜甜的滋味,帶著水果的香甜,放入嘴裡不僅保留脆脆的口感,獨特的酸香味更讓人流連忘返。 監製:湯昇榮 督導:施懿倫 製作人:陳戎暉 外景導演:黃建國 20140328 2.110416667
哈客嗚啦啦-第五季-第6集 亮亮突然一直喊:「來不及了!來不及了!」讓彤彤姊姊和MoMo一臉疑惑,究竟是什麼事情來不及了呢? 總監:陳景怡 監製:鄭豐展 編審:楊佳如 製作人:唐蔚芸 20140311 0.124305556
客庄好味道-第28集 觀音是桃園縣最大的農業區,除了水稻種植外,更是北部蓮花仙境,蓮花、蓮子、蓮葉、蓮梗,都是莊清皇大哥做料理的沁涼食材。蓮子木耳湯在炎炎夏日是消暑的一道補品,蓮子鬆鬆綿綿,不但可以降火氣,又可以解熱。還有一道蓮花料理-雞捲,原是把多出來的食物捲一捲拿去炸,將蓮子、荸薺、蝦米加入豬肉一起攪拌,讓原本扎實的內餡增添了爽脆的口感。 客家瓜脯製作過程相當繁雜,一甕半成品的瓜脯需要花一下午才能完成,也表現出客家人刻苦耐勞的性格。將冬瓜曬過兩天,擠乾水份後切成小小塊,依照比例加入鹽巴、糖和豆脯,放入甕中醃漬,其中,豆脯更是客家人的萬用調味聖品,不管是做米醬或是醃漬品,都能派上用場。 監製:湯昇榮 督導:施懿倫 製作人:陳戎暉 外景導演:林柏昇 20140328 2.110416667
客庄好味道-第29集 南庄的好山好水眾所皆知,其中飄洋過海的嬌客-鱒魚,除了做成生魚片、清蒸魚,楊聯發大哥還創造出在地限定的美味料理。楊大哥的鱒魚料理,在南庄地區自成一格,三杯魚、魚羹、鹹魚都是楊大哥將鱒魚料理成特色客家菜。三杯魚品嚐起來相當入味,魚肉的香味和甜味,讓人印象深刻。 在客家庄還有一項很傳統的家常菜-長豇豆,是古早香氣的延伸,老早就深植在客家人的心中。除了傳統的豇豆排骨湯,南庄客家子弟-邱士民還擅長煎、煮、炒、炸、涼拌長豇豆,其中最出名的豇豆蒼蠅頭更是南庄的特色美食。 監製:湯昇榮 督導:施懿倫 製作人:陳戎暉 執行製作人:陳榮濱 外景導演:黃銘宗 20140331 2.058333333
客庄好味道-第30集 公館是福菜和芋頭的產地,不過這裡也是全台灣唯一的紅棗產區,利用當地的紅棗入菜,不僅養身又健康,更成為公館人的驕傲。紅棗經過太陽日曬,濃縮自身的香味和甜度外,特殊的香氣和酒紅色的外皮更顯獨特。公館在地客家人-張捷?大哥將紅棗與客家料理結合,同時加入海鮮,其中棗泥豆腐捲、紅棗燒蝦、紅棗雞湯,不僅提升客家菜的營養價值,更讓紅棗菜餚成為公館一帶的特色美食。 林國偉大哥是守住百年糕餅店的第三代老闆,將法式麵包結合傳統糕餅老麵發酵的概念,使用天然酵母發酵做出最道地的法式麵包,除了呈現忠實的原味外,更擄獲消費者的心。其中,結合當地紅棗,研發出新的麵包口味-紅棗法式麵包,雖然傳統糕餅已經沒落,但是因為有林國偉大哥的堅持,漸漸的贏得消費者的認同,讓原本製做大餅的餅舖變成傳統客家庄的異國風情法式麵包坊。 監製:湯昇榮 督導:施懿倫 製作人:陳戎暉 執行製作人:陳榮濱 外景導演:黃建國 20140331 2.127777778
客庄好味道-第31集 湖口老街上的舊時代融合西洋的料理呈現傳統的客家精神,用不一樣的方式推廣自己家鄉。羅美堯大哥是湖口的客家人,擅長西式的創意料理,結合迷迭香的香料創新,使其在湖口老街自成一格,其中,桔汁豬肋排是結合西式料理和客家傳統料理,基於羅大哥的創意與對食材的嚴格要求,精確的料理步驟和份量控制,求新求變的態度讓他在老街巷內蘊釀出獨樹一幟的風情。湖口有一個相當珍貴的食材-山防風,張玉珍大姊利用山防風豐富的鍺元素,加入豬腳燉煮,還添加紅棗,養身的山防風燉豬腳即完成,彈牙的豬腳筋、不油膩的湯頭,獨特的山防風將油脂轉化,簡單的烹調料理讓人流連忘返。 監製:湯昇榮 督導:施懿倫 製作人:陳戎暉 執行製作人:陳榮濱 外景導演:陳戎暉 20140331 2.056944444
客庄好味道-第32集 南投的中寮鄉被群山環繞,又稱-平地的山地鄉,獨特的地形孕育了飽滿多汁的養生聖品-龍眼。苗栗客家人賴生妹大姐擅用龍眼,變化出各式各樣的料理美食,將木耳、龍眼乾和鳳梨結合,除了果香,還有龍眼乾獨特的香氣,再倒入秘密武器-龍眼乾的水及些許烏醋和糖,又酸又甜的木耳龍眼粳鳳梨就大功告成了!黃阿果大姐因為生性愛吃又愛研究,靈活運用自家農園種出來的香蕉,研發出一道獨家私房菜-蕉心煨雞湯,將香蕉的嫩莖,切片放入香醇的雞湯中,小火煨煮,帶有香蕉香味的雞湯,以及像竹筍般脆度的香蕉嫩莖,融入在軟嫩雞肉裡,讓齒頰留香。 監製:湯昇榮 督導:施懿倫 製作人:陳戎暉 執行製作人:陳榮濱 外景導演:黃建國 20140331 2.111111111
客庄好味道-第33集 南投的埔里現在正是茭白筍的盛產季節,擁有美人腿之稱的茭白筍,是梁雪梅大姐變化出讓人驚豔的創意料理的食材,還有絲瓜、南瓜。將南瓜打成南瓜汁,將絲瓜和花枝、蝦仁一起入鍋汆燙,再將南瓜汁與所有食材結合,倒入南瓜做成的容器裡,放入蒸鍋蒸個十幾分鐘,養身又帶著南瓜甜味的絲瓜料理湯-海鮮南瓜湯就這樣完成了!茭白筍焢肉是黃麗珠大姊最驕傲的創意料理,將豬肉炒過後,倒入醬油及多量的米酒,再加入少許的水和冰糖,不僅讓三層肉變得更Q,外觀也變得晶瑩透亮,再加入茭白筍小火燉煮入味,香味四溢的焢肉滷茭白筍,不僅保留筍心嫩又脆的口感,連吸附滷汁的味道也恰到好處。 監製:湯昇榮 督導:施懿倫 製作人:陳戎暉 執行製作人:陳榮濱 外景導演:謝敏瑩 20140331 2.111805556
客庄好味道-第34集 龍潭鄉是刻苦耐勞客家人的聚居之地,同時也是鮮嫩多汁的綠竹筍盛產地。龍潭在地客家人-劉珍榮大哥將綠竹筍與一般食材做結合,他別出心裁的將竹筍搭配鹹蛋,其風味和口感與苦瓜鹹蛋大有不同,又甜又鹹、又脆又軟,整鍋的金黃和直衝腦門的香氣,鮮甜不膩。蒜味豬腳湯是江增偉大哥最得意的料理,去掉蹄膀的後小腿少油多筋,加入川芎、桂枝、枸杞、紅棗,讓藥材將味道慢慢煮出來,再加入江大哥的祕密武器,帶有中藥味的蒜味豬腳湯Q彈可口,還可以顧及身體健康。不論是軟嫩多汁的蒜味豬腳湯還是冰鎮彈牙的五香醉豬腳,都是江家兄弟在面臨轉型時開發出的新口味。 監製:湯昇榮 督導:施懿倫 製作人:陳戎暉 執行製作人:陳榮濱 外景導演:謝敏瑩 20140401 2.04375
客庄好味道-第35集 苗栗客家人-林玉珍大姐早期和先生一起務農,自從先生捕到第一條山豬後,她秉持著刻苦耐勞的性格,嘗試研發多種山豬肉料理,跳脫了以往的石板山豬肉,加入糖醋口味,或以沙茶大火快炒,甚至做成清爽的開胃冷盤。林大姐運用客家人對料理豬肉的經驗與方式,讓烹調山豬肉更多元且富創意。每年八月前後是獅潭鄉毛蟹肉質最飽滿、蟹膏最多的時候,葉馨葚大姊嘗過一口大閘蟹後,讓她對又香又美味的蟹膏、蟹黃著迷,更將大閘蟹料理簡單化,是龍潭鄉著名的大閘蟹料理達人。 監製:湯昇榮 督導:施懿倫 製作人:陳戎暉 執行製作人:陳榮濱 外景導演:黃銘宗 20140401 2.042361111
客庄好味道-第36集 范瑞琴大姐是新竹關西客家人,因為她勤奮的個性,讓婆婆放心將油飯家業交棒給他們夫妻倆,成為第四代傳人。范大姐在製作油飯中加入養身觀念,堅持不放味素,利用汆燙豬肉的肉湯菁華做為油飯的調味基底,再與豬肉、香菇、蝦米、油蔥和胡椒粉一起快炒,提升味覺上的豐富感,最後加入白飯拌炒,製成的油飯卻一點也不油膩,維持了傳統做法,讓百年不變的好滋味繼續飄香。冬瓜封在黃淑惠大姊的巧手下,不加高湯,僅加入醬油、壺底油、麻油及阿婆醃製的福菜提升菜色的香味,擅用周遭既有食材,也注意食材屬性,簡簡單單的冬瓜封,加入愛心的細火慢燉,成為別具風味的冬瓜封。 監製:湯昇榮 督導:施懿倫 製作人:陳戎暉 執行製作人:陳榮濱 外景導演:黃建國 20140401 2.127083333
作客他鄉-第104集 漢堡是德國第二大都市,也是世界級的海港都市。在二次大戰後,漢堡一地犧牲很多人,因連年戰爭變得人煙蕭條,在1965年前後,有許多來自台灣的鄉親前來工作,定居於此。漢堡位於歐洲大陸的中心,曾幾次遭戰火摧毀,最嚴重的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也造就現今的漢堡市內幾乎沒有1842年以前的建築物,不過因禍得福,漢堡浴火重生,21世紀漢堡獲選為歐盟綠色首都,以環保政策領先世界,被喻為通往世界的大門。 監製:湯昇榮 督導:羅亦娌 製作人:陳戎暉 執行製作人:林新芮 導演:林柏昇 20140507 2.095833333
客庄好味道-第37集 竹北的農村景緻創作出豐富的炫麗色彩,同時也讓農民帶來一片生機。陳細珍大姐是竹北客家人,在萊姆產量供過於求的期間,靈機一動將萊姆製成可以久放的萊姆醋,更著手研發以萊姆入菜的各式菜餚-鱈魚萊姆、萊姆雞湯、萊姆蜜餞,讓陳大姐在當地有了萊姆媽媽的稱號。粒粒飽滿的蛋黃,透亮分明的蛋白,像是在傳達陳全鴻大哥的生命故事,用生命孕育出的夢幻雞蛋。陳大哥的夢幻雞蛋有三種層次,蛋暈、蛋白和蛋黃,利用無藥物殘留的精準蛋,還可以一手抓起整顆蛋不易破裂,結實飽滿的蛋黃即使用多支牙籤來戳,也不會破裂,這就是優質雞蛋的最佳證明。 監製:湯昇榮 督導:施懿倫 製作人:陳戎暉 執行製作人:陳榮濱 外景導演:黃銘宗 20140401 2.077777778
客庄好味道-第38集 宜蘭縣員山鄉的雙連埤是台灣國寶級濕地,在此也定居三代的客家人,這裡也是著名的紅菜專業區。羅阿城阿伯是員山在地客家人,雖然沒有高明的料理技巧,但從他嘴角上揚的微笑中可以看到,阿伯對自己料理的信心,踏實的步驟以及傳統的堅持,最讓阿伯驕傲的是薑絲麻油炒紅菜,以薑絲和麻油快炒,不僅口味加分又補血養身,更讓阿伯成為在地的紅菜料理達人。員山客家庄新住民媳婦-張彩燕大姊,將幾乎絕種的水凍,積極參與復育外,更試著將水凍滑嫩的好味道帶入料理當中,水凍煎蛋、水凍梗雞柳、冰糖蓴菜飲等等,讓她成為在地著名的水凍料理達人。 監製:湯昇榮 督導:施懿倫 製作人:陳戎暉 執行製作人:陳榮濱 外景導演:陳榮濱 20140401 2.105555556
客庄好味道-第39集 傳統務農的客家庄裡是不吃牛肉的,不過在台中東勢卻發展出相當出名的全牛大餐。雄良子大姐具有涼拌肚王的美稱,所謂肚王意指在牛的四個胃中可分為瘤胃(或稱毛肚)、網胃(或稱麻肚)、瓣胃以及鄒胃(俗稱肚王或肚花),涼拌肚王是選取無堅不摧的鄒胃來做料理食材。其中,紅燒牛尾是店內最暢銷的招牌菜,牛尾的外皮除了富含膠質,吃起來的口感也比豬腳更軟嫩。不管是口感清爽的涼拌肚王,還是徹底入味的紅燒牛尾,涼拌的爽嫩和慢燉的厚香,都足以撐起全牛餐的門面。 薑絲炒大腸是客家人最愛的一道料理,酸、甜、嫩、香讓這道料理直接聯想為客家美食,完成這道料理除了要爆炒大腸外,加入適當的醬油調色,以糯米醋提香,再加入高麗菜乾添加層次感。 監製:湯昇榮 督導:羅亦娌 製作人:陳戎暉 執行製作人:陳榮濱 外景導演:陳戎暉 20140401 2.111805556
作客他鄉-第98集 普羅旺斯是法國的第二大省,又稱陽光山城,是讓旅居在法國兩千多位的臺灣鄉親感受自在悠閒的地方。如果說巴黎是法國的心,那麼普羅旺斯就是法國的靈魂,對法國人來說,代表的是一種簡單無憂、輕鬆慵懶的生活,對旅人、畫家、作家來說,更是刺激靈感以及得以沉澱身心的地方。 監製:湯昇榮 督導:羅亦娌 製作人:陳戎暉 執行製作人:林新芮 導演:林柏昇 林新芮 20140506 2.113194444
作客他鄉-第99集 巴黎在世人眼中是時尚之都的代表,吸引著許多懷抱夢想的移民者到此生活,但巴黎居大不易,要在此安居樂業,沒有一定能力是待不下來的。巴黎帶著一半法國的精華、精緻的美食、豐富的歷史文化以及多到數不清的大小博物館、美術館。巴黎裡的塞納河邊是歷史文化的長廊,艾菲爾鐵塔、凱旋門、香榭大道等有名景點,都是旅人在巴黎十分著迷的特色景點。 監製:湯昇榮 督導:羅亦娌 製作人:陳戎暉 執行製作人:林新芮 導演:林柏昇 20140506 2.057638889
作客他鄉-第100集 布列塔尼通行法語和布列塔尼語,是唯一一個以雙母語溝通的法國省份,也是保留傳統民族語言的代表地區,也有人把這裡稱之為法國的客家庄。定居在布列塔尼的台灣客家人-林鳳美,以熱情的吻四次臉頰的方式打招呼,表現布列塔尼的熱情,是住在此地的鄉親天天上演的畫面。整體來說法國人從個人到環境,都非常講究外在形象,他們認為這是禮貌的表現,代表對自己和他人的尊重。 監製:湯昇榮 督導:羅亦娌 製作人:陳戎暉 執行製作人:林新芮 導演:林柏昇 20140507 2.121527778
作客他鄉-第101集 法國是歐洲文化藝術的發源地之一,更是時尚產業的基地,因此吸引兩千多位台灣學生前來深造,因為若是在法國成功,就有很大的機會在世界舞台上嶄露頭角。其中,法國的世界四大美術學院之一-巴黎高等美術學院,是以培養純藝術家為目標,在優秀的藝術源頭中,一起參與傑出學子的成果發表。 監製:湯昇榮 督導:羅亦娌 製作人:陳戎暉 執行製作人:林新芮 導演:林柏昇 20140507 2.120833333
作客他鄉-第102集 慕尼黑是德國最大最富有,以及生活水準最高的地方,在這裡可以感受到巴伐利亞人的驕傲,BMW是巴伐利亞最具代表性的汽車工業,在二次大戰之後,慕尼黑成為整個德國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慕尼黑也是德國巴伐利亞自由洲的首府,同時是德國南部政經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人口約一百三十萬人,因此被稱為百萬人的村莊,同時也保留原本巴伐利亞王國都城的古樸風情。 監製:湯昇榮 督導:羅亦娌 製作人:陳戎暉 執行製作人:林新芮 導演:林柏昇 20140507 2.096527778
尢牯尢牯咕咕咕(四縣)-第60集 今天是恁靚姊的生日,小牯爸爸沒有準備生日蛋糕,卻準備了恁靚姊的成長紀錄書,小牯爸爸準備的成長紀錄書裡面到底有什麼呢?讓我們跟隨小牯爸爸到花園講解任靚姊的成長紀錄吧! 監製:湯昇榮 製作人:林曉蓓 企劃:朱文慧 節目顧問:陳素芳 劉慧真 編劇:唐淑霏 執行製作:陳雪林 陳佩伶 導播:黃慧娟 梁遠毅 20140324 0.5
作客他鄉-第103集 全歐洲僅次於倫敦和巴黎政治經濟中心-法蘭克福,全法蘭克福總共有三百二十四家銀行,還有世界上最大的證券交易所,因此吸引了很多台灣人到此做生意與金融投資。德國的城市發展和其他國家不同,青環翠繞是當地的景觀特色,也是歐洲建築的代表性城市,全歐洲高度最高的十座建築,就有八座座落於此,是少數擁有摩天大樓的歐洲城市,歐洲的中央銀行和德國聯邦銀行也設置於此,而這些都是扛起歐盟經濟體的實力。 監製:湯昇榮 督導:羅亦娌 製作人:陳戎暉 執行製作人:林新芮 導演:林柏昇 20140507 2.095138889
作客他鄉-第105集 大國的風範就表現在先進的交通,長途跋涉超過六千萬公里,橫跨波羅的海,從德國經由捷徑到達丹麥哥本哈根。丹麥有三多:「魚多、美女多、腳踏車多」,這裡的腳踏車路權比行人還大,各式各樣的腳踏車是哥本哈根的風景之一。融入他鄉,語言就是生活,在地小有名氣的義工咖啡廳,曾經吸引台灣的公共電視前來採訪,五年多來協助許多到哥本哈根謀生的外國人,透過書寫、對話,再說幾句懷念的中文,住在異鄉也變得沒那麼寂寞了。 監製:湯昇榮 督導:羅亦娌 製作人:陳戎暉 執行製作人:林新芮 導演:林柏昇 林新芮 20140507 2.123611111
作客他鄉-第106集 人潮擠爆機車爭道,在越南市區是很正常的現象,沒有紅綠燈,行人只要慢慢的走,因為機車會閃避你。越南河內人口約四百萬,除了北越是最大的都市外,更是一座建城超過千年的歷史古城,因為過去歷經法國人統治,在千年古城的一角,還建有模仿巴黎聖母院的大教堂,這也是河內最具代表性的法式建築。雖為越南的首都,河內給人的第一印象恐怕不夠氣派,不過異國風情的特色建築,傳承數百年的老店,以及名列世界遺產的寶塔寺廟,讓整個城市的風華再現。 監製:湯昇榮 督導:羅亦娌 製作人:陳戎暉 執行製作人:林新芮 導演:黃銘宗 20140507 2.081944444
作客他鄉-第108集 胡志明市又稱西貢,是一個商業很發達的大城市,因為接近富庶的湄公河三角洲,是越南的工業和商業中心。這座城市還帶有一點法式風情,以及美式的開放活力。至今仍被人慣稱為西貢的胡志明市,是掌握國家經濟動脈的南方大城,包含周邊衛星市鎮所連結而成的都會區,人口超過九百萬人,平均所得也是越南其他地區的三倍。胡志明市的交通便利,眾多高樓林立,還有與台北相似的繁榮熱鬧和獨一無二的璀璨風華。 監製:湯昇榮 督導:羅亦娌 製作人:陳戎暉 執行製作人:林新芮 導演:林新芮 20140508 2.106944444
作客他鄉-第109集 柬埔寨是一個擁有古文明藝術的王國,千年歷史的古蹟壁畫,俯瞰眾生的微笑彿像,世界遺址的吳哥窟,在這十八萬平方公里,比台灣大五倍的國度,這裡匯集全世界最溫暖的力量。柬埔寨為東南亞發展較為落後的國家,因為戰爭引發的貧窮和落後的醫療,人民平均壽命只有六十二歲,台灣早期實施南進政策,但戰亂撤僑後,柬埔寨便成為沒有台灣辦事處的國家,居住在此的台灣鄉親便扛起國與國之間的聯繫,走進柬國社會的核心。 監製:湯昇榮 督導:羅亦娌 製作人:陳戎暉 執行製作人:林新芮 導演:黃銘宗 20140508 2.009027778
尢牯尢牯咕咕咕(四縣)-第53集 小牯和小鵰看到鴨博士介紹的一年一度煙火秀,煙火一朵、兩朵、三朵的綻放,非常壯觀。ㄤ牯ㄤ牯還想要看美麗的煙火,他們會用什麼方法看到美麗的煙火呢? 監製:湯昇榮 製作人:林曉蓓 企劃:朱文慧 節目顧問:陳素芳 劉慧真 編劇:唐淑霏 執行製作:陳雪林 陳佩伶 導播:黃慧娟 梁遠毅 20140324 0.5
尢牯尢牯咕咕咕(四縣)-第54集 小牯今天在做什麼呢?「準備好了嗎?要開始囉~」?好~??123~123~木頭人」原來他們在玩123木頭人啊~這麼好玩的遊戲連蝴蝶都跟著小牯一起玩呢! 監製:湯昇榮 製作人:林曉蓓 企劃:朱文慧 節目顧問:陳素芳 劉慧真 編劇:唐淑霏 執行製作:陳雪林 陳佩伶 導播:黃慧娟 梁遠毅 20140324 0.510416667
尢牯尢牯咕咕咕(四縣)-第55集 小牯班上來了一位新同學鴨寶,為了要跟新同學好好相處,小牯幫鴨寶舉辦了一個同樂會,準備好多的糖果、餅乾和飲料。由於吃了點心,小牯口渴想喝果汁,可是,鴨寶卻跑到外面喝果汁,到底是為什麼呢? 監製:湯昇榮 製作人:林曉蓓 企劃:朱文慧 節目顧問:陳素芳 劉慧真 編劇:唐淑霏 執行製作:陳雪林 陳佩伶 導播:黃慧娟 梁遠毅 20140324 0.5
尢牯尢牯咕咕咕(四縣)-第56集 小牯和小鵰從公園玩泥巴回來了,他們發現衣服上都是髒泥巴,於是他們要想辦法洗衣服。從來沒有洗過衣服的小牯和小雕,該怎麼辦呢? 監製:湯昇榮 製作人:林曉蓓 企劃:朱文慧 節目顧問:陳素芳 劉慧真 編劇:唐淑霏 執行製作:陳雪林 陳佩伶 導播:黃慧娟 梁遠毅 20140324 0.548611111
尢牯尢牯咕咕咕(四縣)-第57集 恁靚姊歌唱比賽輸了,她難過得一直哭一直哭,小牯、小鵰鼓勵恁靚姊要多練習唱歌才會進步,因此歌神鴨送給恁靚姊一個「神奇麥克風」,它能讓恁靚姊唱得歌聲變好聽,但是神奇麥克風不能碰到水。究竟神奇麥克風能不能幫到恁靚姊呢? 監製:湯昇榮 製作人:林曉蓓 企劃:朱文慧 節目顧問:陳素芳 劉慧真 編劇:唐淑霏 執行製作:陳雪林 陳佩伶 導播:黃慧娟 梁遠毅 20140324 0.583333333
尢牯尢牯咕咕咕(四縣)-第58集 神奇麥克風換電池後,讓恁靚姊唱歌變得更好聽!小牯、大牯都想要借神奇麥克風唱歌,可是還要排隊,於是小牯也去找歌神鴨要一隻神奇麥克風,歌神鴨真的會給他嗎? 監製:湯昇榮 製作人:林曉蓓 企劃:朱文慧 節目顧問:陳素芳 劉慧真 編劇:唐淑霏 執行製作:陳雪林 陳佩伶 導播:黃慧娟 梁遠毅 20140324 0.527777778
尢牯尢牯咕咕咕(四縣)-第62集 小牯和小鵰一起看虎姑婆的故事書,故事的內容說,每到半夜森林就會發出虎姑婆的磨刀聲:「磨磨磨」,等刀子磨好後會拿著刀子:「切切切」,讓小牯和小鵰好害怕。到了半夜,小牯聽到有人說要把小雕切來吃,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監製:湯昇榮 製作人:林曉蓓 企劃:朱文慧 節目顧問:陳素芳 劉慧真 編劇:唐淑霏 執行製作:陳雪林 陳佩伶 導播:黃慧娟 梁遠毅 20140324 0.534722222
尢牯尢牯咕咕咕(四縣)-第63集 小牯在電視上看到鴨國強的圖ㄚ展,有大企鵝帶小企鵝散步的足跡、北極熊捕魚的足跡、非洲草原獅子決鬥的足跡,小牯覺得鴨國強好厲害喔!也想要有自己的足跡,究竟小牯會怎麼做出自己的足跡勒? 監製:湯昇榮 製作人:林曉蓓 企劃:朱文慧 節目顧問:陳素芳 劉慧真 編劇:唐淑霏 執行製作:陳雪林 陳佩伶 導播:黃慧娟 梁遠毅 20140324 0.527777778
來怡客-第五季-第66集 抽到金馬獎當兵的黃善勇,從此離開苗栗客家 庄,和太太開店賣便當,泡麵先沖泡,豬肉、木 耳等什錦配料,炒出香氣,再加入泡麵拌炒,說 不上什麼特別的烹調技巧,卻是阿兵哥的最愛, 繁盛時期,一天收入10萬不成問題,而現在國 軍數量銳減,得靠實力口碑才能支撐。 20140311 0.090277778
尢牯尢牯咕咕咕(四縣)-第66集 小牯班上來了一位新同學-呱呱,放學後小牯和小雕急忙跑來和新同學打招呼,可是小牯和小雕想要認識呱呱,呱呱卻只會點頭和搖頭,而且都不說話。小牯和小雕只好用問問題的方式,讓呱呱以點頭和搖頭來表達,沒想到卻讓他們之間產生了誤會,究竟是發生什麼事呢? 監製:湯昇榮 製作人:林曉蓓 企劃:朱文慧 節目顧問:陳素芳/劉慧真 編劇:林昭吟 執行製作:陳雪林/陳佩伶/陳忻沛 導播:梁遠毅/趙煥珍 20140516 0.554861111
尢牯尢牯咕咕咕(四縣)-第67集 小牯和小雕在玩好朋友遊戲,矇住小牯的眼睛由小鵰告訴他怎麼走,這是好朋友才可以玩的遊戲喔!「向前走,停~轉左邊,向前走,再兩步…。」小牯東撞撞西跌跌,生氣的說:「不玩好朋友遊戲了」,小鵰也生氣的走掉,最後他們兩個會和好嗎? 監製:湯昇榮 製作人:林曉蓓 企劃:朱文慧 節目顧問:陳素芳/劉慧真 編劇:唐淑霏 執行製作:陳雪林/陳佩伶/陳忻沛 導播:梁遠毅/趙煥珍 20140516 0.534027778
尢牯尢牯咕咕咕(四縣)-第68集 小牯的班上轉來了一位新同學-鴨寶貝,鴨寶貝翻開他以前學校的舊筆記本,介紹給小牯和小雕,告訴他們之前通學的過程,也表示他很喜歡以前的學校。筆記本裡有很多鴨寶貝畫的作品,其中還有鴨寶貝喜歡的女生唷~ 監製:湯昇榮 製作人:林曉蓓 企劃:朱文慧 節目顧問:陳素芳/劉慧真 編劇:劉慧真 執行製作:陳雪林/陳佩伶/陳忻沛 導播:梁遠毅/趙煥珍 20140516 0.554861111
尢牯尢牯咕咕咕(四縣)-第69集 小牯和小鵰要去游泳,出發前小牯沒有準備妥當,忘了蛙鏡、泳衣和泳褲,小牯只好回家拿,而蛇一直跟在小牯後面,小牯去哪蛇就跟到哪哩,原來是小牯將蛇的心愛蘋果給帶走了,已經出門去游泳的小牯,蛇要如何將蘋果拿回來呢? 監製:湯昇榮 製作人:林曉蓓 企劃:朱文慧 節目顧問:陳素芳/劉慧真 編劇:吳寶娟 執行製作:陳雪林/陳佩伶/陳忻沛 導播:梁遠毅/趙煥珍 20140516 0.572222222
尢牯尢牯咕咕咕(四縣)-第70集 家裡需要有人幫忙洗碗,可是小牯、蛇和恁?姐都不想要洗碗,最後他們討論出用猜拳的方式,輸的人去洗碗,可是蛇只會出剪刀,最後輸的人當然是蛇囉~之後他們一起出去玩捉迷藏,猜拳決定誰要當鬼,結果輸的人當然還是蛇,因為大家都知道蛇要出什麼,蛇好難過,躲在一邊哭了起來…。 監製:湯昇榮 製作人:林曉蓓 企劃:朱文慧 節目顧問:陳素芳/劉慧真 編劇:劉慧真 執行製作:陳雪林/陳佩伶/陳忻沛 導播:梁遠毅/趙煥珍 20140516 0.550694444
尢牯尢牯咕咕咕(四縣)-第71集 小牯、恁?姐和阿公一起去散步,在花園裡看到漂亮的蝴蝶飛舞,小牯搶著要拍照,結果蝴蝶被小牯和恁?姐搶相機的聲音給嚇走了,於是阿公提議可以幫他拍照呀~小牯看到恁?姐幫阿公拍照,他也想要幫阿公拍,可是恁?姐不想借小牯相機,小牯好生氣喔! 監製:湯昇榮 製作人:林曉蓓 企劃:朱文慧 節目顧問:陳素芳/劉慧真 編劇:劉慧真 執行製作:陳雪林/陳佩伶/陳忻沛 導播:梁遠毅/趙煥珍 20140618 0.5375
尢牯尢牯咕咕咕(四縣)-第72集 曾祖父下個禮拜過生日,恁?姐和爸爸決定要訂一個超大的蛋糕幫曾祖父慶生,因為曾祖父最愛吃蛋糕了!小牯知道要訂蛋糕後好高興喔,因為他也喜歡吃蛋糕,可是,要幫曾祖父過生日,曾祖父今年是幾歲呢? 監製:湯昇榮 製作人:林曉蓓 企劃:朱文慧 節目顧問:陳素芳/劉慧真 編劇:吳寶娟 執行製作:陳雪林/陳佩伶/陳忻沛 導播:梁遠毅/趙煥珍 20140618 0.613888889
尢牯尢牯咕咕咕(四縣)-第73集 大牯和小牯發現桌上有好多玩具,有火車、船和車子,正興高采烈的要玩玩具,可是這是恁靚姐的玩具,她不想要借給他們玩,因為上次大牯和小牯把恁靚姐借給他們的玩具汽車給玩壞了,所以這次恁靚姐怎樣都不借玩具給他們,於是大牯和小牯決定回去吃布丁,不玩玩具了。 監製:湯昇榮 製作人:林曉蓓 企劃:朱文慧 節目顧問:陳素芳/劉慧真 編劇:謝沐璇 執行製作:陳雪林/陳佩伶/陳忻沛 導播:梁遠毅/趙煥珍 20140618 0.561805556
尢牯尢牯咕咕咕(四縣)-第74集 小牯和恁靚姐在客廳一直嘆氣,因為雞莊要辦園遊會,大家都要擺攤,可是他們不知道要賣什麼東西,隔壁的鴨寶說要賣圓圓的棒棒糖,巷尾的小鴨妹說要賣長長的冰棒,大家都想好要賣什麼了,可是小牯和恁靚姐還不知道要賣什麼東西才好,正在煩惱著。園遊會就快到了,小牯和恁靚姐會賣什麼特別的東西呢? 監製:湯昇榮 製作人:林曉蓓 企劃:朱文慧 節目顧問:陳素芳/劉慧真 編劇:陳佩伶 執行製作:陳雪林/陳佩伶/陳忻沛 導播:梁遠毅/趙煥珍 20140618 0.565972222
客家戲曲-第83集 玉狐仙子方知張鴻雁的無情,為試探張鴻雁,玉狐變成江氏模樣,鴻雁一見是夫人到來,推稱遇上狐狸精的迷惑。玉狐仙子一氣之下,變回原貌,張鴻雁靈機一動,說是江氏私通街坊惡少年。【待續】 監製 :湯昇榮 製作人:鄭月景 導演:李文勳 20140403 1.081944444
尢牯尢牯咕咕咕(四縣)-第75集 大牯在客廳裡喊好累好累喔~原來是因為在學校的時候,老師有事要處理時,都會叫「男生~男生~」,而大牯是男生,所以老師一有什麼麻煩事都是叫男生大牯去做,讓大牯覺得當男生真的很倒楣,當女生比較好,因為大牯認為女生都不用做事情,還可以穿裙子,可是恁靚姐卻不這麼認為,恁靚姐會怎麼說呢? 監製:湯昇榮 製作人:林曉蓓 企劃:朱文慧 節目顧問:陳素芳/劉慧真 編劇:謝沐璇 執行製作:陳雪林/陳佩伶/陳忻沛 導播:梁遠毅/趙煥珍 20140520 0.575
尢牯尢牯咕咕咕(四縣)-第76集 晚上有兩隻小老鼠偷偷摸摸的從客廳桌上偷走一根玉米,可是他們帶來的遙控器卻沒有帶走…。隔天桌上有好多好吃的東西,小雕、大牯和小牯們好開心啊~在玉米的籃子旁邊,大牯發現了昨天小老鼠遺留下來的遙控器,被發現的遙控器會讓大家發生什麼事情呢? 監製:湯昇榮 製作人:林曉蓓 企劃:朱文慧 節目顧問:陳素芳/劉慧真 編劇:陳雪林 執行製作:陳雪林/陳佩伶/陳忻沛 導播:梁遠毅/趙煥珍 20140520 0.560416667
尢牯尢牯咕咕咕(四縣)-第77集 小牯看起來很開心,因為他要偷偷吃零食了~突然有客人來拜訪,小牯很緊張,趕緊將零食藏了起來,原來拜訪的是小雕呀!小牯就對小雕說他將零食藏起來的原因,到底小牯為什麼要將零食藏起來呢? 監製:湯昇榮 製作人:林曉蓓 企劃:朱文慧 節目顧問:陳素芳/劉慧真 編劇:陳忻沛 執行製作:陳雪林/陳佩伶/陳忻沛 導播:梁遠毅/趙煥珍 20140520 0.534027778
尢牯尢牯咕咕咕(四縣)-第78集 小牯和小雕在客廳吃點心看電視,吃完點心小牯突然想要睡覺了,小雕提醒小牯要去刷牙才可以睡覺,可是小牯說昨天就已經刷過牙了,不管小雕怎麼說,小牯還是不願意刷牙就直接睡覺了。睡夢中,小牯夢到蛀蟲說要和小牯當好朋友,不斷拿點心給小牯吃,也說要住在小牯的牙齒裡面,睡夢中的小牯隔天醒來會發生什麼事呢? 監製:湯昇榮 製作人:林曉蓓 企劃:朱文慧 節目顧問:陳素芳/劉慧真 編劇:林尚穎 執行製作:陳雪林/陳佩伶/陳忻沛 導播:梁遠毅/趙煥珍 20140520 0.572916667
尢牯尢牯咕咕咕(四縣)-第79集 媽媽在客廳包粽子,小牯才想到原來今天是端午節!小牯跟著媽媽也包好了一顆粽子,迫不及待想吃粽子的小牯,還要耐心地等粽子熟。媽媽看到小牯等得不耐煩,建議他可以先去幫爸爸的忙,在外面的爸爸會需要小牯幫他什麼忙呢? 監製:湯昇榮 製作人:林曉蓓 企劃:朱文慧 節目顧問:陳素芳/劉慧真 編劇:林尚穎 執行製作:陳雪林/陳佩伶/陳忻沛 導播:李美慧 20140520 0.619444444